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谈商录
20816600000014

第14章 编织和谐的人际关系网(2)

然而,李嘉诚却说:“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不会有朋友,这是我小的时候我母亲就告诉我的道理,经商也是这样。”因此,李嘉诚在生意合作中总是抱着“分利与人”则“人我共兴”的态度,与他人进行积极合作。

当然,与李嘉诚抱有同样态度的商人并不少,例如香港地产巨子郭得胜以他憨厚的微笑和细心的经营,在创业之初,使周围邻居不再感到陌生了,生意也日渐好起来,他批发的华洋杂货及工业原料,价格都很适中,街坊都说“他是个老实商人”。

郭得胜从不起眼的杂货店做起,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地产王国--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他被香港人称为“地产巨无霸”。

人越老实,客户越喜欢与你做生意。郭得胜是有名的“老实商人”,而诚信经营、独到的眼光、紧扣市场循环盛衰的投资策略,正是郭得胜成功的三大法宝。

“二战”后,香港经济萧条,但上环一间名叫“鸿兴合记”的杂货店生意依旧兴隆。每天早晨店主总是很早就把店铺的门打开,总是以憨厚的笑容来面对每一位客人。街坊邻居都说他是个老实商人,并喜欢去他那里买东西。这个被称为“老实商人”的店主,便是后来掌管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新地)的郭得胜。

1911年,郭得胜出生于广东中山县。因为郭氏宗族中人很多都是经营土洋杂货或针织业的生意,所以郭得胜念过几年私塾后,也跟父亲做洋货生意,从此开始了走南闯北的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其全家因为避难而来到了澳门,开了一家信发百货度日。

1958年,香港经济迅速发展。已经年近半百的郭得胜看准了地产市场的前景,但是由于手中的资金有限,于是他陷入了沉思:是大胆进军,还是按部就班呢?然而,郭得胜人老心不老,他依然有着进入新行业的勇气和胆量。于是,他找来了同样看好地产业而资金不足的好友冯景禧和李兆基,三人一起组建了“永业企业有限公司”,开始在地产界施展拳脚。当时的香港地产界,英资置地产业公司居霸主地位,霍英东的立信置业威震全港,李嘉诚也已跃进房地产业,而“永业”仅拥有中等的经济实力,若硬要与那些大亨们争抢“肥肉”,他们无异于自寻死路。于是,三人经过商议,决定采取避其锋芒、见缝插针的介入策略。

当时香港待拆的旧楼宇很多,资金不充裕的“永业”就以收购小地盘为主,以低价买进旧楼,拆掉重建然后出售,回笼资金后再购入地盘,经过5年的循环运转,“永业”在香港房地产界站稳了脚跟。

1963年,“永业”改组为“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由郭得胜出任公司主席。“新鸿基”成立之初,职员不过10余人,资本也不雄厚。但郭得胜和冯景禧、李兆基齐心协力,各展其长,使“新鸿基”很快就崭露头角,利润可观。此时,“地产三剑客”的美称也不胫而走。

由此可见,顾及对方的利益不仅能够吸引顾客的购买欲,还能够招来更多的合作伙伴,使你的财源滚滚而来。无论是李嘉诚还是郭得胜,与人分利、诚实经商都是他们获得成功的重要秘诀。

利益共享谋合作

有人说过:“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今天可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争吵,或者为争一笔生意搞得两败俱伤,然而,明天可能就会携手共占市场,互相得利。李嘉诚就是这样利益共享谋合作的:

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分公司,董事长荣毅仁邀请要求李嘉诚出任中信董事。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于1978年移居香港,1986年,荣智健参加香港中信集团的工作,不久,晋升为香港中信的董事总经理。荣智健雄心勃勃,他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想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创立一间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公司。李嘉诚之所以关注荣智健的事业,是为了想以荣智健为鉴,进而扶植自己的两个儿子。

李嘉诚任中信董事10年来并没有做过多少实质性的工作。此时,荣智健与李嘉诚交情不错并且有心大展宏图,李嘉诚岂有不帮之理?李嘉诚、荣智健两人都看好了借壳上市的时机。借壳上市是股市术语,原则上需要5年以上经营实绩。循正式手续在交易所上市,需花费相当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一些急于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他人的小公司,以实现自己上市的目的。一些小型上市公司由于资产和营业额都极少,所以被称为“空壳”,卖家并不需要动用大数额的资金,这与一般含义的股市收购战不同。

李嘉诚、荣智健在股市多方寻找、权衡,最终看中了泰富发展这只空壳。李嘉诚的英籍高参杜辉,兼任主席的百富勤,为中信财务及收购代表。1990年1月,百富勤宣布向泰富主席曹光彪以每股1.2港元的价格购入其泰富股份,并以同样的价格向小股东全面收购。

泰富市值7.25亿港元,是当时的“蚊型股”(通常指市值规模低、每股股价仅是1元甚至几角、几分的低价股票)。中信没有付现金收购,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换股,以及物业作价的步骤而完成的。李嘉诚和荣智健都曾是港龙(曹光彪的主力舰)的股东,与曹光彪打过交道。因此,这次收购是经各方慎密协商的,是互利的公平交易。

到1991年6月,泰富经改组、集资、扩股以后,股份分配为:中信占有49%,李嘉诚占有5%,曹光彪占有5%。泰富正式改名为中信泰富,荣智健出任董事长。很显然,李嘉诚在股权分配上无意获取权益,而只是为了帮助荣智健。

其实,多交一个朋友就是多一条财路。李嘉诚以自己的商业地位及经商才能,帮助中资,意义深远。中资在香港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迅速崛起,逐渐形成与英资、华资三足鼎立的趋势,与中资交好,可为今后进一步的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嘉诚不遗余力地帮组中信借壳上市,但最后只占有5%股权。这是李嘉诚一贯的做事风格。他不会饿虎扑食,而是更注意日后的长远合作和利益。李嘉诚常说:“最重要的是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做风。”

我们经常见到,有经验、有涵养的老板在谈判时面总是带微笑,摆出一副坦诚的样子,即使谈判不成,还是把手伸给对方,笑着说:“但愿下次合作愉快!”

商场上树敌太多是经营的大忌,尤其是当仇家联合起来对付你,或在暗中算计你时,你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付。况且,做生意的主要精力应用于如何开拓市场、如何调动资金、如何做广告宣传等方面,倘若总是想着对付别人的暗算与报复,难免会顾此失彼。

其实,人生中,有很多事情靠单枪匹马是完不成的,这时就需要与他人合作,因为任何人都有其长处和不足,当别人的长处恰好能弥补你的不足时,就能够共闯难关,一起获利。

生意不成人情在

重要的是首先得顾及对方的利益,不可为自己斤斤计较。对方无利,自己也就无利。要舍得让利,使对方得利,这样,最终会为自己带来较大利益。

--李嘉诚

聪明的人,总是将身边的“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雄才大略之人更应有如此宽阔的心胸。人情是人际交往中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感情,有心人要善于做人情生意。

在生意场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实力的竞争对手,成为自己事业的绊脚石。这时,如果你把他踢开,那样会让周围人觉得你胸怀不够宽广,从而引起各种猜测和议论。这时就要学会委曲求全,退一步海阔天空。

和气生财

中国古代有“和气生财”的说法,这里的“和”就是“与人为善”的意思。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有个人去买水果,他拿着一个水果左看右看说道:“这水果这么烂,一斤也要卖10元吗?”

老掌柜微笑地说:“我这水果是很不错的,不然你去别家比较比较。”

这个人说:“一斤8元,卖不卖?”

老掌柜还是微笑地说:“先生,我一斤卖你8元,对刚刚向我买的人怎么交代呢?”

“可是,你的水果这么烂。”

老掌柜依然微笑着说道:“不会那么不好的,而且如果是很完美的,可能一斤要卖15元了。”

不论客人的态度如何,老掌柜依然面带微笑,而且笑得像开始那样亲切。

客人虽然嫌弃,但是最后还是以一斤10元的价格买了。

等到那位客人走了,老掌柜自言自语地说:“只有嫌货的人才是买货的人呀。”

作为生意人,应该不在乎别人的批评,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千万不要因为不能承受便生气,这不只是修养好,也是对自己的商品大有信心的缘故。

其实,李嘉诚正是这样一个深得“和气生财”的聪明人。

追随李嘉诚20多年的洪小莲,谈到李嘉诚的合作风格时说:“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合作。凡与李先生合作过的人,哪个不是赚得盘满钵满!”

香港广告界著名人士林燕妮对此更有深切体会。她曾主持广告公司,而与长实有业务往来。广告市场是买方市场,只有广告商有求于客户,而客户丝毫不用担心有广告无人做。这样一来,自然会滋长客户尤其是像长实这样的大客户的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的气焰。

林燕妮回忆道:“头一遭去华人行的长江总部商谈,李嘉诚十分客气,预先派了穿长江制服的男服务员在地下电梯门口等我们,招呼我们上去。电梯上不了顶楼,踏进了长江大厦办公厅,更换了个穿着制服的服务员陪着我们拾级步上顶楼,李先生在那儿等我们。那天下雨,我的一身雨水湿淋淋的,李先生见了,便帮我脱下外衣,他亲手接过,亲手替我挂上,不劳服务员之手。”

双方做了第一单广告业务后,彼此信任,李嘉诚便减少参与广告事宜,由洪小莲出面商谈下一步的售楼广告。

林燕妮说:“有时开会,李先生偶尔会探头进来,客气地说:‘不要烦人太多呀!’我们当然说:‘愈烦得多愈好啦,不烦我们的话,不是没生意做?’”

加拿大名记者John Demont对李嘉诚的为人赞叹不已:“李嘉诚这个人不简单。如果有摄影师想为他造型摄像,他是乐于听任摆布的。他会把手放在大地球模型上,侧身向前摆个姿势……他不摆架子,容易相处而又无拘无束,可以从启德机场载一个陌生人到市区,没有顾虑到个人的安全问题。他甚至亲自为客人打开车尾箱,而根本不劳驾司机。后来大家上了车,他对汽车的冷气、客人的住宿,都一一关心到,他坚持要打电话到希尔顿酒店问清楚房间预订好了没有,当然,这间世界一流酒店也是他名下的产业。”

有人说李嘉诚的作为带有功利性。诚然,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一个人想绝对没有功利意识是不现实的。不过,李嘉诚的“予人以善”,更多的是他所受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父母对他的谆谆教诲。而可贵的是,李嘉诚将他与人为善的哲学真正地落实下来,并坚持了下来。

留住人情

“生意不成人情在。”这是李嘉诚所信奉的一句话,无论他遇到什么样的客户,他总是以这句话为标本,于是造就了亿万人倾慕的李超人。但是,有些人却买卖不成则反目成仇,殊不知,这等于将客户往门外赶。有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客户,买来一台某品牌的冰箱,并获赠了一套刀具。但是,冰箱刚使用4天就出现了不制冷的现象,于是他当即打电话给商场并要求退货,商场表示同意,但要求一并退还赠送的刀具。然而刀具已经使用,商场与客户为此而产生了纠纷。商场表示:要退货就先退还360元赠品钱。而客户认为刀具根本不值这么多钱,希望商场合理收取,却遭到拒绝。客户为了退货,只有付钱。退货后,客户在另一家商场里发现同品牌、同样式的刀具只卖130元,认为商家有意欺诈,于是投诉到了消协。消协工作人员经过了解,认为商场把价值130元的刀具作价360元,显然是不公平的。经过调解,商场不仅将260元返还给客户,还丧失了商场的信誉,没有了信誉,也就失去了客源。

世界大富豪西尔斯是百年老店西尔斯的创始人。有人问起他发财致富的奥秘,西尔斯一语惊人:“鄙人致富是因为鄙人的商店生意好。而鄙人的商店生意好,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是比别人稍有不同,别人商店的经营准则是‘货物出门,概不退换’,而鄙人将其改成‘货物出门,负责到底’。”

顾客在西尔斯的商店无论买了什么,但后来想退货,只要顾客说出理由,提出退货要求,西尔斯总是热情地答应,并认真地帮他们退换。西尔斯不但自己这么做,还要求他的雇员也这样做,甚至明文规定:在接受顾客退货时,无论顾客有什么要求,绝不允许与顾客发生争执。哪怕有的顾客明明是“无理取闹”,西尔斯情愿自己赔钱,也绝不跟这种人计较。

一次,一位顾客居然拿着一双明显穿旧了的皮鞋要求西尔斯退货,西尔斯竟然微笑着毫不犹豫地把钱退给他。西尔斯一味地退货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西尔斯推行退货赔钱的经营策略,并不是仅仅为了给顾客一个公道,其真正的用心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可见,以和为贵才能生财,即使做不成生意,也不要把眼光仅仅放在一时利益的得失上,应该为自己长远的利益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