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计谋手法,自是超人一等。他在战事还没有结束时就计划裁撤湘军。他在两江总督任内,已经开始拼命筹钱,两年之间,已经筹到550万两白银。钱筹好了,办法拟好了,战事一结束,便即宣告裁兵。不要朝廷一文,裁兵费用早已经筹妥了。
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曾国藩攻下南京、获得胜利,七月上旬就开始裁兵,一月之内,裁去25000人。人说招兵容易裁兵难,但是曾国藩早就有计划、有准备,所以招兵容易裁兵亦容易了。
曾国藩精通老子的哲学。他明了地把握了清朝政治形势,对自己的仕途也有一套有用的哲学理念。他在给其弟的一封信中说:
“余家目下鼎盛的时候,沅(曾国荃字沅辅)所统差不多二万人,季(指曾贞干)也有四五千人,近世似弟者,又有几家?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待他人之来概,再后悔已经晚了。”
在封建社会,每个朝代都有君臣互相猜忌而上演皇上杀权臣的悲剧,特别是当国家大难已过,臣下功高盖主之时,这种情形会更加严重。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拥有重兵,遭到皇室的猜疑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由于曾国藩有谋略,计划周密,早就安排好了怎样消除朝廷的顾虑,主动把能征善战的湘军裁撤掉,以消除清廷的猜疑,因此取得了朝廷的信任,保全了官位。这是曾国藩精于韬光养晦的大智慧。
智慧金言
假如你的实力比较强大,就可能会对别人构成威胁或者潜在威胁,此时你就应该藏巧于拙,消除对方的敌意。假如这时你能够主动退守,显示弱势,让别人看到你已经弱小了,他就不会千方百计地算计你了,这样,就可以保全自己。
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
译文
勇敢的人并不多言,多言会使行动犹豫。
解读
说大话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勇敢者。他们滔滔不绝,看似无所畏惧,其实这本身便是不慎重的表现,自不能对他们抱以厚望。勇敢者的寡言看似平静,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无时无刻不蕴育着力量。对一切不轻易小视,对一切细心观察,这不是言语所能做到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深思熟虑之后,放手行动,而无迟疑和怯弱,事情亦能获得成功了。
活学活用
沉默是金,善默即是能语
善于沉默也是能说话,常常隐势即是懂得张扬。
在和人交往中,为避免恶语伤人,殃及无辜,要注意问话的技巧和分寸,从而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让交谈的局势与结果对自己有利。就算初次见面的人也不例外。有的人问话一出,便立即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大家相见恨晚,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有的人话一出口,便让对方无言以对,场面尴尬,双方只得以说“再见”收场。
一些领导到某处开会,当地习惯早餐是稀饭、馒头、每人一个鸡蛋。这天清晨,一个领导剥开鸡蛋,发现是坏的,就和服务小姐说:“给我换一个,这个鸡蛋坏了。”
一会儿,小姐就回来了,可是不记得想换鸡蛋的是哪个人了。就大声喊了起来:“谁的蛋坏了?”
众领导都不说话。小姐又喊了一句:“谁的蛋坏了?”
还是无人答应。
此时,餐厅主任过来对服务员说:“你这小姑娘真没礼貌,应该这样问:‘哪位领导的蛋坏了?”’忽然,餐厅主任回过神来也觉得不对劲,赶紧又高声喊了一句:“哪位领导是坏蛋?”
这个故事中的服务小姐与餐厅主任都没有注意问话的分寸,闹出了笑话。
可见,发问也是说话艺术,对“拉近”双方的距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家饭店招聘服务员,有两位年轻人来应聘。
第一位应聘者如此招呼光临的顾客:“您好,您吃鸡蛋吗?”
顾客摆了摆手,对话就此结束了。
第二位应聘者如此招呼光临的顾客:“您好,请问您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
顾客笑着回答:“一个鸡蛋。”
可见,第二位应聘者的说话方式相当成功。他在这里采用的是限制性提问。此类提问有两个特点:
首先,在提问中便限制了对方可能作出的回答,刻意地把对方的思路引向提问者所希望的答案上。
其次,这类发问使对方从中感受到提问者的诚意,有亲切之感,觉得盛情难却,不好意思拒绝,就算原来想拒绝,有时也会顺着问话人的意思作出答复。
这类提问一般只适用于预期目的非常明确的情况,在情况不是很了解又无明确目的的时候,提问的范围宜大、宜活,必须给对方的回答留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例如,倘若你在办公室上班,别人用完了扫描仪忘记了关掉,你可以很随意地问一句:
“请问您现在还用扫描仪吗?”
这样就比直接说“扫描仪用完之后怎么不及时关掉”委婉一些。
智慧金言
无论如何,问话一定要把握分寸,掌握技巧,不能乱开金口,否则会伤人无数。
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
译文
忠臣不会表白他的功劳,偷取他人功劳的人一定是奸臣。
解读
夸耀己功,惟恐人所不知。这是私心作怪的反映。私心膨胀的人最易走向反面,而这绝不是忠臣应有的品质。一心为公的忠臣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即使身有大功,他们也会看之很淡,更不会以此邀宠显能,以获得私利。奸臣则不然,他们处处营私舞弊,不惜为人不齿,窃取别人之功,目的就是为己谋利。他们自知无德少能,便只能在嘴皮上苦下工夫了,这是所有奸臣的一大特征。
活学活用
不要为眼前的名利所累,目光长远
是否有淡泊宁静的志向,一定要经过富贵奢华的场合才能检验得出来。
别人拥有富贵,我拥有仁德;别人拥有爵禄,我拥有正义。倘若是一个有高尚心性的正人君子,就不会被统治者的高官厚禄所束缚;人的力量可以战胜自我,意志坚定一定能够发挥出无坚不摧的精气,所以君子自然也不会被造物者所局限。
管宁
管宁不仅拒绝公孙瓒授予的高位,而且还谢绝了公孙瓒的挽留,不住公孙瓒为他准备好的华丽住宅,而决定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定居度日。当时,来到辽东避难的士民百姓都随时关注中原局势,多居住在辽东郡的南部,准备在中原安定之后,重返故居。独管宁定居于辽东北部深山,以表明终老于此地,不复还家之志。刚入住山中时,他居住在临时依山搭建的草庐之中。然后,马上着手凿岩为洞,作为自己永久的居室。
管宁道德高尚,远近闻名。他在深山定居不久,许多仰慕他的人都追随他到山中开辟田地谋生。不久,在管宁定居的地方,居然鸡鸣狗叫,炊烟袅袅,自成邑聚。
管宁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儒生。他以为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应该按照儒学礼制规范人们的言行。因而,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众多的避难者之后,他就向人们宣讲《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的深奥内涵,其中包括陈设俎豆,饰威仪,讲礼让。他自己则身体力行,以高尚的道德感化民众。在他们居住的深山中,凿井不易,地下水位很低。仅有的一口水井又很深,汲水困难。因此,每当打水人多的时候,总是男女错杂,有违儒家礼制并且因争先恐后而吵闹以至械斗之事时有发生。管宁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于是,他自己出钱买了许多水桶,命人悄悄地打满水,分置井旁,以待来打水的人随时取走。那些年轻气盛的粗莽壮汉,见到井边常有排列整整齐齐盛得满满的水桶,个个十分惊讶。他们终于打听到是管宁为避免邻里争斗而为之,不由得反躬自省而羞惭万分,遂各自自责,相约不复争斗。从此之后,邻里和睦,安居乐业。
有一次,邻居家的一头牛,践踏管宁的田地,啃吃田中的禾苗。管宁不但没有把牛打跑,甚至担心这头无人管束的牛被山中野兽咬死。他命手下人把牛牵至阴凉之处,饮水喂食,照料得比牛的主人还要细心。牛的主人失牛之后,四处探寻牛的下落。当他看到自己的牛非但没有被殴打,而且受到无微不至的照料时,十分愧疚,千恩万谢地牵牛离去了。就这样,周围的民众被管宁宽容礼让的节操感化了。他的名声也传遍了辽东郡。原本因管宁不愿与自己合作而心怀不满、进而又被对其来意疑虑重重的公孙瓒,也理解了管宁隐居求志的初衷,如释重负,不禁轻松愉悦起来。
智慧金言
一个活得洒脱的人,应当不被身外之物所累,不被富贵名利所惑。具有高风亮节的君子,胜过争名夺利的小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君子保持自我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超凡脱俗,不为任何权势所左右,甚至连造物主也无法约束他。所以佛家才有“一切唯心造,自力创造非他力”之语。遵从大义,相信自我,一个有为的人理应开阔自己的心胸,锻炼自己的意志,铸造自己的人格,不为眼前的名利所累,目光长远。
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矣
译文
君子可以替人隐瞒缺点,诽谤贤德之士的人一定是小人。
解读
小人从来不会自己招认的,尽管他们极力掩饰,察其言行仍可得出答案。这是由小人的本性所决定的,纵然他们再会狡辩也是徒然。可以说,攻击贤能之人是宵小之辈的标签,他们在此从不止步,便让他们的本来面目彻底显现。而君子的美德是替人揽过,掩饰其失,不肯多说一句贬损别人的话。和小人相比,他们的崇高品行不是建立在“言”上,这才是识别君子小人的不二法宝。
活学活用
毁人者不美
诽谤他人的人不完美,相反,受到他人诽谤,自身加以修省,可以改正错误变得完美。
春秋时期,秦穆公有一次问伯乐:“你是天下第一等的相马名家,是否有可以继承你的子弟?”伯乐微笑着说:“我的子弟都十分平庸,只可以从马秦穆公的筋骨辨别一般的马。但是天下良马的相法却似有似无,让人无法捉摸。但是,我知道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有鉴赏马的特殊才能,比我强得多。他个性淡泊,经常替人做工或是自己砍柴为生,但是他非常喜欢相马。如蒙同意,我倒很乐意为您引荐这个人。”
穆公听了,十分高兴,马上请伯乐把九方皋带来。
穆公接见九方皋后,就命令他出去寻找天下的好马。3个月以后,九方皋回来见穆公,穆公问他说:“先生找到的是什么颜色的马啊?”
九方皋愣了一下,才说:“嗯!是匹黄色的雌马吧。”
穆公带着侍卫去看了看,但是马厩中站的不是黄色的雌马,而是黑色的雄马!穆公十分不满意,马上把伯乐叫来问:“你推荐的九方皋甚至连马的色泽、雌雄都分不清楚,怎么可能有本事去识天下好马呢?”
“实际上您批评九方皋不认识马的地方,也正是他识马的才能啊!他所看到的是一匹马内在的美好才能,却不是外在的形态。他的相马法是超越马的躯壳,直接认识本质的高妙境界啊!”伯乐说道。
结果,九方皋带回来的马,经过审试后,的确是匹超越群马的天下好马!
看问题要抓住本质,不要被一些表象所迷惑。相马是这样,难道看人不是这样吗?
公元前36年,西域副校尉陈汤做了一件非常大的事。当时,匈奴王郅支单于以为与汉朝相距遥远,怨恨汉朝帮助呼韩邪单于,于是羞辱汉朝使节,杀害汉朝大臣,与康居王国结盟,攻击乌孙王国,为害西域。陈汤人很勇敢,能深思熟虑,有计策谋略,渴望建立奇功。他向自己的上司甘延寿说:“边境各族害怕匈奴,假如我朝听之任之,不出几年时间,西域各部都会被匈奴吞并。假如我们征发屯田的军队,并率领乌孙王国的军队,足以把他消灭,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甘延寿认为,这事应该先向朝廷请示。陈汤说:“圣上知道这事以后,肯定召集公卿商量。可是此种大事,不是那些平庸的官僚能够了解的,让那些文官议事,什么事也干不成!”但是甘延寿不愿意听他的话,让他很郁闷。
恰好甘延寿久病卧床,陈汤便决定自己干。他假传圣旨,征发各城邦国家的军队和屯田部队。甘延寿想加以阻止,被陈汤按剑斥退,只得默认。陈汤两次上奏自我弹劾,并陈述这样做的理由。陈汤彻底消灭了郅支单于的势力,将郅支单于的人头送到长安。陈汤威震西域,此后也巩固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
陈汤以非常小的代价做出了大的业绩。但是陈汤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他假传圣旨,擅自调遣军队;他还乘机掳掠了敌人的很多金银财富并据为己有,带入关时,被守关人员发现扣留,因此陈汤被关进了监狱。陈汤有功还是有罪?这很让朝廷为难。官员的意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陈汤立下的是非常大的功劳,应该给予升官封爵。但是执政的宰相特别厌恶陈汤擅自行动,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罪当伏诛。
最后汉元帝折中了一下,总算肯定了陈汤的功劳,封他为侯,食邑300户。赏赐同功劳相比,虽小了点,但也是一种肯定。
作为领导者,看人要看优点,假如下属有一点过错就严加追究,那么后果只能是下属循规蹈矩,责任心差,不求有功,只求无过。这样的团队只能是一个平庸的、缺乏活力的团队。
智慧金言
宋人吴奎说过:“赏罚难并行。”或赏或罚,既赏而又罚,实际上是一种没有对错的表现。只能赏大功,不能同时又罚小过。这样,才能鼓励下属想尽一切办法去取得实际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