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尘世悟语:淡定与舍得的智慧
21598700000018

第18章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2)

“虚”并不代表自身弱,更不代表胆怯,而是利用一种明智的待人处世之道来处理自己的事情。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比石头软,然而它却能凭着不断地滴水就能将石头击穿。人们倘若能够拥有这种虚怀若谷的心态,也同样能够克服众多困难,让人生和事业更上一层楼。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总是抱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骄傲态度,殊不知自己的渺小。所以,只有敢于正视自己,以一种自谦和矜持的态度去走脚下实实在在的路,你才能够真正攀上人生之巅峰。

不要爱慕虚荣

在当今社会,有的人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穿名牌才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且认为用得起那昂贵的名牌都在说明自己有能力。但是那种用假名牌和没钱也硬着头皮用名牌的人则是太过于爱慕虚荣了。虚荣就是把荣誉建立在不真实的基础上,爱慕虚荣的人就是把这种虚荣心建立在与自己不能匹配的能力之上的。当整个社会都在疯狂地追求使用名牌时,那么社会的大风气就变得扭曲了,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严重的会酿成悲哀。现代社会出现这样的例子还是不少的。

有一个女孩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但是这个女孩子不仅没有为此发愤读书上进,反而变得不求上进。有一次,小女孩要求父母给她买一架钢琴,父母没有答应,她不能接受父母的决定而愤然离家出走。如果这个小女孩是真的喜欢音乐,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父母同意给她购买一架是可以的;如果她只是纯粹想买,而没有想如何最大化地使用这架钢琴,那她就没有必要去购买它。

我们要眼望高山,更要脚踏实地。明日的栋梁,一定要有真才实学,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只要我们摆正心态,树立信心,努力付出,何愁登不上知识高峰?

人生本来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各种欲望和虚荣心。很多时候,虚荣心过强就成了贪病。钱多了还想再多,官做大还想更大,房子宽了还想更宽,出了名还想更出名……贪病犹如喝盐水,越喝越咸,越咸越要喝。当虚荣超越了人的理性,凌驾在生活的所有追求之上时,就会成为阻断自我成长的根源。

走适合自己的路

天下最难得的是一个人能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味地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如果我们是一只鸡,我们就应该明白从土里刨食中寻找乐趣。如果我们终日羡慕苍鹰在天空翱翔,渴望有一天自己能够变成苍鹰,与苍鹰一样具备飞翔的能力,那么有这种幻想的人简直是与异想天开没什么两样。我们应该经常问一问自己:我的能力如何?我的目标是否切合实际?我的理想中哪些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哪些是永远都达不到而应该放弃的?

从前,有个老铁匠病重,临死前将两个儿子都叫到床前。快死了的老铁匠喘着粗气对他们说:“我打了一辈子铁,现在即将离开人世了。我没有什么东西留给你们,只有两块我收藏已久的上等玄铁……”话还没说完,老铁匠就与世长辞了。两个儿子抱着父亲的尸体号啕大哭,兄弟俩发誓一定会用这两块上等的玄铁来造就一番事业,有一番作为。

在老铁匠的两个儿子中,老大膀大腰圆、身材魁梧、力大无比,秉性好动,喜欢耍弄刀枪;老二相反,他性格胆小,行事谨慎小心,身材瘦小孱弱,就喜欢钻研一些针头线脑的小玩意儿。

老铁匠死后不久,这两个儿子便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专长来做一番事业。他们都将父亲留下的玄铁利用上了。老大用属于他的那块打了一把亮堂堂的宝剑,他每天都带着宝剑到院子里面苦练。老二却将他自己的那块玄铁打造了几把锥子,出门摆摊给人缝缝补补,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哥哥见弟弟只是弄一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儿,他认为弟弟这样做是在不思进取。于是,他对弟弟的做法很不满意,便对他说:“玄铁本来就是打造宝剑的上等原料,而你却将它打造成了几把破锥子。你想想看,我今后可以利用这把宝剑建功立业,而你却只能用这几把破锥子维持生计,真是鼠目寸光呀。”弟弟听了,既没有生气也没有反驳,依然埋头做自己的针线活儿。

不久,异国入侵,战争爆发。老大背着宝剑毅然投军走上了战场。在千里边疆,老大仗着多年苦练得来的好武艺挥剑劈敌无数,立下了赫赫战功。

战争结束之后,老大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加官晋爵,荣华富贵自不可言。

老二的妻子见了,便埋怨丈夫说:“当初,你若将那块玄铁也铸成了宝剑,也不至于生活得像今天如此贫穷了!”可是老二却说:“我天生就是做小本生意的命,你让我挺剑上战场,岂不是白白送死。”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两年,朝中的一些奸臣看不惯一介武夫的老大身居高位,于是便向皇帝屡进谗言陷害于他。而此时的皇帝也觉得是到了“飞鸟尽,良弓藏”的时候了,犯不着为了一个武将而惹得众臣不悦,就这样找借口打发老大回老家去了。

回到家乡的老大,尽管有一身好剑法,可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还得靠瘦小的弟弟用锥子替别人干活挣两个小钱来维持生活。这时他的心中很不是滋味,常常感叹:“你的锥子还能做针线活儿,我这把剑能干什么呢?真是中看不中用,还不如一块废铁。”

其实我们很多人也免不了像这位哥哥一样,总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一个非凡之人,要创造奇迹,看不起平凡的人生。然而,实践却告诉我们,大部分人根本不是那种一呼百应的英雄,而只是个平凡的人。

也正是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使得我们失去了许多应该享受的乐趣。一种生活,只要适合自己,只要有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是最好的生活,何必踏破铁鞋去寻找那些离你十万八千里和遥不可及的目标呢?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三个人同喝一眼泉水,其中一个人用金杯盛着喝;另一个人用泥碗盛着喝;第三个人用手捧着喝。用金杯之人觉得自己高贵,用泥碗之人觉得自己贫贱,而那个用手捧水喝的人痛痛快快说了一句:“好甜的水啊!”

人们之所以觉得生活得不愉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错误地看高或者看低了自己。我们不与任何人比高低、比贵贱。我们就是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别人有别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方式。如果硬要“大脚穿小鞋”或者“小脚穿大鞋”,那只能是自讨苦吃、自找没趣。

人们常说:“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我们做人做事也应如此,只有做适合我们的事,走适合我们的路,我们才能找到乐趣,找到成功。

人生的路千条万条,无论你怎么走都可以,但是适合自己的路只有一条。经历了人生的崎岖坎坷,最终明白,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最快捷的途径只有一种,找到了它,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不要犹豫徘徊,相信总会有一天抵达胜利的彼岸。

勤劳造就辉煌的生命

唐代著名的百丈怀海禅师自从继承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了一套系统非常完善的丛林规矩,即百丈清规,后人叫作“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百丈怀海禅师倡导“一日不劳,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曾经遇到许多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规范生活,而百丈怀海禅师改进制度,以农禅为生活,甚至有人批评他不懂得佛家思想。因他所住持的丛林在百丈山的山顶,故又号百丈禅师。他每日除了领众僧修行外,必定亲执劳役,干农活极认真,对生活中的自食其力非常注重,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农耕琐事都要亲自动手干。

就这样他年复一年地辛勤劳动着。渐渐地,百丈禅师的头发花白了。花白的头发并没有阻止百丈禅师对农耕的激情,他仍旧每日随众僧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农禅生活就是彻底的自耕自食的生活,凡事都是亲自去做,这也免不了会很辛苦。他的弟子们对他的感情很深,看着年迈的师父每天拿着锄头到山上劳作,真是于心不忍。因此,弟子们恳请他老人家不要随众出坡,但是要强的百丈禅师是如何也不会听从弟子们的劝告的。于是,他以坚决的口吻说道:“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弟子们明白阻止不了百丈禅师干农活的决心,就只好将他用的扁担、锄头等农具藏起来,让他找不到。

百丈禅师到处都在找自己的农具,连个影子都没有见着。无奈之下,他只好使出绝食的行为来进行抗议。弟子们见状,焦急地问他为何茶饭不思?百丈禅师道:“既然没有工作,哪能吃饭?”

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还给他,让他随众生活。百丈禅师这种“一日不劳,一日不食”的精神,也就成为丛林千古的楷模!

勤为无价之宝,有益而辛勤的劳动总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一切术业的专精与实业的成就都在于勤奋地付出和努力。名誉和光荣所构成的因素,就是辛劳所结的果实。

人性的偏失,最需注意防范的就是逸乐。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以其劳动不息也。”因为水不流动的缘故,遂生腐败的细菌。逸乐并不是一件好事,逸乐惯了的人,越逸乐越觉不足,致使机能皆废,无事可做。人世间就因怠惰而令人毁心销骨,一切恶事皆由此生。

一个人的怠惰往往源于精神上的怠惰,因为这样的人总是幻想生活的美好,总想只要自己定下高目标就能遇上那样的好人好事,所以自己不用辛苦地做事。这种人从小到大都是只抓机遇,他们也许的确机遇很好,总是遇到好人好事。但是由于他们已经养成了只要现成的习惯,即使他们已有了好机遇,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精神和身体上的勤劳,这种怠惰时时都在腐蚀着他们。

勤劳精神在个人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古人云:“一生之计在于勤。”早在《易经》中就有这样的言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即君子白天勤劳不倦,自强不息,晚上小心谨慎,即使陷入危险境地,也可化险为夷。

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工作与职位勤勉不怠,不粗心大意,不放纵,对于事情又能妥善办理,对于安身立命及生活职业亦安排得适当合理,那么资财对于他来说,未得者可得,既得者则能永远妥为保存,不致散失。

中国历代对勤勉敬业褒扬有加。周文王的祖父留给周文王的训条是: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敬重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克服怠惰懒散的习惯就会得吉;让怠惰的心理占上风就要遭灭亡。孔子的先祖正考父是这样对待职务晋升的:“一命而偻,二命而佝,三命而俯。”偻、佝、俯是表示脊背弯曲程度的字。俯已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官当得越大,他的腰弯得越厉害,危机感越重。三命是上卿之职。就凭孔子先人的这种敬业精神,鲁国大夫孟釐子认为“圣人之后,必有达者”。他临死时把儿子叫到身边,对儿子说:“我死后你要把孔子当老师,跟他学习。”汉武帝有一次问80多岁的申公如何治理国家,申公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如何耳。”就看你身体力行得怎样。“德”这个字比较抽象,难以把握。古人提出“力行近乎德”。任何事情你只要力行就接近于有“德”了。南宋将领郦琼兵败投降了金国,之后,继续带兵打仗,对两国将帅的作风深有体会:金军打仗,元帅、王爷都临阵督战,矢石交加战斗白热化时脱去盔甲指挥,各级将校意气自如,下面士兵没人敢怕死;南宋将帅出兵,身居数百里外,军令派侍从传递,而且这个军令也是参谋助手的主意,不是将帅自己深思熟虑的决定。郦琼认为金国军队所向无敌,而南宋军队像惊弓之鸟,听到金军拨拨弓弦发出点声响就败散而逃也是必然的。

《诗经·小雅》教导后人:“密尔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把你的事情做得密实些,不要说什么功劳苦劳。即使你无罪无错,还会有人到处说你不好。所以古贤勤是小事,却可以免大患。勤勉敬业的楷模是诸葛亮,人们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他。这是诸葛亮《后出师表》里的句子,也是他出师前向后主刘禅表明心迹的话。他本身也是如此实践的,53岁时就过劳死了。如果他活到73岁,中国的这一段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了。他留下的“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军火未燃,将不言寒;军食未熟,将不言饥”,是他带兵的沥血之言。诸葛亮的勤勉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勤勉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柱,是修德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在人生历程中不断前进的资本。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生命的旅程就是一次远航,以勤做桨,生命的大船才能驶向远方,驶向彼岸,人生也就会更有意义。

泰勒说过: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的确如此,只要人一懒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生出来。有人懒得连吃饭都不会动手,只能活活饿死。有人懒得连路都不想走,结果只能被山体滑坡落下的石头砸死。有人懒得连气都不想出,结果只能窒息死亡……这一切都是懒惰惹的祸!

把握好每一分钟

一个小孩来到一座著名的古刹,想当和尚。之后,老方丈就安排他担任撞钟之职。这个小和尚自认为早晚各撞一次钟,这么简单又重复的事情,谁都能做。并且钟声只是寺院的作息时间,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就这样,敲了几个月的钟觉得无聊至极,他说道:“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

突然,有一天,老方丈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

小和尚听了很不服气,心想: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老方丈能看出小和尚的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于是就解释道:“你的钟撞得很响亮,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什么力量。因为你心中根本没有‘撞钟’这项看似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所代表的深刻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院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为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不虔诚,不敬业,怎能担当神圣的撞钟工作呢?”接受教训的小和尚听后,嘴巴犹如被堵住了一样,无话说出,只是低眉顺耳地傻站着。

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像小和尚一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宋神宗时,宗本禅师应召住持洛阳慧林寺,并多次进宫给皇帝说法,备受礼遇。到了晚年,他以老乞归。他离开洛阳城的时候,前来送行的王公贵人车马相接,他们都给了宗本禅师很多的金子。宗本禅师心里很感激他们的厚礼,但是都一一谢绝了。临分别时,宗本禅师谆谆告诫他们:“岁月不可把玩,衰老、疾病随时都有可能来临。只有勤于修习,不可懈怠才能过上幸福的一生。”

的确,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平凡人,很多人都为了成仙成佛而吃仙丹,终究还是死了。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靠人类的勤劳来充实和延长庄稼的生命,而不能不劳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