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从康乾盛世的历史进程,还是从有清一代全史的角度来考察,雍正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世宗没有其父长寿,更没有像其父享国如此之久,他在位只有13年。尽管时间短促,却不容忽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康乾盛世,是包含雍正朝在内的。正确的提法,应是“康雍乾盛世”。为图简便,习称康乾盛世。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圣祖在他的寝宫,安然地闭上了双眼,溘然长逝,享年69岁。
他留下一份长篇“遗诏”,历数他一生的业绩和追求,即:“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他“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该(概)括耶!”这几段自评的话,可以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自黄帝甲子,迄至圣祖离世,共4350余年,历301帝,如他“在位之久者甚少”。《尚书·洪范》所载人有“五福”,即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他皆占全,论寿已到天年始终,正如其所言:“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因此,“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
按照他的遗嘱,“雍亲王皇四子胤稹,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这位新皇帝,就是清世宗,因其年号为雍正,又习称雍正皇帝。
他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三日,排行第四。其父圣祖去世时,他已是45岁的中年人。在人生中,这个年龄,是最佳时期。他之得位,为圣祖生前亲口指定。他即位后所有作为,都证明圣祖对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尽管圣祖生前选定皇太子反反复复,几度废立,晚年为此伤透了脑筋,毕竟在离世前的关键时刻,作出了历史性的抉择。最后,他终于选定了第四子胤稹。历史已经证明,胤稹没有辜负其父的重托,他全面继承了其父的未竟事业,乘其余烈,把世祖、圣祖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胤稹就是“一坚固可托之人”。这足以使圣祖在天之灵感到欣慰。
圣祖在选任接班人的问题上,打破历代的“嫡长制”,采取以贤取人,而不以长子为天然的继承人,把皇冠戴到了第四子的头上,这也是圣祖的高人之处。至雍正时,不再明立皇储,而是将他心目中选定的接班人密写下来,封在一匣中,直到去世前才开启,当众宣布。于此,他胜其父一筹。自此遂成定制,清再无诸皇子争夺皇位的明争暗斗,亦使历代党争之祸不再重演。
圣祖去世后,胤稹与诸兄弟及朝中诸臣全力处理丧事。七天后,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胤稹执行其父的遗嘱,正式即皇帝位,以明年为雍正元年。
胤稹宣布即位,亦宣告圣祖时代的结束,及世宗时代的开启,也是对圣祖开创“盛世”的巩固与发展时期。
雍正朝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居于康熙朝与乾隆朝之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世宗忠实地继承了圣祖的事业,首在巩固已有成果,再把它推向前进,使盛世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又为他的后继者乾隆的继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且不说关外的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如何雄才大略,即便入关后的第一帝世祖到第二帝圣祖,皆属才能卓著、奋发有为的一代明君。而继圣祖之后的这位新帝——世宗,同样是具有远见卓识、乾纲独断的强而有力的一代明君。三帝既保持了治国大政方针的连续性,又各有开拓,为“盛世”增添了各自的新内容。这是自清入关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冲破惊涛骇浪,造成国势骎骎乎前进不已的重要原因之一。
世宗即位之日,就声明继承其父事业的决心。他说:“皇考(指圣祖)临御以来,良法美政,万世昭垂,朕当永遵成宪,不敢稍有更张。”就是说,圣祖的大政方针,他不会更改,决意遵守。圣祖“知人善任,至明至当”,世宗也亟须他们“实心任事,法己奉公”,帮助他治理国家,他必“始终保全”;而“天下百姓,受皇考恩泽日久”,理应“各宜孝亲敬长,畏罪怀刑,以副朕仰法皇考如天好生之意。”他“仰惟先志之宜承,深望皇图之永固”,他要与天下百姓及“亲贤文武”,“共天尽诚,各输心膂”,以巩固大清的“无疆之业”。
圣祖去世,照例由群臣共议上“尊谥庙号”。一般原则,是根据已故皇帝生前的业绩和品德,给以恰当的评论,用简洁而准确的文字加以概括,实则是对死者的盖棺论定。通观自汉以来,给已故皇帝所上谥号不无溢美之辞,遵循“为君者讳”的不易准则,只书好事而隐晦其缺点或错误。世宗给其父上谥号,实事求是,不溢美,不夸大。他向群臣阐明了他的想法。他说,诸臣尊崇君父之心,是没有止境的,总是用最美好的词句来表达尊崇君父的感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至允至当,方孚千秋定论,若少有溢美之词,不独失天下之至公,且开后人之僭越。”这都是因君子的“愚忠愚孝”,把应继承和实行先辈的“盛德大业”,变为“赞颂之虚庆”,若如此,他之心是非常不安的。他概括圣祖的一生:“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勋业实为开创。”圣祖继承世祖之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一位“守成”之君;但从他所建树的事业,成就之大来论,他又是一位“创业”之君。世宗的两句话,完整而准确地评价了圣祖的一生,真是一鸣惊人,不同凡响。圣祖一生,对溢美的赞颂和夸大最为反感,深恶痛绝,始终反对群臣屡上尊号的建议,故其一生没接受过任何尊号。世宗总结祖宗的传统,说:“太祖、太宗、世祖,以至皇考,咸贵实行,不尚虚文。”在这点上,世宗的确酷似圣祖的品行。圣祖“遗诏”就说到世宗“深肖朕躬”,仅此一事,已见圣祖识人之深。
经议,诸臣引经据典,认为:“帝王功业隆盛,引古者祖有功之义得称‘祖’。……惟‘圣’字可以赞扬大行皇帝(圣祖)之峻德,惟‘祖’号可以彰显大行皇帝之隆功。”上尊谥为“仁皇帝”,庙号“圣祖”。世宗对此甚感满意,便“持针刺中指出血,将奏内‘圣祖’两字圈出,敬恭高捧……”
世宗以刺中指血代替御笔圈阅,其至孝之心,显露于外,令观者为之感动。至于他为其父置办丧事,于礼仪无不周详,且超乎常礼;于情则极尽孝子之哀思,号哭而不思饮食,感天动地,自不必详叙。
当此即位,一展宏图之际,我们看到,世宗的识见与治国思想显露出与圣祖的一脉相承。据历代之经验,举凡治国,或从事一项事业,首在得人才。圣祖在世时,始终强调人才之重,并常常感叹以“知人”为最难。世宗刚即位,就向大学士们阐述这一思想,说:“朕惟敷政之道,用人为先。”但“知人则哲,自古为难。”他仿效其父的做法,要求在廷大臣与“闲曹”,在外的督抚以及州县官员,或品行端方,或操守清廉,或才具敏练者,要各据“真知灼见,从公具折密奏”,不管是亲属、同乡、同事,也不论以前是仇人,都不必嫌疑,只要不徇私、不树党羽、不沽名求赏、不言过其实,都从公保举。有关政事中应实行、应革除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亦应“各行密奏”。关于他个人,用人行政若有缺失,也要“直言无隐”。他概括急于实行的共三件事:一是“急欲得人”,以资治理;二是想知道自己行事是否得当;三是考察大学士所荐举之人及所奏之事,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居心”了。
这些想法和主张,无不与圣祖的做法相吻合。
圣祖在位六十余年,以民生为念,频频给百姓以“实惠”,深得民心。世宗即位才半月有余,便想到如何给百姓“实惠”,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他首先想到古北口一带,是他父亲生前每年“行幸之地”,当地百姓都为之“除道清尘”,已经有年,无不殚精竭虑。现在,他要给这一带百姓“恩恤”,便指示户部:“著将宛平、顺义、怀柔、密云、平谷五县、昌平一州(皆属今北京地区)雍正元年正项钱粮尽行蠲免。”还有,通往陵寝的道路,现今正当修道,也须“加恤”,特将大兴、三河(属今北京地区)二县及通州、蓟州、遵化等三州雍正元年的正项钱粮也尽行蠲免。此两项措置,是世宗在位时的首次记录。虽说首次蠲免数量不大,涉及地区也不多,但其意是为光大其父的荣誉,给当地百姓布施“实惠”,亦具象征意义。他也要像父亲那样,时刻关注民生疾苦。
世宗陆续起用一批人才,为他的心腹之臣。这些人中,既有圣祖生前重用者,也有他独自起用者,还包括他的诸兄弟在内。
世宗尚未正式即位,即指定贝勒允禊、十三阿哥允祥、大学士马齐、理藩院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在治丧期间,除他在雍亲王藩邸事之外,凡朝中诸事“俱交送四大臣,凡有谕旨,必经由四大臣传出,并令记档,则诸事庶乎秩然不紊。”这四人,实际成了他的临时辅政大臣。原有议政王大臣而不用,却另挑选出四臣,用意不言自明。他以新君即位,鉴于以往兄弟之间的矛盾,也有一些大臣介入其中,各有拥立皇太子的活动,难以信任,就寻找忠于自己的大臣和兄弟,严防在新老交替之际出现纠纷。四人中,隆科多最引人注目。他是圣祖去世之际留在身边的重臣,命世宗继位的遗诏就是由他传达的。他原任步军统领,负有京师治安与安全保卫之责,受到圣祖重用。他因拥戴胤稹有功而受到特别的重用。世宗指示内阁,今后对隆科多“应称呼舅舅”,启奏时则书写“舅舅隆科多”,准袭一等公爵,给予特殊的礼遇,是对他拥戴之功的报答。其次是马齐,圣祖任其为大学士,因参与拥立皇八子允禩为太子事而受到圣祖的严厉谴责,差点儿丢了脑袋!世宗重新起用加以重任,马齐自然会感恩图报。允禊和允祥两人都属皇室,圣祖在世时,他们与之没有更密切的关系,世宗也予以启用,令掌重权。看来,这四大臣是世宗精心挑选的。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位帝王都不会重用先朝的原班人马,而要挑选合乎己意的人加以任用。这并不奇怪。正像世祖去世前任命四辅臣,到圣祖亲政后,以逮捕鳌拜而取消其集团一样,重新起用新人,作为自己的辅政之臣。
世宗即位伊始,就显示了思维敏锐,处事果断,要求严格的政治风格,这正是圣祖所要的“坚固而可托之人”。这里,仅举几例:
他指示大将军以下各路将军,及各直省督抚、提镇等,有奏疏即派人来京“照常启奏,无得沉隐停滞”,如若违犯,“照大不敬律治罪”!
十二月,他训诫八旗都统:最近以来,发现八旗官员兵丁内,“嗜酒沉湎,以致容貌改常,轻生破产,肆行妄为者甚众。”其中不乏有才能可用之人,“朕实悯之、惜之”。各旗都统都要清查本旗内“酗酒不肖之徒,定以限期,速令悛改。能改则已,如不能改”,属官员,即行参劾;兵丁“即行革退,以示惩戒,法在必行”。
同月,他向九卿众官批评八旗官员对于丧葬等事,“每多靡费”。今后,将满汉职官,按其品级,分为等次,包括兵民丧葬,“务从简朴,毋得僭妄”,还有婚嫁等礼仪,详议定出规则,作为法令来执行。
世宗效法其父,敬老优待。他规定:年老大臣65岁以上,可以乘马进宫,由东华门入的,至前亭下马;由西华门入的,至内务府总管衙门下马。
世宗批评各省钱粮亏空尤为严厉。他说,国家征收钱粮,必使仓库充实,有备无患。圣祖在世时,“躬行节俭,裕国爱民”,六十余年以来,“蠲租赐复,殆无虚日”。最近,已见各道、府、州、县亏空钱粮的不少。究其原因,或是上司勒索,或为自己侵吞,岂都是因公挪用?皇考仁慈,不忍心即正典刑。所以,你们每恃宽容,“毫无畏惧,恣意亏空,动则盈千累万”。督抚明知其中有弊,曲相容隐,乃至万难掩饰,往往改“侵欺”为“挪移”,限期追补,视为例行公事,拖延数年,只存“追补”的虚名,事实上都全无一点着落。一旦地方有急需,不能支给供应,关系重大。朕深悉此中弊端,本应马上清查,重加惩处。但已成积习,姑且从宽处理。除陕西省外,各省限以三年之内,凡有亏空,务期如数补足。不得借机搜括民间,不得寻找借口掩饰。如限满而未补足,“定行从重治罪”。三年补完后,若再有亏空,决不宽贷!
世宗命户部将他的谕旨传达给各省督抚执行。
钱粮亏空,是圣祖晚年为政的一个严重问题,在后面还要详细说明。这里引述世宗的谕旨,是想阐述他初政的思想,及与圣祖的相承之处。
河工一向为圣祖所关注,他不惜动用巨资和大批人力,常年坚持维修,故变水害为水利,保证农业连年丰收。世宗对此亦毫不松懈。他即位一个月,河道总督陈鹏年报告:秦家厂等处堤工,河水漫溢,请示解决办法。世宗当即批示:“此漫溢之处,不于岁前堵筑完竣,来年桃汛水发,愈难办理。”命陈鹏年等“务于岁前速行堵筑完竣。”
世宗的指示,简洁明确。他懂得冬季兴修水利易成,若至来年春,冰解而春雨连绵,则无法修治的道理。所以,他的指示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世宗从十一月二十日即位,到年底,只有一个多月,虽然诸事纷繁,圣祖时的事未了,又累添新事,他却应对自如,手批口答,井井有条,遇事果断,指示明白,决无含混不清或模棱两可之嫌。亦见其精明练达,胸有成竹,决事干净利落。他以45岁的成熟年龄继登皇帝之位,无如幼童皇帝还需大臣代管,他事必亲躬,件件自己去处理。
世宗即位后,在短短的时间里,已显示出承前启后的势头。清朝沿袭了秦代以来主要是明代的封建专制政体,重建了一代新王朝。封建专制政体,就是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紧密结合,二者合而为一,君主即皇帝,则处于中央权力的支配地位。君主专制愈强大,专制政体就愈严密、完善。自朱元璋建明朝始,不断强化君主专制,把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清在此基础上,继续强化君主专制,集历代之大成,全面发展了封建专制制度。在顺康时期,主要是康熙朝,已使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阶段。他对君主专制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天下大权,惟一人操之,不可旁落。”他说的“惟一人”,自然是指皇帝一人。他深刻地总结了明朝太监专权的历史经验教训,决心不使国家大权“旁落”,“国家惟有一主”,由他一人独操。圣祖亲政五十余年,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发展。世宗即位,沿着圣祖开创的道路,把君主专制推向了顶峰。
世宗即位时,已经45岁,是政治上成熟的年龄。他长期生活在父亲的身边,耳濡目染,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很多为政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在执行父亲指派的各项政务中,积累了政治经验。他即位伊始,便仿效父亲,建立以他为核心的新的统治系统。一方面,他反复宣示:“朕当永遵成宪”,继承已故皇帝的所有制度,“不敢稍有更张”;一方面,毫不迟疑地采取新措施,加强和巩固他的君权不受任何侵犯,保证最高权力的和平过渡,更重要的是,维持国家长期稳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