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幸福中国
21171400000020

第20章 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幸福宜居环境(1)

中国进入“绿色发展时代”

十二五”规划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更加凸显绿色发展指标,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进入“绿色发展时代”。

发展是硬道理,是绿色经济的主线,也是现阶段国家政策的着力点。从2008年绿色奥运的成功经验看,只要政策得力、措施得当,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完全可以实现有机的统一。21世纪的前20年对我国来说,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实现经济再翻两番的目标,为今后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很大程度上都要靠GDP的持续快速增长。事实上,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难以实现,结构也难以优化。因此,既要反对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也决不能完全否定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将是长期存在的复杂矛盾,决不是单纯靠把速度降下来就可以解决的。目前我们存在的许多环境问题,很多都是由于发展不够造成的。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谋求可持续发展。

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绿色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绿色发展概念,使全国各地的人文意识、环境意识、统筹意识、协调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成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胡锦涛主席指出:“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中央提出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给老百姓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今后中国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把重点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我党自从创建以来,就打下了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的基调。同样地,我们的绿色发展也要依靠和联系群众,群众的参与是绿色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还要建立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机制。要想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发动群众,每个人都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参与政策建议,激起大家选择绿色生活的强烈愿望。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全球生态系统中,举足轻重。我们应该在公众中倡导可持续消费的观念,使更多的人参与“绿色生活运动”,将对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经济增长,提倡可持续性。同样,对于消费,也要建立可持续的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使用大家使用绿色产品,如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验证产品和环保标识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行为。政府机构还要发挥带头作用,提倡绿色采购,对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和财政补贴的政策,形成全社会的舆论环境,弘扬全民族的节约意识,把节能、节水、节财、节粮、垃圾的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这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降低经济增长中资源依赖的消耗,缓解经济增长和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遏制部分地区和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同时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把节能减排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突破口,鼓励和支持现有企业围绕节能减排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近年来,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体还相对滞后。今后,要努力突破制约绿色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发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

绿色发展也需要企业作出努力,工业化带来的对环境的各种污染,归根结底都是由企业制造的,所以企业应该负起社会责任。众所周知,企业主要的发展目标是利润,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利润,那么这个企业就要倒闭,就不可能持续下去。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企业同时也是组成社会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要用绿色生产力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生产力,就要做到节能减排,而节能减排的关键就是要进行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包括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席卷而来的金融危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同时也是企业自身结构调整的好时机。绿色就是生命,面对环境的恶化,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观念的更新等,企业有必要早日树立绿色发展观念,开展绿色服务,树立绿色形象,以推动我国绿色产业的全面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追求的现实要求和永恒目标。生产绿色产品、形成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环境,是大势所趋,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关键。

十二五规划是“绿色发展规划”

“十二五”规划侧重于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改变来实现发展本身的可持续性,体现了强烈的绿色意识和转型取向,这与在“发展”之外补充一些环保措施来对冲发展的不利后果的思路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此,“十二五”规划是一个绿色发展规划。

绿色发展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特征,其中,发展是本体,绿色为约束。我国进入“十二五”之际,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受到了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关注。环境保护是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驱动力量,“十二五”是我国转向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绿色发展的目标是: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削减一定比例,待全国人代会批准后实施。2011年的减排目标是同2010年相比,四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均下降1.5%。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和低效率产出为特点。那么,GDP位居世界第二的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还处于粗放和落后的状态呢?追根溯源,这一不合理现象与过去我国过于软弱的环境保护约束有关。我国人口多,有效国土少,环境条件比较脆弱,在这样一个人均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发展经济,应该采取比较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利于形成一个产业结构和资源特点相适应、资源利用效率比较高、对环境冲击比较小的经济体系。但种种现实情况表明,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相比,我国环境保护的强度严重不足。偏弱的环境保护管理导致了粗放落后的经济体系,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继续发展的难题。

在“十二五”规划中,随处可见历史、环境、统筹、协调、和谐、安全、清洁、循环等字眼,可以说,这是中国在今后五年实施绿色发展的宣言书。规划提出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必然选择,我国存在的问题是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技术仍然薄弱等,体现了进一步实行绿色新政的决心。“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要把科学观贯穿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只有走生态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质量相统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相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发展之路。

“十二五”规划如此重视环境问题,重视绿色、低碳发展问题,并不是偶然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一贯坚持的责任原则。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以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十二五”规划正是在总结了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政府施政的着力点,深入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能源,推进低碳技术的发展,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绿色发展为最大亮点的“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方案,其绿色指标比重大幅上升,制定了到2015年减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减少量、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直接相对减排的量化指标,以及增加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新增森林面积的直接增强固碳能力的量化指标。

“十二五”规划还明确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首次将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作为5年规划改革攻坚方向,要求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同时,“十二五”规划还首次提出实行“生态安全”战略,对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保障生态安全,明确国家生态屏障布局,实施专项生态修复工程,旨在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绿色家园。

因此,“十二五”规划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进入“绿色发展时代”,也是中国发动和参与世界绿色革命的重大历史起点,还是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方案,将在全世界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遏制“三高”提升国民幸福感

当前,食品涨、成本涨、房价涨……“涨”字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高物价、高房价、高成本,成为“两会”的热点,也是压在中国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

近几年来,中国房价一路攀升,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引起社会广泛的不安。北京、深圳、上海的中等地段住房,每平方米的价格已由十年前的三四千元上升到三四万元,有些地段的最高价格甚至已经突破十五万元。与高房价相悖的是,工薪阶层的收入在过去十年间却没有明显的增长。房价的飞速上升,迅速拉大了城市内的贫富差距。在少数人靠买卖房屋迅速致富,而大部分人则无法实现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的梦想时,一个本来属于经济领域的问题便会迅速转化为社会问题。2010年,从“国十一条”开始,“国四条”、“新国四条”、“国十条”、“限贷令”等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凸现了政府调控房价的决心,也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房价上涨速度有所减缓,下半年,各地突然出现物价上涨,而且上涨程度、速度和幅度都令人吃惊。房价加上物价,使居民的生活雪上加霜,让人苦不堪言。

2010年以来,农产品价格受成本上升、游资炒作、通胀预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油你涨”到“苹什么”,食品接力涨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无一不涨,从“房奴”、“卡奴”、“孩奴”诞生出“菜奴”,从投资、炒房涌现出“海豚族”,反映着百姓在物价、房价一路走高下的生活百态。

以往物价上涨时,老百姓都会适当缩减开支,但现在连缩减开支都变得很无力时,高昂的价格触痛了老百姓的神经。央行最新调查显示,全国近74%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物价满意度创11年最低。

60多岁的退休职工徐师傅说:“去年年初,超市最好的猪肉精排每斤是16块,现在得要23块了。最近我们家都很少吃排骨了,吃肉的话,也就买猪前腿肉,比较便宜。”为了买到便宜的猪肉,徐师傅经常拿着小区周围几家大超市的宣传海报对比,哪家便宜就去哪家。“现在什么都贵,老年人退休金又少,得省着点花呀!”同小区的退休职工刘师傅说。

价格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是当前国家经济形势中最主要的问题。中央针对关系民生的“三高”问题,采取多种价格调控手段,以遏制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令各相关部委应制定具体方案,由地方政府尽快落实。

商务部对蔬菜和猪肉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为满足群众肉类消费需求、稳定猪肉市场价格,商务部等有关单位向全国市场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此外,商务部联手农业部推动今冬明春的蔬菜产销衔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蔬菜的紧急调运,对部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费、运输费给予适当补贴。粮食方面,加强对秋粮收购的监管,多主体收购推高粮价的情况将得到控制。国家粮食指出中央粮食企业要做好秋粮收购工作,带头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确保秋粮收购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及各地政府跟进出台一揽子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具体包括限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价格补贴及严惩囤积居奇等,并加大对炒作、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从长期来看,房价受房地产市场供需、土地供应、税收和信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任何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都需要增强针对性和各项政策的协调性。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给体系,加大住房供给,通过多向分流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同时加强对民间游资的引导,减少投机性住房需求。贯彻落实国务院扩大民间投资“新36条”等措施,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抑制游资冲击。此外,还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地方政府收入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降低房地产成本。

市场发展经验证明,凡是市场上独家经营的资源或是稀缺资源,就很可能会导致价格无限上涨。要改变单一的土地供应模式,放开供应渠道,通过多种形式释放土地,减少政府对土地的垄断,使土地资源根据市场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市场供需平衡,扼制地方政府通过“高地价”攫取高额利益,真正做到让利于民,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