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圈里圈外
21230800000014

第14章 打造四通八达的圈子,要有“手腕”(1)

打通圈子需要内外兼修,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地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另一方面,要主动出击,以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气,另外别忘了,还要讲些“心机”,玩些“手腕”。

1 开发圈子是一种大智慧

圈子学是关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学问,圈子是人们的一笔无形资产,圈子越多,可开发利用的社会资源越多,获得的成功机会也就越多。

一般来讲,一个人的人脉圈子对其生活、工作的内容及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现代人来说,不断扩大自己的人脉圈是增强现代意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开拓事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才能,并能为我所用的人,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力量。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的身上吸取智慧的营养补充自己,从别人那里借用智慧,比从别人那里获得金钱更为划算。

《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当摩西带领以色列子孙们前往上帝许诺给他们的领地时,他的岳父杰塞罗发现摩西的工作实在繁多,如果他一直这样工作下去的话,人们很快就会吃苦头了。于是杰塞罗想方设法帮助摩西解决了问题。他告诉摩西将这群人分成几组,每组1000人,然后再将每组分成10个小组,每小组100人,再将100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人。最后,再将50人分成五组,每组各10人。然后杰塞罗又教导摩西,要他让每一组选出一位首领,而且这位首领必须负责解决本组成员所遇到的任何问题。摩西接受了建议,并吩咐那些负责1000人的首领,只有他们才能将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告诉给他。

自从摩西听从了杰塞罗的建议后,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那些真正重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只有他才能解决。简单地说,杰塞罗教导摩西如何领导和支配他人的艺术,运用这个方法,调动集体的智慧。

从以上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就可以做成更多的事情。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三国时期的刘备文才不如诸葛亮,武功不如关羽、张飞、赵云,但他有一种别人不及的优点,那就是懂得资源的整合能力和组织能力,刘备的成功与他能够吸引这些优秀的人才为己所用分不开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人脉圈子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他有多大的能力,有多高的学历,关键是他能调动人、组织人,也就是他的自身交际能力的强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想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就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树立开放意识。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要树立开放意识,要让自己走出去,加入到各种圈子当中,不要封闭自己,要知道你交往的圈子越多越广,你的人脉圈子就越多,你的机遇也越多,你知道的信息也就越多,你的生活越丰富。

其次,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

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首先,要多增加自己的爱好,爱好越多交往的朋友越多。共同爱好常常把各种各样的人联系到了一起,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而形成以爱好为特色的关系圈。其次是通过朋友搭桥,延伸交际活动半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关系圈,这些关系圈又是各有特色、不完全重合的。如此说来,我们就可以利用朋友的关系,由朋友搭桥,与他的朋友建立联系,争取让朋友的朋友也成为你的朋友,使之进入你的人脉圈子,让你的人脉圈子越来越多。

再次,要善于与不同的人交往。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时、运、命及其自身的努力之外,还离不开众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离不开对圈子的利用。人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自己遇到一些事情,才觉得自己的人脉圈子少得可怜,有一种无助之感。只有人脉圈子广阔的人才能遇事有人帮,做起事来得心应手。2圈子交际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交际法则。人是最复杂的动物,人与人交往也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情感,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智慧。在世界文明的历史上,人际交往的智慧故事是非常丰富的。因为要把彼此独立的人组成相互合作的同伴,就需要运用智慧。我们可以找出两则典型案例,从中看到犹太民族关于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处理。

第一则案例如下:有一个人来找拉瓦拉比,请教他一个问题:“市长要我去谋杀一个人,我要是不去,市长就会派人来杀了我。在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

拉瓦拉比回答说:“宁可让他杀掉你,也不要犯谋杀罪。你为什么认为你的血就比他红呢?”

第二则案例是:有两个人外出旅行,走进了荒无人烟的大沙漠。其时,两个人只有一个人有一点水。这点水如果两个人喝,则两个人都终将渴死在沙漠里;如果一个人喝,则此人就可以活着走出沙漠。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本·派图拉比教导说:“拥有水的人应得以活命。”

按照犹太人的观点,拉比对这两个案例之所以得出这样两个结论,是因为分别基于如下两条原则:

人不应视自己的生命价值高于他人。

一个人自己的生命价值决不低于他人。

要是我们越俎代庖一下,将这两条原则结合在一起的话,马上可以看出,这不就是一条人己关系双向对等的原则吗?

一个人没有权利把自己不愿意要的东西(死亡)强加于他人(谋杀他),但一个人也不应该把一般人都不要的东西(死亡)强加给自己(渴死)。而当人己双方都面临着人类所不要的东西而又必须由其中一方承受下来(哪怕纯属被动地)的时候,就让每个人自己拥有的客观条件来决定,而不作人为干预。

这种把问题的解答同初始的物质条件相挂钩,不作人为干预的方法,从形式上看,是暂时地给道德原则“加括号”,把它“悬置”起来,借以回避问题。但从实质上看,不就是不借道德之名,将不道德的要求强加给信守道德之人吗?

不可否认,任何道德体系都内在地具有抬高整体,包括作为整体之具体化的他人,而贬抑自我的要求这一根本倾向。犹太民族的道德信条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这种倾向,除非不成其为道德。

然而,在道德有可能越出“道德”的范围,而成为某种不道德时,犹太民族却极为合理、极为道德地紧急制动,借悬置道德来给出了最为道德的准则。这种以物的合理性,即物的归属,来规定人的合理性(即伦理或道德标准)的做法,正典型地体现了犹太智慧的一个极为意义重大、极具现代色彩的特征:主观合理性与客观合理性吻合,主观合理性受客观合理性决定,或者更确切地说,人的合理性与物的合理性的统一与融合。

把中国人的智慧改变一下,看起来是矛盾的,实际上却更深刻地体现了生存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人所不欲,勿施于己。”把这种智慧运用到人际交往之中,你就能够得到真正的友谊,就能够在人际圈子中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和地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追求的就是心灵的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一直是友谊的自然天性写照,这种友谊常常被认为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实,我们只要把自己的心理需要能够正确理解,也就能够理解他人,这样也就能够尊重他人,获得他人的友谊。3圈子交往四原则

圈子交往是有原则的,只有遵守圈子交往的一般原则,才能正确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更顺畅。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人的许多需求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如果人际关系不顺畅,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剥夺,或满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因而会产生孤立无助或被社会抛弃之感;反之则会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要想成功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圈子,就要在圈子交往中了解、遵循和掌握下述四原则:

1平等原则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总要有一定的投入或付出,这两方面的需求必须平等,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人都有受人尊敬和友爱的需求,都希望得到别人真诚、平等的对待,所以,平等的原则在交往中非常重要。

2相容原则

相容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融洽,与人相处要做到心胸豁达、心理相容,适时调整交往频率,找到共同点。

3互利原则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离不开互助互利。这表现为人际关系的互相依存,可通过对能量、物质、精神、感情的交换而使各自的需求得到满足。

4信用原则

一个人必须讲信用,恪守诺言,从而赢得他人的支持与信任。一个守信的人,能够赢得别人的信赖,才能够灵活自如地缔造自己的社交圈。4闲谈是扩大圈子的好方法

扩大圈子的关键取决于相互之间的交流,许多事就是在不经意的闲谈中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在思想上和心理上产生一种共鸣,达成一种共识,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同,使你和他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1)闲谈能拉近距离

人与人之间交往,是从交谈开始的,闲谈是交朋友、拉近距离、在思想上沟通的有效手段。很多时候,通过闲谈可以让两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交上朋友。

有一次,一个人独自去看电影,然而看到一半时却停电了。他感到十分难受,因为旁边没有一个熟人可以交谈,没想到身边的人开口与他搭腔:“没电真讨厌, 咱们聊聊好吗?”这正合他的心意,本来他正想不出如何来打发这无聊的时光,准备起身离开电影院。于是两人海阔天空地闲谈起来,最后电影散场时两人竟成了好朋友,而且后来还保持联系。后来他感慨地说:“原来,友情就在一句话里面。”

(2)闲谈是化解敌意,交上朋友的最好方法

富兰克林·罗斯福从非洲回到美国,准备参加1912年的竞选。因为他是已故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堂弟,又是一位有名的律师,自然知名度很高。

在一次宴会上,大家都认识他,但罗斯福却不认识在场的来宾。这时,他看出虽然这些人都认识他,然而表情却显得很冷漠,似乎看不出对他有好感的样子。

罗斯福想出一个接近自己不认识的人并能同他们搭话的主意。于是他对坐在自己旁边的陆思瓦特博士悄声说道:“陆思瓦特博士,请你把坐在我对面的那些客人的大致情况告诉我,好吗?”陆思瓦特博士便把每个人的大致情况告诉了罗斯福。

了解大致情况后,罗斯福在闲谈中随口向那些不认识的客人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了解到他们的性格、特点、爱好,知道他们曾从事过什么事业?最得意的是什么?掌握这些后,罗斯福就有了同他们闲谈的资料,并引起他们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罗斯福便成了他们的新朋友。

(3)闲谈可以引发共鸣,能广交天下朋友

在闲谈中要注意的是,不要只谈自己得意的事情。在与人闲谈中,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不要只谈自己的得意事。因为你的得意会衬托出别人的倒霉,甚至认为你讲述自己的得意便是嘲笑他的无能。这样对方肯定不会喜欢你,也不会认同你了。

如果你在闲谈中只顾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还会让别人产生自己被比下去的感觉。

很多人在闲谈中,往往忘记了这条根本原则,只知一味谈论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而对于对方的感受根本不去理会,这样的结果是,各人只谈自己关心的事,谈话时貌合神离,导致交际失败关系圈缩小。

身在要位的刘海,由于他的春风得意,因此每次与朋友们闲谈中都使劲吹嘘他身在要位,比如:每天有多少人找他帮忙,昨天又有人硬是给他送了礼等等,但朋友们听了以后不仅没有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

后来还是他的妻子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结在哪里。从此很少谈自己,而是多听朋友们说话。因为朋友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把他们的成就说出来,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

以后,每当他有时间与同事闲聊的时候,他总是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欢乐炫耀出来,与其共同分享,而只是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谦虚地说一下自己的成绩。

说到此,我们有必要提醒你,与人相处,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如果你只顾谈自己最得意的事,对方就会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见到你,于是你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少了个朋友,自然就少了个关系。和朋友闲谈的话题是很多的,可以多谈对方关心和得意之事,这样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

圈子广阔善于交友的人都是善于交谈的人,即便是完全陌生的人,他也能打破沉默,在闲谈中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寻找共同点,抓住了共同点就抓住了谈话的话题。

(4)用闲谈打开办事之门

闲谈好比一把钥匙,可以轻易地打开办事之门。

人们的兴趣爱好往往牵连着头脑中的兴奋点。我们如果在闲谈中根据不同人的兴趣爱好,从不同的话题入手,常常可以比较容易地开启对方的心扉,步入对方的心灵深处,有效地激发对方的情感的共鸣,顺利办成所求之事。

有一次,一位供销员到某厂联系业务。一进厂长办公室,只见墙上挂了几幅装裱精致的书法长幅,仔细一看,是篆书,便同厂长闲谈起来:“厂长,看来您对书法一定很有研究。唔,这幅篆书写得好!真称得上‘送脚,如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妙!看这里悬针垂露之法的用笔,就具有多样的变化美。好,好极了!”

厂长一听,此人谈吐不俗,还懂汉代曹全的悬针垂露之法,一定是书法同好,连忙热情地招呼说:“请坐,请坐下细谈。”这样,厂长无意中已把这位“书法同好”视为“知音”了,当后来供销员与他谈业务时,自然就“好说”多了。

通过闲谈,双方都发现了有价值的东西,迅速融洽了双方的关系,这样,一个陌生领域就不再陌生了。

一次,一个年轻人去求一位著名书法家办事,在沙发上落座后,年轻人随手从茶几上拿过一份刊有整版老年人书法作品的《晚霞报》,再看看墙上老人的几幅书法作品,在闲谈中年轻人说:“就是拿不准先学行书好,还是楷书好?”

“嗬,年轻人是应该学点书法,现在呀……”于是老先生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书法的现状、祖国书法的灿烂历史以及学习书法的正确途径、合理步骤等等。老先生与年轻人“一见如故”,年轻人不仅把事办成了,还从老人那里懂得了许多书法知识,他的成功正是闲谈的结果。

好的人际关系圈子是办事顺利的基础。把握好闲谈的机会,可以大大拓展一个人的社交圈子,使别人认可你,承认你,这样,你要办的事也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