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从《黄帝内经》中来
20949800000014

第14章 脏腑养生——保卫身体的“王国”,从现在做起(4)

1.莲子猪肚、将猪肚1个洗净,内装水发莲子(去芯)40枚,用线缝合,放入锅内,加水炖熟透;捞出晾凉,将猪肚切成细丝,同莲子一起放入盘中。再将香油、食盐、葱、生姜、蒜等调料与猪肚丝、莲子拌匀即成。本菜具有健脾益胃,补虚益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消瘦的人食用。

2.粟子鸡肉汤:将处理干净的鸡肉、栗子、姜片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再加冬菇煲20分钟调味即可。可补益脾胃,益气养血,适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者食用。

3.红酒牛肉煲:将牛肉600克处理干净后放入锅内,倒入适量红酒煮开后,改小火续炖30分钟,放入洋葱、胡萝卜、土豆稍煮片刻后,再加入盐、黑胡椒粉调味,撒上香菜末即可食用。红酒配牛肉不但补养脾胃,而且还能强健筋骨、保养心脏。

4.山药扁豆粥:将粳米30克、白扁豆15克、山药30克煮粥,待粥熟时加入适量的白糖搅匀即可。可补益脾胃,调中固肠,适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便溏,消瘦的人食用。

【温馨提示】:

养脾胃除了选择好食物外,还要避免一切可使脾胃受损的饮食。一般来说,脾胃最怕生冷饮食。水果中西瓜、香蕉性寒,伤脾最重。食后易腹胀,不思饮食,重则便稀、泻肚。这时可适量吃一点性平的水果。如桃子、葡萄、荔枝、桂圆、甜橙等。吃水果要掌握一条原则,大便干硬时可以吃;便软、溏稀时不宜吃。矿泉水、纯净水、碳酸饮料均属生水,伤脾;蒸馏水、白开水则属熟水,不伤脾。

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

【译文】:中央属土,病变常发生在脾经,侵入的门户常在于脊背。

【解析】:

长夏季在春夏与秋冬四季的中间,也就是夏季最后的一个月—六月。这个季节在五行中属土,最容易引起脾脏生病,而脾脏的气血盛衰,常在脊背部的腧穴上反映出来。

【养生智慧】:

捏脊可调治脾胃虚弱

因为脾脏的气血盛衰常在脊背部的腧穴上反映出来,所以我们通过外力作用于脊背部也是治疗脾胃病的一种方法。

在众多脾胃病中,脾胃虚弱是一组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系列症状,如不爱吃东西、脘腹胀满、面色无华、大便稀溏等。一般来说,儿童脏腑尚未发育完全和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就会常出现上述脾胃虚弱症状。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捏脊。

“脊”就是脊柱的“脊”。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背俞穴等。通过捏脊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及调整脏腑的治疗作用。

捏脊基本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还是捏法为主。方法:用双手拇、食二指捏起来脊柱上面那层薄皮,往起提,从那个尾椎开始往起提,提到后项。捏脊手法由轻渐重,以不感觉过分疼痛为标准。捏之前先用双手掌在背部自上而下地轻轻揉按两遍,使肌肉松弛,为下一步捏脊治疗做好准备。

当然,针对每钟病情,捏脊的方法也是有所差别的。

1.厌食:主要表现为厌食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征。

捏脊的方法:从长强穴(人体的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开始,拇指及食指将皮肤提起,食指向前推动,拇指向下形成捏拿、推捻动作,一捏一放,两手交替,沿着脊柱中线徐徐向前推进,一直捏到大椎穴(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为止。再从大椎开始,仍沿脊柱中线向下推进,每捏3~5下,两手同时齐捏向外提拉1次,用力适度,然后重提脾俞穴(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1次,捏至长强,连续2遍。

2.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面黄发枯、腹凹如舟或肚腹膨大,精神萎靡或烦躁,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大便时干时溏。

捏脊的方法:常规捏脊3~5次,重提脾俞、胃俞,大椎;也可加摩腹、按揉足三里。

3.呕吐:呕吐多伴有腹痛,甚者可呕吐黄胆汁。伤食吐者,吐出物多呈酸臭,腹部胀满,大便臭秽;热吐者,食入则吐,口渴喜饮,舌红苔黄;寒吐者,食久方吐,不酸不臭,舌淡苔白。

捏脊的方法:常规捏脊3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伤食吐者,重提脾俞、胃俞;热吐者,指力稍重,重提按揉心俞、脾俞、大椎;寒吐者,重提脾俞、胃俞、大椎,并加按揉2~3分钟。

4.便秘:可伴有腹痛。实热便秘者,腹胀腹痛,烦躁不安,口干口臭,舌红苔黄;虚性便秘者,面色少华,汗出气短,虽有便意,努挣难下,舌淡苔薄。

捏脊的方法:实热便秘者,从命门(在第2腰椎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向下推到长强止,再从大椎捏到长强,指力宜重,重提胃俞、大肠俞、大椎,反复3遍;虚性便秘者,从长强捏到大椎止,指力轻柔,按揉脾俞、大肠俞、胃俞,长强、命门穴,反复3次。

【温馨提示】:

实施捏脊疗法不必过分拘泥于穴位。脊柱及两侧是人体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行走的路线,捏脊时使两条经脉都均匀受力,可起到和脏腑、理气血、通经络的作用。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

【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

【译文】:中央黄色与人体的脾相应。

【解析】:

中央黄色就是土的颜色。如果我们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做一个折射试验,就会形成一条赤橙黄绿蓝紫的彩色光带,而黄色正好在这个彩色光带的中央。根据五行学说,脾属土,因此中央和黄色都与脾相通应。

【养生智慧】:

黄色食物补脾

五行中黄色为土,因此,黄色食物摄入后,其营养物质主要集中在中医所说的中土(脾胃)区域。黄色的食物能帮助培养开朗的心情,同时让人集中精神。常见的黄色食物有南瓜、黄豆、土豆、山药、玉米等,可提供优质蛋白、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常食对脾胃大有裨益。

1.南瓜:南瓜性味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脾虚气弱、营养不良、肺痈、水火烫伤。将适量的南瓜块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饭熟,拌匀即成。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等症。

2.黄豆:黄豆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等作用,可用于脾气虚弱、消化不良、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症。黄豆60克与粳米100克,搭配煮粥食用,可起到宽中健脾的功效。

3.土豆:土豆性平味甘,具有治疗习惯性便秘、和胃调中、益气健脾等功效。牛肉是土豆的“黄金搭档”,牛肉营养价值高,并有健脾胃的作用;土豆有和胃调中,强身益肾的作用。牛肉炖土豆是一道很好的养脾胃菜肴。

4.玉米:玉米有健脾利湿、调中和胃、利尿的作用,非常适合脾虚的人吃。玉米的吃法很多,如煎汤,煮食,或磨粉煮粥等。将30克玉米,15克刺梨放入锅内,加水煎汤服用,有健胃消食及清暑的作用,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饮食减少或腹泻,兼有暑热者尤为适宜。

【温馨提示】:

荷尔蒙与女性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食物是补充荷尔蒙的重要因素。从中医的理论上说,人体有肾、肝、脾、心、肺五脏,而与荷尔蒙分泌有最密切关系的是肝、脾、肾。肾脏具有调节荷尔蒙分泌平衡的作用,对身体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症状,它会首先作出反应;肝脏是在荷尔蒙分泌失调时,对身体起支撑作用的关键;而肝和肾能正常运作,这完全都要归功于脾。因此,要改善荷尔蒙分泌失调导致的不良症状,首先要从健脾开始,而黄色食物是健脾的首选。

脾恶湿

【出自】:《素问·宣明五气》。

【译文】:人体五脏各有所厌恶的东西,脾厌恶湿。

【解析】:

湿是长夏的主气,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长夏季节高温而多雨,湿病多见于这个季节。长夏与五脏的脾相通应,脾脏的禀性是喜欢比较干燥而厌恶湿邪。因为湿容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大便溏泄、小便不利、脘腹胀满、头重身重,四肢困乏等各种症状。有的地方夏天有喝姜茶的习俗,其实就是起养脾阳而除湿的作用。

【养生智慧】:

长夏湿重宜健脾

什么时候属于长夏呢?长夏也就是夏季的第3个月,合农历六月,包括大暑至白露4个节气。长夏在五运六气中属太阴湿土。

在五脏与季节的关系中,脾与长夏相对应。脾脏精气在夏季开始上升,长夏处于强势。根据五行生克原理,火生土,脾属土,因此长夏脾气相对较强;土克水,肾属水,因此肾脏相对较弱。

长夏气候比较潮湿,多发脾胃病。脾胃往往受湿邪的困阻而使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令人胃口不开、不爱吃东西。暮夏初秋,容易患腹泻等胃肠道疾病,这主要在于脾胃功能为暑湿所困。此外,夏季多吃生冷之物,细菌繁殖力强,食物易被污染,以致脾胃受损。夏季尤其是长夏养生,不能忽视对脾胃的保护。

长夏时多吃一些豆类食物,有健脾利湿的作用。适宜夏天吃的豆类包括绿豆、白扁豆、四季豆、赤小豆、荷兰豆、青豆、黑豆等,这些豆与粳米一起熬粥最宜健脾。此外,我们还要注意饮食卫生,节制饮食,不贪食生冷和肥甘厚味,不贪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脾胃。

【温馨提示】:

长夏天气湿热,容易使人变得心情烦躁,所以说养脾还要保持好心情。喜悦轻松的心情对脾有益,嫉妒、忧虑、多思,则不利养脾。

五脏化液:脾为涎

【出自】:《素问·宣明五气》。

【译文】:水液经过人体五脏的加工后,能生成各种不同的液体:经脾加工后变成涎水。

【解析】:

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是口腔中分泌的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具有保护口腔黏膜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如果若脾胃不和,就会导致涎液分泌的急剧增加,从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故说脾在液为涎。

【养生智慧】:

流口水多是脾出了问题

“涎”就是我们俗称的口水,比较稀淡。如果一个人经常睡觉时流涎多是脾的问题。

很多小孩子在晚上睡觉常流口水,这多是因为他们的后天脾胃虚弱所致,而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脾虚则肌肉弹力不足,变得松弛,因此在睡觉时会张开口,形成口水外流。有些成年人也会这样。如果我们睡着后流口水,多是脾气虚所致。如果患者脾胃有热,火热会导致口水较多;如果患者脾胃虚寒,气虚不能收摄其津液,会导致口水清稀不止,大便溏薄,面白唇淡。

健脾是治疗流口水的有效方法,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扁豆、山药、薏米、莲子等都可以熬粥吃。如果情况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做相应的诊治。

【温馨提示】:

如果睡觉时流的口水,带有咸味,枕巾呈淡黄色,很可能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积存食物残渣,天长日久牙石较多,引起的牙龈发炎,乃至牙龈少量出血。这时就应及时请口腔科医生诊治。平时也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脾藏意

【出自】:《素问·宣明五气》。

【译文】:脾脏蕴藏“意念”这一种精神活动。

【解析】:

意,意念,为脾所主。一个人的思虑过度会伤及脾,影响脾的健运,进而出现食欲不振、胸腹痞满等病症。

【养生智慧】:

学会倾诉可以更好表达你的意

脾之意,主管身体之肌肉,肌肉无力,就是脾脏之意太弱而不能控制肌肉的收缩运动;意不坚,意就不能无孔不入传达到全身。很多人做事时心灰意懒,心不作为了,身体很快就松懈下来了,全身就会变得虚脱了。这是脾不藏意了。

生活中,有的人不会轻易向别人吐露自己的想法,他的意藏的比较深,有时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等于把意又收回了脾脏。也有的人嘴比较快,说完话又后悔,这时想收回去,但脾脏已经不再接收了,此时要脾脏的“意”去生肺的“魄”才行。

有时候,话要说出来,憋着不说或者不发声的话,再加上心之虚火旺盛却不生脾土,人就可能会生病。

当我们内心充满烦恼和忧郁,出现不良情绪时,切不可忧伤压抑,把意深藏心底,而应该把这些烦恼向我们的亲人、配偶和知心的人倾诉,以此来减轻忧伤。我们也可以躲进一个僻静的角落放声自言自语,或提笔写几首诗、几篇日记,把烦恼甩到空气里,洒在纸上。

向人倾诉发泄,是把自己的烦恼、愤怒、痛苦等向别人诉说,听听别人的见解,通过交流以有效地释放心理压力。一般说来,人在受负性情绪干扰时,容易变得思维狭窄、固执、偏激,缺乏对行为后果的预见性,而通过适度发泄,情绪放松,则认知恢复正常。

倾诉也会使人在心理上出现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是感觉到自己终于被人理解,内心有一种欣慰之感,进而使孤独感得到消除,紧张情绪得到释放,心理上会感到一种解脱。所以说一旦发现自己情绪有问题,及时找渠道寻求支持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温馨提示】:

倾诉的目的是使自己心中的坏情绪得到缓解或释放,所以我们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听众,还应该是一个能够根据自己的阅历和识见给我们提出很好的建议和意见的人,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脾主身之肌肉

【出自】:《素问·痿论》。

【译文】:脾主人体全身的肌肉。

【解析】:

脾与肌肉的关系最为密切。这是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可将饮食中的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以营养四肢肌肉,使其丰满健壮,活动有力。反之,肌肉有病,长期不愈,可内传于脾,导致脾的病变。

【养生智慧】:

肌无力与脾有关

一个人的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与否,往往关系到肌肉的盛衰。人体四肢也属牌所主,脾胃健盛,则水谷精微能达于四肢,四肢肌肉得养,津液充沛,血脉畅利,筋骨有力,则四肢肌肉丰满强劲,肌肤润泽,四肢健壮有力,能伸能屈,手握能固,足能远行。

大家都听过“重症肌无力”这个病。用现代话说,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中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一旦发生肌无力危象,其死亡率接近30%。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害怕的病。

重症肌无力在中医里属痿证范畴,主要与脾和肾有密切关系。肾藏精,生髓主骨,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又因,脾在志为思,“思”的太多就会耗损太多的脾脏元气,气血不能给肌肉提供一定的能量,四肢肌肉就不听指挥,心场罩不住了。根据五行学说,火生土,火的能量用完后成了土,脾脏的土旺才能生金,才能把火生的土带走。脾脏之元气散失了,带不走自己肌肉内的土,就真成了土垃圾,淤在肉里面了,时间一长就会有问题了。

【温馨提示】:

应当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单以身体的肥胖作为脾气旺盛的诊断依据。有的人饮食量少,反而身体肥胖,但又四肢无力,这是一种脾气壅实、湿痰内盛的病理现象。也就是金代的医学家李东垣在《脾胃论》里所说的:“或食少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

口唇者,脾之官也

【出自】:《灵枢·五阅五使》。

【译文】:口唇为人的脾窍。

【解析】:

人的饮食及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出脾主运化水谷功能的盛衰。如果脾胃健运,则口味正常,而增进食欲,则口唇红润光泽,肌肤弹性良好。倘若脾气亏损,失于健运,则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口唇淡白不泽,甚至出现萎黄而失去光泽。

【养生智慧】:

口唇的色泽反映身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