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之战,汉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因其规模空前,影响深远,被列为世界著名古代七大战役之一,有“东方的滑铁卢”之誉。垓下之战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项羽最后尸首何处?霸王别姬的真相又是什么?
来自垓下的争议
登临垓下,极目四顾,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不远处的沱河北岸,还有隐约可见的古堆、土丘起伏。这里就是著名战役垓下之战的古战场。尽管历史的烟尘已掩盖了无数细节,但垓下之战的主轮廓仍穿过厚重的历史迷雾向后人展示出来……
对于垓下、垓下聚问题,一直以来颇有异议。历来学者通过不断地考证,认为垓下和与垓下聚是有区别的。大体上讲,垓下是地区名,垓下聚是在垓下地区的聚落名。
1.垓下不是具体地点
垓下,《说文》对“垓”的解释是“兼垓八极地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兼备八极之地谓之垓”。由此可以看出,垓下实际上就是八极地之下。
还有一种说法是“垓”即“堤”或“高冈绝岩”,则垓下是在河堤下或高冈下。
由此可以推断出,垓下肯定不是具体地点,而是地区名。
垓下,位于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据专家考证,垓下遗址是一处十分重要的古代城址,包括新石器时代晚期和秦汉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遗址四周城垣呈南北向不规则长方形,大多数地段的城垣仍耸立在地面,保存完好。城址东、西、北三垣的中部现各有一缺口。城址面积大约有20万平方米。
遗址包括城垣、城门、护城河、道路和排水系统、夯土建筑基址、窑址、活动场所、红烧土遗迹、水井及灰坑等重要遗存,出土了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钱币等170余件器物。
现在,垓下整个旅游区由保护区、缓冲区和开发区三个部分组成,垓下古战场遗址区或为了保护区,包括古战场纪念碑、仿古城楼、霸王别姬遗迹、浣发池、连理树等;缓冲区铺设包括霸王街和、汉王街、霸王祠、汉王祠、虞姬墓和楚汉阵亡将士墓等景点;开发区建有万寿园、许慎纪念馆、垓下博物馆、汉民俗村、仿古一条街、垓下古战场虚拟宫、古汉墓、虞姬湾水上乐园及垓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2.垓下聚是一个具体地点
聚,即聚落,也就是人们聚居的村落。因此,垓下聚,就是垓下地区的聚落,也是一个具体地点。
那么,垓下聚的具体位置究竟在哪?
针对这一问题,史学家也进行了大量的考证。
垓下聚,魏晋南北朝学者多有提及,然而只说在故洨县,并没有指出其具体位置。自唐代后期以来,学者们考真求实,地理方志古籍指点列图,说的已经较为具体。有史学家指出,垓下聚并非濠城镇北俗称的“霸王城”,而是另有其地。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虹县):“垓下聚在县西南五十里。”按:此处首次指出垓下聚在唐虹县(今泗县)“西南五十里”,即在汉洨侯国垓下地区。这是值得重视的,且可明确地予以肯定。
《太平寰宇记》卷十七,(虹县):“在县西南七十八里,即汉洨县也,属沛郡。垓下,洨县之聚落名。”又云:“垓下在(虹)县西五十里。汉兵围项王于垓下,大败之。”按:此书不仅把洨故城、垓下(聚)分为两处,而且明确地指出地点方位和距离,洨故城在虹县西南七十八里,垓下聚在虹县西五十里。此说与《水经注》郦道元说相符,并更具体化。可以说,这是迄今最为明确而可靠的说法。
以上两部地理总志对垓下聚的地望均以虹县县治作为坐标原点。
《太平寰宇记》还提供了一条具特殊价值的数据:“濠城,在(虹)县西南七十八里。”
由此可以推知,真正的垓下聚遗址约在灵璧县毗邻泗县西界的单圩和后翟庄一带地势较高处。
由此可以看出,垓下聚位于汉洨县。
3.美丽的垓下八景
1)霸城烟雨:城内原有古寿圣寺,寺中有一千年皂角树,树冠如盖,玉立耸天。远观霸王城,树木葱茏,烟雨苍茫,气象万千,引人遐思。
2)汉陵秋色:濠城周围多土丘,素有“濠城古堆三千三,数罢金山数银山”之说。
3)虞湾夕照:虞湾,又名虞姬湾,在今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境内的沱河南岸,西距垓下遗址约一公里,傍堤临水,芦苇丛生。每逢雨季,在夕阳的照射下,虞湾碧波重粼,垂柳滴翠,令人胸襟开阔,心驰神往。
4)撒金晓月:撒金桥,扼南京至北京的官道要冲,在古洨城西南约200米处,为一石桥。
5)夹山箫韵:夹山,又名夹山口,在今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内。
6)古刹晨钟:濠城多寺庙,清晨寺庙钟声齐鸣,宏亮深远,音传数里,振聋发聩。
7)洨上双虹:洨水即今沱河,水首源于河南商丘,东流入淮。流经濠城的河段修有两座拱桥,构造精巧,建筑雄伟,恰似双虹凌空,左右辉映。
8)沱沙落雁:每到秋季,古洨城东西上下十余里河滩上,会有成群的大雁在此栖息,成为沱河两岸一大景观。
两种说法
1.一场战役还是两场战役
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场重大战役,现在有人提出疑问:“陈下之战与垓下之战究竟是一场战役还是两场战役?”
经过对此,史学家做了如下回答:如果有硬资料证明,垓下就是陈下,那么,陈下与垓下就是同一场战役。然而,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都对其有明确记载,在垓下之战发生之前有一场陈下之战,并且当时汉军大将灌婴参加陈下之战获得的封赐,与参加垓下之战获得的封赐各不相同,由此可以很容易看出陈下之战和垓下之战是两场战役。
那么,垓下之战的地理位置究竟是在哪呢?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
2.垓下之战究境发生于何处
垓下之战究竟发生于何处?对于这一问题史学界历来存有分歧并争论不休。归纳起来,大致有两派意见: 一派的观点是垓下之战发生于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25公里的沱河北岸;另一派的观点是垓下之战发生于河南鹿邑县境内或者是淮阳县东南。
垓下在安徽的具体位置,资料上讲得较笼统:“垓下在安徽灵壁县南,固镇县东濠城一带”。
《中国史稿》则写到:“项羽退至垓下(今安徽灵壁南沱河北岸),被汉军包围。”此后基本上都沿用这一说法。
如果对濠城遗址进行勘测和调查,就会发现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在城内的建筑遗址中存在一些早于西汉洨城的建筑材料,这里经常会出土一些蚁鼻钱;二是在城内外大量出土散落的簇和残剑等青铜兵器。
由此可以看出,在西汉洨城建立之前,这里应该是一个集镇之类的聚落了,而且在秦汉之际,这儿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残酷战争。
因为这里地势较高,北面临河,便于防守和指挥。这对于身经百战的项羽来说,兵退至此并将这样一个有好地势的集镇作为大本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为军事防御和防水的需要,作为首邑的洨城城址也必定要选在临河高埠上,由于西汉初期民力凋敝,将旧集镇改造、发展成诸侯国都邑要比新建一座城容易得多。
所以,濠城的前身就是垓下,也就是说,今日的洨城遗址就是古代的垓下。
垓下之战时,楚汉双方大约集结了五十万以上的兵力,历史学家推断,垓下战场的范围,应该是在以濠城遗址为中心的灵(壁)、固(镇)、五(河)、泗(县)四县交界地区约百余平方公里之间……
这是一场大会战
垓下之战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当时非常少见。整个战争前后经历了大小五场战役,即彭城战役,荥阳、成皋战役,固陵战役,垓下决战和东城战役。
1.偷袭彭城
项羽把大部队留在齐国迷惑刘邦,自己运用骑兵的机动性,绕道彭城西南的萧县,等待进攻刘邦诸军的最佳时机。项羽决定早晨发动偷袭,向东进攻彭城,不但要造成敌方的混乱,还要将敌军全部歼灭。
项羽直接攻击刘邦指挥中枢,然后死死咬住刘邦的主力进行攻击,不给刘邦喘气的机会。同时,他利用骑兵驱赶的方法把刘邦诸军逼到南方的谷、泗水,使他们因为拥挤掉进河中自相残杀而淹死!彭城之战后,项羽开始追击残余败将,可惜由于兵力单薄,刘邦诸将收拾残兵汇聚荥阳,顶住了楚兵的追击。
2.对峙于荥阳
刘邦率领残兵败将在荥阳驻扎下来。项羽几次派兵前来攻打,都被汉军打败。双方在荥阳形式对峙。
后来,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刘邦任命韩信为主将,率兵渡过黄河,先后灭了魏、代、赵,降服了燕,平定了黄河以北地区,把原来威胁刘邦的势力转变成了对项羽的威胁。
此外,刘邦为了加强了正面战场的力量,还抽调韩信的部分兵力,补充到荥阳来。
汉王三年十一月,刘邦派随何到九江,说服了九江王英布背叛项羽,归附刘邦,发兵攻楚,威胁楚军的左侧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