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铿(1906~1931)原名岭梅。广东汕头人。
冯铿出身于书香之家。她自幼爱好文学,在中学读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这一时期她主要写抒情诗、小品文、随感录、独幕剧等作品。题材比较狭窄,但感情炽烈、纯真,通过对大自然、母亲和爱情的歌咏,寄托了对自由、光明、未来的向往。1919年曾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她曾作为岭东学生联合会代表,在学联会的领导下,印传单、编刊物、排话剧,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1926年北伐战争时,又参加了迎送北伐军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她先后在汕头的一些报刊上发表了百余篇作品,揭露和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1928年春和丈夫许峨同往澄海县当小学教员,并兼任县立女子学校的部分课程。这时期,她写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和独幕剧,控诉人压迫人的剥削制度。1929年春,她来到上海,曾在复旦大学读书,后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不久,开始在中央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同年5月,由杜国庠、柯柏年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些,她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地下斗争,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1930年3月,冯铿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参加了“左联”工农部的工作,经常出席“左联”领导的各大学里的读书会,与青年学生一起研究文艺理论和文艺作品,谈论时事政治。一些青年学生在她的帮助启发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5月,她代表“左联”出席在上海秘密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会后,根据在大会上获取的丰富材料,写成小说《红的日记》和《小阿强》。这两部作品标志着她在创作道路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31年1月17日,冯铿在上海东方旅社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预备会时不幸被捕,关押在上海警备司令部龙华监狱。在关押期间,她受尽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面部浮肿,身上血肉模糊,但她始终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高贵气节。2月7日,在风雪弥漫的午夜,她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龙华。时年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