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史上99个生活的经验大全集
21159600000004

第4章 一心奉公 笃守节操(3)

石苞是西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晋武帝司马炎曾派他带兵镇守淮南,在他的管区内兵强马壮。他平时勤奋工作,各种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当时,占据长江以南的吴国依然存在,吴国的君主孙皓有一定的力量,他们常常伺机进攻晋朝。对石苞来说,他实际上担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

在淮河以南担任监军的名叫王琛。他平时看不起贫寒出身的石苞,又听到一首童谣说:“皇宫的大马变成驴,被大石头压得不能起。”石苞姓石,所以,王琛就怀疑:这“石头”就是指石苞。于是他秘密地向晋武帝报告:“石苞与吴国暗中勾结,想危害朝廷。”在此之前,风水先生也曾对武帝说:“东南方将有大兵造反。”等到王琛的密报送上去以后,武帝便真的怀疑起石苞来了。

正在这时,荆州刺史胡烈送来关于吴国军队将大举进犯的报告。石苞也听到了吴国军队将要进犯的消息,便指挥士兵修筑工事,封锁水路,以防御敌人的进攻。武帝听说石苞固守自卫的消息后更加怀疑,就对中将军羊祜说:“吴国的军队每次来进攻,都是东西呼应,两面夹攻,几乎没有例外的。难道石苞真的要背叛我?”羊祜自然不会相信,但武帝的怀疑并没有因此而消除。凑巧的是石苞的儿子石乔担任尚书郎,晋武帝要召见他,可他却没有及时来到,这就更加引起了武帝的疑惑,于是,武帝想秘密地派兵去讨伐石苞。

武帝发布文告说:“石苞不能正确估计敌人的势力,修筑工事,封锁水路,劳累和干扰了老百姓,应该罢免他的职务。”接着就派遣太尉司马望带领大军前去征讨,又调来了一支人马从下邳赶到寿春,形成对石苞的讨伐之势。

石苞对王琛的诬告和武帝的怀疑一点也不知道,到了武帝派兵来讨伐他时,他还莫名其妙。但他想:“自己对朝廷和国家一向忠心耿耿、坦荡无私,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这里面一定有严重的误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做事情应该光明磊落,无所畏惧。”于是,他采纳了部下孙铄的意见,放下身上的武器,步行出城,来到都亭住下,等候处理。

武帝知道石苞的行动以后,顿时惊醒过来,他想:讨伐石苞到底有什么真凭实据呢?如果石苞真要反叛朝廷,他修筑好了守城工事,怎么不作任何反抗就亲自出城接受处罚呢?再说,如果他真的勾结了敌人,怎么没有敌人前来帮助他呢?想到这些,晋武帝的怀疑就全部打消了。后来,石苞回到朝廷,还受到了晋武帝的优待。

经验要诀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告诉我们,将过多的精力投注到解释和消除误解,会消耗精力,增加麻烦,浪费时间,只要你确信自己是正确的,按照你所想的坚定地去做,别在乎他人异样的目光。因为“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时间长了,你会得到理解和证明。

被人误解,初期的心情总是很苦闷、很焦急的,此时,最需要的是冷静。冷静地想一想误解你的人的态度的变化、平常为人,要带着公正的态度去思考,不要轻易否定别人;更重要的是冷静地思考你为什么会被人误解,误解的起因、经过等,找到了根源,才好对症下药,取得沟通。不要陷在“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清”,“跳到黄河也洗不清”的深渊,要知道自拔,要知道振作。

“旁观者清。”往往局内人想问题,看事情难免片面模糊。被人误解时,你可以找你的知心朋友,理解你的朋友谈谈,听听他们的意见、看法,冷静分析并合理采纳朋友的建议。

解除误解的方法有多种。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懂得体谅、包容他人的轻慢和苛责,宽容是自信的表现;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例如,你是被友人误解了,你可以找他(或她)坦诚地谈谈,解除隔阂,或者写一张字条,进行解释;如果你是被亲人误解了,则多给他们以关心和爱护;如果你是被众人误解了,众口难辩,那么请用你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持之以恒,误会自然消除,大家依然会理解信任你。

当然,受到委屈、被人误解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事实和时间说话。相信经过时间的检验,误解会被事实澄清。

狄仁杰的逆来顺受

唐朝武则天专权时,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她以严刑峻法、奖励告密等手段实行高压统治,对抱有反抗意图的李唐宗室、贵族和官僚进行严厉的镇压,先后杀害李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接着又处决大臣数百家;至于所杀的中下层官吏更多得无法统计。武则天曾下令在都城洛阳西门设置“匦”(即意见箱)接受告密文书。对于告密者,任何官员都不得询问,告密核实后,对告密者封官赐禄;告密失实,并不反坐。这样一来,告密之风大兴,无辜被诛连者不下千万,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一次,酷吏来俊臣诬陷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谋反的行为。采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将狄仁杰逮捕入狱,然后上书武则天,建议武则天降旨诱供,说什么如果罪犯承认谋反,可以减刑免死。狄仁杰突然遭到监禁,既来不及与家里人通气,也没有机会面奏武后说明事实,心中不由焦急万分。审讯的日期到了,来俊臣在大堂上宣读完武后诱供的诏书后,就见狄仁杰伏地告饶。他趴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罪臣该死,罪臣该死!大周革命使得万物更新,我仍坚持做唐室的旧臣,理应受诛。”狄仁杰不打自招的这一手,反倒使来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唱的是哪一出戏。既然狄仁杰已经招供,来俊臣将计就计,判了他个“谋反是实”,免去死罪,听候发落。

来俊臣退堂后,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寿悄悄地对狄仁杰说:“你也可再诬告几个人,如把平章事杨执柔等几个人牵扯进来,就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行了。”狄仁杰听后,感叹地说:“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既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能再加害他人?”说完一头向大堂中央的顶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吓得急忙上前将狄仁杰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里休息,又赶紧处理柱子和地上的血渍。狄仁杰见王德寿出去了,急忙从袖中抽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在上面,写好后,又将棉衣里子撕开,把状子藏了进去。一会儿,王德寿进来见狄仁杰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狄仁杰对王德寿说:“天气这么热,烦请您将我的这件棉衣带出去,交给我家里人,让他们将棉絮拆了洗洗,再给我送来。”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要求。狄仁杰的儿子接到棉衣,听说父亲要他将棉絮拆了,就想: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他送走王德寿后急忙将棉衣拆开,看了血书,才知道父亲遭人诬陷。他几经周折,托人将状子递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看后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派人把来俊臣召来询问。来俊臣做贼心虚,一听说太后要召见他,知道事情不好,急忙找人伪造了一张狄仁杰的“谢死表”奏上,并编造了一大堆谎话,将武则天应付过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曾被来俊臣妄杀的平章事乐思晦的儿子也出来替父伸冤,并得到武则天的召见。他在回答武则天的询问后说:“现在我父亲已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但可惜的是太后的法律却被来俊臣等人给玩弄。如果太后不相信我说的话,可以吩咐某人假造一篇你平时信赖的一个忠厚清廉的朝臣谋反的状子,交给来俊臣处理,我敢担保,在他酷虐的刑讯下,那人没有不承认的。”武则天听了这话,稍稍有些醒悟,不由想起狄仁杰一案,忙把狄仁杰召来,不解地问道:“你既然有冤,为何又承认谋反呢?”狄仁杰回答说:“我若不承认,可能早就死于严刑酷法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又写‘谢死表’上奏呢?”狄仁杰断然否认说:“根本没这事,请太后明察。”武则天拿出“谢死表”核对了狄仁杰的笔迹,发觉完全不同,才知道是来俊臣从中做了手脚,于是下令将狄仁杰释放了。

经验要诀

古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成大业;韩信能忍跨下之辱,终成大器;今有邱少云能忍大火烧身之痛,终换得战役的胜利。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耐可以宁静,宁静可以致远,古人说的“春风致和”就是这个道理。中国人讲究处世要能够忍气吞声,做人要学会忍辱负重。在中国人眼里,忍耐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思想成熟的表现。

个性刚强的人,往往不能忍耐,易为情欲所操纵,易为情绪所影响,因而误入歧途,必须自我控制与压抑,把强烈的情感导入正轨,才能变为成功有效的力量。中外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都具有一种自我节制的忍耐力,不使强烈的感情随便冲动,于是方能有守有为。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忍耐,要做到“腹中天地阔”,只有不计较小事,不计较私利,不计较面子,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能忍、能让、能避、能谦,才能避免矛盾发生,达到感情融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创造恰到好处的“微笑”,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凡事忍耐,忍耐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忍耐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忍耐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忍耐蔑视你的人,因为他醒觉了你的自尊;忍耐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凡事忍耐,学会忍耐,感激忍耐,忍耐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