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主任培训教程
21135900000003

第3章 学生思想问题(3)

4.借助艺术手段进行教育。班主任可以借助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对此,古今中外教育家早有公论,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班主任教育学生欣赏艺术,学会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如一曲《春江花月夜》可以把同学引入一种童话般优美的意境之中;一首诗、一句格言,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部优秀的影片,可以催人泪下,唤起共鸣,净化人的心灵。所以,班主任要利用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手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善用表扬的艺术

表扬是对学生好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其目I的是使受表扬的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它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是调动学生积极因素的重要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人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受到鼓舞,焕发出更大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出追求新的目标和新的成功的强烈要求和愿望。表扬不仅影响着受表扬者,还会教育其他学生。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表扬艺术。

1.表扬要准确。对表扬的事实不夸大,不缩小,客观公正。班主任要对表扬的事实作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弄清事实真相,不能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否则,表扬不准确,甚至张冠李戴,不但会失去表扬的意义,还会降低班主任的威信。

2.表扬要及时。及时的表扬会强化受表扬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学生做了认为应该表扬的事而迟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就会消极失望,心灰意冷。班主任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班上出现的好思想、好行为或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因势利导。

3.表扬要多样。表扬不局限于口头表扬,不局限于在班会上表扬,一班主任可利用一切机会,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表扬。比如奖励“五角星”,奖励“笑脸”,颁发“喜报”,贴上。“学生好行为”的照片等等,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表扬要具体。空洞的言之无物的表扬不仅会显得苍白无力,还会给人留下故意取悦学生,偏爱某些学生的错觉。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内容要具体,尤其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不易被人发现的某些长处,进行具体、细致的表扬,效果会很好。

5.表扬要用心。表扬学生态度要真诚,不能漫不经心,敷衍一番。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年龄、思想意识的差异,根据不同场合采取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表扬方式。

表扬能否取得最佳的思想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扬的方式和语言技巧。

(1)鼓励法。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动力。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善于寻找闪光点,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鼓励。鼓励优秀生再接再厉,戒骄戒躁;鼓励后进生不灰心,不丧志,奋发向上;鼓励中等生向优秀生看齐,争做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2)信任法。班主任充分信任学生,将会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信任班干部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信任优秀生能为班级起带头示范作用,信任后进生也有长处,也能克服自身的缺点,取得进步。总之,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闪光点。

(3)点评法。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行为表现,用一两句话作出评价,表明赞赏之情。例如,有位学生发现一扇教室窗户受损,就同爸爸一起到学校修理,班主任可在班会上或者晨会上进行表扬:“李林同学,你真是个有心人,发现了班级窗户坏了,主动请你爸爸来为班级修理窗户,你真是个关心班级的好孩子。”学生听了会感到十分温暖,从而使为集体做好事的信念更加坚定。

(4)巧用肢体语言。对学生一般的良好行为表示肯定,不一定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班主任对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点头微笑,竖一竖大拇指,拍一拍他的肩膀,摸一摸他的小脸蛋,抚一抚他的脑袋,做一个OK等带有丰富感情色彩的肢体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也常常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慎用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不恰当思想言行给予的否定的评价。通过批评唤起学生的警觉,从而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具有道德素养,从而少犯错误。换句话说,批评是为了不批评。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喜欢表扬,因此班主任要慎用批评。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批评的教育作用,在对学生批评教育之前,要充分了解事实真相,要耐心、诚恳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从而使学生自觉改正错误。班主任不但要巧用、慎用批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批评,不要因受到批评而失去上进的信心。

批评也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常用的教育手段。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起到树立正气、打击歪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如果应用不当,。就会使学生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状况,甚至会发生一些意外。所以,班主任要注意掌握批评的技巧。

1.批评要有“导”。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多采用一些开导式、启发式的语言和语气,能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批评。最好少用一些否定的指令式的语言。例如,对经常打架的学生可以这样批评:你看刚才你的一拳头,不但打伤了同学的身体,还伤了同学的心,你这样做,其他同学还愿意和你交朋友吗?你说你今后该怎么做呢?”而尽量少用或不要用这样的批评:“你的行为真是太差劲了,以后再不许打人!”以上两种批评的效果肯定会截然不同。

2.批评要有“理”。批评学生时要摆事实,讲道理,入情人理,以理服人,且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和蔼。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对抗心理,使之接受批评。例如,有位学生上课经常随便讲话,影响课堂纪律。针对这个现象,班主任可列举一系列由于他随意讲话而造成的许多不良后果。如“由于你讲话,不但使自己学不到知识、本领,而且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也影响了老师的上课情绪,破坏了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班集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促使其改正错误。

3.批评要“活”。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若采用千篇一律的批评方法,效果肯定不佳。对于善于思考、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他自己去思、去想、去悟,使其自觉改正;对于内向、反应慢的学生,要特别耐心,并要非常注意措辞,避免伤其自尊心;对于脾气暴躁的学生,宜采用商讨式的批评方法;对爱耍小聪明的学生,多采用提醒、暗示的方法;对错误较严重,但仍不知悔改的学生,则要用严肃的态度批评,但切忌偏激。

4.批评要牢记“八忌”。即:一忌恶语相加;二忌当头一棒:三忌揭旧“疮疤”;四忌不分是非;五忌动辄向家长告状;六忌仪表不整;七忌感情用事;八忌体罚学生。

班主任在应用批评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肯定式批评。一些班主任习惯用反问的语气来批评学生,学生也一时难以反驳,但从心里不大乐意接受。例如,一位学生平时从不“主动”打人,偶尔有一次还手把对方打伤了。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是这样处理的:“我知道你肯定不是故意打人的,可如果你当时能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不和他交手,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从老师的话中感到了老师对自己的信任,诚恳地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2)鼓励式批评。有些学生班级工作做得很好,但对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书包却从不整理。班主任可以从侧面鼓励:“如果你整理书包像整理讲台桌一样能干就更好了。”这种在批评中寓以鼓励的鞭策,在鼓励中包含信任和期望的批评,效果良好。

(3)商讨式批评。在学生犯错误后,班主任要以诚恳的态度,帮助、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自己所犯错误带来的后果,心平气和地与学生商讨纠正的办法。

(4)衬托式批评。学生犯错误大多不是有意识的,班主任应从善意的角度出发,及时提醒,可以在表扬其他同学优点的同时,衬托出其思想行为的不足。例如,有些学生上课经常分心,教师可以说:“你看王平同学多么认真,上课一点儿也不分心。”分心的学生一听便明白他自己没做到这一点,马上改正了。这样的批评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他积极地改正了错误。

(5)谴责式批评。对于错误性质严重、影响面广或一犯再犯的学生,且用其他诸如内部批评的方法不能见效时,则要进行公开的严厉的批评。批评态度要严肃,内容要集中准确,使其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危害性,但要以挽救学生、相信学生能改正为前提,切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甚至挖苦、嘲讽的方式。

五、实际锻炼的艺术

生活是指人的生存、活着。人要想生存、活着,就必须与环境发生作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生活是“利用环境使自我更新的历程”(杜威语)。生活是人的生活,所以生活不能没有道德,道德是构成生活的根本要素;同样,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生活和道德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是一体的,脱离了生活,道德也就成了僵死的条文和抽象的原则。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斯,长于斯,与生活“同呼吸,共命运”,没有生活,也就无所谓道德。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特别要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起到教育学生、熏陶学生的作用。

1.实际锻炼就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知识。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训练自己的道德行为,巩固自身形成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学生实际锻炼的活动形式很多,主要有:学习、承担社会工作、参加生产劳动、执行学习和生活制度等。特别是开展争做“五小”活动,即在社会上做爱国诚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里做团结友爱、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家庭中做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公共场所做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勇于创新的“小主人”。例如,班级中开展“我为妈妈捶捶背”“我为爸爸擦擦鞋”“我为父母盛饭”等活动,就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能加深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教育效果不言而喻。时代在发展,观念在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发“伊妹儿”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适时组织学生给老师、同学、亲人发“伊妹儿”,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或送上一句祝福的话,或寄上一张电脑卡片等,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让他们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组织学生去参观、访问、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整改方案,撰写小论文等,效果甚佳。

2.实际锻炼要从小事抓起,从日常行为抓起。古语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就是小事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学生的生活就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也时时受到这些小事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必须从小事展开。系统学习理论显示,小而专注的行动,如果用对了地方,往往能够产生重大、持久的品质改善,显示出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抓“小”应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提出的目标要小。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就不能要求学生像英雄、伟人、圣贤那样去做,但是可以要求学生见到周围的人说声“你好”,为父母盛饭、递茶,或顺手捡起地上的废纸、空瓶,或别人摔了跤能伸手去扶一把……这样的要求学生易于接受,也能轻松达到要求。二是班级中所开展的活动要小。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育的内涵就在于让每个学生从每一件小事的体验中升华。可以围绕学生生活、学习的各方面,从点滴人手,使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例如,针对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班级便可开展“伸出我的手,弯下我的腰”活动,使学生在弯腰捡纸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不乱扔纸屑的教育。为了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思想品质,可开展‘‘我让父母每天笑一次’’的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可开展“我为班级出份力”“我为班级添光彩”“我为班级献一策”等系列活动,要求班级每位学生都为班级做一件好事,比如做一根教鞭,养一盆花等等。从一件件小事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六、品德评价的艺术

品德评价是对学生已形成的思想品德状况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和他人的品德面貌,提高学生耐品德规范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品德认识向品德行为转化,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不仅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行为取舍,也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当前评价学生时,我们习惯以对或错来简单地评定学生的行为。其实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或错的评判,更是教师对其的感情倾向。如果运用一些科学的、新颖的评价方式,往往可以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使学生认可教师的要求,实现评价的可接受性,最终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在品德评价时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评价过程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评价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即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强调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即面向“过去的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即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