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黄帝内经》中来
20949800000010

第10章 饮食养生——不必求参汤,食物是仙方(3)

【译文】:过多地食用辛味,会引起筋拘急而不柔和,使爪甲干枯而不坚韧。

【解析】:

如果过食辛味食物,辛味入肺,导致肺盛而乘肝。肝主筋,肝气一旦不能生发,我们的筋脉就会没有弹性。如果筋脉没有弹性的话,就会出现爪甲干枯不荣,筋脉拘急不利,爪甲也会枯槁。

【养生智慧】:

辛味食物如何健康吃

在五行中,金克木,辛味属金,所以过量吃辛味食物时,受损最大的是肝木。

中医里讲,辣椒、胡椒、花椒等食物不但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而且还具有“发散”作用,吃多了就容易“耗气”,可能导致气虚,致使免疫力降低。

吃太多的辛辣食物还会引起人的消化功能紊乱,如胃部不适、消化不良、便秘、痔疮等。

女性朋友在怀孕前应停止吃辛辣食物。由于怀孕后随着胎儿的长大,本身就可以影响孕妇的消化功能和排便,如果孕妇始终保持着进食辛辣食物的习惯,结果一方面会加重孕妇的消化不良和便秘或痔疮的症状,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孕妇对胎儿营养的供给,甚至增加分娩的困难。因此,在计划怀孕前3~6个月就应停止吃辛辣食物。

除了健康者应少吃辣外,很多病人更不宜吃辣。

需要禁忌辛辣食物的疾病有:

1.热病者:中医所说的热病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主要指病人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咽喉肿痛、鼻衄、舌质干红等热证。这时吃辣太多就会加重内火,对热病来说等于火上浇油,同时影响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

2.阴虚者:凡阴虚者大多身体消瘦、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失眠、盗汗、舌质嫩红及少苔或无苔、大便燥结、小便黄短、脉细无力等症状,这类人若食辛辣食品,会使病情加重。

3.皮肤瘙痒及痔疮:皮肤瘙痒好发于冬季,主要是由皮肤干燥引起的。皮肤瘙痒的人如果吃辛辣食物会耗伤阴液,加重皮肤干燥。辛辣食物可引起肛门烧灼刺疼,增加肛裂、痔疮患者的痛苦。辛辣食物还能增加肠火,以致粪便过于干硬,引起便秘,并促使痔疮出血。

4.胃肠溃疡病人:对于胃肠溃疡病人来说,过食辛辣食物会会使胃黏膜受到刺激而充血,长期食用,会导致糜烂溃疡、蠕动加快、胃液过多分泌,从而引起胃疼,诱发或加重病症。

5.肺结核病人:中医认为肺结核病属肺阴虚而虚热阴伤。其治疗应以滋阴降火为主,对于辛辣香燥的食物,因其可助虚热炽盛,耗伤本已枯竭的肺之津液,因此应少吃或不吃。

6.夏季中暑:中暑患者由于出汗太多,脱水太过,明显的阴液不足,而进食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胡椒、辣椒、花椒等之类,反而会进一步伤津耗液,使体内的水分更加不足,不利中暑后的康复。另外,辛辣食物会引导血液流向胃肠,使脑部血流量相对不足,会加重中暑导致的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等症状。

一般来说,对于肠胃不好或是身体燥热的人来说,如果实在拒绝不了辛辣食物的诱惑,不妨选择一些微辣的食品,少吃青、红辣椒。

对于健康人来说,辛辣食物最好中午吃,早饭和晚饭最好不要吃辣的东西。中午是人体消化和吸收功能最强的时候。而且人们有相对充足的活动时间,胃肠道对刺激性较强的辣菜比较容易消化。而早晨和晚上人们活动较少,胃肠道的消化速度会降低,吃辣会刺激肠胃,引发不适。如果晚饭吃了辛辣食物,饭后不要马上睡觉,一定要多活动活动,也可以喝一些淡茶和白开水,以缓解辛辣食物对肠胃的刺激,帮助消化。

【温馨提示】:

春秋季节天气候干燥,天气多变,很容易使人“上火”,体内产生实热,而这种肠胃的急热就会带来便秘问题。这时“防火”除了少吃辣外,还要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泄,达到清火排毒的目的。

多食酸,则肉胝月而唇揭

【出自】:《素问·五脏生成》。

【译文】:多食酸味会伤害脾脏,引起皮肉坚硬皱缩失去弹性,使口唇干裂掀起。

【解析】:

酸是主收敛的,过多的食用酸味食物,会使肝气生发太过而抑制脾土,可使肝气生发,肝胜则克脾土,脾土受克使运化水谷功能失常,致使皮肤肌肉和唇部缺乏营养,使皮肤开始萎缩,口唇皮干出现外翻的现象。

【养生智慧】:

酸味食物的饮食攻略

虽说酸味食物有诸多的功效,但也不要偏嗜,过食酸味可伤肝损脾。

值得注意的是,酸味食物并不是一年四季都适宜吃。春季肝气旺盛,由于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因此要少吃。唐代养生家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而秋季万物收敛,应“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增加酸味的摄入可顺应秋季的敛纳之气。

如果咳嗽有痰,或有腹泻及排尿不畅等,也不宜食用酸味食品或药物,因为酸味有“收敛”、“凝滞”作用,不利于病邪的排出。此外,血糖较高,或有消化性溃疡、胃酸过多的患者,也不适宜多吃酸。

很多女性朋友在怀孕后也不要大量食用各种腌菜、泡菜等酸味食物。因为腌菜和酸菜之中存在着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可以通过胎盘使子宫发生肿瘤和诱发胎儿畸形。

外感咳嗽的人也不要吃酸味食物。在中医学中,酸味的药物或食物,大多有收敛、酸敛的作用。对于外感初起,即一些感冒式的咳嗽,中医认为这是一种邪气侵犯人体造成的,治疗的最好办法就是“驱邪”,把这些危害人体的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赶出体外。

民间流传着一种“吃酸止咳”的说法,其实这是一大误区。当病人吃下酸性的食物或药物时,就会把这些导致感冒的不好的“邪气”敛进体内。虽然在当时感觉喉咙很舒畅,但是反而会使病情迁延,对于治疗疾病就更困难了。这其中,酸梅汤、咸金橘和一些带酸味的水果,如李子、酸苹果、柠檬等,还有西红柿、姜、醋等,都属于酸性的食物。因此,病人如果患有外感咳嗽,就应该尽量避免吃这些食物。

【温馨提示】:

很多贫血的老年人由于其胃酸分泌不足,在进食菠菜、油菜、大白菜等食物时铁不容易被吸收,因为三价铁(即非血红素铁)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容易转变为容易吸收的二价铁。因此,贫血老人如果想达到良好的补铁效果,可吃些酸枣、西红柿、苹果、酸黄瓜等酸味食物。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出自】:《素问·五脏生成》。

【译文】:多食用甘味,就会伤害肾脏,引起骨骼疼痛甚至不能站立,还会使头发脱落。

【解析】:

甜味入脾,吃甜太多导致脾盛而乘肾,脾属土,肾属水,主骨,其华在发,土能克水,甘味过多,使脾土壅塞,运化无力,则肾水无制,水邪过盛,肾气衰弱,肾主骨生髓,养发,肾气衰弱,不能生髓养骨养发,则骨痛而发落。

【养生智慧】:

甘味食物莫吃多

甘味食物虽然甘美,营养丰富,又防病治病,但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多吃甘味食品会伤肾。

甘味食物主要成分是糖,长期过量吃甜不利于健康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过量吃糖,会使人体内的B族维生素因消耗过多而缺乏,以致废物蓄积于人体;同时又使体内的热能代谢,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脑与组织中能量转化受到负面影响。儿童吃甜食易致肥胖和龋齿;老年人过多吃甜食易致血糖升高;已患糖尿病的人更应远离甜品。

人的脾胃最怕生冷。甘甜的食物中也有一些偏凉的,比如梨、西瓜等水果或冰激凌等甜品,吃多了容易伤及脾胃,出现大便不成形等脾胃虚弱表现。肥胖和心血管病患者也不要吃过甜的食物,因为太过甘甜,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五行学说中,脾属土,土克水(肾属水)伤木(肝属木),会对心血管疾病不利。

美国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研究还发现,50岁左右的妇女吃甜食过多会导致胆结石。这是因为,过量的糖能自行转化为脂肪,影响正常的食欲,妨碍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成分的摄入,导致人体肥胖。肥胖并不会使所有的人长结石,但对中年妇女来所,它却是招致胆结石的温床。

【温馨提示】:

有些专家认为,上午10时左右和下午4时左右是食用甜品的最佳时间。此时间段适当品尝一点甜食,有消除疲劳、调整心情、减轻压力的作用。

膏梁之变,足生大丁

【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

【译文】:经常食用美味佳肴的人最容易生大的疗疮。

【解析】:

现在的代谢病、糖尿病之所这么多,主要跟饮食习惯的改变有直接的关系。“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什么叫“膏粱之变”呢?就是我们平时总吃膏粱厚味,吃得太多了,就会长“大疔”了,就是长疮了。糖尿病后期为什么多会出现溃疡呢?与这是有关系的。

【养生智慧】:

预防糖尿病的饮食习惯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营养过剩或不平衡现象也越来越多了。尤其是膳食结构从以植物性蛋白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动物性蛋白为主,进食高热量的食物增多,热量少的食物反而减少,由此导致相关的营养慢性疾病增多,糖尿病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因此,要预防糖尿病,首先应注意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养成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习惯。

那么,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才是合理的呢?

1.饮食多样化。在饮食内容上多样化,要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零吃、食与饮等之间的合理搭配。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A、钾、镁、钙、铬、锌等对预防糖尿病十分有益,应当注意补充。为了获得这些营养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杂粮是最好的办法。

2.饮食要清谈。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往往会诱发糖尿病的发生。因此,中老年人的食物烹调应清淡,少吃高脂肪的猪肉,选择低脂肪、高蛋白的鸡肉、鱼肉和豆制品。

3.不要限制喝水。平时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身体缺水,会引起血液浓缩、血栓形成、水盐代谢紊乱、代谢产物排泄障碍等多种不良后果。

4.节制饮食。饮食在数量调节上的原则是不过饥过饱,因为过饥过饱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进食量以似饱非饱、似饥非饥为原则,这样对人体健康最为适宜。在一日三餐的食量掌握上,要做到“早饭宜好,午饭可饱,晚饭宜少”的原则。

5限制饮酒。酒含热量高,易增加体重;啤酒每100毫升含糖11克,容易吸收,使血糖升高。长期饮酒会伤肝,引起酒精性肝硬化,使血糖难以控制。所以平时一定少喝或不喝酒。

【温馨提示】: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因而难以控制血糖。对于身体肥胖的患者来说,减轻体重是有必要的。另外,酒足饭饱后马上多吃水果,会使血糖浓度升高,增加胰腺的负担,如果长期下去也有可能成为糖尿病的诱因。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出自】:《素问·痹论》。

【译文】:饮食过量会损伤肠胃。

【解析】:

适当进食,补充营养,对人体有利,但进食过量,则反而有害,会引起胃肠疾病。因为在生理条件下,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胃和肠道保持着流水作业、交替虚实的生理节奏。也就是在胃进食的时候,肠道应该是“虚位以待”保持着接待能力。当胃中的食物进入肠道之后,胃则变成空虚状态,进行休整,等待接纳下一批食物。如果超过一定限度的食物,就会损伤肠胃的消化能力,从而造成胀满不适、恶心、呕吐等胃肠疾病。

【养生智慧】:

饭吃八分饱,到老肠胃好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消化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每个人一天或一餐能承受多少食物要根据劳动强度、消化能力和饮食习惯来决定。若每天和每顿饭都吃得过多过饱,不但使胃过于撑胀,蠕动缓慢,身体中的血液将集中到肠胃来帮助进行消化吸收而导致精神疲倦,而且会使体内的消化液供不应求,食物因得不到充分消化,白白排出体外。同时,没有消化的大量的食物残渣贮存在大肠中腐败发酵,还会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人的消化功能障碍。

另外,长期过量摄取食物,摄入的营养量超过身体的需要量,不但会有过多的脂肪贮存在体内,而且糖和蛋白质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贮存的这些脂肪大多分布在皮下、肝脏、腹壁以及腹腔内的大网膜和肠系膜上,会造成腹压增高、腹壁肌肉松弛、腹部向外突出。这样不但走路困难,而且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气喘。体内积存的脂肪越多,活动就越困难。

因此,饮食要讲科学,食不可求饱。实践证明,每顿饭以吃七八成的满足感是最舒服的。口中还留有食物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如果偶尔吃得过饱,进餐半小时后,一定要进行必要的体育运动,以消耗掉多余的热量。

【温馨提示】:

暴饮暴食不仅会使人呕吐、胃肠胀满、腹痛腹泻,有时甚至还会因此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消化功能减迟,解毒能力低,血管弹性减弱,不少人动脉硬化,经不起暴饮暴食带来的冲击,所以老年朋友更要控制好进食的速度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