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尘扬古战场:中国古代战场秘境追踪
20949200000011

第11章 昆阳古战场——数十万军队难以思议地土崩瓦解(2)

这种失误是如何出现的呢?

原来,叶县和昆阳曾是同期并存的两个县,并被不同州郡管辖。隋唐宋三代时,史书上只有叶县,昆阳县的名字却消失了。可是元初时,又设了昆阳县,只是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治所不详。正是“元昆阳”的短暂现形,才严重误导了后世。

事实上,即使元初时将昆阳县治所设在旧县乡,旧县乡也是元昆阳,而不是汉昆阳,也就不是昆阳大战的所在地。

旧县乡争昆阳的依据是:虽然叶县城有大量与昆阳大战相关遗存,但是旧县乡也有大量遗迹遗物。如果说旧县乡不是昆阳故城,那么这些遗存又该怎样解释呢?

然而,如今更多的人倾向于昆阳故城位于今叶县城老城区一说。

现在的昆阳故城,城四周有残存高2米以下的城垣近2000米,只遗存了部分城墙,而护城河保存基本完整。

昆阳,在战国属魏,秦昭襄王55年(公元前252年)为秦所有。秦定郡县,昆阳县(今叶县城)属颍川郡隶豫州部。到晋代,昆阳属襄城郡。后因战事频繁,昆阳县时设时废。

后来,历史学家经过大量调查发掘,认定昆阳故城在今叶县城。

其依据为:我国古地名命名通常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据《水经注》记载,“昆水(又名辉河)流经昆阳城西,又曲经南关外东流入汝”。经考证,现在叶县西南仍留有辉河旧河道,发源流经去向同记载吻合,而且现在的叶县城恰在昆水北岸,这是昆阳故城在今叶县城的一个实证。

清《叶县志》记载,城西500米有无霸城,是昆阳大战中王莽大将巨毋霸屯兵围昆阳的地方。经调查,如今的孙家岗就是当年的霸城,在那里不仅发现了两汉遗存的文物,还发现了大量汉墓,这是今叶县城即古昆阳城的又一佐证。

在叶县县衙厢房里,有许多自叶县城内出土的汉画像石刻和带花纹汉砖,这是叶县为汉昆阳城的第三个佐证。

经考古学家对昆阳故城的调查和试掘,结果证实叶县城始建于汉代以前。这为汉代昆阳城在今叶县县城提供了第四个佐证。

关于刘秀与巨毋霸

1.刘秀——一个发迹的农民

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汉族,西汉末年南阳郡人,西汉皇族后裔,汉高祖九世孙。他是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西汉后期,刘氏皇族的子孙遍布天下。刘秀的这一支族人虽然名义上是皇族后裔,但是他们生活在南阳,属远支旁庶的一脉,地位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刘秀这里,完全成了布衣平民。

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西汉皇族后裔刘秀与兄在家乡舂陵乘势起兵,与众英雄并争天下。

刘秀为人处事极为谨慎。新莽末年,他的哥哥刘演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打算趁乱起兵,而刘秀却镇定地观察当时的局势,表现非常谨慎。

所以,后来刘秀起兵,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谨慎决断。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

经过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平灭了诸多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结束了20余年的纷争战乱,使得中华大地再次归于一统。

天下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奠定了日后东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2.一个巨毋霸

王莽听到起义军立刘玄为皇帝的消息,已经坐立不安,再加上连失了几座城池,更是着急,于是立即派大将王寻和王邑率领兵马四十三万人,从洛阳出发,直奔昆阳。

为了虚张声势,王莽军不知从哪儿去物色了一个名叫巨毋霸的巨人。此人个子有一丈高,腰围十围长。

关于“围”这个计量单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双臂围成圈的长度,即通常人们所说的一抱,另一种说法是手指围成圈的长度,即通常人们所说的一拿。多数史学家对于巨毋霸的腰围更侧重于后一种说法。一般人的手指一围长度大约是20厘米左右,十围也就是200厘米。 因此,巨毋霸的身高大约有2米31,腰围大约有2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又高又壮的巨人。他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能够驯养一批老虎、豹、犀牛、大象。

王莽封他为校尉,让他带了一批猛兽上阵助威。

驻守在昆阳的汉军很少。面对两军人数悬殊的不利形势,有的将领主张放弃昆阳。

然而,刘秀却鼓励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打击敌人。

最后,大家经过商量,决定由王凤和王常留守昆阳,刘秀带一支人马突围出去,到定陵和郾城调救兵。

当天晚上,在王莽军没有防备情况下,刘秀带着十二个勇士杀出了重围。

昆阳城虽然不大,但是挺坚固。王莽军制造了一座十多丈高的楼车,在楼车上不断地向城里射箭。后来,王莽军又用穜车撞城,并且试图挖掘地打进城里去,但是,始终没有攻破昆阳城的防守。

刘秀到了定陵,说服定陵和郾城的人马,将步兵和骑兵一千多人,组成一支先锋部队,赶到昆阳。

刘秀在离王莽军四五里的地方摆开了阵势。王寻和王邑见到汉军人少,于是只派了几千兵士对付。

刘秀趁王莽军还没有站稳阵脚的时候,先发制人,亲自指挥先锋部队冲杀过去,一连杀了几十个敌人。

此时的汉军看到救援人马已经赶到,越战越猛,一个人抵得上敌人一百个,全部向王莽军赶杀过去。

刘秀带着三千名敢死队员,向王莽军的中坚部队冲杀过去。王寻没有将刘秀他们放在眼里,只带了一万人马跟刘秀交战。打了一阵后,王寻的军队开始乱了起来。

汉兵越打越有劲儿,大家看准王寻,围上去乱砍乱杀,杀死了王寻。

昆阳城里的汉军王凤和王常,在听到援军打了胜仗后,与援军两下夹攻王莽军,喊杀的声音震天动地。

王莽军听到主将被杀,全都慌了神,乱奔乱逃,自相践踏,沿路一百多里,丢下大批王莽军的尸首。

这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响起一声霹雳,接着狂风呼啸,大雨倾盆而下。就连巨毋霸带来助威的猛兽,也吓得直打哆嗦,不但没有往前冲,反而不断地向后面乱窜。

汉军不停地往前追杀,此时的王莽军就像决了口的洪水一样,直往滍水(在今河南鲁山,现名沙河)逃奔,掉在水里淹死的士兵成千上万,将滍水也堵塞了。

最后,四十三万王莽军中只有大将王邑带领几千人逃回了洛阳。

战场上到处都是王莽军丢下的兵器、军车、粮草,汉军打扫战场时搬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搬完,最后只能放把火,把剩下的全部烧了。

巨毋霸此后也再无消息,据说王邑逃回长安时带回去的几千士兵中并没有巨毋霸。有人猜测他死在了滍水河的洪流中,但是巨毋霸身体高大,洪流并不一定会淹没他,况且巨毋霸生长在海边,肯定熟悉水性。所以这种说法很快就被推翻了。也有人猜测巨毋霸回到了家乡,但在饿殍遍野的情况下,身为军官的巨毋霸是不可能被饿死的,所以他很有可能被乱箭射死了。因为他有一副高大的身躯,基本上没有人有勇气上前与他格斗,更别说俘虏他,但是有利就有弊,他的这副高大身躯也为他招来了所有的利箭。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如天神般的身躯轰然倒地时,会使王莽军士兵多么地惊慌失措!

经久不衰的传说

1.五里堤

在叶县旧县乡西边2.5公里处有一个小村庄叫做“五里堤”。

当年王莽军围攻昆阳的时候,在城西2.5公里处修建堤坝蓄水,目的是利用沣河之水淹没整个昆阳城。

现在,据说在村外的西郊,还能看到残留的堤坝遗迹。

2.倒马沟和刘贵庄

叶县旧县乡东北方向有两个村子也同昆阳大战有关,一个村子叫“倒马沟”,另一个村叫“刘贵庄”。

这两个村子之所以会起这样的名字,是有缘由的。

据说,当年刘秀带领十三骑兵趁夜晚突围时,被一条深沟挡住了去路,眼看敌军就要追来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秀的战马腾空而起,却紧接着一声惨叫——战马不幸落入沟底,最后中箭而亡。

此时,同行的刘贵急中生智,让刘秀骑上自己的战马。瞬间,诸位大将飞马渡水,消失在夜幕里,而刘贵却被乱箭射死。为了纪念此事,后人给这条沟取名为倒马沟,后来,村民依沟建村,所以这个村子也被取名为倒马沟。刘贵牺牲后,掩埋他尸体的村庄最初被取名为刘贵冢,后来此处建村,于是将村子取名为刘贵庄。

3.草场庾

据说,当年刘秀调集援军转战昆阳,途中,刘秀看见昆阳城东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翠色欲滴,景色非常宜人,于是下令全军休息,并让战马饱食青草,随后士兵骑上战马进攻莽军。后来,当地百姓在这个地方建村,村名就叫“草场庾”。

4.点军场

刘秀援军飞离草厂后,来到昆阳西南的一座小山。这座山上林深茂密,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可以说是军事要地,于是他命令兵马入内暂扎营寨。同时,刘秀密派将士去探听昆阳军情。得到军情后,刘秀点精兵一千多名飞驰昆阳,奋勇杀敌,大败王莽兵数千人,首战告捷。昆阳大战后,当地人得知光武帝曾在此地点兵,于是将此后所建的村庄取名为“点军场”。

5.烧车河

据说,绿林军在昆阳之战中大败王莽军后,缴获了大量兵器。他们带走了一部分,剩下的就在战场附近的河畔集中烧毁,当时火光连月不尽,战场附近的这条小河因此得名为烧车河。据当地人介绍,每逢多雨季节,总能在烧车河两畔拾到被烧毁的车轴、刀剑之类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