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吕氏春秋》学生活
21742300000020

第20章

如果有这样一个人,视持节修身、清廉理财为可耻的事,看见财富就想占为己有,那么,他若想富足,除非是去盗窃,否则便是致富无门。所以,荣华富贵是不会自己找上门来的,是要靠建立功劳去获得的。功绩平平却奢求太高,这是欺骗。没有建立功绩却想获得荣华富贵,这是诈取。正人君子是不屑采用欺骗、诈取的方法的。有很多人谈论说:“如果我被国君重用的话,国家肯定就不会有祸患存在。”但是即使国君任用了他,结果也未必如此,反而不如自己持节修身。假如他自身尚且有所祸患,任用这样的人来治理国家,又怎么能保证国家就没有祸患呢?己身是自己尚能约束控制的,如果放弃自己所能约束控制的,却去致力于自己不能控制约束的东西,那么这就是很荒唐的事情。所以,阻止这样的人去管理百官、治理国家是有道理的。至于在家孝顺父母,在外谨慎真诚结交朋友,这是一定能做到的。如果对待父母尚且不孝顺,结交朋友又不真诚,孝亲笃友都不能做到,这样怎么能让人称赞他呢?因此,评价一个人不能依据他所没有做到的那些事,而应该根据他已经做了的那些事,这样才能知道他未能做到的事。

古时候,侍奉君主的人一定是在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之后才能担任相关官职;一定是先省察自身之后才能接受俸薪。即使君主想增加他们的俸禄,他们也不能没缘由地接受。《大雅》上说:“上帝监视着你们,不要有贰心。”这谈的是忠臣的品行。郑君询问被瞻的态度、薄疑以不要加重赋税回答卫嗣君这两件事就可以说明这个道理。被瞻、薄疑这两位士人,都接近于知道作为大臣的根本了。

活学活用

西门豹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的政治家,在魏文侯的时候被任命为一个叫邺的地方的长官。西门豹治理邺地政绩卓著,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止了河伯娶媳妇,二是兴修水利,变水患为水利。

西门豹接到去邺地任命后,立即到达该地。他一到那里,立即召集当地的父老乡亲开会,了解当地百姓的疾苦。乡亲们说:“我们感到最恐惧的就是每年要为河伯娶媳妇。”西门豹忙问个中缘由。乡亲们七嘴八舌地告诉西门豹:“这里的三老年年要向老百姓征收数百万的税钱,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其余的钱与巫祝同分。到了该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那巫婆就四处巡视,看看谁家的女孩长得漂亮,就说这个女孩应该给河伯做媳妇。然后就会把这个女孩抢去,在河边为她搭起一个小棚子,让她把头和脸洗干净,单独住在棚子里。过几天,就会举行一个仪式,把这个女孩连同小棚子一起扔到河里,漂不多久,就会沉下去了。民问有一种说法,如果不给河伯娶媳妇,河伯一发怒,就会发大水,把老百姓给淹死。为此,弄得这里的老百姓尤其是家里有个漂亮女孩子的整天提心吊胆。所以许多人只得离家逃走,现在这里的人口也越来越少了。”西门豹说:“还有这样的怪事?等到为河伯送亲的那天,你们告诉我一声,我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西门豹早早来到河边,河边已经有几千人在围观。地方豪绅以及几个巫婆也在前排坐好。这时,只听西门豹说:“把为河伯选的新娘子带过来我瞧瞧。”看过之后,西门豹说:“不行,这个女孩太丑了。麻烦大巫婆去向河伯通报一声,改天换个漂亮的送去。”于是命令随从抱起大巫婆扔到了河里。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怎么去了这么久?让她的弟子去催一下吧!”又命人把一个弟子扔了下去。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又说:“怎么还是这么慢,再去催!”又把一个弟子扔进了河里。这样,总共扔了三个弟子。西门豹接着说:“去的都是女人,看来女人办事不行。那就麻烦三老去禀报一下吧!”就把三老扔进了河里。西门豹故意恭敬地对着河水看了很久,旁观者都很害怕地望着西门豹。西门豹说:“巫婆和三老都不回来,看样需要一个有钱的人去了。”当地的豪绅们都吓坏了,他们一起跪在西门豹的面前,叩头求饶,直到头破血流。西门豹说:“看来河伯也很好客呀!他们去了这么久还不回来,你们都回去吧!”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提给河伯娶亲的事儿了。西门豹接着就发动当地民工,开凿了十二条河渠,引黄河之水来灌溉当地的农田,既避免了水患,也保障了农业丰收。

智慧金言

国家安危荣辱的根本在于君主,君主的根本在于宗庙,宗庙的根本在于人民,人民治理得好坏在于直接从事治理的官吏。

有始览·谕大

题解

“谕大”就是通晓大体、了解“大”的重要性的意思。文章主要说明治理国家、谋物之成、免祸全身的根本在于心志高远、见识宏大,这样,就可以立功显名、有所建树。

原文

昔舜欲旗①古今而不成,既足以成帝矣。禹欲帝而不成,既足以正殊俗矣。汤欲继禹而不成,既足以服四荒矣。武王欲及汤而不成,既足以王道矣。五伯欲继三王而不成,既足以为诸侯长矣。孔丘、墨翟欲行大道于世而不成,既足以成显名矣。夫大义之不成,既有成矣已。《夏书》曰:“天子之德广运,乃神,乃武乃文。”故务在事事在大。

地大则有常祥、不庭、岐母、群抵、天翟、不周,山大则有虎豹熊螇蛆,水大则有蛟龙鼋鼍鳣鲔。《商书》曰:“五世之庙,可以观怪;万夫之长,可以生谋。”空中之无泽陂也,井中之无大鱼也,新林之无长木也;凡谋物之成也,必由广大众多长久,信也。

季子曰:“燕雀争善处于一屋之下,子母相哺也,妁妁焉②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则火上焚栋,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为人臣免于燕雀之智者寡矣。夫为人臣者,进其爵禄富贵,父子兄弟相与比周于一国,女句妁焉相乐也,以危其社稷,其为灶突近也,而终不知也,其与燕雀之智不异矣。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此之谓也。故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小大贵贱,交相为恃,然后皆得其乐。”定贱小在于贵大,解在乎薄疑说卫嗣君以王术,杜赫说周昭文君以安天下,及匡章之难惠子以王齐王也。

注释

①旗:作动词,号令。

②姁姁焉:喜悦自得的样子。

译文

以前,舜想要表率古今但是没有获得成功,却也足够成就伟业了;禹想要成就帝业没有获得成功,但是也足以匡正异俗了;汤想要继承禹的伟业但是没有成功,却也足以让四方荒远国家归服了;武王想要超过汤的成就但是没有获得成功,但是足以在通舟车、见人迹的地方成就王道了;五伯想要继承禹、汤、武王的事业而没有获得成功,但是也足以称霸诸侯了;孔子、墨子想要在各国推行自己的治国之道但是没有获得成功,却也足以让自己成为圣贤而声名显赫了。这些人所追求的宏远目标虽然没有得到实现,但是也足以有所建树了。《夏书》上说:“天子的功德,广袤深邃,妙不可言,既勇武又文雅。”因此,踏实苦干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而干事的关键则在于有远大的志向。

土地广大,就有了常祥、不庭、岐母、群抵、天翟、不周等高山;山岭高大,就有了老虎、豺狼、熊、猿猴等野兽;水域宽阔,就有了蛟龙、鼋、鼍、鲔等水族。《商书》上说:“五代的祖庙,能看见鬼怪;万人的头领,能想出奇谋。”孔穴中不会形成池沼,井水中不会养出大鱼,新林中不会长出大树。几要谋划一件事成功,就必须植根于广大、众多、长久之中,这是确定无疑的。

季子说:“燕子和麻雀在房檐下争夺好地方筑巢,母鸟哺育着幼鸟,都欢乐自得,以为平安无事了。灶上的烟囱裂了,火苗窜了出来,向上烧着了屋梁,可是燕子和麻雀却安然自若,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不知道灾祸将要降到自己身上啊。”做臣子的能够避免燕子麻雀那样见识的人太少了。做臣子的,只顾增加自己的爵禄富贵,父子兄弟在一个国家里结党营私,欢乐自得,从而危害自己的国家。他们离灶上的烟囱很近,可是却始终不知道,他们与燕子麻雀的见识有什么不同呢?所以说:“天下大乱,就不会有一个安定的国家;整个国家都乱了,就不会有一个安定的家;全家都乱了,就不会有一个安定的个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小的要获得安定必须依赖大的,大的要获得安定必须依赖小的。大和小,贵和贱,彼此互相依籁,然后才能都得到安乐。能使低贱的、弱小的获得安定的,就在于高贵的、强大的方面。薄疑用成就王业的方略劝说卫嗣君、杜赫用安定天下的谋略劝说周昭文君,以及匡章责难惠子尊齐王为王这几件事中就体现了这个道理。

活学活用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字子长,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父亲曾经打算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历史著作,但老人怀着未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也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司马迁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以后,开始了写作。但是一个突然的变故几乎改变了司马迁一生的命运。

在天汉三年(前98年),汉将李陵因为战败投降了匈奴。李陵是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被匈奴俘虏的,匈奴国王把他招为驸马。汉武帝很是气愤,把当初举荐李陵的大臣们骂了个狗血喷头,又下令把李陵的母亲、妻子、女儿全家斩尽杀绝。司马迁对于李陵投降这件事,给予了一定的客观评价。因为司马迁当时也是举荐李陵的人物之一,他认为李陵该杀,但不应牵连到全家。汉武帝听了拍案大怒,认为司马迁是有意在为李陵开脱。这下可激怒了汉武帝,司马迁被关进了监狱,判处死刑。不过,汉武帝对他还有一点怜惜之情,就说:“司马迁罪减一等,改为宫刑。”在那个时代,被判死刑的人可以以钱来赎罪。司马迁无钱来赎罪,就选择了一种可以代替死刑的刑罚,那就是腐刑,这种刑罚对于一个男人来说,甚至是一种比死更难让人面对的处罚。

司马迁刚刚被实施宫刑以后,汉武帝就任命他为中书令。司马迁知道这个职位历来是有太监兼任的,现在却让自己来担任这样的官职,简直是奇耻大辱。自己毕竟是一个血性男儿呀!司马迁的精神异常痛苦,精神似乎也变得恍惚了,在家不知何事,出门不知何往,总觉得别人在’对自己指指点点。但他还要完成更大的事业。司马迁谢绝了所有官吏的拜访,重新在几案上写了起来。在《报任安书》中,他以古代的圣贤人物来鼓励和鞭策自己,终于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网罗天下的佚事旧闻,并且亲自走访了一些名胜古迹。司马迁由于立志远大,终于写成了千古史学名著。后世对司马迁的《史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史记》是“实录”,也称赞司马迁是一代“良史之才”。

智慧金言

《商书》上说:“五代的祖庙,可以看到鬼怪;万人的首领,可以产生奇谋。”孔穴之中没有池沼,水井之中没有大鱼,新林之中没有大树。凡是谋划事情取得成功的,必定是着眼于广大、众多、长久,这是确定无疑的。

孝行览·孝行

题解

本篇主要论述了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孝道是治国之本,是社会、人事、道德等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治理天下、国家的根本原则。同时,文章还阐述了行孝对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意义。

凡为①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芸疾②,守战固,不罢北③。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

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故论人必先以所亲,而后及所疏;必先以所重,而后及所轻。今有人于此,行于亲重,而不简慢于轻疏,则是笃谨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于之孝也。

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④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陈⑤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

《商书》曰:“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

曾子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所谓贵德,为其近于圣也;所谓贵贵,为其近于君也;所谓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所谓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所谓慈幼,为其近于弟也。”

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卖身葬父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⑥。故舟而不游⑦,道而不径⑧,能全支⑨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⑩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人问之曰:“夫子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敢问其故?”乐正子春曰:“善乎而问之!吾闻之曾了,曾子闻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余忘孝道,是以忧。”故曰,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

民之本教日孝,其行孝日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也,刑自逆此作也。

注释

①为:治。

②芸:通“耘”,除草。疾:用力。

③罢:通“疲”,困乏。北:败北。

④莅官:居官。莅:临。

⑤陈:同“阵”,军阵。

⑥阙:通“缺”,损,坏。

⑦舟:作动词,乘舟。游:游涉。

⑧道:行道。径:小路,此作动词用,走小路。

⑨支:通“肢”。

⑩瘳:病愈。

译文

凡是统治天下、治理国家,必定要首先致力于根本,其次推及枝节。这里讲的根本,不是说耕种五谷,而是说致力于治人。治人,不是说让贫穷的人富裕起来,让稀少的人口增多起来,而是说致力于做人的根本。确定做人的根本,重要性没有比得上孝道的了。君主孝敬父母,就会声名显赫,民众归服,天下称赞。人臣孝敬父母,就会忠诚侍奉君主,清正为官,在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士民孝敬父母,就会勤劳耕耘,就会坚守力战,不会临阵脱逃。孝敬父母,这是三皇五帝的治国之策,是处理万事的原则。

掌握了一种方法,从而可以带来各种好事,去除各种恶事,并且能够使天下人服从的,大概只有孝道了吧。所以,在评价人物时,应该先察看他对自己所亲近的人的态度,其次再察看他对自己所疏远的人的态度;必须先察看他对自己所敬重的人的态度,然后再察看他对自己所忽视的人的态度。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他孝敬父母,对自己所疏远忽视的人没有粗鲁无礼,那么这个人就是忠厚、谨慎的。古代圣王贤帝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天下的。因此,对自己的亲人热爱就不会嫌弃他人;对自己的亲人敬重就不敢轻慢他人。竭尽全力地敬爱自己的亲人,民众就会受天子这种孝道的影响从而使其传播普照,以至遍及四海。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