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口才叫口德
21198000000022

第22章 这些话,请坚决不说(1)

1、打断的话,千万不能说

所谓打断,就是别人正说到兴头上,正说到得意处进,突然被听众插话强行打断。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是最让人恼火的行为。

简单地说:一则有损说话者的面子;二则没让说者的气顺畅,就必然还有一股能量逼在心中,难受,有损身体健康;三是说者会看低打断者的素质;四是既然人家正说到半路上,你若强行打断,也不利于你了解更全面的信息呀!

生活中,有的人总爱打断别人的话,喜欢表现自我,其实,这是一种爱表现心理。爱表现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点危害:

一是影响团结。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养成了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个性。由于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能客观地评价同事与领导的作用,逐渐会形成“独”的个性心理,偏离集体与社会,会出现严重的自私自利行为。

二是嫉妒心理会随之出现。看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看到别人好就生气,情绪失去控制,不知道尊重别人,更不会理解别人,甚至会恶意诋毁他人。

三是会使人变得善恶难辨,在错误中继续犯错误,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拔,引发极端的行为发生。

四是造成家庭关系僵化,夫妻不和谐,引起经常性的吵架、争辩,甚至引发家庭暴力,导致婚姻破裂。

五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人如果有了爱表现心理,内心会始终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大脑总是得不到休息,睡眠就会出现障碍,消化系统的功能也会降低,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甚至引发精神疾病。

与人交流,要客观地看待别人,正确地看待自己,不可锋芒太露。要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甚至可以走向极端。

如果对方正在说一些会你不愉快的事,你若有涵养,有包容心,也不致于连让人家把话说完的机会都不给吧!待人家说完你再说也不迟呀!

如果对方正在说你最知道你东西,你说算知道他要瞎说乱说无知有说,就算知道你会一语闭人,那也最好让人家反话说完,这不是内容上正误的事,而是做人的基本礼仪。

总之,既然给了人家说话的权力,就要让说者反话说完。

一天,我去了天京大平安村,去看望几个白血病和癌症患者,村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在早晨出发前我交待了司机,我们必须在下午3点之前往回赶,因为下午5点半还要见另一位朋友。

中午12点我们才到大平安村,先后用了一个小时分别与病人见面,我给了他们几句心理指导后,又看望了他们的生产基地,吃午饭时已是下午一点半。村长热情,硬要喝几口酒。

没想到村长那么会说,先是说对村子的设想,又说村里的历史,后来不知怎么说到老子的上面去了,这一下子就打开了他说话的匣子。我真没想到一个普通的村长。居然能背得《道德经》,而且,还能一句句结合现实进行讲解,这本是哲学教授做的事呀!实在难得,我由衷地赞美了几句,没想到他更来劲了,硬是要把他对老子和理解讲完讲给我们听。

开车的司机中间用手表给我暗示了时间,显然他是提醒我已过了下午3点了。到下午四点时,司机又热情地打断村长的话,插话道:“您喝酒!”

村长是十分敏感的人,说,你们有车,没事的。显然他对司机有点生气了。

村长显然还有一点没有讲完,还不尽兴。我只好满足了他的展示欲望。

我知道这个村长在这个村子里是找不到知音的,他老婆也不会听得懂老子的,今天好不容易找到个知音,他又怎么会放过呢?

到下午四点我们才离开才往回开。我们握别时,他反复问我什么时间再来。显然他今天是特别的开心。

一个人能耽误一点时间又算什么,只要那人时间内能让人说话者尽兴就行。要知道,这个世上那有你那么忙着一定要做的事和一定要见的人呢?

我多次在团队开会时强调,大家开问题讨论会时,一定要允许每个人都发言,而且要让人把话说完。无论那人说的有没有道理,无论听的人是知道还是不知道,这是与人交流的起码品质。

别人在说,你就不要冲动,千万不要冲动,你要修炼你的心性,升化你的心境,拓展你的包容心。专心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轻率不成熟的表现。当然,既然要听,自然也得认真听。别人在说时,你虽不插话,但也不要左顾右盼,那也是不讲礼貌的表现。

你一定在记住:谁插话谁就会惹恼别人。话,唯一的收获就是惹恼别人,令他人十分不舒服,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疏远或关系破裂。

交谈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最常用的沟通方式,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每一次交谈都是融洽的、和谐的、愉快的。但是,在日常交往中,却总有些朋友不善于交谈,不是因為他们不想与人沟通,而是他们使用的谈话方式不恰当,令对方感到別扭、不悦,交谈兴致锐减,最后陷入僵局。

交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第一道关。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是怀着什么目的,只要你想与人交往,就必须与人交谈。交谈得好,在思想上各有所获,甚至因为有某种共识而感到愉悦,交往就会继续;交谈不好,在思想上难以沟通,甚至“话不投机半句多”,交往就会受阻。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首先必须端正交谈的态度,力戒与人交谈中的几种劣习。

那么,有哪些不良方式会引起谈话双方不投机,我们又应该怎样分别纠正呢?

先说打断插。打断插是最失德的行为,无论你多么正确,多么有见解,你也得显示出你的礼节与包容心境。

寒假,大学生小刘到家最超市实习。有一天……

顾客:(走到一台新款冰箱面前)这个品牌的质量……

小刘:质量肯定是最好的!

顾客:那么这种冰箱有没有……

小刘:有,有!昨天刚刚发来的货。这是样机,仓库里我的是!

顾客:(有些不快)我不是问你这种冰箱有没有经过产品质量认证!

小刘:噢,有,有哇!您看这是说明书。

顾客:(仔细看了看价格标签)这个价格有点儿……

小刘:这个价格不算高,如果您要是觉得高,真要买的话,可以适当降一点儿……

顾客:(不耐烦地)你怎么老是打断我的话?你真的知道我想问什么吗?我想问的是:这种洋箱价格这么低,材料的质量是不是比其他品牌的差得多!(说完,气冲冲地离开)

一位潜在的顾客就这样被小刘气走了,一桩有可能做成的生意就这样被小刘搅黄了。当顾客说“商品”的质量时,小刘就急于下结论,说“质量肯定是最好的”,而顾客想知道的却是“冰箱有没有经过产品质量认证”;当顾客说“价格有点儿……”还没有说下文,小刘又马上打断对方说“价格不算高”,而顾客想知道的却是“冰箱价格这么低,材料的质量不是比其他品牌的差得多”,和他回答的内容完全相反。显而易见,小刘的失误在于没有尊重对方,没有耐心听完对方的讲话,急于表达,完全没有理解对方想问什么,就马上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去,而实际上他的答案并不是对方想要的,这样多次打断对方,激怒了顾客,顾客只好和他说拜拜了。

如果小刘能够把顾客的每一句话都听完,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了。我在一本书中看过一个故事:

有一种人,表面看来待人很热情,很健谈,但他与人交谈时不尊重对方,不认真倾听,总是自以为是,断人话头。

梅芳的女儿和黎丽的儿子早已相爱,在谈婚论嫁之前,她俩作为未来的亲家相约在一家酒店见面。梅芳的女儿聪明漂亮,但在个性方面有个特点,就是爱认死理,在某个问题她自认为很对的时候,别人不能勉强她改变自己的观点,否则就有可能弄僵。为了使自己的女J乙将来不受委屈,也为了使未来的婆母能善待自己的儿媳,梅芳本想借此机会说一说女儿的这一脾性,向黎丽提个醒儿。

但是,梅芳只刚刚说“我女儿从小在家里养得娇惯……”,黎丽便抢着说:“是啊,现在谁家的孩子不娇惯呢?就说我那儿子,你别看他现在那么能五能六的,小时候他可什么都不会干,连澡都要我洗……”

梅芳想说的话被黎丽打断,心里不悦,但碍于初次见面,只得勉强笑着点头应对。待黎丽的话停后,她又按原来的思路接着往下说:“我女儿有个脾气……”没想到黎丽又插言道:“哎呀,孩子都是这样!我那儿子你别看他现在那么文绉绉的,小时候可凶呢!我给他洗澡洗到十三四岁时,他不要我洗,我一进去他就拼命地朝我戽水呢!”

如此反复多次,梅芳都无法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终于借故离席,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

瞧,一对未来的亲家在首次交谈中就因为一方不断打断另一方的话头,最终不欢而散;可以想象,他们今后的交往将会多么的困难。

纠正这种不良说话的习惯方法,一是尊重对方,当对方的某一种意意还没有表达清楚、完整时,不要随意插话;二是保持冷静,即使对方的某个观点与自己的大相径庭也不要立即辩驳,而是耐心地听完然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

再说抢插。一群人说话,某个人还未说完,你立即抢话头,立即发表自己的长篇大论,这也是不好的。抢一次,别人无所谓,但你每次都在抢,那么,别人会不舒服,就会看低你,就知道你爱出风头。

五一黄金周刚过,上海某大学有个班的几名女生见面后纷纷谈自己出行的感受-----

小张:五一因为要复习项语六级考试,我没有去远处,就到上海博物馆看了看。哎啊个西洋绘画馆藏珍品展,真的……

小周:(抢过话头)西洋绘画有什么好看的,我也去了,宝石之光展那才叫好呢……

(小张谈兴大减,索性让小周说完)

小赵:我和表姐去了黄山……

小周:(又抢过话头)你今年才去呀?要不,我早就去过了,不就是上山看黄山松涛云海,下山游古镇西递宝村嘛……

小越:(气愤地)你还让不让别人说话?要不,你一人说得了!(小越转身而去。同学们在尴尬中纷纷散去)

长假旅游,见闻丰富,感受颇多,聚在一处,人人都想和大家分享游历的快乐。这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小周却总以自我为中心,主观意识和表达欲望过强,把好好的一场谈话给弄僵了。听到小张说去上海博物馆参观,小周就觉得自己去参观“宝石之光展览”应该更会引人注意,更值得向大家炫耀,马上把话题抢了过来,让小张谈兴大减;小赵说“我和表姐去了黄山”时,她又马上抢过话头,说自己早就去过了,而且讽剌小越“今年才去”,小越怎么能不生气呢?

其实,小周也想参与到大家的交谈中来,述说自己的见闻,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大家分享欢乐,但由于太看重自己的话语权,无视其他同学的感受,收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

如果在同学小张说完去上海博物馆参观后,小周也顺便说一说自己参观了宝石馆的美好感受,在小越说去黄山旅游后,和小越一起分享游览黄山的愉快,我想,交谈就会很愉快的进行下去。

纠正这处不良说话习惯的方法,一是听别人说话时理智克制自己:先让人家先说,让人家产完,我不会失去什么。二是树立说话权利人人平等的观念:自己想说,别人也同样想说;三是学会换侠思考:别人粗暴地剥夺了我的话语权,我会有什么感受?

三谈死抠字眼。

宿舍里,大家正在谈论有关吃的话题——

小陶:我最喜欢吃的是陕西的肉夹馍。

小范:什么肉夹馍?馍夹肉!你说说那肉在中间还是在两边?连话都不会说。

小陶:陕西人都这么叫。甭管它叫什么,我就是爱吃。

小范:你怎么知道陕西人都这么叫?你调查过吗?我怎么没见你去?

小陶:这犯得着较真儿吗?我的意思是那地方的人长年累月把这种食品叫肉夹馍,叫出品牌来了,就不能随便改了。

小范:谁说叫出品牌了?什么品牌?注册商标了吗?你说话可得有根据呀!

小陶:(忍无可忍地)你今天吃火药了怎么着?我不说了行不行?(从此小陶再也不愿和小范搭讪)

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话题,本来完全可以在你来我往中轻轻松松地聊下去,却被小范没完没了地死抠字眼给弄僵了。小陶只是想说“最喜欢吃的是陕西的肉夹馍”,而小范却一定要在“肉夹馍”这个词的准确程度上纠缠不清,其实很多事物的叫法,各个地方各不相同,不用这样地较真。当小陶说“叫出品牌来了”时,她又死抠字眼说“谁说叫出品牌宋了?什么品牌?”叫出品牌是口头品牌,而在小范却一定用“注册”才让品牌有根据,她这样反复死抠字眼,能不让人难受吗?

纠正这种不良说话习惯的方法,一是学会认同人际交往中的模糊性原则。在日常交谈中,往往不必要把某些概念、感觉表达得很精确就能够达到交际目的。比如上例中小陶说肉夹馍,叫出品牌来了,就不能随便改了。“品牌”二字并不是指商品的品牌,而是流行性的叫法,完全没有必要精确到这种叫法是否“注册”了;“我五一放假时来你家玩儿”,也没有必要精确到某天某时几分几秒。二是学会准确把握话题主旨,不要在细微末节上纠缠不休。

以上这三种说话方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强势。而强势,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尊重人,用命令式的语气跟别人说活。没有人喜欢和不尊重自己的人谈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用自己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谈话方式与别人交谈,避免这些不良的谈活方式。

四谈改人话题。

交谈双方要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话题谈下去,待彼此把意思表达得比较充分之后,再转移话题。有的人偏不遵守这个交谈的潜规则,按自己的意愿突然改换话题,使对方反感,甚至无法把交谈进行下去。

张慧慧和唐悦都有一定的文化,而且热情大方,能说会道,在小区有一定的影响。去年春上,物业公司突然不明不白地宣布增加好几项收费,业主很有意见,于是推举她俩代表小区居民去找物业公司经理讨个说法。

两人“同仇敌忾”,决心要为大家办好这件事。到了吴经理那里以后,张慧慧首先说话:“我们代表小区居民反映一下对物业公司收费的意.见。第一,绿化带建设费已包含在购房费之中,我们已经付过了,现在又来收‘绿化带建设费’,绿化带受到过路人的破坏,是物业管理人员失职造成的,怎么能把负担转嫁到我们身上呢……”

唐悦插进来说:“就是嘛,我们大多数是工薪阶层,靠低工资养家糊口,交不起那么高的物业管理费啊,你们太狠心啦!”

吴经理接过唐悦的话题,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我也是工薪阶层,体会到大家的难处,小区里有几户特困家庭,公司正在协助社区开展帮扶活动……”

张慧慧和唐悦各唱各的调,吴经理乘机改变话题,交谈无果而终。

唐悦的插话表面看来铿锵有力,声色俱厉,但骨子里却没有什么内容,只不过是诉说“工薪阶层,不堪重负”,发一通牢骚,根本没有触及“收费的不合理性”这个要害。唐悦偏离了话题也许是无意的,而吴经理改变对方的话题则是别有用心的,如果按张慧慧的话题谈下去,他多收费的计划就泡汤了。

五是勿夺人话机。

有一种人,待人亲切和蔼,很爱与人攀谈,但一开口就自卖自夸地说个没完没了,根本不让对方有说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