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进退——处世生存的12个应变法则
21199100000007

第7章 法则3:思进取,勇往向前(1)

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迈进

人生正是因为有了目标,生活才变得有意义,也使未来充满了希望。歌德说过:“就最高目标本身来说,即使没有达到,也比那完全达到了的较低目标,更有价值。”徒步旅行的或者赶路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决定只步行5公里路的时候,在你走到4公里处时,可能就会因松懈而感到困乏,因为目标马上要达到了。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要走50公里的路程时,你在一开始就调动各方面的潜在力量,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和其他方面的准备,这样,你走了40多公里,才可能稍微放松一些。这就是目标的力量。

《圣经》上说:“人想什么便像什么。”这就是说,人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都是由他下意识的目标暗示决定的,他想什么,脑子里就会形成一幅图画,这幅图画就会引导他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

人生不能没有目标,有了目标还需要奋勇直前地去做。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汽车大亨”亨利·福特是怎样树立远大目标,并逐渐实现自己目标的。

福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机械产生了兴趣,由于父亲不支持他的爱好,几次因为和父亲的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但父亲的意见根本就改变不了福特的意志。

自1879年12月起,福特就自己到了当时机械制造业繁盛的底特律给人打工。三年后,福特凭自己学到的知识,决心放弃外面的工作。通过充分地分析自己的能力,他最终决定,要用实际行动做一番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于是他回到家自己开了一家小工厂,在这期间福特做些小机械,以帮助父亲的农场完成某些人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一些小成功使福特的信心备受鼓舞,他决心更好更快地向自己设定的目标奋进。

看到了查尔斯·杜耶1893年在芝加哥世纪博览会上展出的由汽油做动力的车子,福特受启发不小,决心自己制造一辆更好的汽车。但福特首先遇到的是电点火的问题,由于知识的不足,他决定再次去底特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学习电学知识原理,也因此和老父亲再次发生冲突。但亨利·福特的目标是单纯的、明确的,而且对实现目标的决心也是坚不可摧的。

在爱迪生电灯公司工作期间,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制造一辆汽车。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实验,福特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终于在1896年6月面世了。车虽然很简陋,但这个成功却再次鼓舞了福特的决心。他坚信:只要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奋进,就一定会成功!

经过几次组装汽车的成功,在后来道路的选择上福特却遇到了难题。爱迪生电灯公司要以每月500美元薪金和可分红利的条件聘他去做生产部门的总监,但附带条件是要专职干,不得再分心研究汽车。而底特律汽车公司的董事长要请他去当工程师,但月薪只有200美元。面临两种选择,福特认真地评估了自己,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和高薪两个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最终决心选择自己当初选定的目标——汽车事业。

在与底特律汽车公司合作期间,福特并没有放弃向更高目标发展的决心。他给自己设定了更远大的目标,决心戒除满足现状的惰性心理,积极地寻求和实现更宏伟的蓝图。在1901年密歇根举行的汽车大赛上,福特将自己用近一年时间设计的26马力的赛车开上赛场,并以优异的成绩击败了上届赛车冠军温登,荣登冠军的宝座。

由于赛车的胜利,福特的名字一夜之问响遍美国。1903年,在各方的帮助和福特的努力下,一个给世界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影响的福特汽车公司诞生了。

由此可见,如果福特当初在自己的小工厂里不再努力向前迈进一步,如果在短期薪金利益的取舍上目标不明确的话,那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福特汽车王国。

世界知名的布道家贝尔博士说:“想着成功,成功影响就会在内心形成。在雄心勃勃的推动力下,你可以控制环境,创造人生。”实践目标的路是很艰难的,但是,正如著名女作家丁玲所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墨子也说:“志不强则智不达。”其意是意志不坚强的人,学识就达不到智者的水平。目标像一颗高悬的北极星,在黑夜为你指引方向。

智慧火花

目标是你前进路上的指南针。我们应该认真对自己的爱好、信心、目标等诸多因素进行审视评估,并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评估得正确,目标选得准,才不会在遇到阻力时半途而废。对自己的目标定位明确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人,最终一定会走向成功。

不思进取只能落人伍后

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反思自我,这样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进与退完全是相反的两种状态,退的时候大多都是被动的,因为人生各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想要成功就需要不断进取,即使你拥有良好的天赋和条件,如果主观上不求进取,一样会落后于人。

在我们求学的时候,老师总是告诫我们:学如逆水行舟,即使你再聪明,如果不肯学习一样会落后于别人。神童方仲永的故事就是这样。

宋朝时候,有个农家子弟名叫方仲永,五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于是他父亲非常得意,就把他的诗拿给读书人看,大家都很惊奇。仲永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以后,不断有人请他去做客,以索取仲永的诗作。他父亲贪图小利,每天领着仲永到处拜访,这样就耽误了继续学习。等到小仲永到十二三岁,所作的诗文已经无法和同龄人相比了。再长大之后,方仲永已经完全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任何天才都不能生而知之,不勤奋地学习,不思进取,即使有良好的天资也枉然。与方仲永恰成鲜明对比的是左思。

左思是晋朝的一个文学家,少年时不很聪明,学过书法、音乐和兵法,都没有什么成就。他父亲曾对朋友说:“一代不如一代,这孩子不如我年轻的时候有能耐。”左思听了很难过,下决心刻苦学习,不断练习写作。

当他准备写《三都赋》的时候,著名的作家陆机就笑话说:“这个愚笨的人能写出什么《三都赋》来,等他写出来倒是可以给我盖盖酒坛。”但左思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他在室内、门前、墙壁和厕所等处挂着纸和笔,想到一个好句子就随时记下来,这样花了漫长的十年,终于写出了让当时笑话他的陆机都赞叹不已的(仨都赋》。洛阳的人都争着买纸抄读,使得当时的京城纸张供不应求,这就是“洛阳纸贵”的由来。

其实不仅学业上如此,健康、事业、人生都一样。如果不是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不会明白“不进则退”的道理。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如果没有压力,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是在倒退,.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超越自我。而过分安逸的环境势必会让我们在自我满足的状态中丧失动力。

郭凯毕业之后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一直没有过什么太大的压力。工作性质比较轻松,生活上自己也乐得逍遥自在。两年之后,因为公司人事变动,小孙虽然没变单位却换了工作岗位。

这一下子,原先不知道、没体会过的压力,却呈排山倒海之势、似暗流汹涌般地来了。可怜郭凯只能拼命应对,凭自己原先的经验和工作状态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岗位之前郭凯的数次体检从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换岗后的体检报告回来,证明自己的身体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

郭凯向领导反映了自己的问题,甚至提出调离现在的工作岗位。经过不断的反思,敦凯终于明白过分安逸和毫无挑战终会导致失败。原先他总是想着自己如何轻松自在,慢慢地,自己能力已经落后了,甚至还不如一个刚进公司的新人。

后来郭凯调整了心态,开始了新的学习,他经常去参加相关培训,慢慢地他不再抱怨和害怕工作上的难题和麻烦了。很快,郭凯又找到了状态,他现在已经可以胜任新的工作了,而他的收入也比原来增加了一倍。

那些能成功的人一定是懂得不断进取的人,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痛苦不是来自失败和挫折,而是来自过分安逸的现状和毫无挑战的生活。不进则退,如果你以为自己可以得过且过,总有一天会追悔莫及,到那时你已退无可退了。

智慧火花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活应该处处有艰辛,太安逸的环境会让人不思进取,无形之中已经被生活抛在了角落。生活中处处有困难,不能等同儿戏,它们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如果不思进取一定会被社会淘汰,而懂得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成功。只有不断向自己发起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这样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任何成功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但条件不是时时存在的当条件不成熟时或不存在时我们就需要假造条件。有一家小企业要和一家大企业合作,麻烦的是本市还有一家比他们实力更强一些的小企业,也要与这家大企业合作。怎么才能竞争过那家小企业呢?后来这家小企业的老板,一边要员工们准备迎接大企业的检查,一边在机场就将检查团直接接到企业里了。一番谈论下来,合同很快就签好了。而另一家小企业,还在那里苦苦地等待。世上就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永远不会在现实面前低头的,如果暂时还没有使他施展才能的条件,他就会自己去创造条件。正如有着铁人之称的王进喜有句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