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卓越叫王道
20994100000008

第8章 察德谋胜之道(6)

李邑等人经天山南麓来到于阗,传来龟兹攻打疏勒的消息。李邑害怕,不敢前进,于是上书朝廷,中伤班超不思中原,还说班超联络乌孙,牵制龟兹的计划根本形同虚设。

班超知道了李邑从中作梗,叹息说:“我不是曾参,被人家说了坏话,恐怕难免见疑。”他便给朝廷上书申明情由。

汉章帝相信班超的忠诚,下诏责备李邑说:“即使班超拥妻抱子,不思中原,难道跟随他的一千多人都不想回家吗?”下诏命令李邑与班超会合,并受班超的节制。汉章帝又诏令班超收留李邑,与他共事。

李邑接到诏书,无可奈何地去疏勒见了班超。

班超不计前嫌,热情地接待李邑。他改派别人护送乌孙的使者回国,还劝乌孙王派王子去洛阳朝见汉帝。

有人对班超说:“过去李邑毁谤将军,破坏将军的名誉。这时正可以奉诏把他留下,另派别人执行护送任务,您怎么反倒放他回去呢?”

班超说:“如果把李邑扣下的话,那就太没有度量了。正因为他曾经说过我的坏话,所以让他回去。只要一心为朝廷出力,就不怕人说坏话。如果为了自己一时痛快,公报私仇,把他扣留,那就不是忠臣的行为。”

李邑知道后,对班超十分感激,从此再也不诽谤他人。

韩世忠的功过

南宋时,金兀术采用火攻,烧毁了韩世忠的海舰,韩世忠退至镇江,收集残兵,只剩三千多名,还丧了两员副将,一是孙世询,二是严允。韩世忠懊丧万分。

梁夫人劝道:“胜败乃是兵家之常事,事已如此,追悔也莫及了!”

韩世忠答道:“昨日还接奉上谕褒奖,现在竟弄得丧兵折将,我将如何向皇上交待呢?”

于是,韩世忠上章自劾。

高宗接到了韩世忠自劾的奏章,正想下诏处分时,忽然接到太后手谕。太后在手谕中告诉高宗,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像韩世忠这样的人,忠勇无比,世上无人可与他匹敌,现在因寡不敌众,以致先胜后败,应当宽其既往,以鞭策将来,不必加罪责备,让勇士寒心。

高宗阅后恍然大悟,便照太后所说的办。

韩世忠原来以为打了败仗,皇上定要加以处分。忽然有一日,卫兵进来报告说:“钦使到了,请将军接旨。”

韩世忠连忙更换朝服出迎,跪听宣读诏书,不禁喜出望外。原来诏书中一味褒奖,并无半句责备语,诏书中说:“世忠部下仅有八千人,能摧金兵十万之众,相持至48日,屡次获得胜利,擒斩贼虏无数,今日虽然失败,功多过少,不足为罪,特拜检校少保兼武成感德节度使,以示劝勉。”

韩世忠心中非常感动,拜受诏命,送钦使回朝后,就捧着诏书,回到内衙,给梁夫人看,梁夫人说:“皇上这样待咱们,咱们更应多杀敌,报效朝廷。”

在以后的抗金战斗中,韩世忠更加英勇杀敌,多次取得胜利。

索邈宽容大度

东晋末年,本来住在敦煌的索邈一家,流落到了汉川。

汉川别驾姜显借着自己的权势,欺压索邈。索邈一直默默地忍受着。

就这样,他在汉川过了15年。后来,索邈被朝廷任命为梁州刺史,镇守汉川。

消息传来,原来欺负过索邈的人无不惊恐。

那个姜显,更是坐卧不安,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担心索邈的报复。

人们对姜显说:“你该倒霉了。过去你欺压人家,人家今日报复你,你是咎由自取啊!”

姜显自己也对家人说:“完了,我们家可能要倒霉啦!”

索邈上任的那一天,姜显赤着上身,叫别人捆了他,在路旁迎候索邈。索邈见了,大吃一惊,说:“你这是做什么!不要这样呀!”

说着,他下了轿子,亲手为姜显解开绳子,安慰姜显说:“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今后谁也不要放在心上了。”

说罢,又叫家中的人取来衣服,送给姜显说:“来,来,快穿上衣服。”

索邈对过去的事一点也不记仇,态度诚恳,毫无虚情假意。

姜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有人私下问索邈:“过去,姜显那样欺负你,你现在为什么连提都不提了?”

索邈思考了一下,答道:“我过去借住在这里,失意了多年,若报复姜显,那会使许多人都感到害怕。只要他们知道过去不对就行了,何必还要意气用事!重要的是将来他们不这样做。”

人们听了他的话,都赞扬索邈的胸怀宽、度量大。

丙吉容人小过

汉代的丙吉任丞相时,他的一个驾车小吏喜欢饮酒,有一次他随丙吉外出,竟然醉得吐在丞相的车上。

丞相属下的主吏报告说,应该把这种人撵走。丙吉听到这种意见后说:“如果以喝醉酒的过失就把人撵出去,那么让这样的人到何处安身?暂且容忍他这一次的过失吧,毕竟只是把车上的垫子弄脏了而已。”

这个驾车小吏来自边疆,对边塞在紧急情况下的报警事务比较熟悉。

他有一天外出,正好遇见驿站的骑兵手持红白两色的袋子飞驰而来,便知道是边郡报急的公文到了。到了城中,这个驾车小吏就尾随着驿站骑兵到公车署打探详情,了解到敌虏入侵云中、代郡两地,急忙回来求见丙吉,向他报告了有关情况,并且说:“恐怕敌虏所入侵地区的地方官员因年迈病弱,反应不灵,不能胜任军事行动了。建议您预先了解一下有关官吏的档案材料,以备皇上询问。”

丙吉认为他讲得很有道理,就让管档案的官吏把有关材料详细报来。

不久,皇上下诏召见丞相和御史,询问敌虏入侵地区的主管官员的情况。丙吉一一做了回答。而御史大夫陡然之间不知详情,无法应对,因此受到皇上的斥责。

丙吉显得非常忠于职守,时时详察边地军政情形,因而受到皇上的称赞。实际上这是得力于驾车小吏!

宽厚的文帝

汉文帝时,吴王濞的太子奉父命来到京城,侍奉皇太子。由于吴太子的师傅都是楚地之人,在京城横行霸道,最后皇太子一怒之下,就设局把吴太子杀了。并派人把他的尸体送回吴王的封地埋葬。

这件事一下就得罪了吴王濞,他见到自己儿子的尸体真的是痛不欲生。他恶狠狠地说:“我们是宗室,都是皇家子孙。你们既然把我的孩子给杀了,那么就让他埋在长安得了,再何必要送回来!”于是就又送回了京城。因为这件事,吴王濞从此不再遵守君臣大义,后来干脆就称自己病了,不再上朝。

其实大家都知道他生病是假,朝中大臣就想治治他,于是每当吴国派遣使者来朝廷,就会受到严厉的责罚。

有一次,吴国又派遣使者来了,又受到了责罚。这次使者就说了实话,说:吴王其实没有病,因为害怕皇上处罚他,就假装有病,后来派遣的使者都受到了责罚,这样更加重了他的疑心,我们希望皇上宽宏大量,能够与他重新开始。

听了使者的话,文帝决定不再计较,就放使者回去,并让他给吴王濞带去一根手杖。从此以后,君臣关系日益融洽起来。

范尧夫不知者不怪

宋朝时,范尧夫任宰相期间,诸事办得都让皇帝满意,众朝臣无一指责过他的过失。他在为人方面更是游刃有余,从来不树任何政敌,总以中庸之道维系人际关系。

他被免去宰相之职后,大臣程颐有一次来见他。两人相谈多时,范尧夫便若有所思的说起当宰相的事来,神情口吻像是很怀念当宰相时的风光。

程颐责怪他道:“您任宰相时,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很好,难道您现在不觉得惭愧吗?”

范尧夫“哦”了一声,似有不信之意。

程颐便说:“在您任宰相的第二年,苏州一带有乱民暴动,抢掠官府粮仓,有人告诉了您。您应当在皇上面前据理直言才对,可您当时什么也没说,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您的闭口不言,致使许多无辜的人遭到了惩罚,这是您的罪过啊!”

范尧夫连忙道歉,显出愧疚的情,说道:“是啊!当初真应该说一句话啊!这是我做宰相不爱民的过错,您批评得对!”

程颐又说道:“您做宰相的第三年,吴中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百姓们以草根树皮充饥,像这样的大事,地方官已报了很多次,您却置之不问,还是皇上提出要您去办理赈灾事宜,您才采取行动。您堂堂一朝宰相,居其位食其禄而不谋其事,太不应该了。”

范尧夫哑然,又连连称自己的不是。

程颐又说了许多话,然后告辞走了。事后他经常在别人面前提起范尧夫的过失,说他并非当宰相的料。有人把这些告诉范尧夫,范尧夫只是笑着,不作任何辩解。

有一天,皇帝召见程颐问他几个问题。

皇帝听了程颐一席治国安邦之策,说:“你大有当年范相国的风范啊!”

程颐不以为然地说:“他曾向皇帝进荐过许多忠言良策吗?”

皇帝用手指着一个小箱子说:“那些都是他进言的小札子啊!”

程颐似信非信的打开观看,见他当初指责的那两件事,范尧夫早已说过了,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施行得不够好罢了。

程颐红了脸,第二天便上门给范尧夫道歉。

范尧夫却宽和地笑道:“不知者无罪,您不必这样啊!”

【施计要诀】

宽以待人是大人物的一大特点。他们看人重大节而不揪小过,所以他们将人际关系处理得非常轻松,这也是他们具有很强亲和力、受人爱戴的原因之一。

能够容忍别人的过失,以宽仁为怀,是一个人非常优秀的心理品质。很多成功者就是凭借着对他人的宽容走上了成功之路的。宽容能帮助人们减少仇恨、暴力和偏执,同时还能让我们以善良、尊重和理解来对待别人,宽容能使我们认识到所有的人都值得受到热爱、公平和尊重的对待。

“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孰优孰劣,相信你会做出评判。事、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的时候,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谅解,总是希望别人把这段不愉快的往事忘掉。因此,如果自己遇到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言行时,就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来理解和宽容别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大事,在人际交往中,就不要太计较个人的得与失,而应该把目光放得远大些,长远些,做到眼光高远,胸襟博大,克己忍让,宽容待人。

“有容乃大”。当你与对方为某个观点争执不下时,你还是要设法克制自己,让对方充分表明他的立场、观点和想法,不要中途打断他。即使你实在不能赞同对方的态度和立场,也要耐心地静心聆听,并向他们表示你在尽力理解他们的态度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