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是最高的算计
21398100000006

第6章 聪明人为什么会在情感体验中使用大爱(5)

请看看我们的身体。身体也被无知的意识文化分割得四分五裂。相扑运动员的肉看着就吓人,足球运动员的腿,拳击运动员的手,不同的运动把人的肉体扭曲得奇形状怪,五花八门。贪吃者的将军肚,思考者的累弱身,美白者的苍白脸,美胸者的假乳房,都无不是观点、文化切割的产物。一个自然的肉身,它本身做不了主,真正做主的是大脑,是思维。平时看来,表面上是自己在做主,实际上是别人的观点在做主。今天名人推出什么时尚,明天全国就万千人在自己身上复制。我们原本都是原装,活着活着就变成了盗版,就变成了别人的复制品,就成了别人观点的领地。

我们之所以如此痛苦和劳累,都是因为被所谓的文明所谓的教育切割的结果。今天,我们几乎都得了神经分裂症,每个人只要一睁开眼,他就能看到分裂,看到区隔,看到墙,看到屏障,他看不到整体,看不到关联,他被五花八门的观点、思想切割成了二片、三片,乃至无穷碎片,而生越割越细,他们的能量不是用在整合和关联上,而是用在无穷分割之上,每个人几乎都成了一台切割的永动机。

我们总是把自己从国家中切割出来,把自己从组织中切割出来,把自己从群体中切割出来,把自己从周围的一切关系中切割出来。我们对切割有瘾。

活着就是在“努力”制造分裂,我们却还指望能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这是一种讽刺。每天都想着高人一等和与众不同,每天都在制造裂隙,却希望彼此和谐,这十分可笑。在一个家庭里,男人习惯划分——这些钱是我赚的,这些礼品是我的朋友带来的;女人习惯划分——这个孩子是我生的,这个家是我收拾整齐的;依此类推,一个小小的家庭便形成了至少两个对立的阵营,于是毁灭的种子就已埋下。

切割型教育导致了分裂。教育是一个两难,任何教育都有两步要完成,第一步是分裂式教育,如这是桌子,这是你的,等等;但这只是最初级的教育。教育的第二步才是整合式教育,才是关系关联式教育,如我们教的是人,所有能写字的都是笔,等等。

我并不否定分裂式教育,我只是否定今天的教育不完善,它只完成了教育的区分辨别功能,而没有完成教育的整合创造功能。一个师傅只教了徒弟一招半式,那一定会害了那个徒弟,教育也是一样。

在此再强调一下思想切割对人生造成的障碍。思想对平凡的人是十分有用的,但对圣者对追求开悟的人却是障碍。当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思想就会自动自发的跳跃出来,就会在我与真实之间闪立出一道思想之墙来,而且这道墙几乎就是铜墙铁壁,几乎就是新思想的墓地。旧思想是阻拦新思想产生的天敌。

总之,要想挽救家庭,亲情、友情,即我们就不能习惯于制造分裂,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碎片,而应努力使自己保持完整感和一体感,否则,我们就是在彼此折磨,我们就在逼近地狱。真实的生命是一种整体状态,是一种一体状态,是一种天人合一状态,而低级的、虚伪的生命则恰好相反。

文化只告诉了一个片段

人一生下来时当然是一个整体,他不是分裂的。他是初开的花朵。他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他没有文化的顾忌,没有文明的禁忌,在半夜可以哭,在死人时可以哭,他没有管那么多,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今天,他们青年人、成年人为何绝大多数都成了分裂性的人呢?都成了不能自然的、真实的、正常的表现自我的人呢?成了无论什么事都或多或少带有一种压抑的人呢?都成了一个演员呢?演员当然也就不是真实的。

只有一个无可奈何的原因,那就是后天的教育,就是文化、教育、道德等参与对人进行综合治理的结果。每个人,整个社会都希望把孩子教育好,但那只是主观的。出发点是一回事,结果又是另一回事。他们都成了一个深深的分裂者,他们无论一举手一投足总是出现分裂,或分裂为二,或被文明撕成了碎片,这一点必须深刻了解,这是一个前提。惟有如此,他们才知道他们自己被带上了一条失败之道。

生下来时,他们只是一个感知的生命体,他们是没有思想的,思想是后天教化的。在后天的教化中,问题就出来了。一是过分的理性教育,过分的逻辑教育,从而使你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本有的感知系统、感知能力。而感知力却是发展逻辑力、思想力的第一道门。且感知力比思想更真实、更纯然。你一生下来就凭它帮助你成长,而逻辑是社会给予的,逻辑多了,感知力就被冷落了,被压抑了。当然这种感知力并没有完全死掉,你虽然在成人后一直被理性和逻辑所控制,但感知力依然在你头脑的某个小小的死角上,它被外来教育囚禁在那里,它被冷落在那里,发挥不了作用,只证明你想感知。这种情形的发生有几个原因。

他们都是被塑造品。

他们刚生下来时能放声大哭,父母会咧着嘴笑。但当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是哭,则是很不受欢迎的,因为,成人文化是不崇尚哭的,一哭他们就会烦乱。小孩一哭就会有麻烦,大人要拿糖或玩具哄他,或打他。小孩是一个感知者,长此以往他觉得只要笑,就有玩具、有奖励,于是他便笑得多了。理性固然在此生长,不巧虚伪也同时滋生出来了。

他们的教育是从一个一个片段去做的,它本身就存在着不足,那么对于他们的接受者也是一个片断一个片段接受的,如知识分出数千种学科,而每个人又依爱好修习不同的学科,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学习的是整体知识。实际上这些只是局部的局部,分支的分支。这些省去了前因后果,省去了背景的教化,如大人教小孩不能玩火,就那么一句话,不解释为什么不能玩火,当然,解释了小孩也听不懂,故在小孩被烫后才渐渐知道真不能玩火。这就遗留下一个问题,在小孩身上,人是习惯的动物,于是小孩便在一系列的规定里被塑造成了束缚型的人。小孩子为了取悦大人、老师等,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好处,但这种心思行为多了,他便成了迎合型的人了,成了圆滑型的人了。他们长期对小孩进行枯燥的说教,从而渐渐扼杀了小孩的兴趣,扼杀了小孩的感知力。当然,除了被教成迎合型的人之外,他们还被各种各式省去了前因后果的“好心”教育,教成了刻板的人、狡诈的人、冷漠的人、胆小的人和疯狂的人等。

在传统教育中,他们的绝大多数人忽视了一个最起码的目的——把人教得活生生,教得生龙活虎,教得对生活充满激情。而现实却恰恰相反,你只要到大学生就业分配的招聘现场看看,便知道教育方式还存在多大的不足。当然他们不能一味指责教育,因为任何存在形式都会有它本身的不足。

假如他们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于是在这种一切为了未来的教育中,他们被教成了准备型的人,他们只要看看现实生活中,谁都在为明天作准备,都希望通过今天的付出,明天一定会过上好日,子。他们一直在等,如一个女人年少的时候希望考个好学校,以后找个好工作。工作找到后又希望找个好老公,好老公找到了又希望生个好儿子,好儿子生出,又希望儿子考个好学校,又为儿子找个好工作,又等儿子成家立业,一个循环下来,操劳过度,华发早生。生命没有一分钟活在此时此刻,一生都陷在为明天的准备之中。有准备就有担忧、有悲惧。活在未来之中,自然也就是活在恐惧和忧虑之中了。类似这样有极大副作用的方法,是学校教育、是局部教育和片段教育本身所无法根本解决的。

总之,父母爱孩子,惟有孩子以大人期许的方式表达时,才会爱他。于是在小孩身上强加了无数的不自然的东西,你今天的头脑里的片段酌内容都是不同时期被加入的。你的头脑就成了不真实的了。当那个分裂太大的时候,你就无法连接起来了,你会完全忘掉你真实的本性,你会变成一个虚假的人,而你本的面目就丧失了。同时,你也不愿意重操本来的面目,因为重操它时,因为它太真实了,因而,这个社会有许多人都会反对你。

任何完整的人都有三种能力需要开发,一是知觉感悟能力,二是逻辑分析能力,三是灵性穿透能力。而他们今天的教育,尤其是东方教育只强调了逻辑能力的培养。所以他们大都是能力发展不足的人,西方人为什么那么幽默生动,是因为他们在这一点上、在知觉教育上有足够的开发和开放。

文明的本意是教他们活得更真实,而事实上它却成了一项不真实的训练。而我今天写的这些文字,是愿你走向真理,回归真实的一种有效方法。我没有强调逻辑,因为逻辑人们在学校教育中已得到足够的开发,我在此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大咳一声,让人们警醒起来,不要成为他一个被入主宰的生灵;二是不要舍本逐末,走向极端。我就是要人们了解这个阻碍人生圆满的大障碍,一旦你了解了,很多事便会马上改变,很多行为观念就会马上改变,从了解真相的那一瞬起,你就会成为突变中的人。

碎片人有何特征呢?

作为碎片人,我们在思考上,语言表达上和行为上会有什么特征呢?

碎片人显然是我郑重提出来的,但在客现上,人人早已就是碎片人,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作为碎片人的表现。

首先,谈思考的碎片。

许多人问我,如何战胜对手在竞争中取胜?竞争对于平凡的人来说是常态,是习惯,是人生的全部。他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竞争?是谁导致了这种文化生存机制。我们在此不去探讨竞争的来历,但我们不得不对竞争现象作些剖析。

竞争在本质上是源于二分思维,源于切割思维,源于冲突思维。一切竞争都源于两个人的观点不同,群体的竞争只不过是最初两个不同观点的升级和观点绑架的形成观点群的果。竞争在今天是一种常态,谁不参与竞争,谁就会被淘汰出局,谁就会被边缘化。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我们的一切思维从此陷入了碎片之中,如我要怎样怎样,我们团队要怎样怎样,总之,我一定要想尽办法打败对手,我们一定要想尽办法击败对手,否则,我们就是失败的,我们的人生就毫无意义的,就没有价值的。

平凡的人生思考都是从“我”字出发,以“我”为中心进行的自私自利性思考。多数情况是只希望自己多赢他人少赢,只希望自己出人头地名声显赫,而他人则屡战屡败默默无闻。这一切都只因为我们的大脑是一台信息划分的切割机。由于导入的信息是自私的信息,因此加工出来的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决定。

其次,谈语言的碎片。

我们平时使用的语言,也都是一切分裂性语言。我们在开始对话时,总是常会遇到争论争辩、吵架乃至相互骂出世界上最歹毒的言语的状况。如闲时一群人围在一起聊天,你只要在旁边认真听,就会知道他们议论的内容大都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直接或间接的自吹自擂,抬高自己,二是直接或间接地贬损他人降低他人。一场谈话结尾时,有些人的隐在矛盾又加剧了几分,又为以后的直接冲突埋下了伏笔。

最后,谈行为的碎片。

许多人不善言谈,他们更直接地用行为表达他的内心界。本·拉登的行为方式对美国人民美国文明是一击重拳,他给自视高大的美国人泼了一盆凉水,于是美国人便群起而攻之。他们之间谁对谁错,谁又能说得清。要问对错,若不先确定角度又哪有对错。对个人而言,我想几乎没有人敢说没有干过几件损人利已的事,没有干过几件损人也不利已的事,这就是碎片人的局限。

有的人一生只是一块时间的碎片。如一位集团公司老总判刑十五年被关在监狱里,我一次采访中记录了他的一句名言——回忆就是幸福!显然,他过去的日子是那样的花天酒地,那样的错乱,那种错乱活给他曾经带来过许多虚假的快乐幸福,如今身在监狱,他认为人生不再有意义可寻,不再有幸福可言。从此,他的余生便活在过去之中活在回忆之中。过去只是他人生的碎片之一,时间是一个整体,今天和未来被昨天两个字割裂了,他的人生就只可能成为一个碎片的牺牲品。

还有的人一生只是一块空间的碎片。按常人说的空间可用长宽高表达。单就宽而言,许多人就受地缘的限制而成为井底之蛙,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此意。我们都是土地的附产品,我们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一南方人和一北方人在闲聊,南方人说北方人傻,而北方人说南方人狡猾,名堂太多。空间不同,造就了人生的性格不同。

大爱无疆就是最大的人性

人性当然是指人与其它一般动物在本性方面的区别,也就说人性是人应该所具有,但一般动物所没有的本性。那么这个本性又是什么呢?

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是指人们都不甘寂寞,不满足于现状,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人或事物更好。其中人们“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人或事物更好”的本性意识就是感情。

感情有大感情和小感情之分。大感情是相对于小感情而言,在更大的范围内“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人或者事物更好”,也就是在“大我”的范围内,“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人或者事物更好”;相反,小感情是相对于大感情而言,在更小的范围内“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人或者事物更好”,也就是在“小我”的范围内,“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人或者事物更好”;相对而言,人可以具有大感情,而一般动物却只有小感情。

比如,人可以对家人有感情,也可以对亲戚、邻居和朋友有感情,也可以对家乡和祖国有感情,也可以对所有生物和动物有感情,而一般动物呢,比如狗只对自己哺育的孩子,以及自己的主人有感情。显然,人性在本性意识上的表现就是人类所可以和应该具有的大感情。

那么大感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又是什么呢?是大爱的行为。什么是爱?爱就是由感情意识所表现的,人们渴求为我或者我们的人或事物无偿付出一些或全部自己所有的意识或行为。显然,爱的意识就是爱心,就是感情。

“爱”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词,即,爱包括爱心和爱行。爱心就是感情连接的倾向,爱行包括爱的言行和爱的体行。

所以,大感情就是大爱心,大感情所产生的行为就是大爱行,而大爱心和大爱行的知行合一就是大爱。所以,人性就是大爱。大爱无疆就是最大的人性——爱所有生灵。

爱是世界上讲得最多,而又了解得最少的

在人人都谈钱的今天,我来谈大爱,读者也许会觉得可笑,有尖锐者还说我是不是有神经病。没有病还谈什么爱?爱有什么好谈的?爱难道不是近似于喊口号?爱难道不是骗小学生的把戏?爱难道不是所有恶棍政客天天顶着的遮羞布?……

面对以上问题,我如果要谈爱,那是必须要认真回答的。我自己也这么认为,有时,我也会认为大爱是不可能实现的,也不可能普及的,因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切爱都是有条件的,有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