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从政箴言
21220800000031

第31章 谋略(1)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战略素质。战略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根本问题。提高战略素质,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执政使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战略思维作为一种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观察、思考、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战役和战术指挥员要懂战略的问题。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战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的快速传播,局部与全局、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更加密切,对站在战略层面思考问题的要求更为普遍。实践证明,有没有战略头脑,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多一点战略头脑,就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当今社会节奏快、变化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登高望远,具有宽广的视野,善于从多角度、全方位和广阔的时空背景观察事物,善于超前思维,审时度势,把握大势,辨清走势,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这样才能认清发展大势,把握战略全局,制定出正确的决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释义】边塞的老人无意丢失了马,但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儿呢?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这句话告诉人们,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冥冥中自有定数。一件事情是福是祸,往往不是表象可以判定的,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凡事顺其自然,遇到顺心的事不要太得意,遇到沮丧挫折的时候也不要太灰心丧志,应该淡然处之。

战国时期在边地住着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有一天忽然有一匹马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后,都过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应该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他,反而笑笑对大家说:“丢了一匹马不要紧的,说不定还会给我带来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都觉得心里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一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不过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塞翁丢失的马不仅自动回家了,还带回一匹马。邻居听说塞翁的马自己回来了,都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却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而是面带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会给我惹出什么麻烦来。”邻居们就以为他故作姿态而已,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骏马。于是他每天都骑着它出游,心中洋洋得意。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又纷纷来慰问。塞翁却说:“这也没什么,腿摔断了或许是一种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实在是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之后,匈奴兵大举入侵,边地的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就不必去当兵。而那些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这个故事后来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人生无常,世事难测,人在享福之后往往不思进取,坐吃山空,导致事业失败,因此福兮,祸之所伏。而人在遇祸之后,痛定思痛,东山再起,重拾往日威风,走出低谷,获得幸福,因此祸兮,福之所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也需要这样的忧患意识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曾如是说道。“感谢你的敌人七个七十次”,他们会使你变得成熟,让你懂得磨砺是一种成长;他们会使你变得勇敢,让你知道逆境亦可造就人才;他们会使你变得坚忍,让你体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意。

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得与失。“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党员领导干部可以从“塞翁失马”的典故中悟出人生得失的哲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为了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任劳任怨,付出了很多东西,但得到了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爱戴;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为了攫取而以权谋私,虽然得到了可供自己享乐的钱财,但最终失去了民心,甚至成为罪犯而终身失去了自由。该得的一定会得到,不该得到的不争不急。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处在一种智慧状态,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受辱,知道适度的人不会遇险。当遇到春风得意的人生顺境时,我们就不至于忘乎所以而乐极生悲;当身处凄风苦雨的人生逆境时,我们就能心平静气而坦然处之。因此,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防止和克服过份计较个人得失、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思想和行为,大力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气。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元·无名氏《大战邳彤》

【释义】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遭遇怎样的问题,总有与之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应对,就是正视困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破解难题。不囿于成见、善于灵活应变是所有成功者的特点,在面对问题时往往能迅速变换思维,变不利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医术高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华佗给病人诊疗时,往往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

有一天,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去华佗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都相同:头痛发热。华佗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却给倪寻开得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发汗的药。他们两个人看了药方,都感到非常奇怪,于是问他:“我们两人的发病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华佗向他们解释说:“你俩相同的,只不过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因为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而引起的。两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果然没过多久,他们的病就全好了。

现在有些干部习惯于按照老经验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或是瞻前顾后、踌躇不前,遇事畏首畏尾。要有效应对危机,就要突破思想障碍,转变观念。这就需要有突破习惯性思维和挑战传统的勇气。我们的各级政府,各级领导,能否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的政策措施落实好,关键就在于能否敢于突破思想障碍,树立一种想干事、干成事、不怕事的非凡勇气。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畏首畏尾,敢于正视矛盾,善于解决矛盾,在大胆探索中实现突破,在把握规律中增强预见,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只有勇于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在党和政府确定了应对当前危机的大政方针之后,要去一个个单位做调查、定方案、抓落实。不落实,再好的政策都只能是一纸空文。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应对危机,闭门造车不行,苦思冥想也无济于事。必须改进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甚至问计于民,才能寻得化解危机的良方。

应对危机,考验和锻炼着我们的干部队伍。近年来,中央一直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干部才具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以充分的信心、勇气和智慧,积极行动,体现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危机面前,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理性面对,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应急方案,并组织执行,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解铃还须系铃人

——惠洪《林间集》

【释义】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这句成语源自一个叫法灯的和尚。据明代瞿汝稷所编佛家禅宗语录《指月录·卷二十三》记载:南唐时金陵清凉寺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他性格豪放,平时不太拘守佛门戒规,寺内一般和尚都瞧不起他,唯独主持法眼禅师对他颇器重。有一次,法眼在讲经说法时询问寺内众和尚:“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来。这时法灯刚巧走过来,法眼又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法灯不假思索地答道:“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老虎脖子上面去的人,才能够把金铃解下来。”法眼听后,认为法灯颇能领悟佛教教义,便当众赞扬了他。

用哲学的观点来说,万事万物都有其根源、有其规律,只有找到其根源、规律,问题、事情自然迎刃而解!如果面对问题,不按其规律处理,即使再多的人也只是指手画脚、看热闹的人而已;只有懂得其规律的人,即使只有一个人,自然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

洛杉矶的空气污染就是显明的例子:洛杉矶因为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一般民众早已普遍觉醒,在一九四八到一九六六年之间,他们利用科学方法完成了一个计划——包括研究现象形成的原因,对人口的增加、工厂数目、汽车的使用、燃料的消耗加以广泛调查;一方面做横的调查,一方面也作纵的整理,并得到立法的支持,颁布若干禁令,确立污染的规范。再利用科学技术的方法,研究发展许许多多的改进设施。现在这地区的污染已大为减低。科技的高度发展,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高唱污染问题严重性的今天,研究科学的人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但研究科学的人最值得钦佩的一点,就是他们并不逃避责任。真正的科学家与工程师都抱著为人类谋福利的宗旨,努力不懈,当在这个过程中,出了毛病,他们并不否认他们错了,但他们仍然埋头苦干,潜心研究,只盼望有朝一日能将功折罪。平心而论,解铃还须系铃人,污染问题仍须用科技方法解决。

今天,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科学发展,同样离不开党群、干群之间的深厚感情。党群、干群感情从哪里来?这需要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主动去培养、去加深、去增进。就要培养、加深和增进党员领导干部与最基层群众鱼水深情,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基层情况,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帮助群众致富,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做群众的贴心人。以这样的姿态、这样的行动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实乃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真正回归,何愁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培养、加深和增进不了真正的感情?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句古语寓意深远,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体会,领悟其之精粹,面对较为复杂的局面时,要瞻前顾后,统管全局,主抓细节,优化组合最佳方案,妥善处理问题,把各种矛盾风险化解为零。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释义】射人之前先将他骑乘的马射倒;抓贼寇先把贼寇的首领抓住。意思是办事干活要抓住重点,分清楚事情的主次,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主要的解决,次要的也会迎刃而解。

杜甫这句诗是说作战时射人就要先射他的马,要先除敌之首恶。马易射,马倒,人不降则毙,王擒,敌不败则溃,擒贼就要先擒他的王。用来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关键,处理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

唐宪宗削平藩镇的战争历时十多年,其中精彩的一幕就是李愬雪夜袭蔡州,这也是削藩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有关键意义的一战。本来,在攻淮西之战中,李想所统西路军并不是主要作战方向,但他积极主动,出奇制胜,使助攻方向一跃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真是“小卒过河胜过车”。

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纵观李愬在此次战略中的谋略和指挥,胸有大局,始终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对战争具有决定义的目标和方向。李愬上任伊始,就把袭取蔡州作为自己的主要作战目标,并为此进行了不动声色而又周密的准备,从不计较战斗中一些小的得失。战后,当诸将问李愬,为什么“败于朗山而不忧,胜于吴房而不取,冒大风雪而不止,孤军深入而不惧,然卒以成功”时,他说,“夫视远者不顾近,虑大者不详细,若矜小胜,恤小败,先自挠失,何暇立功乎!”

李愬巧妙利用天候,风雪之夜,长途奔袭,部队行军十分困难,怛李愬却认为越是天寒夜黑。风高雪大,蔡州守军越是疏于防备,唐军越便于以隐蔽突然的行动,达到奇袭的目的。他果敢地选择雪夜实施奇袭,并严格保密,对达成奇袭的突然性,保证奇袭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李愬平时对士卒非常爱护,但战时用兵又十分狠,军纪十分严明,所以士卒在大风雪中行军,尽管许多人体力不支倒毙而众人不敢怠慢。孤军深入本来是兵家大忌,危险性很大,但李愬为了达到既定的战略目标,故意置士卒于背水一战之境,从而使士卒人人死战,置于死地而后生。最后,李愬把军事打击与瓦解敌军有机结合了起来。既敢于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战斗行动打击敌人的要害,又注意分化瓦解敌人,他成功地招降了吴元济的几名战将,并大胆委以重任,发挥了重要作用。攻破蔡州城后,他又及时厚抚吴元济洄曲守将董重质的家属,从而招降了拥有重兵的董重质,使整个吴元济残余势力迅速瓦解。可见,李愬正是抓住叛军首领,才一句解决了全部问题的。

又比如在辽沈战役中,如果主攻长春、沈阳,结果会怎么样?锦州是通向关内的咽喉,又是敌军关内外、陆海空联结的总枢纽,还是敌军唯一在陆上物资补给的基地,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的指挥下,我军抓住了整个统摄的重点和关键,因而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

相反,如果把主攻点选在长春、沈阳会怎么样呢?正像毛泽东同志所分析的那样“如果你们以主力位于新民及其以北地区准备打长、沈出来之敌,则该敌因受你们威胁太大,可能不敢出来。一方面长、沈之敌可能不出来,另一方面锦、榆、唐诸点及其附近之敌则因为你们去的兵力过小,可能收缩于锦、唐两点,变为不甚好打又不得不打,费时费力,这样就有可能使问题已陷入被动地位。”

通过对辽沈战役作战方针的制定及实现过程,我们了解到,面对复杂事物的多种矛盾,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