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进退——处世生存的12个应变法则
21199100000021

第21章 法则8:要有“绕道”意识(1)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们常常抱有这样一种看法,坚持就是胜利。认为自己虽然遇上了许多困难,但这时只要再坚持一下,成功往往就会到来。当然这个看法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这个看法只能在前路正确的条件才有用。如果选择的道路本身就存在着问题,这个时候就不要再一条道走到黑。比如说前面已经是万丈深渊了,现在要做的就是转个弯,另辟蹊径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还一味死撑下去,那就是笨蛋了。总之,做人做事轻易放弃当然是不对的,而死不松手也是不对的,是放手还是坚持,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华中师大有个叫李宇明的教授,他是1984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刚结婚不久,妻子就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卧床不起了,生活都几乎无法自理。生下女儿后,妻子的病情就更加重了。面对着这些情况,李宇明心里矛盾重重。一天,看刚刚降生的女儿,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对儿童语言的研究上呢?从此,卧床的妻子成了他最佳的合作伙伴,刚出生的女儿则成了最好的研究对象。就这样,他们坚持了6年,到女儿上学时,他和妻子已经成功开创了一项世界纪录:掌握了从出生到6岁之间儿童语言发展的原始资料,而国外此项记录最长的只到3岁。

1991年,李宇明的《汉族儿童问句系统控微》一书出版,在国内外语言界引起了震动,被《中国语言年鉴》誉为“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奠基之作”。买菜、做饭,给妻子洗脸、洗脚,照料女儿的衣食等杂事,塞满了李宇明的每一天,却同时成就了一个难得的研究机会。1991年至1994年,硕果一颗颗落下来:他和妻子合著的《父母语言艺术》出版,他主编的《聋儿语言康复教程》获奖,35万字的最新论著《儿童语言发展》又被列入出版计划。而他自己也在1991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同年又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并在2001年兼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

无独有偶,有一位在金融界工作的人,立志要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的研究生,三大部《中国金融史》几乎被他翻烂了,可是连考数年都未考中。然而这期间,不断有朋友拿一些古钱向他请教,起初还能不厌其烦、细心解释。后来问的人多了,他索性编了一册《中国历代钱币说明》的书,一是巩固所学的知识,二是为朋友提供方便。后来他的那册《中国历代钱币说明》被一书商看中,第一次就印了几万册,当年就销售一空。他没有考上研究生,可却成了古币业内的知名行家,他的成功与一个研究生相比又差了多少呢?

在美国也有着相同的故事。1888年,美国有一位叫乔治·派克的电报学老师,因对常常要为学生修理墨水笔,而萌生了自己设计一款品质优良的墨水笔的念头,经过多次实验,他制造出一支名为“幸运环”的新笔,并取得了专利。这就是后来名闻世界的派克笔。20世纪初,美国有位叫霍华德·休斯的石油投机商。原想通过开采石油来赚钱,可是钻井时碰上了花岗岩,坏了很多钻头。他转而发明了一种能钻透硬岩石的钻头,结果石油虽然没打出,却在钻头上发了财。

做生意也有很多这样的事。

有一家经营“汽锅鸡”的餐店,一开始时像所有餐馆一样,有各式各样的菜。慢慢地老板发现所有顾客都非常欣赏一味鸡,于是毅然决定只做一味,结果获得了极大成功,这个特色的餐店吸引了大批的顾客。还有一家餐馆,虽然周围有几家大公司,但经营了一段时间后,老板发现生意总是不见起色。因为这里不只他一家餐店,大家都为这些公司的职工提供午餐和夜宵,市场有一定的饱和。经过深入调查,老板发现这几家公司对办公用品的需求很大。于是他毅然将餐馆改为文化用品商店,虽然这一折腾损失不小,但没过多久就获得了可观的效益。

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强迫自己去执著于某一个目标,如果成功不了,不妨试着放弃,换条路走走看。俗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很多时候埋没我们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

智慧火花

时机与条件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不要一味执著。知道自己还不足以承担某事,却还要逞强,这是不对的。那些拼搏一世却未获得成功的人,事实上只要他不执著于那些根本不可能的事,成功就会在另一个方向等着。

打破思维定势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思维定势,即习惯性思维,指的是人们在考虑研究问题时,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进行思考分析的思维倾向。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罗在对恒河猴的实验中,发现动物在反复进行同类课题的学习中,会逐渐找到解答这类问题的固定方法,以后学习类似课题时,会大大地提高解答效率,这就是思维定势的现象。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一方面会大大提高解决同类问题的速度和能力。而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固定方法的限制,而妨碍对新事物的具体分析。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他所著《日知录》一书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洛阳的故事:

洛阳的钱思公非常富有,但他生性节俭。就是他的几个儿子,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平时也很难从他那里得到零花钱。钱思公藏有一个笔架,这个笔架是用珊瑚做成的,极为珍贵,是他最心爱的东西。要是哪一天笔架不见了,他就会心绪不宁,坐卧不安,然后就会悬赏一万元钱来寻找。钱思公的几个宝贝儿子很快就摸准了这一点。如果谁缺钱花了,谁就会偷偷地把笔架藏起来,等钱思公悬赏的时候,就拿出来,说是从外面的小偷那里追查回来的。于是赏金便轻易地到手了。这样的事,在钱思公家里,一年至少要发生六七次。

这个故事听起来显得滑稽而夸张,其实,从行为科学的角度讲,这是一个典型的思维定势的案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也会成为人们认识新事物的障碍。所以说打破思维定势,才能做事巧妙。

从前有一个国王,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来到御花园散步。国王瞧着面前的水池,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大臣:“这水池里共有几桶水?”众大臣一听,心想这个问题可没有办法回答。这时有个大臣回答说:“这要看是用多大的水桶,如果用跟水池一样大的水桶就是一桶水。如果用一半大的,就是两桶水”。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这就是打破思维定势的回答,有着妙不可言的味道。

据说汉武帝曾经有个奶妈。武帝从小是吃她的奶,并由她一手带大。也许是因为这层关系,这位奶妈经常在外面做些犯法的事情。事情做得多了,汉武帝就生气了,打算将她按法严办。奶妈便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对她说:“你要是以后能改正错误,我就想办法救你”。奶妈说:“以后我再也不敢乱来了”。东方朔就教她,皇帝下令拉你下去严办的到时候,你什么都不要说,但走两步就回头看看皇帝,再走两步又回头看看皇帝。千万不可说请原谅的话,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否则,必死无疑。

第二天上朝时,汉武帝当众宣布了奶妈的罪状,让人立即严办。奶妈听了顿时涕泪横流,她按照东方朔说的,两步一回头看着汉武帝。东方朔在旁边说:“老太婆,你还看什么看,皇上已经长大了,难道还要你来喂奶吗?还不快走!”此情此景,汉武帝见了想起自己自小在她手中长大,现在却要按法办她,还真于心不忍,便下令敕免了她。假如东方朔按照一般的做法,跑去向汉武帝说:“皇上,她终归是你的奶妈,还是免了她的罪吧”,结果可能就是适得其反。东方朔打破思维定势,表面上是替汉武帝发脾气,事实上是故意触动汉武帝的感情,这样,东方朔没有替奶妈求情,反而起到了求情的效果。从而不仅救了武帝的奶妈,又显得这事与自己毫无关系,就算武帝将来反悔,也怪不了他。

人在生气的时候,头脑冲动,容易做错事,而这时也最难劝说他。古时候,一些忠直之土,就因在帝王气头上犯颜直谏而丧命。

明成祖时期的方孝孺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他不满明成祖夺了建文帝的江山,常常对明成祖出言不逊。一次明成祖大怒,威胁他说:“你自己不怕死,难道就不怕诛九族吗?”方孝孺用更大的声音答道:“便十族奈我何?”明成祖气急败坏,他叫人将方孝孺的嘴巴生生割开,但方孝孺根本无动于衷。明成祖彻底绝望了,他也横下一条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与方孝孺一起,总计873人全部凌迟处死。

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悲惨之一,一方面固然是明成祖的残忍,另一方面也是方孝孺太过于刚直,不会灵活、巧妙一些。当然历史上也有一些智勇兼备的人,他们善于因势利导,巧言劝谏。春秋时代的政治家晏子就是这样的人。

当时齐国有一个人得罪了齐景公,景公大发脾气,说要肢解他。同时,景公还下令,谏阻者同罪。文武百官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出声。晏子走上堂来,气势汹汹地拿起刀子,揪住那人头发,上上下下端详了那人半天,然后扭头朝着景公,问道:“大王,我看了半天,不知从何处下手。好像尧、舜、禹、汤、文王这些圣王,在肢解人的时候,没有说明应先砍哪一块?请大王告诉我从何下手,方才符合尧舜之道?”晏子反话正说,提醒景公向圣主看齐,景公只好对晏子说:“我放人就是了”。

这就是古人的巧妙,现代社会,更离不开一个“巧”字。这就要求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开拓思路,打破常规,化腐朽为神奇。

智慧火花

一方面,打破思维定势才能巧妙的做人做事,另一方面,习惯性的思维定势,会让人知道自己的底细与将要选择的路经,从而暴露自己的弱点,打破思维定势,就可以让对手无所适从。

此路不通,要有“绕道”意识

世上只有死路,而没有绝路。当我们走到路的尽头,“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绕道而行则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不懂迂回,迎向你的只可能是万丈深渊。

毋庸置疑,大家都喜欢走直路,沐浴着和煦的微风,踏着轻快的步伐,踩着平坦的路面,这无疑是一种享受。没有人乐意去走弯路,在大多数人眼中弯路曲折艰险而又浪费时间。然而,人生的旅程中是弯路居多,水弯弯,路弯弯,人生之路亦弯弯,所以喜欢走直路的人也要学会绕道而行。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走到路的尽头,发现无路可走的情况时,回过头来,绕道而行便可以找到一条新的路。所以世上只有死路,没有绝路,而我们之所以会感到面对“绝路”,那是因为我们自己把路给走绝了,或者说我们的思路狭隘,缺乏“绕道”的意识。

的确,疾风知劲草,人须有傲骨,面对险恶的局势,人应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在人生的前进道路上,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自应提倡,也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但是,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就某个具体的事情来说,也有其“时”、“势”的问题,在某些特点的时间里、环境下,采取迂回前进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而并非是消极退让。

战争的目的是取得最终的胜利,不是斗狠。所以必要的时候,向对手弯腰妥协并不是一件难堪的事。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时候面对强大的对手,需要暂时妥协,但妥协绝不是放弃战斗,而是检讨自身失败的原因并学习对手成功的经验。败在高手之下是一种荣耀,但一生不能成为高手则是一种耻辱。所以真正的勇士以失败为耻,以学习高手并战胜高手为荣。

其实人生本就是一场战斗,所以必须要保持内心的宁静,浮躁是兵家大忌。要在坚定的信仰之下具备独立的精神和思考能力,面对任何复杂的情况都要冷静处之,所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即是。能在危机面前继续保持内心的宁静状态,做到真正脸不红、心不跳,以便应付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

在我们做某件事时,如果情况对自己不利,再要继续下去很可能惨遭挫败,甚至丢了性命。那就必须考虑如何灵活地全身而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此时,必须当机立断,绝不可拖泥带水,这最能反映出你的功力深浅。

懂策略的人能仔细分清形势是否很不利,果断地做出是否撤离的决定。因为,撤离毕竟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手段,是为保存实力,不得已而为之的行动。假如形势并非很危险,再坚持一下就会成功,那就绝不要轻言撤退。所以,作出这种决定需要慎之又慎。

武则天年方十四时便已艳名远扬,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不久封为才人,又因性情柔媚无比,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皇朝将遭“女祸”之乱,有一个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种种迹象表明此女人多半姓武,而且已人宫中。唐太宗为子孙后代着想,把姓武之人逐一检点,作了可靠的安置,但对于武媚娘,由于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加以处置。

唐太宗受方士蒙蔽,大服丹丸,虽一时精神陡长,纵欲尽兴,但过不多久,便身形槁枯.行将就木了。武则天此时风华正茂,一旦太宗离世,便妻老死深宫,所以她时时留心择靠新枝的机会。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仰羡异常。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只等唐太宗撒手,便可仿效比翼鸳鸯了。

武则天并非就此“撤离”,而是分析形势,又攀高枝,是种迂回的策略。从我们现在的角度再来分析武则天当初的行为,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当时及时正确的迂回策略为她进一步掌控李唐江山做好了铺垫。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应有迂回前进的概念,凡事不妨换个角度和思路多想想,世上没有绝对的直路,也没有绝对的弯路。关键是看你怎么走,怎么把弯路走成直路。有了绕道而行的技巧和本领,弯路也就成了直路了。

智慧火花

也许你曾经奋斗过,也许你曾经追求过,但你认定的路上红灯却频频亮起。你焦急,你无奈,你恨天,你怨地,均不如绕道而行。绕道而行,并不意味着你面对人生的红灯而退却,也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在审时度势。绕道而行,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豁达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理念。只要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那么你就永远不会是一个失败者,而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开拓者。

迂回前进,深藏不露

弯腰的另一个含义就是隐藏自己。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有了真本事不要到处张扬,要力求把绝技藏在怀里,不让别人识破真机,从而达到既能保全自己又能防范别人的目的。

将韬晦之术应用到最高统治阶层的是韩非子。他主张君主为了保身,绝不可让臣子们看到真心,主张通过法制加强中央集权。他从权臣们的发动政变到君主的防身之策,都深有研究。《韩非子》中有许多关于君主统御术的记载,其中特别强调“君主不应把自己的真心爱憎公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