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主任培训教程
21135900000030

第30章 学生安全问题(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和公共卫生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婴幼儿死亡率大幅下降。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的改变,儿童生活环境中面临的危险因素增加,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的问题日显突出。

有关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因意外伤害造成的儿童死亡占儿童死亡总量的26.1%,即每100名死亡儿童中就有26人死于意外伤害。目前每年约有16万0至1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儿童因伤致残。儿童意外伤害已经超过4种常见儿童疾病(肺炎、恶性肿瘤、先天畸形和心脏病)死亡的总和,不仅导致儿童伤亡、残疾,而且严重影响到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正常发育和学习。

儿童的意外伤害给社会、儿童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儿童本人造成了不可弥补的身体和心理伤害。但大部分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是我国儿童保护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从控制疾病和意外伤害两个方面着手,才能实现降低儿童死亡率的目标。

最常见的意外伤害有:跌落、烧伤、溺水和车祸。大多数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或附近。几乎所有这些意外伤害都可以预防。如果家长们在意外伤害发生时能正确处理,可大大地减轻伤害造成的后果。

(一)幼儿的教育内容重点

关心、珍爱儿童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幼儿园,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都应放在首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各种能力逐渐增强,幼儿涉足的活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由于孩子们年幼好奇、好动,凡事都触摸尝试,再加上身心发展幼稚,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常常会有一些意外伤害现象发生。因此教师要做好各项工作,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1)每周应检查电源插座安装高度是否安全,线路有无漏电,桌子、椅子、玩具橱等摆放是否合理,幼儿活动场地、活动器械、各种玩具等是否有安全隐患。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地进行维修。

(2)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地操作各种物品的消毒方法。

(3)不仅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更要培养他们的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要训练和培养幼儿在意外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以避开危险,避免自身伤害。在实际生活中教会幼儿掌握一些安全的常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在社会活动中识别危险,适应环境,较好地保护自己。

①不管是在幼儿园里还是家里,要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儿童记住家庭住址,父母姓名,不至于在走失时束手无策。要教育幼儿学会观察和认识社会,懂得利用集体环境来保护自己。指导儿童讨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如何寻求帮助和自救的问题,提高幼儿的自救技能。如,父母不在家,家里来了陌生人你怎么办?你与妈妈到商店买东西,突然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爸爸不在家,妈妈突然肚子疼得很厉害,这时候你应怎么办等,除这些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外,还应包括交通法规、公共秩序、各种社会机构的求助方式、求救电话等,让幼儿掌握各种危险情况下逃生方法。如:家里有急病号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遇见歹徒时,要拨打llO电话;发生火灾时,要快速拨打119火警电话。

②要教会儿童认识一些家中小药盒中的常用药品。让他粗略地知道外用药、内服药等,消除儿童好奇心和神秘感,增长孩子的知识,减少误食药品等危险的发生。

③要教会儿童正确使用常用的工具。如手工制作用的剪子、小刀子、小锤子等。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操作方法,让他们懂得这些器械是不能随便拿着玩的,避免器械造成伤害。

④要教育儿童在复杂的社会中学会识别坏人,避免自身伤害。如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和食品;不要轻易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让居心不良的人随便接触自己的身体。当遇到危险和困难时,应寻求帮助或勇敢沉着地应对自救。

(4)开展逃生演练活动,通过逃生演练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逃生技能;同时,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组织幼儿总结活动,让幼儿自己找出活动时表现出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说出不好的地方造成的危险性。这样,不仅让幼儿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勇敢精神,以及动作的灵活性和关心他人的品德。

(二)小学1~3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

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针对“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进行教育的重点内容为:

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llO、119、120电话。

1.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也愈来愈快,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在大家慨叹社会进步、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在飞驰的车轮下,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破碎不堪。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踏上社会的学生,也遇到了这样的灾难。因此教师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目前,很多学生因为不当地使用了电器、煤气、刀具等日常用品而发生了意外,使自己或朋友受伤。因此,帮助学生掌握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3.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发生事故,给人们造成伤害,严重的会夺取人的性命。所以,这些设备的安全特别重要,要给予特别关注,加以特别管理,要掌握正确使用的安全知识。

4.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

110是原“110、119、122”三台合一后的报警电话,也是广大人民群众遇有危、难、急、险之时,需要公安机关紧急救助的特殊电话。正确拨打110电话,对公安机关快速出警,实施有效救助,依法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至关重要。拨打110的基本方法:一般应使用普通话,简要说明时间、地点(或参照物)、简要警情和联系方法等“四要素”。

(三)小学4~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

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针对“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进行教育的重点内容为:

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滑冰等活动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

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

1.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

学生横过道路时,要选择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这是行人享有“先行权”的安全地带。在这个地带,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一般都要减慢,驾驶员也比较注意行人的动态。在没划有人行横道的地方横过道路,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避让来往的车辆。避让车辆最简单的方法是:先看左边是否有来车,没有来车才走入车行道;再看右边是否有来车,没有来车时就可以安全横过道路了。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滑冰等活动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人的生命是十分脆弱的,尤其是当今中国社会的青少年在两代人的宠爱下,个人的自立能力不是很强,更别说是对待险境和处理危险的能力了。因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滑冰等活动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案例五

某县实验小学是县里的一所重点小学,近年来由于学校管理不严造成许多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所以该校在学生管理问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管理,该校实行出入校查证制度,即食宿在校外的学生放学后,必须凭借学校发的出入证方可离校回家,食宿在校的学生如果有事要外出,必须向班主任老师请假,持有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方可离校。此外,学校明确规定,禁止学生私自外出洗澡或者游泳。

13岁的刘某是该校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其食宿均在学校。2006年9月22日,刘某吃过午饭后因其他同学都在午休,而自己又不习惯午睡,所以想外出,但是没有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于是偷偷带一根绳子来到校园墙边,爬上一棵靠近围墙的树,将绳子系在树上,沿着绳子滑到校园外。刘某离开校园来到了小河旁,便脱了衣服游泳,不幸溺水身亡。

私自游泳是威胁青少年生命安全的一大“杀手”,学生很可能认为我会游泳,所以没什么危险,教师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危险。尤其是在一些南方学校和北方的夏天,学生经常会出现私自外出游泳的事故,广大教师一定要加强教育。

3.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

特种设备在生活中的使用有很多地方,需要学生了解其使用方法等内容,因为前面已经讲述过,故这里不赘述。

4.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教师可以开展“逃生自救”的安全知识培训,模拟一些常见的突发灾害和不同险情的处置办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高楼逃生、烟热训练、防踩踏练习、灭火与自救等实践活动,学习在不同危险情况下的正确处置方法,掌握一些必要的逃生自救技能。这些活动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四、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进人21世纪,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强大手段,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时代,广大未成年人触网率迅速上升。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中8~35岁的已经占到85.8%。其中24岁以下占56%,18岁以下青少年占到24%。这个数字说明,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未成年人的网民群体,这个群体是网络用户中的重要群体。

互联网在给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内外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大量传播反动性、煽动性、色情、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各类犯罪分子针对未成年人辨别力较弱和自我保护意识差的特点,通过上网聊天、交友等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另外,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控力,一些人沉迷于网上聊天、玩游戏等,导致“网络成瘾综合征”,出现心理扭曲,疏远家人朋友、荒废学业、健康状况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这些负面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造成大量恶果。因此,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一)幼儿的教育内容重点

幼儿年龄较小,一般不会上网,所以信息安全教育在幼儿阶段不是很突出,所以不在这里叙述。

(二)小学l一3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

小学生上网的机会也比较少,故在这个阶段,信息网络安全并不是安全的重点,但是小学生在上网的时候,教师应当教育其与父母一齐操作,保证其网络与信息安全。

(三)小学4~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

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小学4~6年级学生在“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教育中,重点内容为:

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1.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所谓不良信息,就是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给人的精神带来污染,使人的思想产生混乱,让人的心理变得异常的垃圾信息。它们包括色情信息、暴力信息、反动信息、迷信信息、嗜赌信息、厌世信息、崇物信息、追星信息,等等,多半带有粗鲁的、庸俗的、无用的、虚假的、怪异的、矫情的性质,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十分有害。

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缺乏对网上虚假的、落后的、反动的信息进行识别和抵制的能力。互联网上的垃圾信息极易对未成年人造成信息污染,给他们造成思想的混乱、精神的迷惘和行为的变异。

案例六

某学校南门外的一条街上共有9家网吧。调查还发现,在该学校周边500米内的路边聚集了19家网吧,占所在市辖区网吧数量的38%。在该校南校区与北校呕之间短短的几百米内开设有14家,该路段被师生和周边居民称为“网吧一条街”。19个网吧中计算机共约有2300台,网吧的上座率存在一定的规律:上午8~10点上座率为30%左右;中午12点左右迎来第一个营业高峰,70%~80%的电脑会被占据;晚上6点是第二个营业高峰,几乎可以坐满;晚10点至次日早8点上座率仍可达70%~80%。周五下午至周日,校园周围的网吧均可以用“爆满”来形容。因为便宜,周边一些学校的学生频繁光顾。有关人员一次对某网吧的检查中发现,860台上网电脑中有56台正在非法浏览色情、淫秽站点,一名堪称“网虫”的学生不屑地说:“现在不知道带色站点的人准不正常,连‘这’都不关心,能没毛病吗?”这些经常上网的学生甚至知道如何找到最“牛”的此类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