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南(1898~1931年)又名毓兰,号湘浦。湖北黄州(今黄冈)人。
林育南出身于贫农家庭。1904年入私塾读书,1911年到黄州一所洋学堂读书。1915年,他毅然离家,考入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1917年10月,他参加了恽代英组织的进步团体互助社,不久,又发起组织黄社。1919年3月,他参与创办武昌第一个新文化出版物《新声》半月刊,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反帝爱国的宣传、组织工作。同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和恽代英等领导了武汉的爱国运动,是武汉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在组织游行示威、“六一”罢课和商界罢市等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久和恽代英组织利群书社,继续探索革命道路,并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20年9月,他考入北京医学专科学校。此间,他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21年7月,他从北京回到武汉与恽代英等发起组织革命团体共存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转变。不久,便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921年秋,林育南奉命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的组织领导工作,全身投入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运动。曾先后胜利地组织和参与领导了粤汉铁路和汉口租界人力车工人大罢工,对湖北以及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2年秋,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成立,他被选为秘书主任,负责日常工作。随后他与施洋等创办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机关报《真报》。1923年2月,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的林育南,参加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率武汉工人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并在斗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同年6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团中央委员。1924年初,国共合作形成后,他任国民党汉口执行部青年部干事,继而任《中国青年》编辑、主编和共青团中央书记等职,积极从事青年运动。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后,他到上海总工会牍股任职,负责宣传工作。1926年秋从上海返回武汉,与刘少奇、李立三等参加领导湖北的工人运动。此间,他先后参与组织召开湖北全省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夺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并通过举办工人运动讲习所、工人夜校和出版通俗书报等方式启发工人觉悟,开展工人运动,使湖北成为全国工人运动最高涨的省份之一。1927年4月,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随后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并成功地主持了泛太平洋劳动大会的筹备工作,为国际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年6月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筹备工作,并被选为全总常委和秘书长,继续主持全总会务,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后代理省委书记,不顾个人安危,领导湖北人民继续战斗。1927年底返回上海,与项英等挑起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重担。在他精心组织下,1929年11月在上海成功地举行了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随后,他被任命为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秘书长,在周恩来等领导下,他殚精竭虑,废寝忘食,拼命为党工作,并带领“苏准会”秘书处全体同志,对李立三和王明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抵制和不懈的斗争。
1931年1月17日,林育南在上海东方旅社开会时不幸被捕。在敌人威逼利诱和非人酷刑面前,他始终坚贞不屈,志如钢铁,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无产阶级气节。2月7日,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龙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