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左手三十六计,右手孙子兵法全集
21492100000016

第16章 三十六计(15)

“反客为主”计谋的实施要么是出其不备、先发制人,以速取胜;要么运筹帷幄、稳扎稳打,逐步吞噬。“反客为主”的方法有很多,譬如,先发制人、步步为营、见缝插针等。所谓先发制人,就是在处于被动或不利的境地的情况下,善于制造时机,利用时机,采取主动,积极反扑,抢占先机,变被动为主动,一举占据优势地位。

公元73年,大将军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在他手下担任代理司马,立了战功。窦固为了抵抗匈奴,想采用汉武帝的办法,派人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他赏识班超的才干,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

班超带着随从人员36人到了鄯善。鄯善原来是归附匈奴的,因为匈奴逼他们纳税进贡,勒索财物,鄯善王很不满意。但是这几十年来,汉朝顾不到西域那一边,鄯善王只好勉强听从匈奴的命令。这次他看到汉朝派去了使者,便殷勤地招待了他们。

过了几天,班超发现鄯善王对他们的态度忽然冷淡起来。他起了疑心,问随从的人员:“你们看得出来吗?鄯善王对待咱们跟前几天不一样,我猜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这儿。”话虽这样说,毕竟只是一种猜想。刚巧鄯善王的仆人送酒食来。班超装作早就知道的样子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几天了?住在什么地方?”鄯善王和匈奴使者打交道,本来是瞒着班超的。那个仆人被班超一吓,以为班超已经知道这件事,只好老实回答说:“来了3天了,他们住的地方离这儿有30里地。”

班超把那个仆人扣留起来,立刻召集随从人员,对他们说:“大家跟我一起来到西域,无非是想立功报国。现在匈奴使者才到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就变了。要是他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人,我们的尸骨也不能回乡了。你们看怎么办?”大家都说:“现在情况危急,死活全凭你啦!”班超说:“大丈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到匈奴的帐篷周围,一面放火,一面进攻。他们不知道咱们有多少人马,一定着慌。只要杀了匈奴的使者,事情就好办了。”大家说:“好,就这样拼一拼吧!”

到了半夜,班超率领36个壮士偷袭匈奴的帐篷。那天晚上,正巧刮大风。班超吩咐10个壮士拿着鼓躲在匈奴的帐篷后面,20个壮士埋伏在帐篷前面,自己跟其余6个人顺风放火。火一烧起来,10个人同时擂鼓、呐喊,其余20个人大喊大叫地杀进帐篷。匈奴人从梦里惊醒,到处乱窜。班超打头冲进帐篷,其余的壮士跟着班超杀进去。他们杀了匈奴使者和30多个随从,把所有帐篷都烧了。

班超回到自己的营房里,天刚发白。他请鄯善王过来。鄯善王见匈奴的使者已被班超杀了,就表示愿意服从汉朝的命令。

在敌强我弱的局面下,班超有勇有谋,毅然定计,利用匈奴人不了解情况的有利条件,以夜色做掩护,放火鸣鼓,猝然出击,一举而获全胜,威镇鄯善,反客为主,为汉朝立下赫赫功勋。

反客为主斗贪妇

“反客为主”原意是指主人不会待客,反受客人招待。此计运用于为人处世中就是抓住对方的弱点,争取主动地位,反败为胜。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此计时切忌急于求成,而要步步为营,不露声色,准确判断客观情况,必须等到时机完全成熟后再出击,方可反客为主,一举成功。

从前,有一个穷人来到阿拉伯湾采珠,他不畏艰险,敢下深河,采到了许多大珍珠,发了一笔财。他把所有的收入换成金币装到一个小包里,贴身携带。他借宿路边的一家空房,临睡前心里一阵兴奋,忍不住把金币拿出来一个一个地数。没想到他的举动被房主——一个有几个孩子的寡妇看在眼里,寡妇贪婪地从门缝窥探,决心把金币弄到手。

第二天,采珠人要赶路了,刚一出门便被寡妇扯住了衣服说:“孩子他爹,你不能走,你把家里的钱都拿走了,我和孩子们该怎么过啊!”

采珠人很生气,想摆脱寡妇的纠缠。但是,寡妇死抓衣服不放。一些过路人都围过来观看,见他俩各说各的理,都建议他俩到法官那里去。见了法官后,寡妇申诉自己的丈夫想拿走家里的金币远走他乡,置她和孩子们于不顾。采珠人一概予以否认,并请求法官请寡妇的孩子们来作证。没想到孩子们见了他便喊爸爸,令他哭笑不得。法官认定,采珠人就是孩子们的父亲,便把金币判给了寡妇,并说:“如果你留下,就与她好好过日子,如果要走,不准带走一枚金币。”

采珠人失去了数年的劳动成果,心中沮丧极了。他绝望地在路上徘徊。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位老人。老人听了采珠人的诉说,出主意道:“你找法官,说你决定走,并要把两个孩子也带走,可孩子的母亲不答应,因此请求法官判决。”

采珠人见到法官,把老人教的话说了一遍,法官果然判定他带走两个孩子。寡妇慌了手脚,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她无法说采珠人不是孩子的父亲。

出了法庭,寡妇哀求采珠人还回她的孩子,并说她可以把金币奉还,而这正是采珠人所希望的。

采珠人听从老人的劝告,将计就计,变被动为主动,以“丈夫”的身份制服了那个贪婪的寡妇。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原文】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文】

如果敌人的兵力强大,就设法打击将领;如果敌人的将领足智多谋,就要挫败他的意志。敌人将领斗志衰弱,兵卒士气低落,敌军的战斗力就会丧失殆尽。充分利用敌人弱点进行控制和分化瓦解,就可以保存自己,扭转局势。

【浅析】

此计见于《六韬·文伐》(后人托姜尚之名所著,又名《太公兵法》):“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韩非子·内储说下》:“晋献公伐虞、虢,乃遗之屈产之乘,垂棘之璧,女乐二八,以荣其意而乱其政。”可见,“美人计”是一种用美色诱惑敌人,使敌人贪图安逸享乐,意志萎靡,从而乘机取胜的计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美而痴迷,甚至不惜舍弃金钱、地位、道德、原则者所见不鲜。“美人计”源远流长,早先是在战争中实施军事目的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实施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对那些意志放荡者有奇效,中计者往往是好色之徒。“美人计”是腐朽的,但是作为计谋却是现实的。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计”也在不断地花样翻新,被广泛运用在很多领域内。实施“美人计”的目的就是使敌人斗志涣散、意志消退,从而一举战胜对方。

【典故】

勾践被释回越国之后,卧薪尝胆,不忘雪耻。吴国强大,靠武力,越国不能取胜。越大夫文种向他献上一计:“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要想复国雪耻,应投其所好,衰其斗志,这样,可置夫差于死地。”于是勾践挑选了两名绝代佳人:西施、郑旦,送给夫差,并年年向吴王进献珍奇珠宝。夫差认为勾践已被他臣服,所以一点儿也不加怀疑。夫差整日与美人饮酒作乐,连大臣伍子胥的劝谏也完全听不进去。后来,吴国进攻齐国,勾践还出兵帮助吴王伐齐,借以表示忠心,麻痹夫差。吴国打胜之后,勾践还亲自到吴国祝贺。

夫差贪恋女色,一天比一天厉害,根本不想过问政事。伍子胥力谏无效,反被逼自尽。勾践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公元前482年,吴国大旱,勾践乘夫差北上会盟之时,突出奇兵伐吴,吴国终于被越所灭,夫差也只能一死了之。

【案例】

克格勃的“美男计”

“天下没有不花钱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些尽人皆知的道理却常常在人们的某些侥幸心理面前消失殆尽。爱情也是如此,凭空而来的“桃花运”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面对这来势汹汹的“好运”是否还保留着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判断和坚守的原则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进入冷战时期。为与美国争霸,苏联加强了对外情报工作。特别是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克格勃应运而生,成为苏联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的工具。综观克格勃的军事间谍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刺探西方国家的军事活动情报;二是盗窃西方的军事技术;三是控制卫星国家的军事力量。几十年来,克格勃间谍使用各种手段,在国际情报斗争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悲喜剧。

英国1962年曝光的费尔小姐案件曾经轰动朝野。费尔小姐是一个51岁的老处女,在英国情报系统中央办公室担任要职。她的同事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铁杆反共分子临到老了,竟然会“晚节不保”,中了苏联人的“糖衣炮弹”,栽到了一个多面间谍的手里。

南斯拉夫驻英大使馆新闻顾问贝扎克是铁托的小游击队员,又经过克格勃10年训练,是一个34岁的英俊男人。当克格勃要他集中力量对在英国政府任职的妇女下手后,他很快瞄准了费尔小姐。

在一次宴会上,贝扎克结识了这位老处女,他投其所好,大谈文学和音乐,表现出很高的艺术素养,使费尔小姐非常高兴。接着他频繁地邀请她赴宴会,看演出,相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为艺术知音,友谊不断加深。他使用欲擒故纵、忽冷忽热的手腕,使老处女很快成了他的感情俘虏。他看火候到了,便真诚地向费尔表达他的爱。费尔小姐开始感到吃惊和怀疑,想不到年过半百,心已旱如枯井,还会有迟来的爱情。贝扎克巧如舌簧,使她相信,她具有寻常女子没有的精神力量和魅力,同她在一起,感到精神生活得到净化和升华,并介绍了他的反法西斯斗争历史和反苏联亲西方的政治立场,终于使得费尔小姐投入他的怀抱。

有了这种如胶似漆的关系,她就再也不想自己是政府情报官员,而贝扎克是外国大使馆官员,只当他是一个男人,一个永远爱她的男人了。这种盲目的爱使她“情令智昏”,把他当成自己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她那里,贝扎克得到许多重要军事情报。当英国反间谍机构破获此案后,费尔小姐被判入狱,而贝扎克却利用外交豁免权带着他的老婆孩子安然回国了。

香烟商设计的救美圈套

“美人计”,在现代商业竞争中正以文明的内涵发展。爱关之心人皆有之,男性阳刚之美,女性阴柔之美,各种文化艺术之美,都可以用来为商业服务。

商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为促进商品的销售,什么花样都想得出来。

店前玻璃小屋里有一位美人,对着店前来来去去的行人大叫:

“救救我!请把我从这救出去吧……”

这位美丽女郎声音响亮,含有一抹若有似无的幽怨,听起来,格外动听而迷人。于是过路的人都围上来看个究竟,他们目睹好像似一幅名画里走出来的美丽少女,被困在狭窄的玻璃屋里,一会儿,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了。玻璃小屋四周挤满了人,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

玻璃小屋里的美人在好奇的群众面前,指着拥挤在她旁边的新出品“运动家”牌过滤嘴香烟说:“这些香烟不卖光的话,我是没法出来的,请帮我一个忙好吗?”声音清新悦耳,表情动人而可爱。她虽然没有讲几句话,但是却道尽了她的辛酸,更能引起众人的同情。众人对她怜爱之心就不禁油然而生,几乎每个人都神气十足地掏出钱来买她的香烟了。

这个耳目一新的促销手法,是前几年加拿大某香烟公司在某市举办宣传推销新产品“运动家”牌过滤嘴香烟的花样。

结果如何呢?结果100万包的香烟经过了130小时就被抢购一空了。不仅收到令人吃惊的效果,同时亦是最好的宣传。新香烟一问市就大为轰动,比历史悠久的老牌香烟知名度还高,成为人人皆知的名牌畅销香烟。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原文】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译文】

如果兵力空虚,就故意显示出更加空虚的样子,使敌人在疑惑之中更加疑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策略会奇妙莫测。

【浅析】

此计依据《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论述,又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郑楚之战中运用的“空城计”,但是其影响远不如诸葛亮的“空城计”。

此计所引卦辞“刚柔之际”语出《易经·解》卦。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震上),上卦为震、为雷,下卦为坎、为雨。因雷雨交加,荡涤宇内,万象更新,万物萌生,故卦名为解。解是险难解除、物情舒缓的意思。本卦《象》辞:“刚柔之际,义无咎也”意思是“使刚与柔相互交会,没有灾难”。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敌我交会、相战,运用此计可产生奇妙而又奇特的功效。

“空城计”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或者避免遭受更大损失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由此可知,此计是悬而又悬的“险策”。它不是依靠实力来战胜敌人,而是通过研究敌人主帅的心理活动,以谋取胜。因为此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且有许多主动权和机遇掌握在对方手里,因而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宜使用。

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此计不同于“树上开花”之计。“树上开花”是虚张声势、以假乱真,向敌人示强,从而威慑敌人、迷惑敌人。而“空城计”则侧重的是心理战术,向敌人示弱,从而让敌人产生疑惑,以至于不敢轻举妄动。

【典故】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一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徘。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一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旌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旌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