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主任培训教程
21135900000013

第13章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3)

鸿运大厦值更的李师傅在大厦的监控器里看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出事前,她一直在15楼的大厅里徘徊,徘徊了几圈之后,走到了电梯间窗户处,缓缓地把窗户打开,先扔下了指甲刀,之后把身上的钱也扔了,之后,她往身后看了一眼,就跳了下去。”

不幸的是,值更人没有来得及制止她。悲剧就这样发生了,时间是下午3点55分。

事后吴薇的爸爸告诉记者,虽然学校给予了5万元补偿,但是多少钱能够抵得上女儿的生命呢?女儿,那是他们的希望和支撑,是他们快乐和幸福的源泉,也是他们的生活的全部价值和意义,是他们的命啊。

面对一个花季少年弃世,人们在问,到底该从这起悲剧事件中汲取怎样的教训?

在中国家长的传统观念中,孩子在学校读书,学校老师、班主任对孩子自应“严加管教”。但是,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学校应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和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孩子脆弱又敏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从心理上正确引导,倍加呵护学生,经常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本来就复杂艰辛的班主任工作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新时代变得更为复杂。五彩缤纷、鱼目混珠的网络信息,让学生们感到困惑、感到迷惘、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有的学生心灵扭曲,步人歧途。心病还须心药医,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必然。

一、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班级管理不能回避

世界上不存在百分之百心理健康的人,任何人都有可能在其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产生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分层的,它是由“心理问题_心理障碍一心理疾病”这样递进的。

心理问题最大的特点是普遍性,心理问题就像感冒咳嗽一样平常,人人都会遇到,只是出现的时期、年龄、状态不同而已。如儿童的多动、性早熟;少年的厌学、早恋;中年的婚恋、焦虑;老年的孤独等。心理问题一般可以自我调整,也可以找朋友、亲戚、心理医生帮助调整,即借助社会支持体系来解决,不用打针吃药,只需谈话式的心理咨询。

心理障碍包括神经症与人格障碍,这是心理疾病的起始阶段,由于社会、家庭、个体等种种因素导致心理上的不适应,自己无法解决,必须找心理医生进行治疗。这种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大部分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消除,但少部分需要借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治疗。

心理疾病的对象,必须找精神科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回避学生的心理问题,应以积极的态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国一些心理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触目惊心,令人担忧。有调查表明:“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2004年,有学者对张家界市的1790名中学生问卷调查表明:65.1%的同学经常感到心烦、苦恼;49.5%的同学经常感到孤独;59.6%的同学经常感到心里有话无处可说;44%的同学觉得自己比同学差,33%的同学觉得同学们不喜欢自己,对自己不太友好;32.8%的同学认为学习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当受到委屈时,19.5%的同学想到出走,22.6%的同学想报复,6.3%的同学想到过自杀。尽管调查采用的量表和问卷各不相同,得到的数据也有差异,但上述材料已经充分显示了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中小学生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阻碍了他们学业的进步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甚至少部分学生的心理扭曲、道德沦丧,危害着社会的稳定与安宁。同时,也足以说明,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是班主任工作中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

三、科学高效的班级管理,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班主任在复杂的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必须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全班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取得科学高效的管理效果。而“尊重、理解、信任、关心”是心理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就能营造出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一个学生都能被关心、被接纳、被支持,都能感受到温馨、感受到快乐,就会愿意敞开思想,大大减少班主任工作的阻力。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偏差,找回迷失的自我,重整生活与学习的勇气。这样的班级氛围就容易凝聚每一个学生、达成一致的目标,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其次,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做人、处世,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更是现实班级管理中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的关键就是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因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对自己负责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控能力,能恰当地表露与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并与他人正常交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审美能力,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心理与道德素质。

拓展延伸

学习网址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网http://www.kidsmind.net/

39健康心理http://xl.39.net/

中国心理健康网http://www.chinaph666.com/

§§§第三节 班主任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从我在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张某,女,16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开学初还正常上学,但是从四月末就经常缺课,后来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逃避别人。

一、原因分析

经过家访了解到,她的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女儿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她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该生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发誓要考上重点中学。父母对她期望值相当高,周围的亲朋好友的子女都考上了重点中学,这就更坚定了要考上重点中学的愿望。但是几次考试成绩都不是很突出。心情很不好。强烈的好胜心理驱使她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通过家访,我明白了她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几次考试失利,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二、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第一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使她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只顾着下地干活,教育孩子简单粗暴。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实在脱不开身就打电话,做她父母亲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

第二步: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她还不愿上学,我去到她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有时还不接我电话。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她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她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她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我还每天安排两名同学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她聊天,给她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她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她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她重新振作的契机。我了解到这个孩子自觉性很强,也很爱读书,即使没来上学的日子,

她都能自学。有一天她来上学了,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亲切地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结果她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第三步:组织各种活动激发起她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使这孩子学会自强,也教育其他学生,我组织了各种活动。比如,雷锋故事会,张海迪事迹,洪战辉的二三事,“十六岁决不轻言放弃”主题班会,以及她最擅长的英语知识竞赛等。我还适时给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我这样写到“成功把握在自己手中,如果自己不去追求梦想,不会有人帮你。只要你有强烈的愿望,你有永不放弃的信念,你有不懈的努力,不管你的梦想多么遥不可及,都一定能实现。当我们面对遥不可及的梦想摇头叹息时,其实梦想成真就近在咫尺,只要我们继续努力,诚恳、冷静、塌实地做好积累,说不定,只需再向前跨一小步,你的‘神话’就会变成现实。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者全力的奔驰,惟有坚持到最后一秒,才能夺取成功的桂冠。”后来她主动找到我郑重地告诉我她要从现在做起,面对现实,做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的人……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创设一个宽松有益的心理环境,引导这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从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引发的几点思考

1.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很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2.我们要以对孩子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青少年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孩子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视而不见,以至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以对孩子们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明确自己是青少年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无规矩不成方圆。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也就是原则。班主任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指班主任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的指导思想与准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规律和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它是根据班级工作的特殊要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来确立的,它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并遵循的基本要求,对实际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班级工作的计划、活动组织都要着眼于全班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绝大多数直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全面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所以,确立与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是与当前学校心理健康的任务、客观条件和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否则,就会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同时,面向全体的原则还基于中小学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心理需求的共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