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王进喜在玉门油田的时,很多钻机因为没有钻头而停钻,因为当时没有国产的钻头,靠进口又来不及。王进喜便组织青年突击队,从废料堆里找到许多旧钻头,他们架起大锅煮去旧钻头上的油污和泥沙,修一修、配一配,拼装成可用的钻头。竟然还用了半年,一共打了5口井,不仅给国家节省了开支,又不耽误生产,他的这个经验在全油田都得到推广。1959年,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当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就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石油相当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血液。在旧中国,外国人给中国扣上“贫油国”的帽子。虽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进行钻探和开采仍是难而又难。王进喜正是在这种为国争气的背景下,投入到石油大会战中的。
王进喜刚到大庆时,脚下荒原一片,住的是四壁漏风的马棚。没有公路,吊车、拖拉机不足,设备在火车上卸不下来。他带领全队30多个人用绳子拉,撬杠撬,木块垫,将60多吨重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打井需要水,可当时没有水管线,没有水罐车,为了抢时间他决定用脸盆端。有人说这是“瞎胡闹”,没见过哪个国家端水打井。他说:“有,就在中国。”于是,他们就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保证了按时开钻。王进喜就这样与工人们日夜奋战在井场上,饿了就啃几口冻窝头,困了就躺在钻杆上睡一觉。他们的1205钻井队,也因此被誉为“硬骨头钻井队”。
有着“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1984年,在北京邮电学院毕业的时候,唐骏的成绩位于全年级第一名,而且拉开年级第二名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学校当时有两个出国留学的名额,唐骏原以为非他莫属了。而结果是事与愿违,学校当时并没有把出国名额给他,于是他不断的打电话询问其他学校还有没有出国留学的名额。终于他遇到了一位老师,给他提供了线索,让他去办理出国名额的地方找一个人。而这个人开始并不理会唐骏,于是唐骏连续几天坐在这人的办公处门口,早上见面问好,中午见面问好,晚上见面问好,最终他得到了这个出国留学的名额。唐骏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没有机会就去创造机会。我认为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不为问题的发生而郁闷烦恼,这才是王道”。正是因为这样,唐骏创造了自己传奇的经历。他在担任微软公司中国总裁的时,收入超过了1亿。担任盛大总裁的时,收入超过了4亿。2008年4月,他出任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获得了价值10亿元的股票期权。
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不是我不行,而是没有条件”,这句话是失败者的理由,而不是成功者的思想。王进喜与唐骏的经历都告诉我们,等待条件不如创造条件。
智慧火花
聚集力量时,等待是必须的,但一味的等待条件不是上上之策了。要知道任何成功的条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是人们一系列行为所引导出来的一种相对有利的局面。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只是说说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努力的去做。人不能永远生活在空想之中,也不能永远的等下去。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不仅能等待老天爷给自己的机会,还要自己能给自己创造机会。
行动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想把目标变成现实,那么你现在所需要就是行动!如果你现在还在观望,还在犹豫不决,一拖再拖,甚至直到最后没有时间做了,那你就只能以失败者告终。
没有任何想法比这个念头更有力量,那就是:时候到了!今天就是行动的那一天!大多数人只能庸庸碌碌的过一生,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愚笨或习惯做错事。大多数的人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做对事情,他们不晓得成功和失败的分别何在。要达到成功的第一条守则就是:开始行动,向目标前进!而第二条守则是:每天继续行动,不断地向前进!
皮鲁克斯在长期对体重过重的人做咨询的经验中,学到一项原理:许多肥胖的人会以肥胖为理由,拒绝做某些事。例如,他们会说:“当我瘦下来时,我就可以搭游艇……我就可以得到另一份工作……我将可以搬家……我就会寻得一份亲密关系等等。”
不要等待奇迹发生才开始实践你的梦想。今天就开始行动!对肥胖的人来说,每天散散步也不是件大不了的事,但是一旦付诸实行后,这就是一件大成就,何况,散步的确会让你的体重明显下降。
到美国首府华盛顿观光的旅客总不免要到华盛顿纪念碑一游。因为纪念碑前游客如织,所以导游会告诉你,排队等电梯上纪念碑要等上2个小时。但是他还会加上一句:“如果你愿意爬楼梯,那么一秒钟也不必等。”仔细想想,这句话说得多么真切!不止华盛顿纪念碑如此,对于人生之旅又何尝不是!说得更精确一点,通往人生高峰的电梯不只是客满而已,它已经有故障了,而且永远都修不好,每一个想要往上爬的人都必须老老实实地爬楼梯。只要你愿意爬楼梯,一步一步,那么我们将在顶峰相会。
如果不想悔恨,就赶快行动。现在就准备好,立即出发!治疗失败最好的方法就是——马上行动。否则今日依然如昨日。行动是打击焦虑的最佳妙方。行动派的人从来不知道烦恼为何物。老天给了大麦,但烤成面包就得靠自己。此时此刻是做任何事情的最佳时刻。有意义的人生,不在于有什么,而是在于做什么。经验是知识加上行动的成果,能者默默耕耘,无能者光说不练。
你现在就可以开始行动,朝着理想大步迈进。行动的步骤应该有哪些?把它们一一列出来,然后,开始逐项实行。今天马上行动!明天也不能懈怠!每天都要持续行动,起步向前走!
当你要扩展销售业绩,你的行动项目就应该包括增加打电话的次数。如果你只打了几个电话,应该再多打几个,设定每天的目标,并且遵守它。如果你想换工作,需要接受特殊的职业教育训练,马上报名参加,交学费、买书、上课,并且认真做功课。如果你想学油画,先找到适合的老师,购买需要的画具,然后开始练习作画。如果你想要旅行,到旅行社去询问行程的安排,立刻着手规划。无论你的人生难关是什么,你今天就可以开始行动,并且坚持做下去。只要你行动了,就一定会有结果,同时也只有行动了,你将来才不会后悔。
智慧火花
除非你开始行动,否则到不了任何地方。若想欣赏远山的美景,至少得爬上山顶。身体力行总是胜过高谈阔论。生命中的每个行动,都是日后扣人心弦的回忆。
把行动落实到实处
世上让人们羡慕的事很多,不少人只停留在羡慕之上,并不靠努力去争取,结果他们终生有恨了。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是要求人们不要空想,要真抓实干。人生是有限的,机会也是不等待人的,只有抓紧时间努力工作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国时期的名臣诸葛亮,幼年丧父,他便带着弟弟诸葛均来到了叔父诸葛玄的门下。诸葛亮很有志气,一次他和诸葛玄谈论了很长时间,诉说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令他感到奇怪的是,诸葛玄只是端坐而听,却没有说一句话。诸葛亮有些难堪,他对叔父说:“我说得不对吗?为什么你不肯指点我呢?”
诸葛玄说:“你年纪还小,不知道做大事的人是不会像你这样夸夸其谈的。我看你说得虽好,但读起书来并不认真,以后靠什么去实现你说的话呢?”诸葛亮深受触动,他从此读书刻苦,再不以空谈为能了。诸葛亮长大以后,学问日渐精深,但他从没有满足的时候。
一次,诸葛玄对他说:“你学问有成,应该有所作为。荆州牧刘表和我有交情,看在我的面子上,他一定会收留你的。”诸葛亮说:“我的才能还只是小有所成,如果轻易出山,虽然可得一时的富贵,但终不是我的志向。”他没有答应诸葛玄的要求,仍是钻研学问,苦读不止。诸葛玄死后,诸葛亮隐居到隆中,亲自耕种土地,磨砺自己的意志。有人劝他不要浪费自己的才能,诸葛亮说:“现在天下大乱,没有大才的人是不能平定天下的。我不是不想出山,而是担心我的才能不够啊!”
诸葛亮日夜苦学,他的学问早超过了众人,少有人能和他相比了。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诸葛亮于是凭着自己的卓越才能,建立了丰功伟业。
诸葛亮勤奋务实,苦练本领,在以后的军事生涯中才能智计无穷,建立大功。他是个实干家,他的业绩也就不是虚幻的了。在真刀真枪的人生战场上,只有真本领的人才有获生的希望。人们对此不要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行动要落实到实处,大话吓人是没有市场的,否则就难以生存了。
东汉时,廉范拜博士薛汉为师,跟随他学习学业。廉范时刻不敢偷懒,常常学习到深夜。一次,薛汉劝他不要过于辛苦,廉范说:“我天生并不聪明,如果不用勤奋弥补,那么就没有指望了。”薛汉夸他有出息,于是把自己的学识倾心传授,没有一丝保留。廉范学习期间,有地方官府征召他做官,廉范都以学业未成而回绝了。他对薛汉说:“若只想做个小官,我现在的学识应该可以应付了,这样一来我就失去了做大事的机会,请求你让我留下。”
廉范学业大成之后,陇西太守邓融请他到官府任职。廉范知道邓融为官不法,便毅然推辞。邓融想报复他,廉范于是隐姓埋名跑到洛阳,做了一名狱卒。后来邓融事发获罪,廉范正巧负责看管他。他对邓融悉心照料,却不肯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有人知道了实情,劝廉范不要干这样的傻事,说:“邓融有心迫害你,他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是罪有应得。你不趁机报复他已是很难得了,为什么还要关照他呢?”廉范说:“我读书很多,如果明白了书中的道理而不加以实行,那么我就是白白读书了,和一般人有什么区别呢?圣贤教诲我们要仁爱对人,我现在正是学习仁爱啊。”
邓融在狱中得了重病,廉范没日没夜地在他身边侍候。又有人怕他招来非议,对他说:“邓融是朝廷重犯,如果人们误会你和他是同党,你不是很危险吗?”廉范说:“仁爱本是不讲得失的,否则就不是仁爱了。我的行为若给我带来麻烦,只要不是我的错,我都可以坦然接受。”
邓融死在狱中,廉范亲自赶车把他的灵柩送回他的家乡,把他安葬了。廉范的义举渐渐传开,赢得了天下人的敬重,百姓纷纷写信向朝廷荐举他,朝廷也多次征召他。一时之间,廉范成了天下最有名的人物,被尊为当时的圣贤。廉范不沽名钓誉,注重身体力行,这是他成名的根基。他做事不是给别人看的,完全出于本心,人们才会真正佩服他。
只有把行动落到实处的人才能成功。
智慧火花
身体力行是成名的根基。有些人不干实事,总以为干了实事也得不到好的回报,这是他们的虚荣心太旺盛了,也是他们不相信世人的缘故。有这种想法的人是自私和偏激的,他们的讲究实惠与怀疑一切,使他们丧失了做事的原始冲动和责任意识,只能被动地应付了,而这恰恰是失败的根源。成功容不得杂念和猜疑,人们一定要全心全意地对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