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几个壮年男子持竿垂钓。他们身旁停放着摩托车,坐着制式的钓凳,头戴时新的旅游帽,岸边,还放着一扎啤酒饮料。呵,哪里人,如此气魄!一问,才知道是户县甘河镇的农民。农事闲了,来此消遣,且已成习惯,长年如此。他们介绍,这里的芭茅实在太美了,一年之间呈三种颜色,春夏为绿色,秋天为白色,入冬又变成了浅红色。秋天最美。芭茅花盛开之时,这里是数千亩雪白景象,风吹草动,花海波连,景色不亚于著名的白洋淀。他们说,那时,如果在这里开发旅游,围起帐篷,支起钓竿,架上烤炉,燃起篝火,一定是别有景致,得天独厚!
这里话音未落,上游的“油葫芦”鸟突然惊飞起来,好大一群,远过百只。大伙惊叹之际,一文友发出兴奋的喊叫:“看,鱼舟!”果然,前方河面有一小船,一农人站立其上,以竹杆撑渡,悠然自得。这景况,虽不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么豪放,也没有“一蓑一笠一鱼舟,一人独钓一湖秋”那么幽旷,但是,在北方的大城市近郊能目睹此景,也着实让人产生了一种乞浆得酒,大喜过望的快乐!船人随着呼叫声撑至我们跟前,一问,才知道他是过河作务对岸庄稼收工回家去的;现在,政府告示,黑河里的鱼,只能钓,不能捕,要“环保”,鱼舟便改变了用场,只能作为摆渡的工具了!我们问,既要环保,为啥允许钓鱼?他说,黑河的保护鱼种娃娃鱼和细麟鲑很聪明,不上钩!我们听了,暗暗为珍稀鱼种们庆幸、祝福!
夕霞映入碧水,该是我们踏上归程的时分了。
芭茅间的草路,弯弯曲曲、松松软软的,十分的原始,十足的野味,实在的自然。步入其间,只觉空气里的水分很浓很重,走一段后,摸摸自己的肌肤,感到一种湿辘辘的柔滑。这时,你再环视四周“草海”,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芭茅、一棵棵圆圆胖胖的马鞭草、一丛丛伸长触角的斑节草,似乎都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小人物,它们为自己生活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天地里心旷神怡,欢呼歌唱;它们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施;它们无怨无悔地为这方美好的土地作出回报。它们散发着清香,它们吐出了芬芳,它们流溢出青春气息,它们沿续着朝气蓬勃的生命,它们营造了美丽,陶醉了游人。
这时,你若捧起一片碧叶,就是捧起一个希望,一种活力,一腔激情。它让人把游兴升华为心情,把生活灿烂成欢歌,把生命幻想成永恒……
它如诗,似画。
它比诗活!它比画真!
大儒李二曲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楼观台道观监院任法融曾给我讲过一个李二曲先生的故事,并郑重其事地嘱我为文记之——
相传,一考生赴试前,受母命专程拜访李二曲老先生,聆听指教。
至家,正值二曲夫人纺线,说,先生正在村南锄地。至地,问之,不答;又问,亦不答。再问,先生移坐坟前树荫答曰:“树是我家树,坟是我家坟。”生不解,复问。又答:“前面两棵树,一曲一直;曲者任人欺侮,直者可长高长大。”生归告其母:“先生糊涂了,答非所问。”后,辞母赴京,考中进士。
三年后,补周至知县。三月后,受理一案:张、王两家地界纠纷。知县亲验地契:张家地南接李家地;王家地北接李家地,证明:中间尚有李家之地。知县亲往察看,恍然大悟了先生三年前之言!廷审张王。招出了两家欲讹李家之阴谋,因分赃不均,才告之以官。知县秉公判决:由张王两家归还李家七亩三分土地;赔偿讹占期间田产。
不料,张王两家反成联手,打通关节,刑部大臣出面干涉此案。知县归告其母。母复述先生”两棵树”之言。知县未徇私情。此事传至朝廷,圣上明断是非。知县升任刑部尚书。后人广传“直者可长高长大(以树喻理)”之言!
——此说真也假也,无可考究。但有一点肯定:周至人以李二曲引为自豪,他的名望,妇孺皆知;老百姓心目中,视李二曲为圣贤神明,并以之喻理警世,诲人扬善。
这是传说中的李二曲。
历史上真实的李二曲,名李颙,字中孚,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他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之一,与当时河南的孙奇逢、浙江的黄宗羲并称“海内三大名儒”。著名学者全祖望评价李颙:“上接关学六百年之统,寒饿清苦之中,守道愈严,而耿光四出,无所凭藉,拔地倚天,尤为莫及……天文地理、阴阳气运、医算之学,无所不究。”他家住周至县城西郊蔡原堡。周至,即盏厘。山曲日盩,水曲日屋。故,学者称李颙为李二曲。由于先生蜚声海内,后人将蔡原堡改名二曲堡。
他九岁入村塾。刚读完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便因病休学。之后,在明朝军队中担任武官的父亲李可从(字信吾),在河南襄城阵亡。母亲彭氏,知书达理深明大义,节哀忍痛,艰难地抚养二曲成人。
二曲先生家贫,过着“糊口罕资,突常无烟,东移西徙,流离失所”的生活。他每次路经学堂,听到书声琅琅,常怦然心动,愤悱终日。归家,泣诉于母。母言:“无师遂不能学耶?古人皆汝师!”
他谨遵母教,矢志刻苦自学。家庭生计仅靠母亲纺线缝补,“屈十指以供晨夕”。二曲也常拾柴换粮或挖野菜充饥,故肌有菜色,时人称之“李菜”,亦曰:“菜夫子”。
他从小很有志气,且天资聪敏,过目能诵,人称“奇童”。他于采蔬拾薪之暇,手不释卷,孜孜不倦。家中无书读了,就求人借、向人抄;遇到疑难,就侍立街头路边,逢人请教。后来,友赠一部《玉海》,他如获至宝,边学边查,不懈不怠,大有长进。他读的书涉及广泛,“凡经史子集,百家释道,无不周览;西洋教典,外域异书,亦皆究其幻妄”。十五六岁时,已读了很多书,知识广博。“三十而立”之年,卓然成为清初的著名学者,以理学名士名闻三秦,与眉县李柏、富平李因笃合称“关中三李”。
二曲先生反对崇尚空谈,注重实学实用。他的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明体适用”。他认为:“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还认为:“理学经济原相表里,进呈理学书,而不进呈经济书,则有体无用,是有里而无表,非所以明体适用,内圣而外王也。”他主张的“明体”,即道德修养的理论问题;“适用”,即学会经济实学。他将二者的关系界定为:“明体而不适用,便是腐儒;适用而不明体,便是霸儒。”当时,他的“明体适用说”成为举足轻重的“一家之言”,闻名全国,为宋明理学史上未见。
他注重“实修”,主张“悔过自新”。他认为,古人讲修养的道理很多,但均不及“悔过自新”四字直接了当、深刻明确。他说,“悔过自新”之目的,是为了让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时下人们的“通病”,就是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从而,丧失了廉耻。他提倡的“悔过自新”之法是:“凡人之所以异于圣者无他,过累之也。知悔必改,改必尽,过尽则本原复。复则圣矣。曷言乎自新?自新者求复其本原出尔。”他的一系列主张,诸如“立人达人”,“移风易俗”,“拨乱反正”等等,其核心便是“明学术,正人心”。他说:“民之于仁,甚于水火,人可或一日无水火,必不可一日无学;不可一日无学,则不可一日不讲;讲则人知所向,日淘月汰,天理常存。”
与二曲先生同时代人顾炎武,学术成就颇丰,名噪一时。顾在经学、史学、音韵学、地理等方面造诣高深,喜勘究,重实据,“一年之中,半宿旅店”,人称“一代开山”、“一代宗匠”。顾久闻二曲之名,专来周至拜访。二人一见如故,“上下古今,靡不辩订。”二曲为了辞官,曾将自己反锁室内,任谁来,皆不开,惟顾炎武登门,始可“款锁”,足见交情之厚!顾十分钦佩二曲的治学精神,在《广师篇》中言道:“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
二曲先生20岁那一年,周至县令樊侯辛慕名寻访,惊叹不已,亲题一方“大志希贤”匾挂其家门。
他33岁时,杭州人骆钟麟任周至县令。县令对二曲的人品文品佩服得五体投地,遂拜之为师,不时请教。一时,方圆数百里的读书人,纷纷投至二曲门下,祈教求学。
他39岁时,骆钟麟升任江苏常州知府。骆派人迎二曲赴常州讲学。州辖之无锡、江阴、靖江、宜兴诸县,亦在孔庙设立讲席,请二曲讲学授道。听讲学生达四千人,为百年盛况之最。听讲者言其感受:“痛切醒快,言言血脉,真学人指南,不可以失!”
他47岁时,陕甘总督鄂善重修关中书院,并多次聘请二曲讲学。鄂善亲见二曲风采,又听了他的讲论,钦佩不已,遂以“大儒”的名义荐先生入朝为官。皇帝几次下旨召二曲赴京受职;二曲八次上书,以疾力辞。
其后,兵部主事房廷桢又以“海内真儒”相荐于朝廷。二曲以疾笃坚辞。催檄羽至,大吏临榻屡请,二曲不言以抗,遂被连床抬走。行至西安,二曲拔刀欲自刺。吏惊,赐还。
他76岁之年,康熙皇帝西巡至陕,闻其大名,传旨召见。二曲以年老抱病辞召,仅以所著之《二曲集》、《四书反身录》进献。康熙深知其望重志坚,难以强勉,亲书“操志高洁”匾额以褒。
二曲先生虽然坚不为官,对庶民百姓却平易近人,清廉率真。《二曲先生年谱》载:“无锡、江阴、靖江之讲会毕,当事及镇将、学博,感先生阐明绝学,大有造于地方,各具礼币展谢。先生概却,未尝纳一钱一物。众引交以道,接以礼,虽孔子亦受为言。先生笑曰:‘仆非孔子,况孔子家法吾人不效者多矣,岂可偏效其取财一事。’众卒不能强。”
因为家贫,先生未养仆从。然因其学博操洁,德高望重,竟有一名叫李喜之人,甘愿清苦,为二曲义仆。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春,周至疫情流行,李喜病亡。先生亲率二子,为其安葬哭奠。感于此,同州贤绅王思若为之作《义仆传》。道光年间,周至籍进士王禹堂(官授刑部主事)写过《二曲义仆冢》诗一首:“日长才一饭,不厌糠秕粗。慕道低头老,目高颖士奴。”
二曲先生多处讲学,声名四播,影响深远,后人曾为之修祠纪念。《泾州新创二曲先生祠记》云:“泾州之有二曲先生祠……盖始者……自此一之郭子、敷五张子、现慧李子相随受业。”《二曲书院始末》记云:“二曲书院在邑西南孙家磴村之西郊,乃五十年前独力所创,谋讲吾师李二曲徵君娱老讲学之地,常州高学宪公为建坊而题之名者也。”乾隆年,陕西巡抚毕沅曾为二曲故里祠题字“关中名儒李二曲先生故里”;现在,这里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9月,陕西省哲学学会在周至县举办了“李二曲及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全国兄弟省份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六十多位专家、教授撰文发言,对李二曲先生给予了极高评价。武汉大学哲学系的一位教授在发言中说:“如果把明清之际启蒙学术思想比喻为一曲壮丽的乐章……则李二曲……基本上是属于低音、和音。历史乐章,合奏而成。正因为有这些低音、和音,才使得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在壮丽中显得深沉。尤其是和平的建设年代,我们更应体味出历史乐章的深沉低音、和音中的三味,以避免更多的历史曲折。”
二曲先生之学术思想,亦应斯时!
哲人二曲,关中大儒!
注:主要参考书目:(1)《关中三李年谱》清,吴怀清编著,陈俊民点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二曲集》清,李颐著,陈俊民点校,中华书局出版。(3)《陕西一百个著名人物》郭琦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