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共产党英烈志2(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21197100000065

第65章 谢子长

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号浩如。陕西安定(今子长县)人。

谢子长出身于农民家庭,早年在家乡读书。1919年,他考入西安省立第一中学,次年转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他立志救国救民。1922年秋,他中途辍学,投笔从戎,考入阎锡山办的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1924年回安定办民团,任团总。不久,毅然赴京、津参加反帝斗争,并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回陕北,在安定办起县民团,以团总的公开身份进行革命活动。1926年,乘陕西军阀井岳秀所属石谦部扩充实力之机,率民团参加该部,编为三营第十二连,任连长。他和共产党员李象九一起开展对部队的革命影响和教育工作。并在部队建起了党的组织,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了革命力量,使大部分官兵都倾向革命,为以后开展武装斗争准备了条件。1927年初,他利用驻防安定和国共合作时机,积极推进安定县民主政治改革和农民运动,当选为地方行政会议主席团成员和农民协会促成会委员。参与组建了中共安定县特别支部及农民协会等群众团体,相继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发动领导了对土豪劣绅和高利贷者的斗争,有力地促进了安定革命运动的发展。

大革命失败后,谢子长受命在陕北组织武装暴动和起义,任陕北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与唐澍等发动清涧起义,攻占了延长县。起义受挫后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第一支队,他任副指挥,带领部队在清涧、安定一带开展游击活动。1928年春奉命去洛南许权中旅开展工作。5月与刘志丹等领导了著名的“渭华起义”,任新成立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第三大队队长。起义失败后与刘志丹等在陕甘宁地区坚持斗争。不久被任命为中共陕北特委军委委员,投入艰苦的兵运工作,为发展党的武装做了大量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与刘志丹共同创建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任总指挥,对外通电表示坚决抗日。次年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仍任总指挥。他在部队中学习和贯彻古田会议精神,大力加强政治工作,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领导开辟了陕甘边最早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后连续遭受“左”倾错误领导者的排斥和打击,被撤销总指挥职务。但他以革命利益为重,依然为党努力工作,1932年组织了靖远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次年夏被派往张家口察绥抗日同盟军第十八师中负责党的工作,协助许权中指挥作战。1934年初回陕领导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恢复了陕甘游击队第一支队,建立了安定、安塞、延川等游击根据地,组建了陕北游击队第四、五支队,后成立了游击队总指挥部,任总指挥,推动了陕北游击战争的开展。不久,和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会合,兼任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同年夏率部参加了粉碎敌人“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在清涧河口战斗中不幸负伤,但他仍带伤坚持战斗和工作。1935年2月,陕甘和陕北特委召开联席会议,统一了两大根据地的领导,他被选为中共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2月21日,谢子长因伤情恶化,在极度疲劳和伤痛中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