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亚臣(1911~1941)别名双龙,曾用名王景龙。原籍山东,吉林五常(今属黑龙江)人。
1911年,汪亚臣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幼年丧父,仅念了一年私塾便因家境贫困而辍学,靠给地主放猪种地维持生活,在苦难中渡过了童年时代。1928年,他为生活所迫曾投入土匪队伍“胡子队”。次年春被东北军所俘编入二十六旅三十四团当兵。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该团投降日冠,汪亚臣怀着强烈的爱国义愤,同部分士兵携枪逃离,回到五常县东南部的牦牛河一带山区重新加入“胡子队”,准备举旗抗日。1932年冬,他毅然处决了反对抗日、抢劫百姓的土匪头子,组织了“双龙队”,正式树起了抗日的旗帜。随后,他率领“双龙队”转战于五常南山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3年春,为联合抗日,他率“双龙队”加入了五常县影响较大、人数较多的宋德林领导的反日山林队,任第四支队支队长。次年2月,他联合五常县各抗日队伍,发起组织了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并被推举为首领。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实践中,汪亚臣的思想觉悟有了极大提高。1935年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领导的抗日武装也被编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继续活跃于五常南山里一带山区,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英勇打击日本侵略军。
1936年初,汪亚臣率领的队伍正式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他被任命为军长。同年9月,部队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他仍任军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艰难困苦的战斗岁月里,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生死、共患难,指挥抗联十军转战于五常、舒兰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给了敌人很大的打击。1941年1月,大部日伪军向抗联十军驻地突袭,汪亚臣及军部人员被包围在五常县石头亮子山里,情况十分危机。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他命令副军长张忠喜率队突围,自己留下阻击并牵制日军。激战中,汪亚臣不幸身负重伤,光荣地为国捐躯,时年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