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拷问中国教育
21122700000006

第6章

近些年,细心的人也许早就发现,多数领导的孩子、孙子甚至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都在重点校上学。有些是凭成绩进来的,有些则是靠条子进来的。对此,人们早已心照不宣,教育部门也是敢怒不敢言。

群众气愤地说:条子生凭权入学,毫无道理,难道有权有势的人就可以择校吗?

近日,笔者采访了几位重点中学的校长,他们都在为应接不暇的条子而苦恼,因为许多条子都是既惹不起又躲不起的。

一位重点中学校长一针见血地说:堵住了票子生,能否制止住条子生,这与反腐倡廉有直接联系。几年来,我校条子生就没断过,不说别的,每年教育局直接压下来的条子就很多,不收也得收,你还别问分,乖乖收下。再加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我们敢得罪谁呀!某领导的孙子460分可以进重点中学,而老百姓的孩子差1分就是1万元!有权人的孩子可以不受这个限制,所以到头来,政策卡的还是老百姓的孩子。

第一线的教师对条子生更是反感,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好,特权思想又严重,影响极坏。有的教师常常指着某位学生责问领导,你们讲这讲那,要求我们如何如何,这个学生是怎么回事呀?校长有话难言,有苦难诉。因为校长的肚子里也实实在在有一本难念的经啊!

北京一位校长说:你规定不许择校收费,堵住这个口子可以,但条子生这个口子怎么办?总不能堵住这个口子,敞开那个口子nee这不是等于告诉学生,权力的魔力比金钱的魔力更大吗?如果条子生这个问题不能很好解决,择校生就根本堵不住。

北京市教育局一位领导认为:要彻底解决择校收费问题。首先要解决条子生,条子生本身就是择校,而且是更不合理的择校。

条子生所反映出来的不正之风,是让教育工作者痛恨又最无能为力的。条子生该由谁来反?该反谁?条子生所反映的不正之风,不是教育界单枪匹马就能反掉的。明摆着,某些人甚至不用给你写条子,只需递个话儿,球就踢给学校了,校长就掂量着办吧。拒绝吗?可别忘了日后会出现的麻烦,校长们权衡的结果,不就是多收个学生吗?收谁不是收哇?比起日后的麻烦,这又算得了什么!因此,多少年了,一桩桩绝非阳光下的交易就这样在学校合理合法地存在下去。

择校高收费,表面看,责任在学校,实际上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是腐败现象、行业不正之风的突出表现。学校这座传播现代文明的神圣殿堂,谁都可以闯进来指手画脚一番,交通安全、计划生育、绿化美化、防火安全、门前三包、节水节电、防鼠防疫、房屋修缮、治安联防、厕所垃圾清运学校要生存,谁都不敢得罪。这些单位的人送孩子进学校,态度骄横,以权势压人,连个条子也没有,一个电话就得收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只要敢说个不字,马上就给你颜色看,随便撕下一个条就可以罚你一笔。派出所的不收,好,遇到坏人骚扰学校,打电话请民警,千呼万唤始不来;环卫局的不收,好,厕所粪池满了,不给你清,垃圾桶满了,搁着去吧。一次,北京XX中拒收了一位节水办公室负责人的孩子,开学没几天,一位有关人士大摇大摆来学校转了一圈,一张因水管漏水罚7000元的通知单就赫然亮在了校长办公桌上。我公事公办,你怎奈我何!校长还真怕这公事公办,学校办学经费捉襟见肘,罚不起呀!北京一所重点中学,因绿化不合格,一次就被罚了几万元。

某重点中学少收了合同医院职工的几个孩子,只要教师到医院看病,大夫就说闲话,甚至不给看,就是给看,也故意刁难。

最可怕的是基建。这些年,要害部门往重点学校塞学生的大户主要是基建。哪个重点学校搞基建算是惨了,非得收几个学生不可,不然就折腾你。

北京某重点中学,市政府批准重新翻建,工程尚未上马,仅拆除旧房一项就收了5个学生。盖房就更不用说了。北京XX中学前几年为什么高考升学率直线下降?就是因为学校搞基建收了几个低分的学生。

北京某重点中学,建新校舍需建配电室,增加电容量。电管局一位负责同志去看了一下,硬要将配电室建在校办厂的制板车间,校长不同意,可怎么说也不行。一天,房管所的一位同志告诉校长,你把他的孩子收了,你说建哪儿就建哪儿。校长照办了,果然灵验。

市政府文教办一位领导说,每年一到招生,一些要害部门把名单一开,指名道姓要上哪所中学,根本用不着自己亲自出面。攥着这一把沉甸甸的条子,我们只有一个字:办!不然,你明年一年的财政经费就到不了位,让你一年的日子都不好过。

各区教育局领导也是照此办理,每年临近招生,方方面面的条子便纷至沓来。局领导将一大叠条子排排队,往市区重点校一分,至于招生计划是否被打乱,学校是否有位子,增收学生造成的教育经费紧缺,教育质量如何保证等等,就看你校长的本事了。

一位重点中学校长含着眼泪对笔者说:真是,学校办不好难受,办好了也难受。

是谁在扭曲孩子的心灵

理达

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两班语文课,一个班主任。钻研钻研教学,处理处理学生日常琐事,繁忙而恬淡、宁静。尽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激烈震荡着校园素质教育在舆论上愈炒愈热,而应试教育却在实际中越干越实。

尽管统考、中考、会考、高考纷至沓来,各种名次表铺天盖地显示着荣耀或屈辱,但我也能强为理解现状复杂,矛盾纠葛,事出无奈,应试至上,也不失为一种形式的公平竞争吧!但近两三年来,一连串的问题横空出世,兀然而落考场作弊之风愈演愈烈!怎么办?避开来,难得糊涂;迎上去。山重水复!恬淡随之荡然,代之而来的是无穷的困惑和忧虑。

说起作弊,古已有之,科场捉刀,贡闱夹带,并不鲜见。我在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中也多次与作弊打交道。一次期末政治考试,一个女生作弊,当场被监考老师抓住,给了记过处分。我帮她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由她请了5位同学批评发言。另一次小测验,监考不严,班上出现了广泛作弊。我对同学们说:凡未作弊的,凡能在老师和全班面前毫无愧色的同学,请站起来。陆续有16个同学站了起来。我要求坐着的同学验证这l6位同学是否诚实,所有坐着的同学都垂下了头。这学期期末最后一门英语考试,天气突变,教室漆黑,我离开考场去商讨办法。20分钟后回来,全场一片寂静,48个同学正襟危坐,未发生任何作弊情节。记得有些学校还审批无监班级,例如北京市第一中学吧。总的来说,那时作弊基本上还属于个别行为。班主任正像处理学生日常思想问题一样,处理这种考场违纪行为,而的确,严格管理也好、耐心诱导也好,作弊总是可以得到有效制约的。

之后,调查过几个学校,当了多年班主任,感到作弊现象越来越严重,但我仍以惯常的方式看待处置这个问题。1993年我接手一个高二班,原班主任是市里人民教师候选人,对学生要求是严厉的,班风也比较正派。但期中考试出现了作弊,监考教师当场抓住了两个调换试卷的学生。反复做思想工作,两个学生都作了较彻底的交代。女孩说出在考完的三场中,她都按约定将试卷提供给了前桌。为此,前桌付给她20元酬金。前桌承认作弊始于中考。两个孩子都痛哭流涕。考虑到他们的态度,成绩记零分,没有向学校报请处分。顺便说一句,我们学校对作弊的处理是绝对听班主任的:报,就处分;不报,就不管。我在班里反复教育:诚实考试,就是零分,也只是成绩问题;作弊,即使多得1分,也是品德沦落。抄来的每一分,都是自己耻辱的记录。期末考试,表面风平浪静,刚松口气,化学老师拿着两份试卷来找我:雷同卷!家访,恳谈。承认了:学习好的把试卷传给另一个,全是照抄,而且9场考试,场场如此!震惊:这是两个平日规规矩矩的学生呀!

这次我下了决心,任家长央求也不为所动,也不管其他班是否处置,一律报请学校给了处分。说真的,给那个学习好的女生处分,我也挺不忍心。那是个小组长,工作负责,任劳任怨。她传试卷给同学,自认为也是一片好心吧?另一个男生的检查,是我近年来未见的诚实文字,不只是态度,而是对事实的坦述。我为之感动,在宣布处分的同时,我用年轻人的心是黄金,是水晶,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了他。同时,我也清楚地看到了后果:这个初中、中考一路作弊上来,分数也还将就的学生,痛改作弊恶习之后,高二会考沦为全校、很可能也是全区惟一一个5门全不及格的学生。但我也相信,差到如此程度的绝非他一人。原本,靠作弊,他还能维持;如今,诚实了,也就一败涂地了。根本上害他的,当然是作弊;表现出的,却是诚实。对照他人,他内心的天平能平衡吗?

情势严峻。为摸清根底,那一年暑假,我在班里搞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1994年7月4日。

调查对象:中学高二(4)班44名学生。调查方式:不计名问卷。

调查结果:

(1)自诉从未作弊4人,占9%;自诉作弊习以为常5人,占11.4%。

(2)从未协助他人作弊6人,占13.6%;经常协助他人作弊3人,占6.8%。

(3)曾在重大正式考试中作弊13人,占29.5%。

(4)作弊史始于小学5人,占11.4%;始于初中2人,占50%;始于高中12人,占27%。

(5)家长坚决反对并能予以教育7人,占15.9%;家长一般性说说13人,占29.5%;家长漠不关心甚至怂恿8人,占18.2%。

(6)任课教师全部坚决反对6人,占13.6%;教师态度不一21人,占47.7%;老师暗中支持l3人,占29.5%。(7)老师曾支持作弊的:小学14人,占31.8%;初中14人,占31.8%;中考13人,占29.5%;高中1人,占2.3%。

(8)作弊手段有:偷试卷,抄纸条,传答案,看课本,看提纲,看邻座,传试卷,换题卡,打暗号,对答案,找代考等。

(9)老师支持的方式有:密集座位,好差间排,埋头阅读,擅离考场,场外放哨,场内指点,提示答案等。

(10)老师、家长怂恿的语言有:别那么傻,能看就看看。机灵着点儿!瞥一眼不要紧,千万别留把柄。别人都看,你干嘛犯傻?被逮着别扯上别人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班是经过我和前任班主任两年来严格要求和悉心教育的,对作弊问题有了初步正确认识。尽管这样,这些较为可信的数据仍只能是缩小的。而其余许多班、校更会怎样呢?尤其令我困惑的是,作弊竟然在重大考试的考场里广泛存在,而且受到教师、家长相当的怂恿支持这已不再是单纯个人行为。于是,我将关注投向中考、会考和高考的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