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吕氏春秋》学生活
21742300000008

第8章

乐之有情,譬之若肌肤形体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则必有性养矣。寒、温、劳、逸、饥、饱,此六者非适也。凡养也者,瞻非适而以之适者也。能以久处其适,则生长矣。生也者,其身固静,或而后知,或使之也。遂而不返,制乎嗜欲,制乎嗜欲无穷,则必失其天矣。且夫嗜欲无穷,则必有贪鄙悖乱之心,淫佚奸诈之事矣。故强者劫弱,众者暴寡,勇者凌怯,壮者傲幼,从此生矣。

注释

①霆:疾雷。

②生:性情。

③俶诡:奇异。殊瑰:奇伟瑰丽。

④兵:灾,伤害。

译文

人没有不依赖自己的生命而存在的,但是却不了解他所依赖的根本所在。人都是依靠自己的智慧认识事物,但是不了解事物的根本。了解了所赖以认识事物的根本,就叫做懂得“道”,不了解所赖以认识事物的根本,就是舍弃了宝物,这样的人就会遭受灾祸。世上的君主,大都把珠宝戈剑作为宝物,这样的宝物越多,人民就越厌恶,国家就越危急,君主就会更加陷于困穷状况。这就失去了宝物本来的意义了。乱世的音乐就像宝物一样。木革类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就像雷鸣,金石类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就像霹雳,丝竹类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就像喧嚷。用这样的音乐来震慑人的心身,扰乱人的耳目,动摇人的性情是可以的,把它当作音乐却不可以。所以,音乐越糜烂,百姓们就越是沉迷,国家就越昏乱,君主就越是卑微,这就失去了音乐本来的意义了。

古代的君主之所以重视音乐,是因为它能使人快乐。夏桀、商纣制作奢侈糜烂的音乐,鼓、磬、管、箫等乐器的合奏,要求场面宏大,人员盛多,认为这样才是壮观。一味地追求不曾看见不曾听见的音乐,并认为这就是好的音乐,任意地违背先王作乐的原则,不考虑度量的标准。千钟的制作导致宋国的衰败,大吕的制作导致齐国的衰败,巫音的制作导致楚国的衰败。这些音乐尽管盛大,但是在有道的人看来,失去了音乐的本意,这样的音乐就不会使人快乐。这样的话,百姓就一定会厌恶他们的君主,君主的天性就会受到伤害。喜欢“侈乐”的君主,这样的音乐对他的天性就像烈日对于冰块一样,成为伤害天性的罪魁祸首。这就是因为不知音乐的真谛而追求盛大音乐的结果。

音乐是有它的真谛的,就像肌肤形体具有天性一样。有天性就有保养天性的方法。寒冷、温暖、辛劳、安逸、饥饿、撑饱,这六种情况都是不适宜天性的。讲究保养就是考察天性不得其宜的原因并使之合宜。能长时间保持天性的合宜,生命就会得到长久。生命本身是清静无知的,它受到外物的感受而被感知,是因为外物影响的结果。如果一直受到这种影响而不知回返,就会受到欲望的牵制,牵制产生,就必然丧失原本的天性。放纵自己的欲望而不清醒,不知道支配节制自己的欲望,就会产生贪恋、卑劣、悖乱的想法,做出荒唐、糜烂、奸诈的事情来。所以,强者欺凌弱者,多数压制少数,胆大的欺负懦弱的,强壮的轻视年少的,就是因为人的无尽欲望所产生的结果。

活学活用

音乐有天性,就像肌肉、皮肤、形体有情性一样。有情性就有养性的问题。寒冷、炎热、劳累、安逸、饥饿、饱食这6种情形不适合修养天性。凡是修养,都要看到不合适的情形而去达到合适的情形。能够长久地处于合适的情形,那么生命就能长久了。生命本来是静态的,有了外物的感应而有知觉,是外物的感应使它这样。如果放纵情感就会被嗜欲所控制,那么天性就必然会丧失。而且嗜欲是没完没了的,就必然会产生贪婪卑鄙、叛逆作乱的思想,做出淫逸奸诈的坏事。因此,强大的劫掠弱小的,人多的虐待人少的,勇猛的凌辱胆怯的,强壮的歧视幼小的。种种行为由此而生。

2000年9月14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成克杰被执行死刑。

考察成克杰的历史,他有过努力向上、勤恳工作、有所作为的昨天。然而,随着职位的不断提升,他的思想逐渐发生蜕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发生倾斜。特别是与有夫之妇李平发生两性关系后,更是沿着生活上放纵奢糜、工作上无所用心、作风上独断专行、经济上贪婪无度的轨迹,一步一步滑向犯罪的深渊。私欲膨胀让他忘记了做人的准则,更忘记了党性原则。等待他的,最终是死亡。

智慧金言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常的欲望是前进的动力,不正常的欲望会导致一个强者瞬间灰飞湮灭。

仲夏纪·适音

题解

本篇主要论述了“和乐”的思想,是承接上篇“侈乐”而作。作者从人的心情和音乐的关系角度强调音乐的作用在于和心,以舒畅的心情来听适中的音乐,这样就会达到“和”的境界。最后论述了音乐对平政易俗的重要意义,反映了儒家对于音乐的重视。

原文

耳之情欲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目之情欲色,心弗乐,五色在前弗视。鼻之情欲芬香,心弗乐,芬香在前弗嗅。口之情欲滋味,心弗乐,五味在前弗食。欲之者,耳目鼻口也;乐之弗乐者,心也。心必和平然后乐。心必乐,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

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①。胜理以治身则生全,生全则寿长矣。胜理以治国则法立,法立则天下服矣。故适心之务在于胜理。

夫音亦有适,太巨则志荡,以荡听巨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横塞则熏振。太小则志嫌,以嫌听小则耳不充,不充则不詹,不詹则窕。太清则志百爵图危,以危听清则耳溪极,溪极则不鉴,不鉴则竭。太浊则志下,以下听浊则耳不收,不收则不特,不特则怒。故太巨、太小、太清,太浊,皆非适也。

何谓适?衷,音之适也。何谓衷?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小大轻重之衷也。黄钟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衷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乐无太,平和者是也。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哀,其政险也。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俗定而音乐化之矣。故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政而知其主矣。故先王必托于音乐以论其教。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进乎音者矣。大飨②之礼,上玄尊而俎生鱼,大羹③不和,有进乎味者也。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特以欢耳目、极口腹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行理义也。

注释

①胜理:即任理,亦即依循事物的规律办事。

②大飨:合祀先王的祭札。

③大羹:指不调和五味的肉汁。

译文

耳朵是喜欢音乐的,但是如果心情不愉快,即使音乐在耳边也不听;眼睛是喜欢颜色的,但是如果心情不愉快,即使彩色在眼前也不看;鼻子是喜欢芳香的,但是如果心情不愉快,即使芳孔子学琴香在身边也不闻;嘴是喜欢美味的,但是如果心情不愉快,即使美味在嘴边也不会吃。喜欢音乐、彩色、芳香、美味是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的本能。但是人的心情决定着快乐与否,心情平和了人才快乐,从而耳朵、眼睛、鼻子、嘴巴才能产生欲望。所以,快乐的关键在于平和人的内心,而平和的关键就在于行为适当。

快乐要适中,心情也要适中。人的本性都想长寿而厌恶短命,希望安全而厌恶危险,希望荣耀而厌恶耻辱,希望安逸而厌恶辛劳。四种希望能得到满足,四种厌恶能得到避免,人的心情就会愉快。希望的实现关键在于遵循事理。遵循事理来休养身心,就能保全生命,生命保全了寿命就会长久。按照事物的规律来管理国家,法令就会建立,天下就会服从。因此,让人的心情适中的关键所在就是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音乐也是要有个适中的问题的。声音大了就会让人心志摇荡,用这样的心情来听过大的声音,耳朵就会不能承受,这样耳朵就会充满堵塞,进而心志就会摇荡。声音太小就会让人感觉得不到满足,在这样的心情下听过小的声音,耳朵就不充满,就会感觉到不够,人的心志就会不满足。声音太清了就会使人心志高扬,用这样的心来听过清的声音,耳朵就会感到空虚困顿,就会鉴别不清,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心志就会衰竭。如果声音太浊就会使人心志低下,用低下之心来听过浊的声音,耳朵就不可能专注,这样听音乐时人就不能专一,就会动怒。所以,音乐的声音过大、过小、过清、过浊都不是适中的。

什么是合宜的呢?声音大小清浊适中就叫合宜。什么是大小清浊适中呢?钟音律度最大时没有超过钧的声音,钟的重量最重没有超过一石,这就是大小轻重适中。黄钟律的宫音是乐音的根本,是清浊的基准。合乎基准的就是合宜。用适中的心情去听适中的声音,这样就和谐了。音乐的各个方面都不能过分,平正和谐才是合宜。

所以,天下太平时代的音乐安宁而快乐,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平稳安定;国家动乱时代的音乐怨恨而愤怒,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动荡不安;快要亡国的音乐悲痛而哀伤,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危急险恶。凡是音乐,都是与政治有着很大的联系,而且起着移风易俗的作用。风俗的形成就是音乐教化的结果。所以,政治清明的时代,根据音乐就可以知道它的风俗,根据风俗就可以知道它的政治,根据政治就可以知道它的君主。因此,先王应该通过音乐来传播教化。

在宗庙里用来演奏用的瑟,镶有牛红色的弦,底部刻有小孔;宗庙之乐,只由一个人来领唱,另外三个人应和,它的意义已经不仅限于音乐本身了。举行大飨祭礼时,酒器里盛的是水,食器中盛着的是生鱼,不用五味来调和肉汁,但是它的意义已经超出滋味本身了。所以,君主制定礼乐时,不仅仅是用来满足人的耳目、口腹的欲望,还是要教化人们分辨是非,使道义得到实施啊。

活学活用

耳朵想要听到声音,心里不愉快的话,美妙的旋律在耳、前也听不到;眼睛想要看到东西,心里不愉快的话,绚丽的颜色在眼前也看不到;鼻子想要闻到芬芳,心里不愉快的话,芳香在鼻子前也闻不到;嘴巴想要尝到滋味,心里不愉快的话,美味放在面前也不想食用。耳目鼻口这些器官是有欲求的,接触到快乐但感觉不到快乐的是心。心一定要平和,才能得到快乐。一定要心得到快乐之后耳目鼻口这些器官才能发挥作用。

保持快乐的心情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气魄。古人们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孔子觉得桃李满天下他快乐,屈原觉得国强兴邦他快乐,陶渊明觉得放马南山他快乐,他们的快乐是简单的。而今人生活在重重压力下的现代社会,情绪低落、心情压抑成了很多现代人的通病。

企业家这一群体作为社会的成功典范,有知识、有事业、有财富,在旁人的眼中前途无限、生活幸福。但在风光的背后,他们同样经受着压力、竞争、劳累、焦虑……涌金系掌门魏东长期受到失眠、抑郁、强迫症的困扰,终于选择从北京自己九楼的家中跳楼,自杀身亡。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给企业家们一种朝不保夕、风云无常的危机感。他们比普通人更加身心疲惫,越是成功,越是害怕失败。而一旦稍有闪失,更是难以平衡内心的天平。

不良情绪人人都会有,最紧要的就是如何摒弃滋生不良情绪的温床,美国畅销书籍《如何快乐》的作者,心理学博士凯伦·撒尔玛索恩女士说:“我们的生活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你随时可能会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扰乱心情。与其随波逐流,不如有意识地培养一些让你快乐的习惯,随时帮助自己调整心情。”保持内心的平和心态正是避免沾染不良情绪,培养快乐感觉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智慧金言

明人洪应明有句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快乐起来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季夏纪·制乐

题解

本文认为,想要欣赏最好的音乐,就要有圣明的政治。政治宽仁,音乐就会完美;世道混乱,音乐就会侈靡。

原文

欲观至乐①,必于至治②。其治厚者其乐治厚③,其治薄者其乐治薄,乱世则慢以乐矣。今窒闭户牖④,动天地,一室也。故成汤之时,有谷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大拱③。其吏请卜其故。汤退卜者曰:“吾闻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至。妖者祸之先者也,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于是早朝晏退,问疾吊丧,务镇抚百姓。三日而谷亡。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

周文王立国⑥八年,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⑦,东西南北,不出国郊。百吏皆请曰:“臣闻地之动,为人主也。今王寝疾五日而地动,四面不出周郊,群臣皆恐,曰‘请移之’。”文王曰:“若何其移之也?”对曰:“兴事动众,以增国城,其可以移之乎!”文王曰:“不可。夫天之见妖也,以罚有罪也。我必有罪,故天以此罚我也。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不可。”文王曰:“昌也请改行重善以移之,其可以免乎。”于是谨其礼秩、皮革⑧,以交诸侯;饬其辞令、币帛,以礼豪士;颁其爵列、等级、田畴,以赏群臣。无几何,疾乃止。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动,已动之后四十三年,凡文王立国五十一年而终。此文王之所以止殃翦妖也。

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⑨,公惧,召子韦而问焉,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祸当于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宰相,所与治国家周文王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宁独死!”予书曰:“可移于岁。”公曰:“岁害则民饥,民饥必死。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乎?是寡人之命固尽已,子无复言矣。”子韦还走⑩,北面载拜曰:“臣敢贺君。天之处高而听卑。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君延年二十一岁。”公曰:“子何以知之?”对曰:“有三善言,必有三赏,荧惑有三徙舍。舍行七星,星一徙当一年,三七二十一,臣故日君延年二十一岁矣。臣请伏于陛下以伺候之。荧惑不徙,臣请死。”公曰:“可。”是夕荧惑果徙三舍。

注释

①至乐:极美的音乐。

②至治:最完美的政治。

③厚:重视。治厚:重视政治,亦即政治受到重视。乐治厚:重视用音乐来治理政治。

④窒:阻塞,不通。牖:窗。

⑤比:及。拱:两手合围。

⑥立国:指即位。立,通“莅”。

⑦寝疾:卧病在床。地动:大地震动。

⑧礼秩: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皮革:带毛的兽皮和去毛的兽皮。皮革在古代很贵重,故下句说“以交诸侯”。

⑨荧惑在心:荧惑星出现在心宿的位置。荧惑:即火星,因此星隐现不定,令人迷惑,故名。心:心宿,二十八宿之一。

⑩还走:同“还避”,离其所立之处,逡巡避让,表示恭敬。

北面:古礼,君主的座位设在朝堂北面,君主南面而坐,臣拜君须面向北。载:通“再”。

三含:二十八宿,一宿为一舍。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