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口才叫口德
21198000000023

第23章 这些话,请坚决不说(2)

老郝和老赵都是公务员,一个在财政局任职,一个在图书馆里工作,平时未有过私人交往,但由于都生活在一个小城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常有机会“阅读”对方的颜面,因而也算是熟人,见了面也会点点头。

这天,老赵下班回家,路过老郝居住的小区时,正好与老郝顶头相遇。老郝像发现了大明星似的,立即迎上前去握住老赵的手,.连声邀请:“走走走,到我家去坐坐尸‘开始,老赵根本不想去,但见老郝满腔热情地拉着自己的手不放,盛情难却,便跟着进去了。‘老郝家很气派,三室两厅的新居只住着老两口。老赵坐下来后接下了老郝泡的茶,本想聊聊天,他们毕竟是熟人嘛;但从开始到结尾,老郝都是牢牢地控制着“发言权”,不让老赵有说话的机会,他只得干坐着当“听众”。老郝打开话匣子,先夸了一番在美国做博士后的儿子,接着又夸在省城开公司的女儿,还出示了他们的全家福和儿女名车豪宅的照片,硬要老赵欣赏。最后又说他在工作之余写了很多诗,有的发表后还得了奖,他还拣出一首得奖的诗来朗诵……

老赵急得直搓手,终于不得不皱着眉头离开。

交谈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老郝却剥夺了对方谈话的机会,使交谈变成了“独角戏”“一言堂”,怎么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呢?

2、扫兴的话,最好不要说

人都是局限,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和志向。人与人沟通时,一般来说,都只会讲与自己有关的事。与自己有兴趣的事,这是人有天性。

沟通的双方若价值观大致相同,则谈话基本上在相同的频道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分歧,若两人的人生观点大不相同,则会在谈话出现语言交锋与冲突,若双方各自坚持已见,则会产生新的矛盾,导致关系破裂。

因此,在价值观不同的沟通中,在非原则问题上,我们应该尽量满足他人的表达欲望与表达方向,应当尽可能尊重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茫茫人海之中,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既然什么人都有,那么,什么观点都也会有。世界多难,观点没有对与错,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因此,你又何必强迫他人与你保持一致呢?

再加上,观点并非一早形成,自然在一般情况下也不可能说变就变,更不可能你一句反对的话就能会听者发生彻底变化,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无法轻易改变他人,那你说了令人扫兴的话又有何意义呢?何况对方不仅不买账,而且还会与你疏远。

人性就这样,谁的观点都不可能被否定。

扫兴者有二种可能,一是讲到别人不爱听的话,讲到别人的短处,二是打断转移说者的说话兴致,中断正在说话的话。

后者我们在前面讲过,是一种失德行为,前者,当然也是一种失德行为。

哪壶不开你提哪,因此,常常令说话对方十分尴尬,十分恼火,十分生气,最终自然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小王是一外地来的一打工者,她家境不好,父亲有病,她必须多赚钱为父亲治病。她人长得漂亮,工作也很努力。她向家中汇了不少钱,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为了挣钱,她几乎没有时间谈恋爱,今年她已33岁。

由于她工作负责,前天被提升为区域经理。朋友们为了庆祝一下,祝她不仅事业步步高升。

其中有一个朋友不会说话,他不仅没有祝福,而且还郑重其实地说:“事业是没有用,对女人来说,最成功的女人就是找到了一个好老公的女人,那样的女人才是最幸福的女人。

那女孩最怕的就是提到婚姻大事,何况她已33岁了,女孩委婉地说:你的观点,我持保留态度,今天我们不谈这个。

那不会说话的男人反而顶真地说:“我昨天看了一则报谈得道——-女人26还未嫁出去,以后就很难嫁掉了,而且会越来越掉价。

寻女子本已33岁,听到这样刺激的知,脸当场气青了,她扭身走开了,不愿跟这样的朋友继续往下聊。

聚会散后,这女子再也没有与那朋友来往过了。这男人也太不懂水,一帮朋友好不容易聚到一起谈目点开心的,此人居然给了女主人当头一瓢冷水,使主人十分扫兴。

有一种人,由于命运之神使他处于某种他自以为最优越的地位,因而处处表现得唯我独尊,与人交谈时总是居高临下,扫人话兴。

陈尚杰和刘德民是师范大学的老同学,毕业以后各奔前程。分别九年后不期而遇,亲切地交谈起来。

这时,陈尚杰已在区政府里做了一名很有实权的科长,正雄心勃勃,春风得意,而刘德民仍在老老实实地当中学教师,教学任务很繁重,日子过得比较清苦。陈尚杰对刘德民的处境颇为同情,并居高临下地表示乐于帮助老同学跳出“苦海”,要刘德民步其后尘也到行政部门去谋个一官半职,但当即遭到刘德民的婉拒。

“人往高处走嘛,为什么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呢?”陈尚杰很不解地问。

刘德民动情地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后代,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但我还有一个心结,那就是如何利用我的知识来改变更多的农村青年的命运,因此,我总是把那些农村学生当作当年的我自己。我刚当高三班主任时,有一个农村孩子复读了一年还未考上大学,家里没钱,他自己也没有信心了。是我鼓励他、帮助他复读了一年,终于考上了重点大学。如今在市税务局当上了中层干部了,上个星期开着自己的车来看望我呢!”

陈尚杰立即得意地说:“怎么样?还是当官风光吧!”

刘德民觉得陈尚杰曲解了自己的心意,顿时好像吃了一只苍蝇,无言以对。

人各有志,刘德民为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而安贫乐道,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陈尚杰却以己度人,硬要把刘德民往官场上拽,这便伤了刘德民的自尊心,扫尽了话兴,使他们的交谈难以为继。

生活中这种人非常多,说话不注意场合,不看时机,对象,从而导致好心办坏事。说话是有时机的,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故事中的朋友聚会主题是庆和祝,因此,除了喜庆之外就是祝贺,祝愿,而不是专拣不开心的事说。

说话是有对象的,人家33岁未嫁,本就是人家的必病之一,你反复强调26岁若未嫁出去就掉价了,岂不是当场在侮辱对方。

说话是有场合的。赞美人时我们可以当着所有的人高声赞美,但我们要说别人没面子的话时,最好是单独交流为好,否则会令听者十分难堪。

总之,令人扫兴的话,最好闭嘴别说。

另外,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的人也是令人扫兴的。

社交中的说话,同站在教室中教课或是站在演讲台上演说有很大不同,教课和演说,只有你一个人在说话,别人不能插嘴。而社交中的说话,彼此在对等的地位,如果在这种谈话中,你一个人一直滔滔不绝,如高山瀑布,永不停止地倾泻着,那对方就没有说话的机会,完全是你说别人听了。这样肯定不会受人欢迎,甚至会被别人耻笑。

世界著名记者麦开逊说:“不肯留神去听别人说话,是不受人欢迎的表现。”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发表欲的,如几个人聚在一起讲故事,甲只管滔滔不绝地一个接一个地讲下去,使乙和丙,想讲而没有机会讲。我们试想一下,乙和丙的心里一定不好受。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说话的机会,专门听甲的讲话,自然会没有精神听下去,只好不欢而散了。

你如果能够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你也就能给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在交谈中你就更容易乘风远扬。顺利抵达自己说话的目的地。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卖货的小店,生意比其他店好,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只是爱听客人说话,他们有事愿到我这儿来。小故事讲出了大道理”。

3、忌讳的话,请避免不说

由于复杂的社会和个人原因,人们往往有许多忌讳。说话时应特别小心,千万不可触动他人的忌讳,否则,得罪别人尚不知情,又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地雷”。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方言不同,往往同样一句话,意义却完全相反,你以为侮辱,他以为尊敬;你以为尊敬,他以为侮辱,所以古人才有“入境随俗”的主张。

从前有个浙江人,到北方去做官,他的妻子也是南方人。有一天,太太叫女仆(女仆是北方人)洗衣服,她说:“洗好后,出去晾晾。”晾晾的字音,南方人读做浪浪,浪浪在北方是不好听的词。女仆听了,当然觉得不高兴。太太询问原因后出口笑骂道:“堂客!”堂客在江苏、浙江一带,是骂人的名词,女仆听了,却说:“太太。不敢当”!太太又问其所以然,才知道原来在当地,“堂客”是尊敬女人的意思。

这是一个笑话,却可证明方言意义的不同。比方你称呼人家的小男孩,叫他小弟弟,总不算错吧?但是在太仓人听来,认为你是骂他;比方你对老年男子,叫他老先生,总不算错吧?但是在江苏嘉定人听来,当你是侮辱他。你在安徽,称朋友的母亲,叫老太婆是尊敬她;但是你在江浙地方,称朋友的母亲为老太婆,那简直是骂她了。各地的风俗不同,说话上的忌讳各异,你与人交际,必须留心对方的忌讳。一不留心,脱口而出,最易令人不快。

虽然对方知道你不懂他的忌讳,情有可原,但在你总是近乎失礼,至少是你犯了对方的忌讳,在友谊上是不会增进的。比方你对江浙人骂一声混账,还不是十分严重,你如果骂北方女子一声,那就会被认为是奇耻大辱,非与你大肆交涉不可。

从前有一位小学教师,为了一些小争执,骂学生的母亲混账,不料这位女家长是一个北方人,因此向学校当局大兴问罪之师,要那位举出她混账事实来。原来“混账”二字,在北方是女子偷汉的意思,这种解说使问题显得严重了,学校当局虽一再道歉,声明误会,但这位女家长还是不肯罢休,只好请出他人劝解,才算了事。这个故事,更足以说明方言上的忌讳是必须特别留心的。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乱邦,所以老于世故的人,对人总是唯唯诺诺,可以不开口的,就情愿三缄其口。比方他人的隐私唯恐人知,你说话时偏在无意中说着他的隐私,基于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道理,他会认为你是有意揭破他的隐私,恨你入骨。这是说话的第一忌。

他做的事,别有用心,他对自己的用心,极力掩饰不让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对你非常不利。你如与他向来熟悉,对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虽不能断定你一定明白,然而终究会对你感到十分疑惑与妒忌。你处于这种困难境地,绝不可对他表明绝不泄密,那你将如何自处呢?你唯一的办法,只有假装耳聋,若无其事,而这就是说话的第二忌。

他有阴谋诡计,你却参与其事,代为决策,帮他执行,从乐观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从悲观方面说,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虽谨慎地保守秘密,从来不提及这件事,不料另外有高人猜中此事,对外宣告,那么你无法逃脱泄露的嫌疑。这是说话的第三忌。

万一对方对你尚无深刻的认识,不十分信任,你却极力讨好他,对他说极深切的话,假使他采用你的话,然而试行的结果并不好,一定疑心你有意捉弄他,使他上当。即使试行结果很好,他对你也未必会增加好感,认为你只是偶然看到,实行又不是你的力量,怎可以算你的功劳,所以你这个时候还是不说话为好。这是说话的第四忌。

他犯有错误被你知道,你便不惜一切而声援正义,直言进谏。他本来就已觉得愧疚,唯恐旁人知情,你去揭破,他自然更觉惭愧,由惭愧而忿恨,由忿恨进而与你发生冲突,你不是凭空多了一个冤家?这是说话的第五忌。

留心对方忌讳,在交际上原是小事,在彼此情谊上却有极大影响,你在社会上做人,冤家越少越好,因为说话不识忌讳而多招冤家,那更是不值得了。

当着矬子别说短话。有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韩非子在《说难)中讲,龙的脖子上有两块逆鳞,谁触动了它,龙就会大发雷霆;人也有逆鳞,谁触动了它,人就会动怒变脸。这里说的是与人交谈的道理,其实,谁身上都有“逆鳞”——不愿别人触及的缺憾、隐私、伤疤之类,如果在交谈中不了解、不尊重对方,有意无意触动了这些敏感的“逆鳞”,轻则使交谈话不投机,不欢而散;重则令对方动怒变脸,甚至招致祸害,用一句俗语来说,那就是:当着矬子别说短话。

在拿破仑称霸欧洲大陆的时候,一位科学家建议他在战船上安装发动机,用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风力,高傲的拿破仑对这一“动力革命”的方案开始颇感兴趣。为了使拿破仑速做决策,那位科学家恭维地说:“陛下,如果有发动机助一臂之力,您一定会更加高大起来……”一听这话,拿破仑脸色陡变,冷冷地说:“我的战船装士兵还不够,哪有地方去装什么发动机呢,收起你那一套吧!”科学家碰了一鼻子灰。

原来拿破仑身材矮小,特别忌讳涉及他身高的词语。他从科学家所说“您一定会更加高大起来”一语,推断别人说他现在还“不高大——矮”,是在蔑视他、嘲笑他,断然拒绝了科学家的方案,错失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果那位科学家“当着矬子别说短话”,让拿破仑高高兴兴地采纳这个方案,欧洲的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了。

三国时期,刘备第一次进西蜀时,为了讨好益州牧刘璋和他手下的官员,态度谦恭、说话低调,刘璋的臣属便飘飘然起来。长着一把大胡子的张裕,更是忘乎所以地开起玩笑来:“长须美髯才够得上男子汉大丈夫,那些嘴上少毛的人,哪有大丈夫的气概啊?哈哈!”胡子稀疏的刘备讪讪地笑着,但很快恢复了谦和的姿态。半年后,刘备领兵打下益州,当上了蜀国之主,他找丁个借口,竞将那时“当着矬子说短话”的张裕杀了。

在古代,男子以须眉浓密为美,胡子眉毛稀少的男子被认为没有男子汉气概,而胡子稀少是刘备相貌上的一大弱项。这本来无可厚非,可是张裕偏要同刘备比胡子,“哪壶不开提哪壶”,刘备心里能不反感吗?当时在刘璋的地盘上,刘备忍辱负重,不便发作;一旦大权在握,还会有张裕的好果子吃吗?诚然,刘备后来有失君子风度,但如果张裕说话不那样尖酸刻薄,何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呢?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说话要看对象,“当着矬子别说短话”,是交谈必须遵循的规则。

当着“矮子”,不仅不说“短话”,而且要专门找“长话”来说,毫不吝啬地赞扬对方的长处和优点,巧解对方的心结。这样,谈话才会投机,沟通才会顺畅,人际关系才会和谐温馨。

礼貌是文明交谈的首要前提。在交谈中要体现出敬意、友善、得体的气度和风范。要做到礼貌交谈首先就要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等;其次要注意学习一些礼貌忌语,一语不慎造成的后果可能是不能够弥补的。

礼貌忌语是指不礼貌的语言,他人忌讳的语言,会使他人引起误解、不快的语言。不礼貌的语言,如粗话脏话,是语言中的垃圾,必须坚决清除。他人忌讳的语言是指他人不愿听的语言,交谈中要注意避免使用。

如谈到某人死了,可用“病故”、“走了”等委婉的语言来表达。港、澳、台同胞忌说不吉利的话,喜欢讨口彩。特别是香港人有喜“8”厌“4”的习惯。因香港人大都讲广东话,而广东话中“8”与“发”谐音,“4”与“死”同音。因此,在遇到非说“4”不可时,可用“两双”来代替。逢年过节,不宜说“新年快乐”或“节日快乐”,而用“新年愉快”、“节日愉快”或“恭喜发财”代之。这也是谐音的关系,因为“快乐”与“快落”听起来很相似。

容易引起误解和不快的语言也要注意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