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还是不走,对于白村来说,几乎就成了哈姆雷特式的命题,性命攸关。
走,无疑正合了那位分管文教的副书记的意,这位副书记与他年龄相差不大,但官场上混迹的时间却已经很长了。他亲自出面劝说,越过美术学院领导一级,姿态不同寻常,看来,柳南中在那边又以组织的名义,再度向审里施压,否则,不会又一次引起震动的。而外边关于他早已下去的传言,显然也表达了很多人的心愿,这便是不愿意他再留下惹出更多的麻烦,“茶煲”来,谁都巴不得他快快离开,去掉一块心病。所以,听谷子说了那番不阴不阳的话,白村气坏了,不如索性不走,看他们还能有什么精彩的表演。
然而,意气用事,也许一时解恨,但从长计议,也未必是上策。
不走,留在这,自己又能做什么呢?周围一片乌烟瘴气,一出门便顺不过气来,一点创作冲动也没有,白白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再这么下去,被过多的愤嫉、局狭所包围,连灵魂也会被污染了。切切不可被学院,被城市这一方狭隘的残土所来缚,忘记了外边更高远,更辽阔的天地……毕竟,外边的空气所新鲜得多,外边的新绿也触目得多,那里才有创作的源泉,那里才是自己的精神故乡。此地不可久留,不如早早离去吧。
于是,内心这一呼唤愈来愈强烈。
“花农”,说不定就是晓风的劝说,在耳边更萦绕不已。
但最近,“花农”却没有出现,怎么呼叫,她也没有回应。不知是为什么。“花农”与“老圃”的意蕴实在是太相近了,如同晓风与她父亲成瀚一样,只是,骤然失踪上十年的晓风,会这么又突然露面么?
如果露面,又为什么不正式说明自己就是晓风呢?以晓风当日的性子,是不会这般讳莫如深的。
白村百思不解。
然而,却有一天,网上竟然出现出晓风的日记,这让白村吃惊不小。
这日记,是当年写下的。作为老师,自然不会知道学生会记有日记,晓风也从未对他提起过。可是,从行文上看,这日记却再真实不过了。尤其是白村,不少细节都是他亲历的,更把他拉回了那个难忘的岁月。
文前,有这样一段按语:
现在,也许不是一切都可以说的时候,但至少有的话是可以说了。
这里公开的是当年《老圃》真正的模特的女儿黎晓风,也就是成晓峰(原名)所写的日记。我们是费尽了周折,才找到这份殊为珍贵的历史见证。
我们知道,作者对模特是有过承诺的,就是不得把他作为《老圃》模特的事实公诸于世,这在那个非常岁月,是一种自我防护,逼不得已。不过,到了今天,这种承诺也已经不再有效了,这不仅是那样一个岁月已经过去,而且,作为《老圃》的当事人、模特,也已经作古了,他在,也同样不会反对这次公开的。
这是《老圃》原画照片,阿弥陀佛,虽然原作已被当场销毁,但由于当时影响很大,不少刊物都当彩页印过,所以还能找到照片,加上近来这事又炒作得厉害,有的报刊也重新印制了--只不知稿费该发给谁。
而这是《老圃》模特成瀚当年在山里的照片。成瀚,大家都知道,是“文革”后重任岭东大学的第一位校长,他在大学所作的“开放课堂”的改革,迄今人们记忆犹新。很不幸,三年前,他因操劳过度而去世了,其时,他已离休多年,却仍有忙不完的事。
对比一下两幅照片,人们就不难发现,二者的神韵是何等地一致,尽管《老圃》是艺术品,作了艺术加工,却更强烈地透出了人物身上的书卷气,以及……霸气--这才是一位大学校长的真正内涵!当年批这幅画时,指出人物根本不象一位纯粹的老农,无疑是说对了,他只是一位当了农民的大学校长。而白村为保护他及他的一家,在狱中却吃了不少苦头。
于是,白村又再度在网上看到自己昔日的作品,同时,也重睹了成瀚那写满沧桑的面容,成瀚这幅照片,当是最后离开绿叶公社时候拍下的吧?在这之前,他几乎没离开围屋,不可能去照相。公社倒是有个简陋的照相馆,临行时照上一张,总归来得及,不过,可以看得出,他是同别的人的一道照的,网上只单独把他取出来,那他身边会是谁呢?
只可能是他的一家。
为什么不把一家人也用上呢?莫非是晓风不愿意露面?白村隐隐有些猜疑。这仅仅是一闪念,立即,他便泪流满面了。
毕竟,两幅照片唤起的真情、亲情、乡情……以及爱情--对这样一家人的挚爱,以及对晓风那种刻骨铭心的爱令他不可自己。
他让照片停驻了良久,直到把泪水再度揩干。
网上的文字还在继续。
上次,我们曾公布过《老圃》的草图,其实,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里,我们再公布一批,让我们在照片与人物人间,更清晰地看到二者的关联,也看出白村为创作《老圃》付出的巨大心血,以及严谨的艺术风格。
白村又再度看到自己曾不下十次二十次勾出的草图--还有谁,会把仍在草地上的一传传草图捡起来,不曾毁掉,一直保存至今呢?只有她,晓风!
可惜,当年留在她家的副本却没留得下来--白村没追问过,却也明白,经历那样的已大劫难,多少珍贵的东西都给毁弃了,何况是一幅画呢?
网上说:
现在,我们将黎晓风(成晓峰)当年的日记,原文照录如下:
今天,村子里三老讨论了给我们上学路上修桥的事情,白老师参加了,爸爸说,就他一句话,就让反对意见收了回去。最后,又是白老师,主张修石桥而不是木桥,而且他可以设计,太了不起了。
爸爸说,知青中有能人,一点不假。
今天,是我把白老师的设计图纸带回去的,三老们赞不绝口,爸爸更是感叹万分,还特写了张条子,表示感激。
爸爸还夸白老师文章写得好,对“强学桥”解说得很好,有学问,有文彩,人才难得。
我怎么也没想到,白老师会提出要画我爸爸,他说,他是以一位画家的眼光,看中我爸爸的。他还说了长长的一番话,很感人,很动人。
可他却不知道,我爸爸现在是怎样的人。能被人画出来么?只怕爸爸也不愿意,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偏偏白老师是作为设计桥的一个“交换条件”提出来的,还让我事先答应了的。
我只有去说服爸爸了。
已经是第三次了,爸爸还是不愿意,说别的事怎么都行,画他,却万万不行。
我已经死缠硬磨了半个多月,爸爸还是没有松口,只是劝我,说实在是对不起白老师,就当我女儿失一回信。
“强学桥”建成了,爸爸很高兴,在桥上走来走去,趋爸爸高兴的机会,我又缠上了,我不能失信于白老师。何况这条桥是白老师亲自设计,多好,多美。父亲终于说,桥落成那天,我同白老师好好谈谈,这总行了吧,无论怎样,也不会怪你了。
我可不是这样想的,我相信,白老师一定会说服得了爸爸。
总算有了一线希望。
白老师果真了不起,把爸爸给说动了。爸爸同他谈完时,眼眶都红了。
我真高兴。
爸爸是个好人,决不是处理他的人说的是什么“叛徒”。我相信白老师有眼力,他也看出爸爸是好人,不会看错的。我偷偷地哭了一场,是高兴得哭的。
大家都以为白老师喜欢上这里的自然风景,每个星期天都到深山里来写生。其实,一大早,白老师就让我带出去,找到一个光线好的地方,又不会人撞上的,作好准备,爸爸不久便一个人赶到了。
这个地方是爸爸找的,大概是他过去砍柴时发现的。四周,都是密密层层的原始次森林,一往苍绿,如同厚厚的毯子,就留下当中这么一块空地,有溪水、有山石,有五光十色的花儿、蝴蝶,连蜻蜓也五彩缤纷,黑的、蓝的,都有,不止是红的、绿的……
到这里,真叫人开心。
白老师很认真,太阳一移动些许,他就要换地方、换角度,说是要找最好的光的效果。看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总是不满意,连爸爸都觉得不错了,他还直摇头。当然只能听他的。
结束时,爸爸少不了叮嘱一句,把所有废纸都捡起来,不要留下,免得有人发现这个地方。
“打扫战场”的责任当然是我的。但我觉得每一张草稿都是宝贝,舍不得丢掉,当然全捡起来,偷偷地保存好。
今天只怪我。
我只顾在前头走,没考虑到白老师对山路并不熟悉,一不小心,脚下一滑,竟滚到山路下边。
托住他的,居然是一丛荆棘。
爸爸见我们没到,回过头来找,这才与我齐手合作,把白老师从刺丛里“拔”了出来。脸上,手上、脚上,全是刺,都流血了,我都急得哭了。
天热,衣服薄,大的刺,还扎衣里,背上、脚上都有。
今天什么也没画成,我们只能借助阳光,给他一根一根的刺拔出来。白老师却在开玩笑:“这让我想起了安徒生的一篇童话,名字就叫作《光荣的荆棘路》,你们说,这象不象?”
爸爸感慨地说:“是呀,你这个时候,还坚持搞艺术,走的正是一条荆棘路哇。”
爸爸“省”去了“光荣的”形容词。
白老师浑身都是刺眼,他说他成了刺猬,我说不对,是成了菠萝,刺不是向外长,而是向里扎的。
说得三个人都哈哈大笑了。
看到这,白村让文字停住了。
如果不是日记上写了这件事,白村几乎都忘记了,因为在山里,摔爬滚打,弄个浑身伤痕的事太多了,扎几根刺,转眼就忘了,没想到晓风还把这当成了大事,写进一天的日记里……不过,这多少唤起了白村的记忆,当时,晓风在山路上“呜呜”直哭,不顾一切要抓住路边的树丛下来,这很危险、幸亏成瀚及时赶到,不然,她也要滚进刺丛里了……
对了,自己说说“光荣的荆棘路”时,成瀚的脸色变得很凝重,只重复了“荆棘路”三个字,当时仿佛就有一种预感,这幅画以后会有不寻常的命运,多舛的命运,在劫难逃。可两个人,彼此都心照不宣。只有晓风还在开玩笑。
这“荆棘路”,果然谶语成真!
记得,晓风是泪汪汪地往他背上拔的刺,小手指很轻很轻,生怕再弄痛他,好几回,泪水都落到了他的背上,渍得刺口发痛,泪水是咸的,有盐分。
白村又移动了鼠标。
可惜,我不会画。
我从白村那里感觉到,这样一幅画,不是任何人所能画的。
首先,得象我爸爸说的,得有天赋,艺术家的天赋,这不是什么人可以具备的。
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激情,一种思想的穿透力--这也是爸爸所说的,如果没有这些,光是天赋也一样没用。
我已经从画上体会到了白老师对爸爸的理解。他们之间,一定还谈到很多、很多。所谈的,不一事实上是我能知道的。尽管形象上不大象爸爸了,可神态上,反而更象爸爸。
快了,白老师的画快完成了。
都已经两个月了。
今天,白老师让我回学校讲一声,请一天假、星期一他有两堂课,就是我这个班的,改成自习。
我说,改成作文课,我同班干部维持秩序,就行了。
他出了作文题:《我爱我的山乡》。
可作文课上,我一直心神不宁,没写出几句话,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我只想看白老师的画。
我知道,他一定会在今天完成,因为已经到了最后一刻了。
我赶早往回走,没参加课外活动。
平日,是大家一道走的,今天,我顾不得了,我必须在天黑前赶到。
也不知在路上摔了多少跤。
终于,我在黄昏时赶到了。
白老师,爸爸还没回到围屋。
我又赶到了那个“老地方”。
我终于借霞光看到了那幅画,爸爸在画前泪水双流,半语全无。
我一看,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那是爸爸,又不仅是爸爸,是爸爸与众多象老校长,老教授一样的人,他们身上所蕴藏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都在这幅已命名为《老圃》的画中体现了出来。我想,任何一个象我一样的人,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父亲,老师以及三老的影子。
这不仅仅是《老圃》,也是老树,一株历尽风霜雨雪、甚至是天崩地裂之后,照样顽强挺立的老树……
白老师,我们一家人都会终生感激你--爸爸会为这幅画坚强起来的!
众多爸爸一样的人,也会为这幅画而坚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