书城管理李嘉诚谈商录
20816600000010

第10章 得人才者如虎添翼(1)

我们常说得人才者得天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推动力,没有优秀的人才,企业的发展就是空谈。

别开生面得人才

对我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金钱还要看得重要。

--李嘉诚

李嘉诚由一个微贱的打工仔,成为香港首富;长江由一间破旧不堪的山寨厂,成为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他的巨大成功得益于他独特的“用人之道”。他认为,公司要想发展,人才比什么都重要。

慧眼识才

古人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叹,然而,香港人却称赞李嘉诚具有伯乐的慧眼。李嘉诚正是因为极为高明地辨识和使用了众多的“千里马”,他指挥的高速前进的商业巨舰,才驰骋商场几十年而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人们常说:“智莫大乎知人。”其实,人才就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本。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李嘉诚深谙此道。李嘉诚独具慧眼,能够挖掘出为他所用的人才:

袁天凡的才华在香港金融界是众所周知的。李嘉诚多次邀请袁天凡加入长实,尽管两人交往密切,但袁天凡总是谢绝李嘉诚的好意。由于李嘉诚极力想得到像袁天凡这样的人才的帮助,于是他不言放弃,虽说屡遭拒绝,但是他一如既往地支持袁天凡。为了邀得袁天凡的加盟,李嘉诚与荣智健等其他香港富豪收购了恒昌行,并游说袁天凡出任恒昌行行政总裁一职。此外,李嘉诚主动认购了袁天凡与他人一起创办的天丰投资公司9.6%的股份。李嘉诚多年的真诚相待,终于感动了孤傲不羁而才华出众的袁天凡,于是他应邀出任盈科亚洲拓展公司副总经理。

另为一位就是马世民。马世民是英国人,身为怡和贸易的代表,到长实公司推销冷气机。虽然李嘉诚一般不过问此类业务,但马世民却一再坚持要求面见李嘉诚,他的执著吸引了李嘉诚,于是两人得以相见。李嘉诚与马世民的偶然接触,使彼此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李嘉诚不惜重金收购了马世民创办的Davenham工程顾问公司,博得了马世民这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以诚敛才

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亡,这是企业的生存法则。人的强大不仅仅在于提升自身的智慧,还在于凝练他人的智慧为我所用。善集众人之智慧于一身者,方能成大事。

李嘉诚在商界以坦诚和守信著称。李嘉诚说:“以诚待人是我生活上坚守不移的原则。”正是李嘉诚那广为传颂的诚信美德,使得众多出类拔萃之才纷纷因他而来、由他而聚,心悦诚服地为李嘉诚的商业王国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李嘉诚谋事决策的成功,得益于多位顶尖智囊、高参、谋士的长期忠贞不渝地合作。倍受李嘉诚青睐和赏识的杜辉廉,是一位精通证券业务的专家,被业界称为“李嘉诚的股票经纪”。李嘉诚多次请杜辉廉出任董事,但都被谢绝,他是李嘉诚众多“客卿”中唯一不支干薪的人。但杜辉廉决不因为未支干薪而拒绝参与长实系股权结构、股市集资、股票投资的决策。我们无法知道杜辉廉这样做是怎样想的,但我们起码从这样的现象中,能够感觉到李嘉诚人格魅力在其中产生的巨大力量。为了回报杜辉廉的效力之恩,当杜辉廉与梁伯韬合伙创办百富勤融资公司时,李嘉诚发动连同自己在内的18路商界巨头参股,为其助威。在百富集团成为商界小巨人后,李嘉诚等又主动摊薄所持的股份,好让杜梁二人的持股量达到绝对的“安全”线。李嘉诚的投桃报李,知恩图报,善结人缘,得到杜辉廉的极力回报,并甘愿为李嘉诚服务,心悦诚服地充当李嘉诚的“客卿”和“幕僚”。杜辉廉在身兼两家上市公司主席的情况下,仍忠诚不渝地充当李嘉诚的股市高参。

李嘉诚善于博采天下之所长,为己所用,善于把一批确有真才实学的智囊人物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从而保证了他每在关键时刻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

李嘉诚说:“决定大事的时候,我就算100%地清楚,也一样要召集一些人,汇合各人的资讯一齐研究。这样,当我得到他们的意见后,看错的机会就微乎其微。”

精心育才

李嘉诚能够突破固有的、传统的育才模式,紧跟时代的潮流,创立出新的、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育模式,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这位老板的公司又招聘了一批新员工。人事部门准备把他们全部充实到各个子公司去。但新员工们似乎并不满意,他们认为自己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应该留在总公司。于是,这位老板把大家召集到了一起,对其中一人说:“你是专修园林的,那么请回答我一个问题,天牛幼虫在树木里取食时,它的行走方向有什么特征呢?”

“天牛幼虫行走,是在树木的身体里自上而下穿行的。如果一根树枝上有好几个虫眼,天牛幼虫一定隐藏在最下方的一个虫眼里。”那名新员工回答得很专业。

这时,老板把话接了过来:“请大家想想,天牛幼虫为什么要自上而下地行走?因为它要永远取食最新鲜的木质。这样羽化出来的天牛成虫,才是最棒的、最有活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在高层就越容易破坏掉你们的创造力。而基层能使你们不断地保持活力,成长为最棒、最有发展前途的员工,胜任更重要的工作岗位!”

新员工们都感到了一种震撼,并心悦诚服地踊跃向老板要求安排去子公司工作。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长硬了翅膀,逐渐从天牛幼虫转化成为了一个个展翅飞翔的成虫,占据了公司大部分中高层职位。

“要保持活力和创造力,就必须经常到基层走走。”这是一位老板经常告诫他的中高层员工的话。经过十几年的打拼,这位老板如今拥有一个下辖十几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

李嘉诚送长江实业的元勋周千和同其子周年茂赴英国专修法律,体现出其培育人才的超人眼光和魄力。周年茂还在学生时代,李嘉诚就把他作为长实未来的专业人士来培养。父子两人同行出国进修,如此优厚的待遇开了长实公司培养人才方法之先河。周年茂学成后,被李嘉诚指定为长实公司发言人,两年后凭业绩,被选为长实董事,周千和升为董事副总经理,父子俩均成为长实公司的得力干将。

李嘉诚悉心培育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的过程,更体现了李嘉诚的超人智慧。在李氏兄弟很小的时候,李嘉诚就常带他们挤电车和大巴士,甚至观察一个卖报小女孩边卖报边做功课的情景,让他们感受平民子女求学的艰难。在他们八九岁时,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他们两个坐在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列席会议。李嘉诚说:“带他们到公司开会,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叫他们知道,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开很多会议,要有许多人帮助,才能成事。”开始,李泽钜和李泽楷都觉得新奇好玩,瞪着大眼睛,认真听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有时大人们争得面红耳赤但仍不肯罢休,于是兄弟俩便被吓哭。李嘉诚说:“别怕,我们争吵是为了工作,正常现象。木不钻不透,理不辩不明嘛!”后来,李嘉诚一开董事会,兄弟俩就躲起来了。李嘉诚命令家人一定要找到兄弟俩参加会议。夫人动了恻隐之心,婉言说:“孩子太小,等他们长大了再跟你们学习也不晚啊!”李嘉诚说:“是的,他们年龄小还不懂事,但是我想早期的启蒙教育,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父辈创业的艰难,学习父辈顽强拼搏的精神,长大了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如果现在放松了对他们的早期教育,等他们成了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再进行教育就迟了。”

李嘉诚的大儿子李泽钜15岁、小儿子李泽楷13岁时,被送去美国读书,上学期间需要的零花钱,要靠他们自己业余时间打工获得。李泽钜在麦当劳餐厅做夜间兼职,每晚打工到深夜的经历,使他不仅懂得了挣钱的艰辛,而且磨练了身心;李泽楷在高尔夫球场当了三年多球童的异常辛苦的经历,使他悟出了不少灵活变通的道理,并为日后经商打下了坚毅不屈的性格基础。

两个儿子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想在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不料李嘉诚沉思片刻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都愣住了,说:“爸爸,别开玩笑了,您那么多公司不能安排我们工作?”李嘉诚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想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于是,兄弟两人到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李嘉诚在香港常常打电话问兄弟俩有什么困难,他可以帮助解决。兄弟俩总是说:“谢谢爸爸的关心。困难是有的,我们自己可以解决。”后来,兄弟俩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不久,两个儿子迅速在商界脱颖而出,并有“小超人”之美誉。李氏兄弟说:“父亲从小对我们的培养教育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我们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怎样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一个赚钱的商人,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

仁义爱才

李嘉诚这样说过:“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对人家好,人家对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人物。”李嘉诚叱咤商场几十年,经久不衰,与其对人才常怀仁爱之心不无关系。

在企业创办不久,为了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状况,李嘉诚的企业被迫大量裁员。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裁员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李嘉诚却认为,员工失去工作就意味着没有了生活来源。从艰辛中走过来的李嘉诚对此体会至深。李嘉诚坦诚地承认,自己经营上的失误导致了裁员。他在向被辞退员工及家属表示歉意的同时还承诺,只要经营出现转机,愿意回来的员工,仍然能在公司找到他们的职位。李嘉诚有诺必践,相继返回的员工都能以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姿态从事本职工作。

在亚洲金融风暴波及香港的时候,长江实业公司员工的公积金因外放投资受到不少损失。按理来说,遭遇这样的天灾大家只好自认倒霉。可李嘉诚却动用个人资金将员工的损失如数补上。宁可自己受损,绝不让员工吃半点亏的真情义举感动了全体员工。李嘉诚深得人心、深受员工的拥戴。常言说,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之。李嘉诚用个人的损失,换取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员工的尊敬、忠诚和感恩。

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推动力,没有优秀的人才,企业的发展就是空谈。所以,只有占有人才的人才会在竞争中获胜,人才是把事业做大的资本。

知人善任增实力

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蚂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

--李嘉诚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公司的人才就好比一部机器,假如主要的机件需要用五百匹马力去发动,而其中有一个附件只需要半匹马力去发动,虽然半匹马力与五百匹马力相比微乎其微,但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人才的使用上,会用人的人总是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用最适合事业发展的人才。在李嘉诚庞大的商业王国中,只要是人才,就能够在企业中有用武之地。

李嘉诚说:“一个公司需要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发展公司的大业。就如在战场,每个战斗单位都有其作用,而主帅未必对每一种武器的操作比士兵纯熟,但最重要的是首领亦非常清楚每种武器及每个部队所能发挥的作用--统帅只有明白整个局面,才能做出出色的统筹并指挥下属,使他们充分发挥最大的长处以及取得最好的效果。”

敢于起用新人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在其长江实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敏锐地意识到,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和专业人才,而他当时的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较为严重。李嘉诚克服重重阻力,劝退了一批创业之初,帮助他一起打江山的“难兄难弟”。因为李嘉诚虽然很清楚元老重臣们劳苦功高,并且拥有十分丰富的经验,但是,这样会使他们拙于开拓,缺乏创新,于是果断起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员,为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此同时,他制定了若干用人措施,诸如开办夜校培训在职工人,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出国深造,而他自己也专门请了家庭教师学习知识、自学英语。

李嘉诚通晓唯才是举的用人方略,精于建造科学高效、结构合理的企业领导班子。他深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需要有不同管理人才的需求,只有适应这样的需求,企业才能发展,否则,企业就会被淘汰。在李嘉诚重新组建的高层领导班子里,既具有杰出金融头脑和非凡分析本领的财务专家,也有经营房地产的“老手”;既有生气勃勃、年轻有为的香港人,也有作风严谨、善于谋断的西方人。在集团内部,李嘉诚彻底摒弃家族式管理方式,人们看不到家长制作风的影迹,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李嘉诚常说:“唯亲是用,必损事业。制度比血缘更可信,人才比亲人更可信。”有位员工这样评价李嘉诚:“对碌碌无为之人,管他三亲六戚,老板一个不要。”

精于用人之道的李嘉诚深知,不仅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胆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要在企业发展的同一阶段注重发挥人才特长,恰当合理运用不同才能的人。因此,他的智囊团里既有朝气蓬勃、精明强干的年轻人,又有一批老谋深算的“谋士”。

创业之初,衷心苦干的左右手对李嘉诚起步发家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李嘉诚善用年轻人。长实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急速扩展及壮大,股价由最初的6港元上升到90港元,这和李嘉诚不断提拔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有关。有长实系新型三驾马车之称的霍建宁、周年茂、洪小莲,正是长实年轻才俊的杰出代表。霍建宁1985年任长实董事,两年后提升为董事副总经理,是年35岁,如此年轻就任香港最大集团的要职,在香港实属罕见。周年茂1985年任长实董事副总经理时才30岁出头,负责长实系的地产发展,具体策划了多项大型住宅屋村的发展事宜,深孚众望。由秘书成长起来的长实董事洪小莲,全面负责长实公司楼宇销售时不到40岁。正是这些青年才俊的鼎力帮衬,才有李嘉诚演绎出巨额财富的惊天神话。

李嘉诚说:“长江工业能扩展到今天的规模,要归功于同仁鼎力合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