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女人叫榜样
21236500000041

第41章 永远的公主——奥黛丽·赫本

女人的美丽不在于她的穿着,她的身材,或者她的发型。女人的美丽一定从她的眼睛中找到,因为那是通往她的心灵深处的窗口,“爱”居住的地方。——奥黛丽赫本

她是优雅的同义语,

她是女人与天使的精致结合体,

她是圣洁与美丽的标尺,

我们为她倾心——无论男女,

上帝也渴望轻吻她的脸颊,

她是飘落在人间的天使,

她是奥黛丽。赫本!

赫本是完美的。她的美丽,她的高尚,她的纯洁,只能被定格成一种东西,那就是永恒。

1.饱经磨难的童年

“上帝亲吻了一个小女孩儿的脸颊,于是赫本诞生了。”

她于1929年5月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出生,母亲为荷兰贵族,父亲是一位英籍爱尔兰商人。1935年,父亲罗斯顿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弃妻子和6岁的女儿于不顾,径自离家出走。这件事构成了奥黛丽一生中“最大的创伤”,她说是“你脚下站立的土地似乎离你而去”。

赫本还曾经饱受战争的蹂躏和饥饿的煎熬,这段阴影始终笼罩在她心头。她真切地记得,当德国军队入侵荷兰阿纳姆时,年幼的她是多么恐惧。她亲眼目睹自己的兄弟被纳粹士兵拖去集中营。后来,被她视作生活依靠的叔叔和表兄弟也相继被纳粹处死。

在没有其他任何食物的情况下,她的兄弟如何去吃狗食。面包都是绿色的,因为能够得到的面粉都是用豌豆磨成的。为了减少饥饿感,她整天都躺在床上看书。

11岁——16岁,正值长身体的时候,许多人因为饥饿而丧生,奥黛丽饱受饥饿之苦:“许多时候,只能靠喝水过日子,而且为了要有饱胀的感觉,必须和很多的水,到了下午便早早上床以保存体力。”

后来奥黛丽以174cm的身高而体重始终保持在50斤左右,与少年时新陈代谢功能受到重创是分不开的。

2.两次失败的婚姻

这个优雅而坚强的女性,在银幕上拥有过不少令人暗羡的爱情,在现实中的爱情与婚姻并不如意。她经历了两次婚姻,嫁给的是两位富有魅力、自以为是,也许还相当残酷和自私的人,在艰辛的感情步调上,她一直是被丈夫摆到最后才想到的人。

奥黛丽·赫本对爱情和婚姻十分期待,她会向往一种稳定长久而彼此完全拥有的感觉。尽管奥黛丽·赫本的迷人风采已经成为万千人的梦想,她仍可以为爱情放弃一切绚目的光环,但执着的憧憬往往得不到相应的回报。1954年,赫本千挑万选后嫁给梅尔·费勒一个相貌英俊,身兼演员、编剧、制片人、导演数职的电影人。

在奥黛丽的事业蓬勃发展时,她的家庭却出了问题。过去十几年来,关于费勒想分居的传闻始终没有停止;1963年之后,奥黛丽·赫本一直在家里照顾多病的费勒,但是此时却传来了费勒和一个西班牙女郎打得火热的绯闻,奥黛丽·赫本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她与费勒的感情跌入了谷底,他们的关系到了要摊牌的地步。也许奥黛丽已经厌倦了费勒固执己见的态度,或是她已经不愿意不停的去安抚他。可以肯定的是,奥黛丽的事业掩盖了他的锋芒。对于梅尔这样野心勃勃、有天赋的男人,被称为是“奥黛丽·赫本的先生”不啻是他心里的最痛——毕竟他仍是以艺术家自居。

在婚姻中赫本悉心维护感情,但对方的不忠实却给她带来很大的创伤。为了他们的儿子西恩,奥黛丽试图挽回婚姻,但是努力终究徒劳无功。费勒与赫本3年的婚姻,经历了四次流产以及合作关系,在1967年,还是以离婚告终。他们13年的结婚生活划上了休止符。赫本身心疲惫不堪,体重掉到只剩42公斤。

尽管奥黛丽和梅尔离婚的这项决定令她十分痛苦,但在她下定决心之后,她便用全新的热情过着她的生活。

奥黛丽离开梅尔之后,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剪掉她的长发。亚历山大在蒙特街三号美容沙龙里帮她操刀,奥黛丽试戴了好几顶假发,以决定哪一种造型最好看。亚历山大知道全世界都在静观其变,最后做出了一个他称之为“六六年代表作”的发型。这个名称有点奇怪,但的确是一个适合奥黛丽的新造型。这款短发看来相当简单,却将亚历山大完美的手艺展现无遗;在他细心熟练的技术下,赋予了奥黛丽一个全新的风貌,根据《时尚》杂志的说法是“神采奕奕的短发造型”。

1969年,赫本嫁给意大利医生安德鲁-多蒂,赫本非常珍惜这段感情,无奈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意大利男人从来没有什么一夫一妻的概念,娶了梦寐以求的女人,仍然和罗马城里最声名狼藉的女人鬼混,赫本的理想再次破灭,1982年,53岁的奥黛丽-赫本再度离婚。

两次失败的婚姻,原因何在?我们无从论证。不过,童年时父亲的离去,给赫本的心灵留下了阴影。在1991年接受电视访问时她说道:“这使我对任何的亲密关系都没有安全感,每次我谈恋爱结婚后,我便会活在害怕被遗弃的恐惧中……”奥黛丽的容貌无可挑剔,她却沮丧自卑地认为自己“脸太大,眼太大,脚太大”,交换完婚戒,跟她的夫婿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谢谢你,终于有人愿意娶我了。”这种长期的不安全感也许是她婚姻失败的真正原因。

3.银幕中“永远的公主”

中国人认识奥黛丽·赫本,是从电影《罗马假日》开始的。提起公主,每个人的脑子里都会有不同的想象,可看了赫本演的安妮公主,很多人都会惊叹:“没错,公主呀,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清纯、高雅,又有点淘气,童话书里公主一下子活了。而正是这部电影,让年轻的赫本一举成名。

“无心插柳柳成荫”,机遇总会在不经意间降临,赫本差一点儿就和公主擦肩而过。1953年,《罗马假日》的导演威利·惠勒在伦敦公开挑选扮演公主的演员,这个时候,赫本已经被百老汇音乐剧《吉吉》,选上当女主角,她根本没心思去应考,在妈妈的一再劝说下,她不得不敷衍了事,参加了面试。面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奥黛丽柔软得像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她不知道,在她漫不经心地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赫本就这样一夜成了公主。

开始,没有人注意这个小姑娘,但很快,在剧中的男主角,扮演记者的格里高利·派克发现,这个大眼睛女孩的风头注定要盖过自己。

格里高利·派克:“当导演告诉我一个伦敦来的不知名的女孩,一个小舞蹈演员要演剧中的公主时,我说,威利你的眼力不错,你见过她演电影吗?他说,我让你见识见识,只用了大约两分钟,我就弄明白了。《罗马假日》并不是以我为主,而是以公主为主。”

《罗马假日》一上映,马上风靡世界。在当时那个年代,性感的金发女郎就风行,可这个一头黑色短发,外貌脱俗,体态轻盈苗条的姑娘一出现,一下子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赫本赢得了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这时的奥黛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明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每年只拍一部电影,而且只和一流导演合作,《窈窕淑女》、《第芬尼的早餐》、《甜姐儿》、《龙凤配》、《战争与和平》,几乎每一部都是经典,每一部都成就了一段银幕神话,而赫本更是先后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提名。

赫本一生出演过31部电影,她演过公主、修女等好多角色,可就是演个卖花姑娘,也会表现出那种与众不同的贵族气质。

每一个看过奥黛丽。赫本表演的人都不由自主的被她折服。她那高挑纤细而略显瘦弱的身材,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微微斜扬的眼梢,那种摄人心魄的美丽,令人心痛的娇柔,唤醒了那藏在心底最深处的优雅梦想。

岁月会淘尽一切世间的浮华,但是却不能夺走赫本的完美,她的美丽,她的高尚,她的纯洁,只能被定格成一种东西,那就是永恒。她的美丽,纯净,谦虚,勇敢,执著,高尚,优雅,甘于平淡,包容一切,充满爱心,无与伦比的高贵,纤尘不染的纯洁,将永远是一种永恒。

身为一名演员,她把我们所有的希望、梦想与心痛都具体化了。她的动人的美,令人心疼的娇柔,以及她的勇气与坚毅,都令人惊讶而无法忘怀。

而她的着装风格:简单的黑色小洋装、无领无袖洋装、白衬衫,剪裁合身的套装,或是俏丽的七分裤、黑色高领毛衣、围巾,甚至于平底芭蕾舞鞋、低跟鞋、大大的黑色太阳镜,搁在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周末的假日都是无比漂亮的。

这是一个令人想入非非的女人,与其他明星不同的是,她不仅仅是令男人们想入非非,更令所有的女人想入非非。

男人迷恋她是因为她的美丽,而女人迷恋她,则是因为她刻画出了一个充满勇气却又娇柔、美丽而坚强的女性楷模形象;不仅是为人的态度上如此,在衣着上更是如此。 “奥黛丽”的名字成了五六十年代的一个形容词,是有教养、成熟、美国风貌的同义词。她说,“ 是你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你。”“ 别理会流行,你要超越流行。”她说,先自我研究,做最有效益的投资。——每个人都有值得强调的优点。将优点发扬光大,其余的就不必理会。 “每个人都要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她说,“ 抬头挺胸,仔细听别人讲话,面带笑容。”

奥黛丽·赫本完成的不仅是一个电影巨星的一生,也不仅是一个成功的时尚先锋的一生,而一个完美的现代女性的一生。奥黛丽·赫本给予大众的是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是值得全世界的女性尊敬、模仿与梦想的东西,温婉、宽厚、慈悲、真实不欺。她不仅为她的时代做出定义,更是超越了她的时代。

自她以后,谁能够拥有她的清纯、高雅、艳丽等诸多品质,就像一个出尘仙子!

4.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

作为演员,奥黛丽·赫本是成功的,作为女人,赫本也是完整的。虽然她经历过两次失败的婚姻,但赫本从来不缺乏爱,也从来不吝惜把爱送给别人。

奥黛丽曾经说过:“即使当我还是小孩子时,我最想要的便是孩子。小孩子才是我人生的真实部分,至于电影只不过是童话故事罢了。我这一生都渴望扮演的角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在我人生的后半程里终于得到了。我希望我的名气可以用来帮助儿童。”

“我在这个组织里的任务就是来吸引大家的注意,让人们了解孩子们的需要。如果我能是个教育,经济,政治,宗教或是文化方面的专家那当然更好;但我是个母亲,这就足够了。”

1990年奥黛丽为女作家莫海德的《背叛——关于今日世界中儿童暴力问题的报告》一书所作的序言:

那些孩子生活在沙漠中的帐篷里,生活在连年炮火轰炸过的屋檐下,生活在街头,地铁,农田,生活在凋敝的孤儿院,生活在拥护的医院和弃置的危房中。过去的几年里我走遍世界各地,看见了那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承受着极大的痛苦煎熬,但他们依旧还是如此的可爱与坚强,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谅解,他们明白人生不应该是这样。他们应该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安全,自由,和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但是他们却都知道世界上应该有着这么一种更好的生活,他们的眼睛说明了一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任务就是让全世界都来关注这些孩子,呼吁人们不要忘记这些儿童,不要让他们成为政客空谈的牺牲品,帮助他们更好地活下去。

从这些平凡朴实的话语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时刻充满自信的明媚女子,一个更为真实和亲切的赫本。

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工作,因为她被UNICEF在她自己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感动。她给予的不仅仅是善举,而且还有激情。

当她选择去那些战火纷飞的国家的时候,她不是“影星奥黛丽·赫本”,而是作为女性、母亲、以及一位深深地关心着自己同胞的人。毫无疑问,奥黛丽为她能够代表孩子们引起世界对他们更多的关注而感到由衷的欣慰,但就像她时常提醒我们的一样,我们应该做得更多。她带给我们的信息是清晰的,甚至是令人心痛的清晰——成年人对儿童的忽视和羞辱是对希望、机会和信任的扼杀。

奥黛丽临死之前还曾无限感慨地说:“一个人总是要死的,但我最依依不舍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第三世界那些被战争、干旱和饥饿困扰的儿童。”

由于她把全部身心交给了全世界的不幸儿童,她获得了“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以表彰她为慈善事业作出的贡献。

5.上帝身边最美丽的天使

1992年,在索马里访问的赫本突感腹痛如绞,随即被送往洛杉机的西达兹塞尼医院诊治,一代巨星被结肠癌侵袭。12月,奥黛丽自知病情难复,向医生请求回到瑞士的家看最后一眼瑞士的皑皑白雪。1993年1月20日,克林顿就任美国第四十二届总统的当天, 一代巨星奥黛丽·赫本在其生命最后13年中的“灵魂伴侣”罗伯特·沃德斯及儿子们的守护下飞升往天国。

这位不仅是美丽而且堪称伟大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很喜欢泰戈尔的诗句:“每个小孩都是上帝用来提醒我们,这世间还有希望。”她的儿子西恩更是无法忘记母亲说给他的话:“请记住,当你需要援助时,它就在你的手上。当你长大后,你一定要记住,自己还有第二只手,第一只手是自助,而第二只手则是用来帮助别人的。”

《时代》评奥黛丽-赫本:“把女皇的高贵和活泼淘气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像一颗精美切割的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奥黛丽-赫本是自然美的化身,她微笑时浑身幅射出一股撼人的魅力和内在美。在所有片中她的皮肤都显得相当娇嫩,她的个性闪现出热情和活泼的光芒。”

“她是我们中的一员。”据说在会见赫本后,英国皇太后伊丽莎白对女儿说了这么一句话。

而评论家莫利·哈斯科尔则说“她就好像从天上飘落到五十年代,半个仙女,半个公主,然后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足迹”。

伊莉莎白·泰勒在奥黛丽葬礼上哀悼说:“现在上帝身边多了一位最美丽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