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是最高的算计
21398100000023

第23章 聪明人为什么会在自私追求中使用大爱(1)

1、自私之目的就是要扩大人的格局

自私进化律讲什么

所谓自私进化律,是讲自私的目的就是要扩大人的格局,要不断地超越自己、他人和一切想超越的对象。聪明的人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自私,找来找去,最后发现只有大爱才是风险最小回报最大的首先方法。

自私进化,就是指每个人对自私的追求是有明显的目的、起点和终点的。自私的起点是恶的,但在辩证运动发展中,终点是无私,结果是十分美好的,这就是令人神往的辩证运动法。

超越是一切生命的本质,一粒种子的目的就是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动物为了生存也必须在食物和性上超越,否则,就不可能生存和繁衍,以至于代代相承。

超越就是要倡导创造的人生。人生人生,就是人怎么“生”?中国古人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人生唯有创造是头等大事;“生生不息”,生生不息,就是生而又生,创造再创造,生生不息就是创造的人生。所谓创造的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高度发挥,甚至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生就充满了意义和价值。当然,这种超越首先是内在的特质差异性超越,只有内在超越了,我们才能看到外在的人格超越。

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创造的人生,才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才是五彩缤纷的人生。创造的人生,才是审美的人生。因为人在审美活动中总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创造的追求。反过来,缺乏创造的人生,则是缺乏意义和价值的人生,是灰色的人生,是暗淡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人生。

人有三个方面需要超越,一是物质超越,二是心理超越,三是精神超越。人源于动物,但毕竟高于一般动物,人虽然也追求物质超越,但实质和落脚点并不在物质本身上,而是在物质带来的满足感、荣耀感上,这实际是落在人的心理感受上,人贪婪地占有稀缺物质,其目的也是为了消除对未来的恐惧感。总之,人,作为高于动物的人,其特质——人是精神的动物。正因为人有意识、思维和心理活动,有追求、有目标、有高级精神活动,人才成了人。

所以说,人的超越不同于种子的超越,也不同于低级动物的超越,人超越的重点落在人格上,落在人的精神上。这样我们才能解释,人为什么追求快乐、幸福和自由,为什么追求尊严、荣耀和不朽。

每个人的一生究竟在干什么?一句话:在干着超越之事。能干好,我们就开心快乐,干不好,我们就烦躁痛苦。谁有利于我们干好,我们就喜欢谁,谁不利于我们干好,我们就恨谁。由于成本有限生命有限,在干的过程中,我们会尽量计算机会成本,会尽量使投入的成本最低,使产生的结果最大化。当然,我们想要的,别人也想要,于是就会出现利益冲突,这就需要及时吃透我们的欲望、目标,或者吃透他人的欲望、目标,或者彼此共同吃透各自的欲望和目标。

人性超越究竟为了什么

一是为了价值被他人承认。

人是追求价值的动物,人最需要的是被人发现。把话说透,人是精神的人,人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物,更不是钱。人生的许多现象都通过人而见证,如热闹不过人看人,着急不过人等人,难受不过人想人,温暖不过人帮人,感动不过人疼人,残酷不过人害人,阴险不过人算人,郁闷不过人气人,为难不过人求人,生气不过人比人,成功不过人上人,人生就是人与人!

大多数人一生都在追求金钱,这只是初级目的;有了钱,就能购回一切物,拥有一切物,这是二级目的;所有的拥有都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欣赏和赞美,这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的。被人承认、理解、欣赏、赞美是对灵魂唯一的安顿,是人性的最初和最终的根本需求。

说白了,人最需要的是人的发现,人最需要的是虚无中展现存在。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他人价值承认,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他人肯定。只要看看特级畅销书《一切从赞美开始》中的一段文字就大略知道人是个什么东西:

人需要肯定需要有价值,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庸之辈,有何价值可谈。有无价值的人却都希望得到肯定,这就出现了冲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赞美就能彻底解决了人性中的这一需求和矛盾。因为人最大的需求是要有价值,而赞美就能当场“实现”当事人的价值。当然,这个打引号的实现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方真有价值能被他人发现和欣赏,二是虽暂时没有太大价值,但赞美者期许对方一个得体的价值,从而使当事人误认为自己真有价值,创造一个虚幻的满足,从而得到瞬间优越感。正因为如此,赞美就对所有人都有效。总之,只有赞美才能肯定活着的差异性,才能肯定活着的价值,才能及时发现活在世间的意义,才能显示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实现人的尊严和幸福。

二是为了彻底摆脱死亡。

生命价值、意义的大小,快乐幸福的质量都可以从理解死亡开始!死亡是一切问题的根本问题,所有的问题最终都会归根到这个问题上来,因此,如果提前认识了这个问题,人生就会活得更明白、更潇洒、更自在。

死亡是最后一个问题,它牵涉到人生的价值、意义和不朽的大问题,人生的全部智慧都是建立在死亡这块基石上的。假如没有肉体的死亡,谁都没必要去追求不朽和永恒!“Tobeornottobe”(生或死),哈姆雷特这句话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它喊出了人类内心深处最根本的困惑——生死的困惑。生死两个字,始终伴随着人类,如何生,如何死;为何生,为何死。生死问题既困扰人,又磨炼人。毫无疑问,死是对人类心灵最有力的冲击,是对生的最根本的考验。应该说,古往今来,正因为有死亡,人们才会愈发珍惜生命,才会热爱生命,才会努力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生的意义、价值,乃至无限,以消解生死,超越生死。如果我们不能超越生死,就无法观照生死,透视生死,就必然被囚禁在生死的牢笼里,不能自拔。

三是为了实现大我。

在人类生存的宇宙中有一个强大的驱动力,这种力量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它的目标是统一,它能将单独的意识碎片聚集整合在一起。它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每个人走向内心统一以及与他人的统一,使分离成为痛苦和空虚的生命快乐幸福。自我与他人的合一是宇宙进化的最终目的。

在此,我把纯粹自私的人叫小我,小我的目的就是爱自己。所谓的小我爱自己,是指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为了实现这个自私,一般都会表现为三步走:第一步要确保自己能生存,生存是前提;第二步要确保自己能发展,发展是要求;第三步是实现大我之目的,大我是理想。千万别以为自私里面就没有伟大理想,别以为自私里面就没有大爱的种子,别以为自私里面就没有高贵的灵魂!小我里面隐藏着无限超越的趋势,小我里面隐藏着大我之爱,这就是人性的光辉,这就是人类的希望之所在!

总之,以上三个超越的总目的只有一个——人如何实现不朽!

2、人有兽性和人性,自私是人性的基石

食色性,只是人的兽性

曾国藩说过:“不为圣贤,即为禽兽”,这就揭示了人性与动物性是有天壤之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人性,是指具有人的独特性的本质属性,是具有比动植物更高级的特性。

然而,绝大多数人都被动物性控制,并未显示出人性的光辉。相反,倒是无处不显示其动物性,如食色性也,这里的食,专指吃的东西,即食物;色,专指情欲。

关于人性的论述,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人性学始祖告子就已经明确地指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性无善无不善,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这就是充分说明,人性本来是无善无恶,也即是既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导之以善则善,诱之以恶则恶,与《大学》上“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的说法原是一致的。而儒家大师孟子也说:“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孩提爱亲者,食也;慕少艾、慕妻子都,色也。因此,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示生存者,人类之天性也。

无可否认,食、色,是每一个正常人最原始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和不断进步的最根本保证。没有食、色,就没有人类。一般人认为,精神需要则是次级需要。

关于食的文化,首推广东,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下走的,还是水里游的,全都是美味佳肴,甚至连蜈蚣、蝎子、毒蛇、蛤蟆等等也都成了餐桌上的极品。

关于色的文化,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当然就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梁山伯与祝英台,西门庆与潘金莲,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但历史上超级的好色之徒却是周幽王和唐玄宗。据野史记载,一代圣人孔子不但是个好色之徒,还是个泡妞高手呢!……

每一个正常的男人,见到如诗如画的美少女,她宛如初开的花儿,诠释一段令人艳慕的花样年华;她柔滑的肌肤,光洁如玉,优美的线条,风韵无穷,的确令人如痴如醉、如颠如狂。此谓“关关睢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就是人性中的种族繁衍性,世界上有哪只饿猫不食鱼,哪个男人不泡妞?有位诗人曾这样写道:“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爱情故,两者皆可抛。”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江山更爱美人,江山不可失,美人更要有。的确,情爱,永远是人类的中心主题,为情为爱,可自残轻生;为情为爱,可父母不顾;为情为爱,可兄弟成仇、姐妹结恨。但正是因为有了永无止境的情爱争斗,才更添人生的无穷乐趣,世界因此变得精彩缤纷。

其实,我们终日劳碌奔波,风里来雨里云,甚至离乡别井,抛妻弃儿,目的究竟为了什么?只不过就是“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罢了。日求三餐,是解决食的问题;而夜求一宿,是解决色的问题。一般人认为,至于追求名利,则是上流人物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了。因此,食色名利,是人性的基石,其它的人性特征,都是围绕这个基石展开和深化的。

以上文字,说来说去其实是在说——人的动物性,这些说法并没有真正触及到人性的本质和最深的特质,并不能正确解释人性和指导人生!相反,还会把人性中低级的属性张扬,还会对人生有害。

人的兽性只是为了人的硬件超越

人首先要满足的是肉体超越。无论最权威的理论将人定义为什么,我们都应该确信,人首先是一种有相似生命基因的普通动物,其次才是他们在所谓理性、思维、智巧技能上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呱呱落地的婴儿,一开始只有本能的生命活动,与小狗、小猫并没有本质区别,我们称之为自然人。当婴儿逐渐长大,从仅有本能的生命活动,逐渐进入理性的求生存活动,必然会接受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熏陶(这里主要是指道德文化,而非科学文化),从而具有理性思维,方能称之为社会人。

自然人的肉体是由十个生命系统组成的自然生命体。在未演进成社会人以前与其它动物毫无区别。具体看来,组成肉体的十个生命系统是:

运动系统;骨骼、关节、肌肉等;循环系统:心脏、血管、淋巴等;血液生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型等;呼吸系统:鼻、咽、喉、肺等;消化系统:胃、肠、肝、胆等;泌尿系统:肾、膀胱、尿道等;生殖系统:阴茎、睪丸、前列腺、阴唇、阴蒂、阴道、子宫等;内分泌系统:脑垂体、甲状腺、胰岛等。

神经系统:脑和各类神经等;感觉系统:眼、耳、鼻、舌、身等。

这十大系统组成人的肉体。它的质量是生而具定的,是生命的基础,是人的一切的载体。人性必然是依附于人的存在而独有的特性。每个人的人性必然依附于他的肉体而存在,离开肉体,人性就无从谈起。所以说,人性首先要满足的是肉体的发展与超越。

人的本质是精神运动

历代大师普遍认为:人既是生命冲动的体现,又是精神活动的场所;人于是成为生命冲动与精神之间的张力和运动的中介,他不栖居于任何一边。因为生命冲动是人的本能,既具有生命最直接和最基础的强大的力量,又存在着原始的、盲目的、易受本能与欲望支配、无所顾忌的特性。

因此,需要通过理性或精神的引导,使人生不至于由本能冲动信马由缰,而是引导生命冲动实现精神和价值的目标。因为精神的追求是人生特有的境界,是人在宇宙万物中享有尊严和高贵的所在。它是在人的生命展开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发展的。

因此,它需要从生命的冲动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激情与欲望,拥有生命的不断持久的动力,确保精神追求的不断丰富与完美,从而最终达到人的生命冲动与精神活动的和谐统一。

人是以精神为本质、以生命为基础,同周围环境发生关系的,人可以通过精神抑制或调节欲望和本能,与自然环境实行互动,从而达到内心理想的境界。

其实,人的存在是一种生命的流动,无时无刻不在生成着、变化着,只有当其变化得足够充分、完全时,才会引起人的存在的外在改变,于是我们就观察到人的生存从一个阶段飞跃到另一个阶段,如由穷到富、由平民百姓到名人伟人等,这就是人生命运的改变。

现在我们知道:人的本质是精神,那么人性主要是指人的精神性,主要是指人的精神活动、精神追求等特性,如人的一生,都希望能够做到生前尽享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名利双收;死后英名流芳千古,后人敬仰,就是最成功的人生,这就是人生的坐标,也是人性永恒的主题。

没有灵魂,就不是真正的人

光有肉体,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最多只能称之为自然人,或白痴或植物人或者死人。人,一定要有思考、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活动。用一个词说,就是要有灵魂。没有灵魂,就不是真正的人!所以,人在肉体超越之后就是精神超越、灵魂超越。

灵魂是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既神秘又多解,有的说是神鬼意志在人体内的依附,有的说是存在决定的思想意识,有的说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和品格。日本稻盛和夫就把灵魂看得十分重要,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修炼灵魂”。

对于强大的人来说,灵魂高于肉体,灵魂指挥肉体,管理肉体,对肉体直接负责;但对于弱小的人来说,肉体高于灵魂,肉体指挥灵魂,肉体强大的的欲望控制着灵魂。食色性也,就是肉体牵制灵魂最典型的表述。

构成肉体的十大系统的“物质”,好比电脑的硬件,灵魂好比电脑的软件,电脑必须有软件才能有目的运行,灵魂控制着一切动物躯体的欲望、情感和智慧。人的灵魂其自然性与其它动物毫无区别,只是增添了一个社会性。它的实质就是增加了“思维加思想”。

“思维”,就是思考能力,是人大脑的一项功能。是诸系统功能中价值最高的功能,是软件的软件,它是人脑中先天固有的,不是后天习得的。没有原始思维的启动,飞鸟不会展翅,牛马不会迈蹄,人也谈不上一切实践。衡量一个生命体的死活,也是以思维功能为最高尺度(即脑死亡判断)。思维停止了活动,便意味着这个灵魂的消失,这个肉体的死亡。否则,即使其它功能如语言、生殖等功能消失了,毁坏了,灵魂还在,就不能判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