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级领导中有胆子大的只好忐忑不安地向斯大林报告灾情,但却毫无用处。面对如此严酷的大饥荒,斯大林横下一条心:严禁任何人谈论大饥荒的事情,他绝不承认自己农业政策失败。
斯大林说,这是反革命宣传,是托洛茨基言论。报纸搞了很多虚假宣传。政府派大军去镇压“造反”的农民。政府用“死刑”来对付敢于“造反”的人。斯大林认为,采用镇压手段能够干掉一切反对农业政策的人,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他的意志。
1932年11月初,十月革命胜利15周年前夕,苏联各级政府忙着组织庆祝十月革命的活动,他们纷纷行动起来。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纪念十月革命的文章,赞扬斯大林的信件登载在很多苏联报刊上。斯大林作为苏联人民的领袖,几乎没有人敢在他的面前反对他。
但斯大林却没有料到,不可挽回的悲剧即将出现他的家庭。
11月10日凌晨,克里姆林宫里的工作人员忽然从梦中惊醒。在斯大林的卧室里传出可怕的枪声,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娜捷施达倒在血泊中。没有任何法律能够追究领袖在家庭纠纷中的责任,这一悲剧草草地落幕了。
斯大林对这一不幸事件感到百思不解。15年的夫妻,难道就在一瞬间阴阳两隔了吗?斯大林无法理解,为什么连娜捷施达都反对自己?
他家中发生的惨剧使他哑口无言。他平时很少关心妻子的情绪,更不愿意与她谈心。在悲痛之余,他感到很气愤,他认为妻子已经成为他的敌人。
他知道自己有时粗暴,但绝不是冷淡,他有时也会抽空陪她去听音乐会。他还曾专门为她选购了钢琴。他只想让妻子当个贤妻良母,他后悔让妻子去上学,不该让她了解外界的事情,但这一切都迟了。
连续几天,斯大林默默地坐在卧室里,他食欲不振,不想跟别人说话,只是想思考一切都是为什么……
这原本是个充满惬意的快乐家庭,但这个家庭却一次次使人心碎。这都是因为过于严肃的斯大林。
斯大林对他与前妻所生的大儿子雅科夫缺少骨肉亲情,对雅科夫十分不满。因为雅科夫的性格从哪点来看都不像他。斯大林认为雅科夫的内向是软弱,把儿子的谦虚视为笨拙。雅科夫在斯大林眼里简直是个废物。斯大林不满意雅科夫的第一个恋人,并强行拆散了他们。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雅科夫感到窒息,曾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枪伤很久没有治愈,当斯大林见儿子出院回家时,竟冷笑道:“怎么没打中呀!”
看到斯大林竟说出这种话,作为后母的娜捷施达几乎不敢相信这一切。但残酷的斯大林使她不得不相信这一切。
斯大林喜欢小儿子瓦西里,因为瓦西里从小就在斯大林身旁长大。瓦西里性格外向,倔脾气得自斯大林的“真传”。瓦西里的生活条件优越,但缺少良好的家庭氛围。在瓦西里的成长过程中,他经常看到母亲与父亲吵架。
娜捷施达向斯大林提出去工业学院深造。斯大林坚决不同意,他们经常为此而吵架。后来,经过叶努基泽和奥尔忠尼启泽苦心劝说,斯大林终于批准娜捷施达去上学。但保卫局同时采取了严密措施,连娜捷施达的同学中都安插了苏联特务,还严禁她使用自己的真名。
斯大林与娜捷施达的分歧很大,斯大林讨厌妻子过问政事,要求她做个家庭主妇。但娜捷施达入党后,希望能为国家做点贡献。
娜捷施达对过于优越的沉闷生活和众多保安人员的包围感到窒息。她终于“逃出”了克里姆林宫的严重束缚,从同学们那里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真实情况,了解到普通百姓的悲惨生活状况。她在大学里结识了许多朋友,生活充实了,同时对斯大林的专制越来越不满。
娜捷施达与斯大林之间的关系改善只是表面的,在这个外表很温馨的家里,笼罩着令人窒息的阴影。
1932年,娜捷施达在工业学院快毕业了。暑假到了,她从同学们那里听说:可怕的“大饥荒”已经蔓延到全国。她的好友们经常一边看信一边痛哭。娜捷施达掏钱帮助她们,但她们却不肯要,她们说:“钱有什么用,家里人都要死光了!”
娜捷施达听到越来越多的惨事,这些都是因为斯大林的农业政策一手造成的,她感到被愚弄了。百姓的生活并不像报纸上宣传的那么幸福,斯大林并不像报纸上所描写的那么崇高。
她将真实情况告诉斯大林,劝他别再执行苛刻的政策。不料,结果令她更伤心,与她接近的同学们都受到了可怕的“清查”。
为此,她与斯大林的关系恶化。斯大林认为她干扰了他的治国大业。两人经常发生激烈的争吵,娜捷施达与斯大林吵闹着,骂他是暴君、屠夫等。斯大林感到忍无可忍,他们的矛盾无法缓和。
1932年11月8日,在庆祝十月革命15周年的宴会上,斯大林当众对妻子娜捷施达说:“喂,你也喝一杯!”
早已无法忍受的娜捷施达忽然站了起来,她大声喊道:“我不是你的什么‘喂’!”很快,她跑出了宴会厅。
莫洛托夫的妻子波利娜追出去劝她,才发现这些天她的情绪很糟糕,国家发生的每件事都使她感到害怕。娜捷施达憎恨一切——甚至她的孩子。波利娜陪娜捷施达在克里姆林宫散步,小心谨慎地劝慰她。她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但内心深处却总是忧心忡忡的。
从此,娜捷施达彻底与斯大林决裂了。后来,她曾当着政治局委员伏罗希洛夫的面骂斯大林,斯大林忍不住也骂起来。可怕的家庭内战开始了:从互相对骂到互相殴打,直到娜捷施达死去的那个夜晚。
根据莫斯科常规,党员死后遗体必须火化,但斯大林坚决反对将妻子的遗体火化,他把她安葬在彼得大帝的妻子和姐姐等人的“新圣母公墓”。
对于娜捷施达死亡事件的说法很多,后来都被当成谣言批判了。几乎所有有关系的当事人都被斯大林处决了。娜捷施达之死的真实部分几乎被彻底根除。
在斯大林心中,政权高于一切。当家庭的“内战”触犯了他时,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亲人。
在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时,斯大林靠近棺木站了一会儿。他忽然用手推开棺木,转身离开了。他不肯参加葬礼,他认为妻子已经成为敌人。从此,他拒绝到新圣母公墓去看妻子的坟。
娜捷施达可谓风光大葬。11月10日,苏联成立治丧委员会,其成员有叶努基泽、卡冈诺维奇、保克尔和鲁边等。
11月11日,《消息报》刊登杰米扬的诗:《死背后的阴谋诡计》。无数唁电飞来,表示对死者的沉痛哀悼和对斯大林的同情。
布哈林在墓前演讲,布哈林当时是红色报刊委员会的成员。尽管布哈林与斯大林的势不两立,但他们以前毕竟曾是好邻居、好战友。
一连几十天,斯大林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他第一次失去了信心。
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他心情沉痛地提出了辞职的要求:“可能我真的成了国家的障碍。如果这样,我准备隐退……”
对于斯大林的辞职要求,大多数人不敢说话。只有斯大林的心腹奥尔忠尼启泽站起来批评了他。
几个月后,斯大林开始了新生活。他离开了令他伤心难过的祖巴洛沃别墅,来到新修建的孔采沃别墅生活,从此一直独身。晚年,他竟一反常态,经常与人们谈起妻子娜捷施达的往事,并将她的大幅照片挂在墙上。
妻子逝世后,斯大林的亲属几乎都遭到灭顶之灾。他的小儿子瓦西里在斯大林逝世后也未能幸免于难。
斯大林的小儿子瓦西里在11岁时,突然得知一些母亲逝世的真相。从此,他对斯大林产生了逆反心理。20世纪30年代末,大清洗使瓦西里敬爱的布哈林等大批叔叔们先后死去,这对瓦西里的心灵造成了严重伤害。
24岁那年,瓦西里被委任为苏军空军的一名将军,但他什么事都不愿意做。斯大林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将瓦西里幽禁起来。瓦西里孤独地生活了10年,死于喀山。
斯大林很宠爱小女儿斯维特兰娜。在她小时候,斯大林总是亲切地称她为“我的小公主……”。
斯维特兰娜很小就失去了母亲,斯大林总想精心地照顾她。他在百忙之中抽时间陪她一起吃饭、玩耍。
偶尔,斯大林还会为女儿检查功课,希望她成为好好学习的学生。但繁杂的政务和党内斗争使斯大林深陷其中。斯维特兰娜在保姆身边长大,很少见到父亲。
中学毕业前一年,斯维特兰娜得知母亲并非死于阑尾炎,而是死于自杀,开始痛恨斯大林。
此时的斯维特兰娜变成了一位漂亮的少女,斯大林给她派了保安人员当保镖,这使她感到愤怒。1942年10月,就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激烈进行之时,16岁的斯维特兰娜结识了40多岁的已婚男人卡普勒。这位睿智、平和的犹太人彻底俘获了斯维特兰娜的芳心。
内务部立即向斯大林报告,斯大林感到悲哀,他当然不能同意如此荒唐的婚外情,以间谍罪将卡普勒投入监狱。斯大林认为,斯维特兰娜跟她母亲一样背叛了他。斯大林伤心欲绝,此后几个月,他都不肯见女儿,女儿更不愿见她。在斯大林的儿女中,斯维特兰娜成为最彻底的叛逆,走上了永远离心离德的不归路。她不用父姓,而用母姓,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在斯大林逝世后,斯维特兰娜辗转流亡美国,加入美国国籍。斯维特兰娜爱怀念的哥哥雅科夫,认为斯大林那样对待儿子是不公正的。她在一本书中写道:“这很像我父亲的一贯做法,因为他可以把亲人都撇开不顾,他整天想的都是政治斗争。”
斯大林的家庭越来越冷清,亲属们都恨他。斯大林的第一任妻子的哥哥亚历山大·斯瓦尼泽死于大清洗。第二任妻子娜捷施达的姐夫列金斯也死于大清洗。娜捷施达的姐姐安娜曾写过一本斯大林的回忆录,还在西方国家发表了。斯大林知道后勃然大怒,说安娜没有资格写回忆录。安娜被斯大林投入监狱。在严刑烤打下,她被迫承认自己犯了“卖国罪”。出狱时,她已经被折磨成了疯子。
十月革命胜利的那一年,斯大林总觉得身边缺少家庭的温馨,当时,他的第一任妻子已经病逝。的确,多年的战争使斯大林无心回顾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他没有时间回家乡看望母亲和10岁的儿子。
斯大林的工作总是繁忙和紧张,他在彼得格勒(圣彼得堡)惟一的亲友就剩阿利卢耶夫了。斯大林以前每次从流放地归来,都住在阿利卢耶夫家里。当时,他没有料到,一年后,他竟与阿利卢耶夫的女儿结婚了!
阿利卢耶夫是个锁匠,同时是个忠诚可靠的革命者,他的一家人都是无产阶级革命者。阿利卢耶的父母都是农奴,阿利卢耶夫年纪轻轻就参加了革命运动。婚后,他的妻子也参加了革命。
阿利卢耶夫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1901年,二女儿娜捷施达出生在巴库。娜捷施达小时候在高加索生活。1904年,斯大林在高加索地区革命时就见过这个小女孩。那时,她天真烂漫,可爱极了。
时隔13年,斯大林在彼得格勒再次见到娜捷施达时,她已经变成一个漂亮的少女。她的个子很高,有着苗条的身材,浑身上下充满了浓郁的东方美女气质。斯大林从娜捷施达的身上仿佛找到了前妻叶卡捷琳娜的影子。
斯大林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往往给人一种压迫感。但他那沉稳的作风和成熟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娜捷施达。
她完全是出于一种好奇,出于一个少女的特殊情结,爱上了这位经常来家里开会和居住的斯大林同志。
1918年,斯大林带着娜捷施达来到南方战线工作。在南方战场上,他们共同度过了最艰苦的硝烟岁月。1919年,他们在莫斯科定居。
娜捷施达是一个淳朴的女性,她热爱生活,待人和善。她成为斯大林第二任妻子后,善待斯大林的大儿子雅科夫。1921年,14岁的雅科夫从高加索地区来到莫斯科居住。他是个极其内向的孩子,为人谦虚、正派。娜捷施达比雅科夫大6岁,他们在年龄上没有任何“代沟”。娜捷施达将他当成亲弟弟一样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