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
【译文】:心的重要性如同君王的作用,整个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由心主宰。人们的聪明智慧,都是从心产生出来的。
【解析】: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领导地位,一切精神、意识、思维,都是心的功能的表现,所以,称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都在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分工,互相协调,形成整体的活动功能。心的功能正常,则神明通达,其他脏腑亦能各安其职,保持身体健康;相反,如果心脏功能不正常,神明无以自主,其他脏腑的活动也发生紊乱,就要产生疾病。
【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中的心理健康术
何为心理健康术?心理也就是精神健康。心理健康术就是让精神变得健康的方法。我国古代的心理健康标准蕴含在《黄帝内经》之中,有学者经过研究,把它概括为9条:
1.经常保持乐观的心境,“以恬偷为务”,“和喜怒而安居处”,“心安而不惧”。
2.不为物欲所累,“志闲而少欲”,“不惧于物”,“无为惧惧”。
3.不妄想妄为,“无思想之患”,“不妄想”,“不妄作”,“淫邪不能惑其心”。
4.意志坚强,凭理智行事,“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至”。
5.身心有劳有逸,生活合乎规律,“御神有时”,“起居有常”。
6.心神宁静,“恬淡虚无”,“居处安静”,“静则神藏”。
7.热爱生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其俗”,“善附人”,“好利人”。
8.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
9.涵养性格,陶冶气质,不断完善自身,做到“节阴阳而调刚柔”。
【温馨提示】:
如果一个人经常在下午两三点左右出现心慌胸闷、脸红心跳的现象,则很可能是心脏有病了。心为“火脏”,如果一个人的心火亢盛,他的脸色就会变得像桃花一样红赤。下午2点时分脸红属于心火外散的现象。红色如果出现在眉毛的正中间,就像化了妆一样,这就更危险了,应及时就医。
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
【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
【译文】:南风常发生在夏天,最容易引起心脏生病,而心脏的气血盛衰情况,常在胸胁部位反映出来。
【解析】:
夏天天气炎热,我们身体的血液集中于体表,供应心脏、大脑的血液减少,会加重心脑血管患者的缺血、缺氧反应。此外,天热容易使人烦躁,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加上昼长夜短,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心脑血管患者更容易发病。发病的情况会在胸胁部表现出来,如出现胸前区疼痛、胸闷、心慌等。
【养生智慧】:
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
心脏是一个强壮的、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强力泵。心脏之于身体,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而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而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病。
对于心脏病来说,防胜于治。这就要求我们管好自己的生活,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杜绝心脏病的发生。
1.选择食用鲭鱼、鲱鱼、鲑鱼、金枪鱼等富含油脂的鱼类。
2.新鲜果蔬中钙、镁、钾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多多益善。
3.少吃肉类和富含脂肪的食物,忌煎炸食物。
4.戒烟,少盐,每天以5~10克为宜。美国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长达15年的研究表明,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吃盐较少的人,患病的风险可以减少25%,早期死亡的风险则减少20%。
5.服用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营养物质增补剂。
6.了解自己的血压值,如有高血压,需要服用镁元素增补剂。
7.生活有规律,避免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中;保持心态开朗乐观,避免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
8.长期运动可以降低血脂,使血压正常,减轻心脏负担。
9.保持匀称身材,避免发胖。
10.定期检查血脂水平,如有高脂血症,改善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
【温馨提示】:
夏天出汗多,心脏病病人可以喝一些淡盐水和果汁来补充流失的钾。绝对不要喝大量冰镇饮品。因为冰镇食物经食道到胃,心脏遇冷收缩,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这些冷食还容易增高血压,造成危险。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
【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
【译文】:南方和赤色与心脏相应。
【解析】:
南方和红色都通于心,其中,红色属于五行中的“火”,给人一种如火焰般的感官刺激,季节上对应夏季。
【养生智慧】:
红色食物养心
红色入心,红色食物可养心、益心及活血化淤,有助于减轻疲劳,令人精神倍增。因此,心脏需要不断地用红色微苦的食物来滋养。
1.猪心:猪心性平,味甘咸,入心经,有补虚、安神定惊、养心补血之功效。取猪心500克,莲子肉30克,将两者一同放入锅中炖煮30分钟后,放入各种调料调味即可。两者搭配食用,能益智安神,补血养心。
2.西红柿:西红柿中所含的番茄红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有独特的氧化能力、保护体内细胞、使脱氧核糖核酸及免疫基因免遭破坏、减少癌变危害。我们可经常吃西红柿炒鸡蛋,此菜具有生津止渴、养心安神的作用。
3.红枣:红枣有补益脾胃、滋养阴血、养心安神的功效。将红枣与羊心搭配到一起煲汤,具有补心安神、治惊悸的功效。方法也很简单:准备1个处理好的羊心,10个红枣,然后一起放进较大的瓦煲内,煲1~2个小时后,加入适量的调料调味便可。
4.红小豆:红小豆有健脾止泻、益气补血、养心安神等功效。红小豆的吃法很多,平常我们可以用红小豆煎水频饮或蒸熟作豆馅制成豆包、点心经常食用。
5.山楂:山楂中所含的三萜类和黄酮类等有益成分,具有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室心房运动振幅、加大冠心血流量、降低血清胆固醇、促进脂肪类食物消化等作用,因此,对心跳加速、心率失常、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等疾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将适量山楂与牛肉一同炒着吃,对治疗心律不齐、心悸、高血压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6.胡萝卜:胡萝卜当中所含的某些成分(如懈皮素)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还有降压、强心作用,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食疗佳品。对于心脏先天较弱的人,建议睡前喝一杯胡萝卜汁,可起到养心作用。
7.草莓:草莓中的果胶可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冠心病。取少许的奶油、香草放在一起搅匀,挤在草莓上,做成奶油草莓,具有滋补养血、生津润燥、养心安神的功效。
8.红花:红花能显著地降低血脂,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淤血、产后恶露不下等病症很有效验。取10克红花和当归,15克丹参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后与100克淘洗干净的糯米吃,可起到补血养心的作用。
【温馨提示】:
适量饮酒也有益于养心。中医里讲,酒性温,味甘、辛,适量饮用有疏通血脉、活血祛痰、祛风散寒,行药力、壮阳之功效。若在酒中加入用以滋补气血、阴阳的中药,则可增加药力、疗效。但饮酒一定要适量。李时珍指出:“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风,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过饮不节,杀人顷刻。”
心者,其华在面
【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
【译文】:心的精华反映在面部。
【解析】:
心脏是生命的根本,主宰着人的精神意识,统率全身,心的精华反映在面部,就是说心脏的功能状态可以从面部的颜色以及荣润与枯槁上反映出来。若心气充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有光泽;若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则面色淡白无华;若心血淤阻,则面色青紫。
【养生智慧】:
察“颜”观色识健康
人的“12经脉,365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也就是说人体的气血可以通过静脉都溶于人的面色,所以人的面色的表现可以体现人体内在的一些脏腑和气血精液健康的状况,所以望面色是我们中医里头诊病的一个主要内容。
1.面色苍白:多为气血虚的表现。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过度疲劳、剧烈精神刺激、急性大出血、休克等均可使面色苍白或呈青灰色。面部有白斑或白点,可见于肠道寄生虫病。
2.面色潮红:多为热证。高血压患者就常常红光满面;结核病患者由于低热,会颧部绯红。
3.面色青紫:多为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引起的。较广泛青紫,医学上称为紫绀,较长期紫绀,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肝病导致血液中废物过多等,都会使面色变为青紫。
4.面色发黄:黄色鲜明属于湿热,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黄色晦暗多属于寒湿,多见于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变、肝癌等;面色萎黄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能上荣所致,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患、失血、久痢、胃脘痛、贫血等。
5.面色发黑:多属肾病或血淤症,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砷中毒等。
我们建议,面色发白的人平时要多补充鱼肉、鸡肉、黑豆、菠菜等食物,还可食用补益气血之品。面色潮红的人应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寒证患者,可以多吃些牛羊肉、胡椒、生姜来发热。面色偏黄就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面色发黑应多食用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或药物。
【温馨提示】:
很多女性朋友往往容易出现脸色发黄的象,这是因为妇女以血为用,女性的月经、胎孕、产育以及哺乳等生理特点皆易耗损血液,所以女性机体相对地容易处于血分不足的状态。这时就应该多补血。最好是吃一些含铁质较高的食物,如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莲藕粉、红枣、黑米、黑豆等。另外阿胶、当归等中药也是很好的补血之品。
心恶热
【出自】:《素问·宣明五气》。
【译文】:人体的五脏各有厌恶的东西,心脏厌恶热。
【解析】: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心藏阳热之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心恶热,是指心中阳热之气不能偏亢,如心火亢盛则出现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口舌生疮,舌质红赤,或兼见小便赤涩刺痛,尿血等症状。
【养生智慧】:
夏季养生要“防火”
到了夏天,天气变得炎热,如果不注意养生,很容易“上火”,所以夏天要特别注意防“火”。
1.防“外火”“外火”主要是指自然界高热的气温。我们要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外出时一定要戴遮阳帽;平时要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卫生,注意室内通风和降温,以防外火内侵。
2.防“内火”在这里,我们说的“内火”主要指“心火”。“心火”分虚火和实火。虚火主要表现有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红等。有虚火的人可经常吃一些莲子粳米粥(可在粥内加一些芡实,一起用文火熬制。待开锅后变小火,再熬一会儿。煮粥时水要多放一些,不要使粥过于稠。可养心安神,有益于加快恢复体力);或者用生地、麦冬、五味子各适量泡茶饮服。实火主要表现为反复性口腔溃疡、嘴发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舌尖红等。有实火的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牛黄清心丸或导赤散。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应适当多吃水果,以清热降火、抗炎消暑;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遇事不急不躁,以达到“心静自然凉”的效果。
【温馨提示】: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我们体内的水分会通过汗液大量蒸发,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在夏季锻炼身体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五脏在液:心为汗
【出自】:《素问·宣明五气》。
【译文】:水液经过人体五脏的加工后,能生成各种不同的液体:经心加工后变成汗液。
【解析】:
心主血,汗为血之液,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因此,五脏主五液中,心为汗。汗虽为心液,但出汗与各脏腑活动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汗直接来源于津液,津液的输布代谢离不开脾的运化、肺的宣降、肝的疏泄、肾的气化和三焦的通利,且依赖五脏阳气的推动、控制和五脏阴液的充足才能使人体进行正常的津液代谢。
【养生智慧】:
异常出汗可能是心脏病要发作
汗液的排泄异常是临床中常见症状之一,其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中医藏象理论中仅突出了“汗为心之液”的说法,也就是说,汗液与心脏生理功能关系密切。
为什么说心脏与体液中的汗液关系密切呢?我们知道,心主一身之血脉,而脉之内外的津液能够相互渗透,互相补充,也就是所谓的“津血同源”。又由于津液是汗液生成的物质基础,由此明显存在着“心—血—津液—汗”的关系链,因此称“心在液为汗”。
正常情况下,比如说我们在进行体力活动或天气炎热时出汗,这都是健康的表现,但当个体在未用力而感觉胸部、臂、颈或颌不适时出汗,这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这也是美国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一项重要研究。
该项研究的负责人CatherineRyan面访了1073例心脏病患者,并得出了心脏病的12种常见的症状:胸部不适;上臂、前臂或手部不适;颈或颌部不适;背部不适;腹部不适;消化不良;恶心和呕吐;呼吸短促;出汗;头昏或晕眩;疲劳;虚弱。她同时认为,出汗可能是症状群中促使患者寻求治疗的关键因素。
有些冠心病人反映自己在白天一动就汗流浃背,晚上一觉醒来,连枕巾都被汗浸湿了。这是不是预示着冠心病病情加重了?有专家指出,如果突然大汗淋漓,伴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则有可能是心绞痛发作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发生,这种情况应尽快去医院就诊。有时患者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心绞痛同时伴有出汗,或心梗恢复期出汗过多,中医认为这是心气阴两虚的表现。“汗为心之液”。因为心气不足,会造成气阴外泄而汗出。
总的来说,冠心病人平时应该注意做好养生工作。爱出汗的冠心病人应尽量少吃油腻、辛辣之类耗阴伤气的食物,多吃鱼类、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夏季还可适当多吃绿豆汤、黄瓜、西瓜等解暑养阴的食物。晚上睡眠时可先用热水浸泡双足,并按摩足心的涌泉穴,以加速血液循环。经常反复出汗的还要注意及时更换衣着,防止着凉。
【温馨提示】:
用莲心、红枣、百合与粳米一起熬粥,每天吃一小碗,并加珍珠粉3克一次服,有益气养阴、养心安神的作用,对气阴两虚、出汗睡不好觉的人尤其适用。
心藏神
【出自】:《素问·宣明五气》。
【译文】:心脏蕴藏“神”这一种精神活动。
【解析】:
心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产生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功能。人的神志活动正常,则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而正常。反之,如果神志活动异常,就会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从而产生失眠、多梦、神志不宁,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等症状。
【养生智慧】:
忙碌的现代人最宜多养神
心所藏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活动,主要由心主持。如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精神意识思维异常,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癫狂,或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等症状。
由于血与神的关系非常密切,心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即心血能养神,如《脾胃论》说:“心之神……得血则生”;而神又能统御、调节心主血脉的活动,如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最明显的感觉是心跳加剧。所以古人将脑的精神活动主要划属于心,称“心藏神”,“心者……精神之所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