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不仅仅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更带来了大量的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学生不能够分辨,并且很可能在好奇心的诱导下关注这些不良信息,案例中“不知道带色站点的人准不正常”给广大教师敲响了警钟。
2.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教师不要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而是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并和孩子一起享受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亲自体会网络,有利于教师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引导与帮助孩子。小学生每天上网一般不应超过1小时,中学生不应超过两小时;要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能够大力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提炼信息、辨别信息的各项能力。
3.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现在的小学生上网,更多的目的是为了玩网络游戏或者聊天,而网络游戏对学生却有着极大的影响。
网络游戏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极具诱惑性。小学生的是非观不强,对于自己的行为还很难控制。一旦形成网瘾,学生的学习时间与质量就无法保证,无论是在正常的休息时间还是在学习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当然,有一些网络游戏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比如一些益智类的游戏,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力。包括上面提到的一些在学生中影响较大的游戏,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竞争意识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学生要学会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四)初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
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该学段学生在“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教育中,重点内容为:
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
1.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网络带给人们现代高速生活的同时,其不利的一面也逐渐显现,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
2.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
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迷恋网络世界,挤占大量课余时间,甚至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更不利于学习。另一方面,长时间地上网,也易导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弱,造成视力下降、情绪不振等疾病,影响身体健康。此外,迷恋网络也影响现实人际交往和思想道德观念趋向。
(五)高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
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该学段学生在“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应对”教育中,重点内容为:
基本掌握在自然灾害中自救的各种技能,学习紧急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
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做贡献。
1.基本掌握在自然灾害中自救的各种技能,学习紧急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
生活中的急救技能包括人工呼吸、心力衰竭急救、包扎伤口等。目前我国公众急救意识欠缺,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基础技能)培训的认识不足。我国公众对现场急救的认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很少有人认为急救与自己有关,遇到伤者最积极的行为不过是给120、110打电话。教师应当在安全教育活动中,渗透自救技能的培训,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不仅能够进行自救,还能救助他人,尽力保障他人的生命安全。
2.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做贡献
我国在保护环境方面颁发了大量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学生要知道各有关法律的主要内容,面对违法行为,青少年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当地的环境,还要自觉参加一些环保活动,为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拓展延伸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节选
二、主要内容
(一)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继续遵照教育部已经规定的相关要求实施。
(二)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对不同学段各个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各地可以根据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小学1-3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
(1)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
(2)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
(3)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
(2)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3)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4)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
(2)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2)学习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2.小学4-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2)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
(3)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4)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2)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远离烟酒及毒品的健康生活意识。
(4)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007年2月7日
《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1日第3版
§§§第五节 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
除了前面所讲到的几种事故或事件类型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影响学生安全的事件和事故。
一、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主要类型
1.校园暴力
所谓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校园周边地区的以口头、物体或身体任何部位而发出的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和财产的攻击性行为。校园暴力包括以下几个要素:①暴力行为是发生在校园或紧邻校园的周边地区;②暴力侵害的对象为校园里的人、事、物,包括教师、学生及其财产等,但以学生为主要目标;③校园暴力的结果是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公私财产以及心理的伤害,并由此而引起的自杀、自残等;④校园暴力的发生往往极具突发性,虽然有些事件有预兆,但容易被有关部门和人员忽视。
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近期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2.学生打架
对于大多数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每个人都会在这个充满梦想的年龄怀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有些学生会有叛逆心理,很多事都不能冷静处理。他们有时会用打架来解决事情,不仅会造成自己身心的伤害,有时还可能造成对其他人的伤害。
除了以上内容,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加以注意,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调整安全教育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