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尘扬古战场:中国古代战场秘境追踪
20949200000015

第15章 夷陵古战场——在遗迹中感受当年战争的壮烈(2)

汉中和荆州属于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因为从汉中能北出潼关,攻打洛阳;从荆州北上能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能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东吴政权处于长江中、下游,此时面对刘备势力的迅速发展,感到非常不安。

公元211年,孙权占据交州(今广东、广西)后,其实力进一步扩大,他趁曹操忙于兼并关中马超、韩遂势力,稳定后方,无暇南顾的有利时机向刘备索还荆州,而刘备却找借口拒绝归还。

为此,两国曾一度兵戎相见。最后,两国达成了平分荆州的协议,即以湘水为界,孙权占有江夏、长沙、桂阳,刘备据有南郡、武陵、零陵,但是两国的矛盾仍然存在。 公元219年,孙权乘蜀汉荆州守将关羽率军北攻襄阳、樊城的时机,同曹魏大军展开激战,并派遣大将吕蒙“白衣渡江”,攻占关羽的后方基地江陵。

关羽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率军回救,结果兵败被杀,于是孙权占据了整个荆州。就这样,孙权和刘备的矛盾全面激化了。

2. 刘备报仇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一个月后,刘备决定大举攻吴,为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

魏文帝曹丕看见孙权和刘备联盟内部出现分化、瓦解,非常高兴,他乘机煽风点火,并多方寻找机会以加剧吴蜀之间的矛盾冲突,好坐收渔人之利。

诸葛亮、赵云等大多数大臣、将领都认为大举攻吴对蜀非常不利,他们再三规谏刘备不要出兵攻吴。但是,当时的刘备正在气头上,丝毫听不进任何意见。至于孙权,他在夺取了荆州之后,为了巩固既得利益,也不希望再加剧吴蜀之间的冲突,因此,他曾两次派遣使者主动向刘备求和,但是都遭到了刘备的拒绝。

东吴南郡太守诸葛谨,是诸葛亮的兄长,也曾经给刘备写信,向他陈说其中的利害关系,希望刘备停止攻吴行动。刘备仍然置之不理。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自率领蜀汉军队十多万人,准备对吴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当时,两国的国界位于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是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将军吴班和冯习二人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了秭归。

随后,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得到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的支持,一同起兵攻吴。

3. 以静制动

孙权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奋力抵御蜀军。同时,他还派遣使者向曹丕称臣修好,这样可以避免两线作战。陆逊是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对双方兵力、士气及地形等条件进行了仔细分析,认为当前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于是,他耐心说服了急于同蜀军决战的吴军诸将,果断地采取了后退战略,命吴军撤到了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在那里,陆逊命吴军开始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大将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

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此时的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因为最初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

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蜀军没有办法,只好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

为了让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既是孙权的侄儿,又素得士众之心,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认为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从而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两军数月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采取了很多方法,包括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马,打算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

但是陆逊坚守不战,打破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准备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慢慢地,蜀军将士斗志开始涣散松懈,逐渐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

4.反击

当时正处于炎热的夏季,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没有办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并将军营安置在深山密林里,屯兵休整,打算秋后再发动进攻。

事实上,此时的蜀军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后勤保障不足,而且,蜀军百里连营,兵力十分分散。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陈述了现在是同蜀军开战的有利时机。孙权立刻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陆逊便准备进行大规模的反攻。最初,他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从中找到了破敌之法,即火攻蜀军连营。因为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筑造,其周围全是树林和茅草,在炎热干燥的夏天,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接着,陆逊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瞬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

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领五千吴军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部在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围攻蜀军,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

同一时间,诸葛瑾、骆统及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

5.蜀军溃败

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阵亡,杜路和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看到全线崩溃,只得逃到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

陆逊集中兵力,从四面围攻蜀军,再次歼灭数万蜀军。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

刘备乘夜突围逃遁,在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后卫将军傅彤等人被杀。

多亏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刘备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这时,正在江北防御魏军的蜀军镇北将军黄权的归路被吴军所截断,只好率众向曹魏投降。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陆逊担心曹魏方面乘机袭击后方,于是停止追击,主动撤兵。正如陆逊所料,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因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6.夷陵之战的导火索

夷陵之战后,蜀汉政权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可能性,那么,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场战争呢?

其实,纵观这场战争,可以发现夷陵之战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荆州之失是夷陵之战的导火索。

荆州一向是吴蜀两国疆域之争的焦点。在一个群雄纷争的战乱年代,一地一城很难说有绝对合法的归属性。

首先,荆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诸葛亮曾经说过:“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对吴蜀国两国来讲,谁占有荆州,谁就有了军事上的主动权。若是蜀获得荆州,北可伐曹魏,东下则威胁东吴。然而对东吴来说,如同嵌在自己头顶的一颗钉子,随时感受到威胁的存在。

其次,对蜀汉来讲,荆州是实现统一大业必不可少的一环。诸葛亮在为刘备谋划天下大计,制定长远军事战略规划时,荆州属于不可或缺的一个战略布局。可以说,荆州的存亡与否直接影响着蜀国大业的成败。

荆州是东吴政权的核心价值所在。夺取荆州,消除威胁一直是东吴政权长期的一种政治军事取向。

常言说“关公大意失荆州”,真的是这样吗?

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因和果,虽然关羽主观上没有放弃荆州的想法,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已经相当于拱手把荆州送给了东吴。丢失荆州,实际上是关羽长期妄自尊大、好大喜功的必然结果。

荆州的丢失,直接改变了蜀汉的政治态势,也成为了引发夷陵之战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