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非常道
21156500000014

第14章 职场的人脉之道(2)

在职场这个由多种人际关系组成的圈子里,哪种人际关系最有利于你晋升的呢?这就需要你善于观察、用心揣摩,做到八面玲珑,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经营不善都可能葬送你的职场前途。职场的成功只属于那些做事老道的人,经营好有利于你晋升的人际关系,会给你打开走向职场高处之门。

【职场攻略】

对职场人士来说,尽管决定你升职、加薪的关键在老板,但牵制你发展和晋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你的同事、你的下属以及你的客户,你的人际关系是老板给你评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把各个方面的关系搞好了,才能为自己的晋升和加薪铺平道路。

睁大眼睛,找别人的亮点

在职场难免有形形色色的人,于是有的职场人士就难免会出现这样的感慨:办公室里似乎有那么几个看起来很不顺眼、让人感觉非常讨厌的人,他们性格古怪、马屁不断……但是,不知道这些发出感慨的人想过没有为什么价值观、性格相差这么大的人能成为同事呢?

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是以一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有的人,甚至对这种情况采取冷处理原则:不接近、不疏远,保持“安全距离”。但是这种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呢?

张敏是一个年轻活泼、富有朝气的女孩。在公司工作了3年,和大多数同事相处还算融洽,但只有一个男同事,让张敏觉得和他格格不入。不止张敏如此,公司里的其他同事对这个男同事意见也很大。所以,在张敏看来,这个男同事就是自己的“职场冤家”。对这位同事,张敏刻意和他保持距离。当听到别的同事议论他,她也搀和几句。

“尽管看起来他很好相处,但他几乎什么事情都想争第一。老板刚提出加班,他马上举手表示赞成,好像他是全世界最勤奋的人,害得我们都成了绿叶,他成了红花。”张敏愤愤不平地说。

不久前发生了一件事,让张敏对这个男同事的看法完全改变了。那是一次非常意外的情况,老板把张敏叫进办公室,没想到办公室里还站着一个人。张敏一看正是让人讨厌的男同事。原来老板手头有一项非常紧急的任务,希望张敏能和这位男同事合作按时完成。尽管张敏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但这位男同事却一本正经地听着老板的部署,一副认真的样子,张敏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走出办公室时,张敏甚至还有些抓狂的感觉,“今天怎么会这么倒霉啊?”

然而,在和这位男同事经过了几天的合作之后,张敏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尽管这位男同事平时那么让人讨厌,但是他为了赶工作进度,每天都加班加点,而且有时他看到张敏过于辛苦,还会主动帮助张敏承担的工作,让张敏先回去休息。

“原本在我看来他很讨厌的缺点,比如要强心很重,在合作时却似乎转化成了他的优点。若不是他凡事追求完美、效率,或许我们的工作进度还不会这么快。”张敏在这次合作中有了深刻的体会。“原来我以前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他,所以一直没有发现他的优点。”

在公司例会上,老板特意表扬了张敏和这位同事。张敏在例会上,突然想到:同样的一个人,远观和近看竟然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这样的职场故事相信也在我们身边发生过,那些看起来非常让你厌恶的同事是否也被你打入“冷宫”了呢?你是否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了呢?当我们摘下有色眼镜再去看同事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原来我们误解了同事,本来在我们眼中的同事的缺点,几乎全都是优点。很多时候,我们更在乎别人的缺点,却因此忽视了别人的优点。所以,在职场我们多留意他人的闪光点,看到的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职场攻略】

身处职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同事合作,所以,在平时,我们不要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身边的同事,在看到同事缺点的时候,更要去努力发现同事身上的闪光点。公司的发展以及个人业绩的取得也是依赖整个团队合作,因此,排斥同事只能阻碍自己职场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善于发现同事的长处和亮点,才能和同事在合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要为自己设立职场“假想敌”

在职场中,同事之间是竞争的关系,但这不意味着要时刻防着同事,把同事当成自己的“敌人”。除了竞争关系,同事之间更应该合作。而很多人,往往因为利益的关系及个人的主观判断,为自己增加了“敌人”。这必然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很大影响。

李彬已是一家公司市场部的总监,工作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老板对他更是青睐有加。但在这大好状况下,李彬却犹豫着是否要辞职。

目前不景气的市场,让很多人想要寻找这样一份好工作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李彬在这种矛盾心理下,经过多番考虑,找了一家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咨询师询问李彬为什么要辞职,李彬支吾了半天才说出原因,他很不喜欢公司的人事部总监。他觉得这个总监有些装腔作势,常跑到老板那里打小报告。几天前,有个同事因为一件小事被老板辞退了,李彬认为就是事部总监暗中使坏造成的。

而李彬因为工作的原因,却需要经常和这位总监打交道,这让李彬非常痛苦,于是想到了辞职。但就这样离开公司,他又有些不甘心,因为到了新公司一切得从头开始,收入和地位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对他的职场生涯是很不利的。

咨询师还发现,李彬的上一份工作也是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才辞职的。本来和李彬同级的一个同事被提升成了他的上司,李彬觉得这个人喜欢阿谀奉承,做人很虚伪,对这位同事非常厌恶。他还觉得这位同事常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因此才会爬得这么快。李彬无法忍受这样一个人来领导自己,无奈只好选择了辞职。

李彬自己也很纳闷,怎么到哪家公司都会遇到这种类型的同事呢?

咨询师经过分析认为,李彬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他自身出现了问题,因此才会导致这样的情况接二连三地出现。咨询师将李彬不喜欢的这几个人称为他所设置的“假想敌”,那么,这样的假想敌是如何出现的呢?

在职场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认为不公平的现象,为了给自己内心的愤怒找到一种平衡,最方便、最实际的方法就是给自己设置一个“假想敌”,这时,即使我们保持中立和客观,依然无法摆脱内心好恶的影响。于是,我们就经常会如同李彬一样把自己的愤怒转移给他人。

仔细想想我们就会发现,职场中的人对于某些事情或者某个人的不满或者厌恶,常常混杂着自己的情绪。正像李彬的情况,他很讨厌阿谀奉承、爱打小报告、装腔作势的人,于是就把这些东西映射到人事部的总监身上。其实,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的情绪反应。

由此可见,像李彬这样的情况要想恢复到正常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向这些同事表示友好,对他人的接纳就是对自己的接纳,完全接纳自己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李彬认识到这些问题后,开始反省自己。他认识到假想敌其实并不存在,都是自己造成的。于是李彬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很快他就对自我有了新的认识,在处理同事关系上也更自如了,他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重新充满了信心。

在职场中,很多人对周围的人心存戒备,很容易用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评价他人和事情,更因为利益的关系,给同事或者上司都打上了有色光环,对他们的评价就会越来越主观。其实,不妨放下心中的偏见,尝试着去接受他人,许多问题便不再成为问题。

在职场,是无法避免和同事、上司、客户等各色人打交道的,只有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才能保证自己在职场中顺利发展。如果因为个人厌恶别人的为人或者忍受不了他人的缺点,就想远离他人,这无疑是在孤立自己。身在职场,就一定要学会圆滑行事,面对各种人际关系,我们只有做到八面玲珑,做个职场的“多面手”,才能游刃职场。

陈伟毕业后进了一家不错的广告公司,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非常珍惜。与他一起进公司的还有小刘,小刘能力很强,但是整天油嘴滑舌,常爱和同事说说笑笑,有时还拉起一堆同事去吃吃喝喝。陈伟很不屑小刘的这一套,甚至有些厌恶。他认为,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才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事情并不重要。小刘对他开玩笑,他总是漠然视之;小刘拉他跟其他同事一起去出去玩时,他也总是不理不睬。有时,陈伟看到同事围着小刘聊天,他像躲瘟神一样躲得远远的。

有一次,陈伟所在的部门接受了大量任务,靠个人能力根本没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陈伟孤军奋战的时候,小刘早就招呼同事们来帮忙。结果,小刘按时完成了任务,而陈伟虽然通宵达旦,还是没有按时完成。不久,小刘便被提升为部门主管,陈伟心里不服气,无奈,负气辞职了。

陈伟辞职后,凭借自己的能力进入一家实力很强的公司,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告诫自己一定要做个圆滑的“多面手”,不再一味地埋头苦干。

陈伟最初和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共事,这个大学生由于刚工作,业务不熟悉,陈伟的情况也是一样,因此他们的工作受到了诸多限制。而这个时候,公司里一位叫李尚的老员工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关心和帮助。他常常向他们介绍公司的情况,传授他们很多工作窍门。这使得刚进公司的陈伟和这位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非常感动,他们觉得李尚为人既亲切又平易近人,因此对这位老员工非常尊重。

但是,随着相处的时间一长,陈伟发现李尚是八面玲珑、很会搞关系的人。他在公司里已经待5年了,是个吃得开的人物。尽管陈伟对这种人有抵触情绪,但有了上次的教训,他知道和李尚的关系搞不好,就会把自己孤立起来。李尚在公司有很强的实力,而且他的身边也聚集了不少支持他的同事。于是,陈伟一面加强自己的能力,努力工作,一面和李尚保持友好的交往。

和陈伟一起共事的那位大学生,几乎和当初的陈伟一样,性格耿直,看不惯李尚的“虚伪”。而下班后李尚叫陈伟和这位大学生一起吃饭时,这位大学生总是找借口推脱掉,而陈伟会很高兴地一起去。时间一长,李尚也就不再叫这位大学生了,而这位大学生也渐渐与其他同事拉开了距离,把自己孤立了起来。

没过多久,李尚得到升迁,成为公司里的高层领导。李尚在升职后,没有忘记当初支持过他的陈伟,很快找到一个机会把陈伟提拔到部门经理的位置。而这个时候,曾经和陈伟共事的那位大学生,却依然在原来职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在职场中,要想生存就要适当地放弃自己的性格,偏执和退避都会导致职场失意。陈伟走上经理的职位既是幸运的,也是必然的。对照陈伟前后的例子,对比陈伟和与他一起共事的那位大学生就可以看到原因所在,陈伟的因时而化,才让他取得了事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