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1876~1935)谱名启璿,字玉衡,号琥璜,学名蟾蛄。湖南宁乡人。
何叔衡出身于农民家庭,早年在家乡读私塾。1902年,他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秀才。此后,他拒绝了到县衙门做官的任职书,在乡间私塾执教。1909年受聘到云山高等小学堂教书。1913年春,他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一年后,四师并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他又转入一师讲习科就读。在此期间,他与毛泽东相识,很快建立了亲密的友谊。1914年7月毕业后,先后在长沙楚怡小学和一师附小任教。1918年4月,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共同创立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开始走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6月和8月,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因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相继去北京,新民学会的会务实际上由何叔衡负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一反帝爱国运动。是年11月,新民学会按新会章改选,他被选为执行委员长,主持会务。1920年,他参加领导了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7月协助毛泽东创办了文化书社,向进步青年介绍革命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8月,参加组织湖南俄罗斯研究会,研究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介绍进步青年赴苏俄学习。9月,任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并主办《湖南通俗报》。此间他利用馆长的身份和馆里的经费,聘请了一批思想进步的小学教员担任通俗讲解员,向工人、农民作宣传,为传播新文化和新思想,发现和培养革命人才做了大量工作。同年秋,他同毛泽东一起发起成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他和毛泽东作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到长沙,积极从事建党工作,1922年5月,中共湘区(包括安源)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书记,何叔衡组织委员。1921年至1923年间,他参与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和湘江学校,先后任两校的校长,组织学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党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这个时期,他还参与领导了湖南工人运动,发动工人支持粤汉铁路武长段工人罢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根据党组织的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积极参加了国民党湖南党部的改组和领导工作。1926年8月,在国民党湖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监察委员,并先后担任湖南省法院陪审员、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成员、中山图书馆馆长、水口山矿局监理、《湖南日报》馆馆长等职务。1927年4月,被选为中国济难会湖南总会执行委员兼财务委员。1927年“马日事变”后,他离开湖南到达上海,与谢觉哉等人一道筹办中共党组织的印刷机构,任聚成印刷公司经理,印刷党的文件和刊物。同时,他还担任上海互济会书记,沉着机智地坚持地下斗争。1928年6月,何叔衡赴苏联,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研究革命理论和领导方法。1930年7月回国,在上海担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全国互济会的主要负责人。
1931年春,何叔衡离开上海,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11月出席了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后被任命为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并兼任苏维埃政府干部训练班主任等职。由于他在司法、检察等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精神,抵制“左”倾路线,遂受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领导者的打击迫害,1933年冬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出根据地进行长征,何叔衡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1月,他由瑞金转移到闽西,准备转赴上海。2月24日凌晨到达上杭县水口镇附近的小径村时,突遭敌人包围袭击。突围时身负重伤,不幸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