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卓越叫王道
20994100000038

第38章 弃让谋胜之道(2)

公元前700年,楚国用“抛砖引玉”的策略,轻取绞城。这一年,楚国发兵攻打绞国(今湖北郧县西北),大军行动迅速。楚军兵临城下,气势旺盛,绞国自知出城迎战,凶多吉少,决定坚守城池。绞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楚国大夫莫傲屈瑕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绞城只可智取,不可力克。他向楚王献上一条“以鱼饵钓大鱼”的计谋。他说:“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诱之。”楚王向他问诱敌之法。屈瑕建议:趁绞城被围月余,城中缺少薪柴之时,派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运回来,敌军一定会出城劫夺柴草。头几天,让他们先得一些小利,等他们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夺柴草之时,先设伏兵断其后路,然后聚而歼之,乘势夺城。楚王担心绞国不会轻易上当,屈瑕说:“大王放心,绞国虽小而少谋略。有这样香甜的钓饵,不愁它不上钩。”楚王于是依计而行,命一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绞侯听探子报告有樵夫进山的情况,忙问这些樵夫有无楚军保护。探子说,他们三三两两进出,并无兵士跟随。绞候马上布置人马,待“樵夫”背着柴禾出山之机,突然袭击,果然顺利得手,抓了三十多个“樵夫”,夺得不少柴草。一连几天,果然收获不小。见有利可图,绞国士兵出城劫夺柴草的越来越多。楚王见敌人已经吞下钓饵,便决定迅速逮大鱼。第六天,绞国士兵象前几天一样出城劫掠,“樵夫”们见绞军又来劫掠,吓得没命的逃奔,绞国士兵紧紧追赶,不知不觉被引入楚军的埋伏圈内。只见伏兵四起,杀声震天,绞国士兵哪里抵挡得住,慌忙败退,又遇伏兵断了归路,死伤无数。楚王此时趁机攻城,绞侯自知中计,已无力抵抗,只得请降。

契丹大败唐军

公元690年,契丹攻占营州。武则天派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四虽大将西征,想夺回营州,平定契丹。契丹先锋孙万荣熟读兵书,颇有机谋。他想到唐军声势浩大,正面交锋,与已不利。他首先在营州制造缺粮的舆论,并故意让被俘的唐军逃跑,唐军统帅曹仁师见—路上逃回的唐兵面黄饥瘦,并从他们那里得知营州严重缺粮,营州城内契丹将士军心不稳。曹仁师心中大喜,认为契丹不堪一击,攻占营州指日可待。

唐军先头部队张玄遇和麻仁节部,想夺头功,向营州火速前进,一路上,还见到从营州逃出的契丹老弱士卒,他们自称营州严重缺粮,士兵纷纷逃跑,并表示愿意归降唐军。张、麻二将更加相信营州缺粮、契丹军心不稳了。他们率部日夜兼程,赶到西硖石谷,只见道路狭窄,两边悬崖绝壁。按照用兵之法,这里正是设埋伏的险地。可是,张、麻二人误以为契丹士卒早已饿得不堪一击了,加上夺取头功的心情驱使,下令部队继续前进。

唐军络绎不绝,进入谷中,艰难行进。黄昏时分,只听—声炮响,绝壁之上,箭如雨下,唐军人马践踏,死伤无数。孙万荣亲自率领人马从四面八方进击唐军。唐军进退不得,前有伏兵,后有骑兵截杀,不战自乱。张、麻二人被契丹军生擒。孙万荣利用搜出的将印,立即写信报告曹仁师,谎报已经攻克营州,要曹仁师迅速到营州处理契丹头人。曹仁师早就轻视契丹,接信后,深信不疑,马上率部奔往营州。大部队急速前进,准备穿过峡谷,赶往营州。不用说,这支目无敌情的部队重蹈覆辙,在西峡石谷,遭到契丹伏兵围追堵截,全军覆没。

曹翰一画调京城

宋太宗年间,大臣曹翰因罪发配汝州。曹翰这个人很有智谋,自从到汝州后一直考虑如何重返京城,官复原职。

有一天,宋太宗派使者来汝州公干。曹翰想办法见到了使者,流着眼泪说:“我的罪恶深重,到死也不能赎清,真不知如何报答皇上的不杀之恩。我现在这里悔过,有朝一日誓死报答皇上。只是我在这里伏罪,家里人断了生计,缺衣少食。我这里有一幅画,请您带回京城交给我的家里人,让他们卖掉此画暂且糊口。”

使者见当年的权臣如此求他,便满口答应了,回到京城后还把此事向宋太宗作了汇报。宋太宗打开这幅画一看,是曹翰精心绘制的《下江南图》,内容是当年曹翰奉宋太祖的旨意,任先锋官攻打南唐的情景。宋太宗看到此画,马上回忆起曹翰当年立下的功勋,怜悯之心油然而生,遂下旨把曹翰召回京城。

曹翰为回京城,以一幅画作为引“玉”之“砖”,终于如愿以偿。

窦公经营有道

唐代崇贤人窦公善于经营家业,积钱盈室。他经营家业的方法只有四个字:抛砖引玉。

窦公在京城有一块空地,与大宦官的地相邻。许多人想出钱买这块空地,而大宦官也想得到它。窦公于是把这块值五、六百缗的空地拱手送给大宦官,连一个钱字都没提。对此大宦官领情不尽。

不久,窦公说自己打算去江淮,希望大宦官给神策军护军(由宦官担任)写几封信。大宦官当然很乐意替他写信。窦公借这几封信招摇撞骗,总共获得三千缗。从此,他的家业开始殷实富裕起来。

后来,窦公在市郊买了一块积满水的洼地。他让女佣人带着蒸饼来到洼地对当地玩耍的孩子说:“哪个孩子如果扔砖瓦片击中洼地的一个目标,就可以得到一个蒸饼。孩子们争相往洼地里扔砖瓦片,没过多久这块洼地就差不多填平了。接着,窦公又用土铺垫一番,在上面盖起了客店,专留过往的波斯商人住宿,每天获利一缗。

在这里,窦公先吃小亏后占大便宜。如果他舍不得把值五、六百缗的空地白白送给大宦官,就无从得到三千缗的钱。若他不先舍得一些蒸饼,就不能轻松地填满洼地,盖起客店。

【施计要诀】

作为一种谋人之术,抛砖引玉绝不可像交流意见与信息时那样温文尔雅,而是一种以小利谋大利的诱骗术、掠夺术、谋取术。砖抛出来,专等玉来,玉不来,则使用各种手段来取,或诱取,或骗取,或巧取,或用各种武力强取!

政治中也用抛砖引玉术,抛砖的方式多种多样,引玉的方法则通常比军事上的武取要文雅得多,含蓄得多,但经常要狠得多。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反过来看,是抛砖引玉的极好例证。

(1)领导者要一点一点地让下属尝到甜头,使他总是处于既不感到满足,又对主人抱有希望的状态,从而甘心情愿听从上司的命令。

(2) 领导者给予下属的“奖励”,连受奖者本人都感到有点奇怪,甚至有点受之有愧,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上司的感恩戴德、俯首贴耳。

(3) 在奖励方式有点出格,不管是金钱、美女、还是高官、厚禄,只要下属“感兴趣”的,上司都敢赐予。

(4) 正常的奖励程序,一般都是先干出成绩,然后再论功行赏,而利而诱之,则不那么“计较”程序,许多时候,领导者往往可以反常规而行之,即:先行赏,后干事.

(5) 行赏的价码,通常视干事的风险程度来定,风险性越大,行赏的价码越高,倘若此去很难回来,那么当场可以封你个“师长”、“旅长”干干。

(6) 在奖励时,领导者总是有意暗示下属;这次奖励, 是“我”给你的,今后你只要听我的,就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7) 时间长了,下属就能悟出一条领赏的“规律”;能否领赏主要取决于你是否贴近领导,真心为领导卖命,至于是否干出成绩,倒是第二位的事,倘若你疏远了领导,就是取得天大的成绩,也休想领到半个赏钱。

三十四 以止胜——功成身退,该收手时就收手

以走为上

【原典金言】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计名阐释】

此计语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父子唯应急走耳。”走为上,指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保存实力,寻找战机,以退为进。这在谋略中也应是上策。在敌方已战优势时,为了避免与敌人决战,只有三条路可走:投降,讲和,撤退。三者相比,投降是彻底失败,讲和也是一半失败,而撤退不能算失败,走为上,保全自己,还有“东山再起”反败为胜的机会。

【妙用“走为上”计】

晋文公主动撤退

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盛,楚将子玉率师攻晋。楚国还胁迫陈、蔡、郑、许四个小国出兵,配合楚军作战。此时晋文公刚攻下依附楚国的曹国,明知晋楚之战迟早不可避免。

子玉率部浩浩荡荡向曹国进发,晋文公闻讯,分析了形势。他对这次战争的胜败没有把握,楚强晋弱,其势汹汹,他决定暂时后退,避其锋芒。对外假意说道:“当年我被迫逃亡,楚国先君对我以礼相待。我曾与他有约定,将来如我返回晋国,愿意两国修好。如果迫不得已,两国交兵,我定先退避三舍。现在,子玉伐我,我当实行诺言,先退三舍。(古时一舍为三十里。)”

他撤退九十里,已到晋国边界城濮,仗着临黄河,靠太行山,足以御敌。他已事先派人往秦国和齐国求助。

子玉率部追到城濮,晋文公早已严阵以待。晋文公已探知楚国左、中、右三军,以右军最薄弱,右军前头为陈、蔡士兵,他们本是被胁迫而来,并无斗志。子玉命令左右军先进,中军继之。楚右军直扑晋军,晋军忽然又撤退,陈、蔡军的将官以为晋军惧怕,又要逃跑,就紧追不舍。忽然晋军中杀出一支军队,驾车的马都蒙上老虎皮。陈、蔡军的战马以为是真虎,吓得乱蹦乱跳,转头就跑,骑兵哪里控制得住。楚右军大败。晋文公派士兵假扮陈、蔡军士,向子玉报捷:“右师已胜,元帅赶快进兵。”子玉登车一望,晋军后方烟尘蔽天,他大笑道:“晋军不堪一击。”

其实,这是晋军诱敌之计,他们在马后绑上树枝,来往奔跑,故意弄得烟尘蔽日,制造假象。子玉急命左军并力前进。晋军上军故意打着帅旗,往后撤退。楚左军又陷于晋国伏击圈,又遭歼灭。等子玉率中军赶到,晋军三军合力,已把子玉团团围住。子玉这才发现,右军、左军都已被歼,自己已陷重围,急令突围。虽然他在猛将成大心的护卫下,逃得性命,但部队丧亡惨重,只得悻悻回国。

这个故事中晋文公的几次撤退,都不是消极逃跑,而是主动退却,寻找或制造战机。所以,“走”,是上策。

刘备巧脱身

建安三年,刘备被吕布打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率众投靠了曹操。曹操表奏汉献帝,封刘备为左将军,让他留在许都。刘备表面上得了官职,实际上无权无势,时时处处受曹操的控制。

刘备深为自己壮志难酬而苦恼,恨不能生双翅飞出许都。为迷惑曹操,刘备故意学圃种菜。曹操觉得刘备胸无大志,渐渐地对他失去了戒心。

一天,刘备与曹操闲坐,军兵报告说袁木欲弃淮南而投河北。刘备听罢暗想:曹操欲灭袁术已经很久,我何不以此为借口逃离许都呢?于是,刘备对曹操说:“袁术北上必然过经徐州。我打算率一彪军马在半路截击他,致袁术于死地。”曹操犹豫了一下,然后说:“明日奏请天子后再起兵吧!”

次日,刘备恐曹操中途变卦,亲自奏请献帝,要求率兵去讨伐袁木。献帝应允后,曹操令刘备总督五万兵马出征。

刘备回府后连夜收拾鞍马,挂上将军印,催促关羽、张飞立即起程。关、张二人问其故,刘备答道:“吾在许都乃笼中之鸟,网中之鱼。这次出征,乃鱼入大海,鸟上青霄,再也不受笼网的羁绊了。”关、张听罢,如梦初醒,随刘备率兵马疾行而去。

刘备刚出许都,谋士郭嘉就得到了消息,他向曹操进言:“丞相为何遣刘备去讨袁术?刘备一去可就不复返了。此乃放龙入海,纵虎归山啊!”曹操遂起后悔之心,急令许褚率五百精兵截回刘备。

刘备在出师前为防止曹操变卦,不仅得到了曹操的将令,而且在献帝那里得到了钩旨。此刻许诸来拦截,刘备三言两语便把许褚说得无言以对。许褚无奈,只得率众回许都向曹操复命。

刘备这一走,如同笼中之鸟重返山林。以后,他招兵买马,礼贤下士,请诸葛亮出山,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操。后来,曹操每每想起刘备的出走,便嗟然长叹,悔之不已!

姜维屯田避祸

当姜维在祁山一带同魏将邓艾殊死战斗时,后主刘禅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的话,贪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因后主荒淫,对国家前途不免忧心忡忡,一时之间,贤人逐渐离去,而小人却乘虚而入。当时有个名叫阎宇的右将军,什么功也没立,只因善于巴结宦官黄皓,居然爬得很高。他听说姜维在祁山战斗不利的消息,便求黄皓对后主刘禅说:“姜维一次又一次出兵都毫无建树,可以让阎宇代替他。”后主自然听从,便派出使臣,携了诏书,召回姜维。姜维正在祁山进攻魏军的营垒,忽然之间一天连来三道诏书,命他班师。他无可奈何,只好从命。

回到汉中以后,姜维安排好人马,便同使臣一起到成都去面见后主。可后主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姜维心中十分疑惑。这一天来到了东华门,正好遇见秘书郤正。姜维问他:“天子要我班师,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正笑着回答:“大将军怎么还不知道,这是黄皓为了让阎宇立功,请求朝廷,发出诏书召回将军。后来又听说邓艾善于用兵,估计阎宇不是他的对手,这事才又搁下不提了。”姜维一听此言,不由大怒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奴才!”郤正制止他说:“大将军继承诸葛武侯的事业,责任大,职权重,怎么能那么感情用事?如果闹得天子都容不下你,那可就不妙了。”姜维很感激地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第二天,后主与黄皓在皇宫后花园设宴饮酒,姜维领几个人直接进来。早有人向黄皓通风报信,黄皓慌忙躲到花园的一角。姜维来到亭下,叩拜后主,流着泪说:“臣将邓艾已围困在祁山,陛下接连降下三道诏书,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后主默默不语。姜维又说:“黄皓奸邪狡猾,专擅朝政,与东汉末年那些祸乱国家的宦官没什么两样。只有早早杀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宁,中原才可以恢复。”后主笑着说:“黄皓不过是一个供使唤的小臣,就算他专权,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你又何必把他放在心上?”姜维叩头说:“陛下今日不除黄皓,灾祸很快便会降临了!”后主说:“爱一个人便愿意他活下去,恨一个人便要他死,你怎么连一个宦官也容不下?”说着便命人到花园一侧去找来黄皓,让他向姜维叩头请罪。黄皓哭鼻子抹眼泪地说:“我不过是伺候皇上罢了,并不曾干与国政。将军千万不要听信外人的传言,想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就掌握在将军的手里,还请将军可怜可怜我。”说罢,又是叩头,又是哭号。

姜维愤愤而出,见郤正,将这些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正说:“将军将有大祸临头了。将军若有个三长两短,国家也就完蛋了。”姜维说:“请先生教我保国安身的办法。”正说:“陇西有一个地方,名叫沓中,那里土地十分肥沃。将军何不仿效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报天子,前往杏中屯田?这样,一可以收获粮食以供军中之用,二可以夺取陇右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国军队不敢对我汉中轻举妄动,最后,将军在外握有兵权,谁也不敢算计你,可以避祸。这就是保国安身的办法,将军应早早去实行。”姜维大喜,道谢说:“先生的话真是金玉良言。”

第二天,姜维上表后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诸葛亮,后主答应了,他便回到汉中。

楚军七次佯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