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听解脱之道
21403800000031

第31章 从占有中解脱出来

歌德就说过:能与他人分享痛苦的,是人;能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是神。

懂得分享的人绝对不是一个贪婪的人,因为他明白贪来贪去一场空的道理。分享最大的敌人,就是贪婪。托尔斯泰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大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时说:“一个人要多少地呢?就这么大。”

贪婪,是人性的恶习,贪得无厌者,终毁自己。贪往往给人造成精神上无休止的压力,最终导致无谓的伤害,损人不利己。

物欲太盛造成的灵魂变态,就是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们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这样,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所谓的“理想”(这时,人的欲望、贪欲披上理想的外衣,于是,欲望的追求好像是为了实现自己宏伟的抱负),不择手段,甚至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前面那首诗的主人公还是比较文明的,至少诗中没有表现出来。

得到的,又害怕失去,犹如葛朗台眼中的金子,不仅费尽心机、不择手段的得到它,还要竭尽全力保护它,惟恐自己的女儿朋友亲人多花一分钱,害怕他们在他放松的时候攫取金子。这样。他怎么可能对别人放心呢?到头来,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有位名人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它是针对“欲望越大,人越贪婪,人生越易致祸”而言的。古往今来,欲壑能填所葬送的贪婪者,多得不计其数,正像《伊索寓言》里所说:“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去了。”

有这么一个流浪汉,常想着自己如果能有两万元就好了。一天,他在公园躺椅上闭目养神,突然有一只狗用舌头舔他的脸。他看四周无人,便把狗抱起藏了起来。没想到这只狗的主人是个大富翁,爱犬丢失后他非常着急,便在当地媒体发了寻狗启事:如有拾到爱犬者送还后付酬金两万元。第二天,流浪汉看到这则启事,便抱上小狗准备去领酬金。这时,启事上的酬金已升到三万元,他想了想,又把狗抱了回去。第三天、第四天,酬金又涨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涨到一个天文数字时,他才高兴地去还狗,可没想到,那只可爱的名犬已经饿死了,流浪汉依然是流浪汉。

《神仙赐宝》的寓言,也可谓对欲望这把“双刃剑”作了很好的诠释:一个穷人为给患重病的母亲治病,卖掉了家里仅有的衣被和锅灶,跋山涉水到深山老林去采药。他的孝行感动了神仙,神仙扮作老翁下凡,送给穷人一个“如意算盘”,说有什么愿望只要拨动算盘珠就可实现。穷人第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母亲病愈,他拨一个算盘珠,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穷人兴奋无比,又连续拨动算盘珠,要吃要穿要金要银,他很快成了富翁。然而他仍不满足,一再拨动算盘珠,没有止境。这一下神仙生气了,便把“如意算盘”和由其带来的所有财富全部收回,使这个穷人又回到以前的状态。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票子等,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属于你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你,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这些财富统统视为身外之物。

什么都捞不如咬紧一处。人也一样,看到众多的机会,往往四处出击,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没做成功。

事实就是这样,正如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所说:“贪心的人想把什么都弄到手,结果什么都失掉了。”“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修筑一个无形“桃花源”,才会花香四溢,心情才会舒畅,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有一种人只占有不分享。世上有两种可笑之人,一种吝啬得自己似乎永远都会活下去,另一种则是奢侈得似乎明天就会死去。

某一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仔细鬼的形象,他生来禀性怪吝,情甘淡泊,无事常在家看守着财帛,他并不贫困,对自己吝啬之极,吃的食物是“昨日剩下的两个半烧饼,还有死鸡熬白菜”,为了第二天到龌龊鬼家讹顿吃的,连晚饭也不吃,只等天明。特别是他死之前那一段将他的吝啬刻画得精彩之极:

“再说仔细鬼听见龌龊鬼死了,看自己也是一身重伤。料来不能独活,遂吩咐了儿子道:‘为父的苦扒苦挣,扒挣的这些家财也够你过了,只是我死之后,要及时把我的这一身好肉卖了,天气炎热,若放坏了,怕人不肯出钱。’说着流下两行伤心泪来,大叫一声,呜呼哀哉了。不多一时,就悠悠地转活来。他儿子问道:‘爷爷还有什么牵挂?’仔细鬼道:‘怕人家使大秤,要你仔细,不要吃了亏,就是牵计这个大事’。说毕方才放心死去了。

一看到这段话,觉得他的可笑,又觉着可悲。亏作者想得出这样一个形象,这和看到两根灯草闭不上眼的严监生,和外国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的吝啬相比,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性的弱点就是想占有,想占有自己喜爱的一切东西。对物及人的占有,对名和利的追逐,让原本自由的人,活成了囚徒。

为了生活,占有一些物质是应该的,可是太多的人只知道占有,而不知道分享,不知道,分享越少,占有或将来占有的就越少,分享越多,占有或将来占有的就越多。

世界之人,从古至今,从中到外,十之八九都是自私自利的。人的生物属性决定人必须自私自利,因为否则就无法生存。世界上没有不自私自利的人,利他主义者只是他们的快乐来自于金钱(或其他人们认为重要的财富)的付出而非获得。

要想获得真正的财务成功,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法则就是要热爱他人并且利用金钱,而决不是热爱金钱而利用他人。你可以享受金钱——尊重它并使用它,但你要记住金钱仅仅是一种工具。

有一位具有相当水准的朋友在一家公司服务。他是个赚钱的材料,能力非常强。这位朋友备受公司董事长的重用。他所设计的商品,推出后没多久,就受到大众的欢迎,公司赚了一大笔钱。可是,赚了钱的董事长却没有将应给的红利分给这位朋友,他得到的仍是固定的月薪而已。

这位朋友很快就被另一家同行公司“挖”走,这位朋友对那位董事长也疏远了。由此,失去了这位朋友,这位董事长也失去了很多赚钱的机会。

自我、自私、急躁是现代社会的通病。真诚关注别人、是人性化及成熟的表现。把部属的功劳完全归功于自己的领袖是不会受人欢迎的。真正伟大的领袖决不会邀功自赏,他只要看到功劳属于集体与部属就满足了。因为他知道,许多人得到表扬与金钱会更努力地工作。

有些人在还没有赚钱之时,也许有这样的想法:“等赚了钱。我一定要好好回报他们。”“要是赚了钱,我一定把其中几分之几拿出来,分配给大家。”可是一旦钱赚到手,想法则完全变了,稍有良心的,只拿出少之又少的一部分来“犒劳”大家。这样的人,太贪心,最终结局一定是众叛亲离。

还有一种人既占有也分享。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我们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我们一人就有了两个思想”,这句话的要旨就是——懂得分享。这四个字说起来很是轻巧,做起来也就不那么容易了,它需要的是一颗不自私的心,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一则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群挑战沙漠的人来到撒哈拉大沙漠,他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食物,尤其是水,他们带得很多,一天,二天,三天……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许多人选择了放弃,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累死了,更多的是渴死了。这种情况并没有因充足的食物而避免,但关键不在于此,而是最终留下了两个人,一瓶水和一块饼。接下来作者开了个玩笑,写下了两个后续:

一是在两个人又累又渴的时候,他们决定吃掉仅存的食物来补充体力,来完成最后一天的路程。但当食物拿出来后,他们开始疯狂抢夺,凭借仅剩的体力为一瓶水一块饼能据为己有而大肆拼打,但结是一个人抢到了那瓶水,另一个人抢到了那块饼,但是最终喝水的人饿死了,吃饼的渴死了,黄沙弥漫,掩埋了两?具不为人知的尸体。

二是两人在饥渴交加的时候决定分掉食物,但怎么分呢?两人最终决定将大饼掰开吃,一瓶水分着吃,最终两人体力培增,走完了这段沙漠之行,黄沙飘飞,在他们背后显得那样的无力。他们受到了世人瞩目,迎来了鲜花、掌声和荣耀。

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更喜欢第二个结局,但如果你自己碰上了这种情况,又会怎样?其实造物主有时就像一个作家,他给世人往往安排两个结局,有如那沙漠中的两位探险者,选择自私的人选择了死亡,而选择分享的人则选择了生存,甚至更多。

当然生活中许多事并没有生与死那么可怕,但一个人知道既占有又分享的意义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在亲人朋友或是在陌生人面前,其实,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反之,它有可能是成功前的一次考试。不管怎么说,它会让你收获快乐,要记住:

分享是一种快乐,得到的是别人,感恩的是自己;

分享是一种幸福,享受的是别人,领悟的是自己;

分享是一种机会,抓住的是别人,幸运的却是自己……

巴勒斯坦有两个内海,一个海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水生植物和鱼类,叫加利利海;另一个海里面却没有任何生物,叫死海。为什么有这个差别?因为加利利海承接水源之后,将水给了下游,而死海纳入上游的水之后,却没有出口,因此水中累积大量的盐分,没有生物能存活。

一个懂得分享的人,生命就像加利利海的活水一样,丰沛而且充满活力。但是,要容纳愈多的活水泉源,需要愈宽大的胸怀。

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从占有中解脱出来呢?

处方:分享。

人最肮脏的欲望就是占有欲;人最难得的品质就是与人分享!

其实人生并非单一的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别人而活的。人的一生不应该总想怎么占有自己没有的东西,而应该去想怎么去分享自己已有的东西。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只有真正的去享受生活,感受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谛。

你也许会纳闷: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为何反而幸福感下降;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脸上似乎更缺少应有的笑容。拥有幸福有那么困难吗?怎么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夺去了我们的幸福?

去分享别去占有!分享是幸福的,但一旦想占有,痛苦就开始了。

“从上海到伦敦怎么去才好玩?”这是上海一家电器公司的有奖征答题目。第一特奖是四十吋彩色电视机。参与这个活动的情况异常热烈,书信有如雪片一般地飞来。竞逐者来至全国各地,其中不乏教授、大学生、上班族甚至家庭主妇等,答案是无所不包,创意是无奇不有。决选的结果出乎意表:由一个小学生雀屏中选。他的答案很简单:“跟好朋友一起去最好玩。”的确,诚如评审给于一致的评价:分享的快乐,远胜过独自的拥有。

瑞典有一个人名叫诺贝尔。他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作成完整的笔记,寄给因病无法上学的柏济。到了学期末了,柏济的成绩还是维持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诺贝尔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卓越的化学家,最后更发明了火药而成为巨富。当他死后,并将他所有的财产全部捐出,设立了知名的诺贝尔奖。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奖励在国际上对于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经济及致力于人类和平有所贡献的人。

因为诺贝尔的开阔心胸与乐于分享的伟大情操,他不但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也留下了后人对他的永远怀念与追思。最后在历史上,大家都认识考第二名的诺贝尔,但鲜少人知道,永远考试第一名的柏济啊!

从诺贝尔的故事中,我们获得一个深沉的感受,诺贝尔的成功,绝非只靠他的聪明才智而已,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胸气度与分享的态度。所谓:“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

人猿泰山为什么被称为森林之王呢?论力气,它比不过大象;比速度,它比不过狮子与老虎;比灵敏,猴子有过之而无不及。泰山之所以在森林称王,不是依赖武力与体力,他靠的是关系!他和每种动物交朋友,关心他们也照顾他们,所以大家都喜欢他。所以当泰山有急难时,大叫一声:“喔耶喔!”每只动物都出来,乐意帮忙他。

泰山的丛林法则,其实也可以运用到现实的社会中,我们可以发现,真正成功的人,绝不只靠自身的实力,其实他更懂得整合人际资源,进而创造更多价值。我们能够去了解可运用的资源,去发展良好的关系。一旦整合发挥,人人都会叫你第一名喔!

工作的美好要与同事分享,学业的美好要与老师和同学分享,生活的美好要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全球的美好要普天下的人一起分享,因为众乐乐好过独乐乐,分享比独享更快乐!

未来成功的新典范:不在你赢过多少人,而在于你帮过多少人。你帮过的人愈多,服务的地方愈广,那你成功的机会就愈大。终身义工孙越的名言:“好东西要跟好朋友分享!”分享正是建立人际关系,整合力量的最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