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理清了思路,对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说:“从今天起,边境地区的部队调动和向边境地区的调动部队,一律都要经过我的批准。”
斯大林并不怀疑战争的爆发,但他在时间的判断上犯了错误。他不相信希特勒会在没有征服英国之前动手,即使在德国军事机器的弹簧缩紧到准备对苏联实施致命打击的时候,他还是希望能防止发生可怕的冲突。
为防止过早地引发德苏冲突,苏联边防部队甚至不配发弹药。大量粮食、原料、贵重物资继续通过铁路按苏德协定由苏联源源不断运往德国。甚至临开战前几分钟,还有一列满载物资的苏联列车离开边境,前往德国。
1941年春天,和斯大林谈德国随时都可能进攻苏联都是徒劳无益的,斯大林确信要到1942年年中或年底希特勒征服英国以后,德国才会对苏联开战。斯大林自信地说,到那时我们已经顺利地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让希特勒来冒险吧。
斯大林为什么会做出如此错误的判断呢?当然不能把责任推给莫洛托夫。据最新解密的文件证实,德国情报部门制造的假情报迷住了斯大林的眼睛。
希特勒在1941年2月15日和5月12日,两次发布了《关于迷惑苏军统帅部的指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编造、散布谣言的“里宾特洛甫委员会”,这个组织由德国外交官李库斯负责。
李库斯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情报官,一方面精心制造谣言,一方面寻找苏联派出的间谍,引其上钩,让他们把假情报源源不断地发往克里姆林宫。
这些谣言包括:“希特勒及其元帅们的注意力好像在中东、非洲和其他地区而不是苏联”,“德国将尽可能避免两线作战”,“元首不可能冒险与苏联开战”,“德国的粮食储备已经耗尽”等等。
斯大林自信地认为,这些都是“可靠情报”。甚至在德国数十个师已经开始东移时,德国人说是为了借道苏联去打击英法远东军队的后方,斯大林也表示同意。
德国为了进行“巴巴罗萨”计划,从各方面准备起来。德国继续玩弄“海狮”骗局,欺骗苏联。德军总参谋部情报处和反间谍处,故意散布各种谣言,弄了一堆假情报。他们制造德军要登陆英国的假象。德国大量地印发英国地图,德军中配备了大量英语翻译。德海军在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集结了许多船只、器材。德国居然还煞有其事地批准出售给苏联新式飞机和一些技术兵器。
对德国正在准备对苏联发动进攻、战争即将爆发的情报,斯大林表示怀疑,甚至愤怒。
5月,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向当时在莫斯科的苏联驻德大使弗·杰卡诺佐夫直言不讳地透露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并说出了进攻的详细日期。舒伦堡让苏联在希特勒发动进攻前和柏林接触。弗·杰卡诺佐夫和舒伦堡会晤后,急忙赶往莫洛托夫的办公室。
当天,斯大林把政治局委员们召来,把舒伦堡的警告对他们说了。但斯大林强调,这是希特勒在吓唬人。斯大林说:“现在他们想通过大使一级向我们传递错误消息。”
苏联著名间谍佐尔格也发来了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情报,还将一份里宾特洛甫提到德国拟定的6月中旬进攻苏联的电报复印件传给苏联,但斯大林仍不相信。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斯大林丧失了一系列识破对手诡计的机会。直到几百万德军在边境线上完成集结,苏联还是没有察觉到危险的迫近。战争尚未开始,苏联就已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悬崖的边缘。
1939年,苏联企图吞并芬兰,当时苏军轰炸机群袭击了芬兰平民区,炸中一辆公共汽车和数栋居民房屋,死伤80多人,这一行为遭到世界各国的强烈谴责,各国纷纷照会苏联,要求不得对平民区发动进攻。
为此,莫洛托夫起草了一份声明,宣称苏联飞机的目标是军舰而并非平民区。但这一说法根本无法令人信服,因为军舰的外观和公共汽车的差别实在太大了,而且轰炸机扔下的并非对付军舰的穿甲弹,而是专用于杀伤人员和摧毁建筑的燃烧弹和高爆弹。后来连莫洛托夫也觉得自己的话漏洞百出,于是又宣称苏联飞机去平民区只是为芬兰穷人投送面包。当然,这一说法也是可笑至极,因为当时在轰炸现场的还有外国使团和许多新闻记者,都见证了轰炸事实。
后来根据这一事件,苏联飞机投下的燃烧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戏称为“莫洛托夫的面包篮”。
“巴巴罗萨”行动
时间是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夜幕笼罩下的苏联西部大平原静悄悄的,苏联人民还在熟睡中,不知什么时候从远处隐隐传来轰鸣声。
苏德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为英国赢得了生存的机会。丘吉尔散播的假情报成为德苏开战的导火索,同时促成了广泛的同盟,共同抵抗德意日的进攻。
德国中央军群在侵苏战争前期达到了希特预想的目的,给苏军以极大的震慑,闪击战初战告捷。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各部队损失惨重。另外,近200个燃料、弹药和武器库被德军占领。德军的损失也很大,截至7月19日,德国空军损失1284架飞机。截至7月底,德国陆军伤亡达21.3万人,参加进攻的坦克损失近半。
为了实施“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的德国备战情况如下:与对法国作战的1940年相比,德国军费增加了220亿马克,军队新编成58个作战师,补充了4000架飞机、2000辆坦克。从1940年7月到1941年6月,一年之内,德国先后向东线调集了157个师的精锐部队。到1941年6月21日,即进攻前一天,德国及其仆从国军队共166个师,全部进入阵地。
开战前,轴心国顺着苏联西部边境线,部署了190个师550万军队,3712辆坦克,4950架飞机,478260门火炮。
1941年上半年,德军飞机324次进入苏联领空,展开军事侦察活动。德军突袭苏联的部队共3大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16、第18集团军、坦克第4集群,一共有29个师,另有第1航空队1070架飞机,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下辖第4、第9集团军、坦克第2、第3集群,一共有50个师加2个旅,另有第2航空队1600架飞机,中央集团军群负责攻打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6、第17、第11集团军,还罗马尼亚的第3、第4集团军,匈牙利军、坦克第1集群,一共有57个师加13个旅,另有第4航空队和罗马尼亚空军的1300架飞机,南方集团军群负责攻打顿巴斯方向。
希特勒宣称:“只要‘巴巴罗萨’计划一开始实施,全世界将大惊失色,难置一言。”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总兵力537.3万人,陆军编成303个师。为抗击德军入侵,苏联在西部边境军区(包括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敖德萨军区)共部署兵力268万人,计陆军170个师(103个步兵师、40个坦克师、20个摩托化师、7个骑兵师)零2个旅,50毫米以上火炮和迫击炮3.7万余门,新型坦克1400余辆和大量旧式坦克,空军新型作战飞机1500余架和大量旧式飞机。
按照战前修订的作战计划,苏军以西南方向为主要防御方向,在其他方向上则以边防部队进行抗击,以保障主力集结和展开,消灭入侵之敌并将战争推向敌国领土。但战争爆发前,各项战备措施并未完全落实,西部各边境军区部队大多没有完全展开。
苏德战争爆发前的10天,铁木辛哥鉴于战争已迫在眉睫,曾要求下令边境军区部队进入战时准备,展开第一梯队。但斯大林唯恐敌人借此挑衅,没有立即下令。
1941年6月21日晚,一名叛逃的德国士兵偷越国境,向苏军边防部队提供了德军第二天将对苏联发动全线进攻的绝密情报。然而,这一情报虽然逐级报告给了斯大林,斯大林却不相信其真实性。
同日夜间,朱可夫从基辅打来的电话里获悉,一名德军司务长越过防线告诉苏军指挥员,德军将在第二天凌晨进攻。朱可夫立即向斯大林作了报告,而斯大林此时还不愿相信这个事实。
在朱可夫的坚持下,斯大林召集来政治局委员,经过讨论和研究,斯大林终于同意发布命令,让边境军区所有部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但是,为时已晚。几个小时后,他最不愿发生的事情——战争爆发了。
时间是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夜幕笼罩下的苏联西部大平原静悄悄的,苏联人民还在熟睡中,不知什么时候从远处隐隐传来轰鸣声。
人们还没有被唤醒,瞬时间声音猛地到了近前,紧接一阵强光。苏联大地顿时被爆炸冲起的尘土所淹没。
德国和它的附庸国匈、罗、意、芬等国出动了190个师,其中包括19个坦克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193艘舰艇,在北起摩尔曼斯克、波罗的海,南至黑海、克里米亚半岛的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进行全面进攻。
“巴巴罗萨”行动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这时,苏共中央所有的政治局委员都集合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里。斯大林神情严肃,脸色苍白,他手里握着点燃的烟斗,半天没说话。
斯大林那双深沉难测的眼中,露出震惊和愤怒的目光。这无疑是他一生中受刺激最大、精神最痛苦的时刻之一。作为苏联红军最高统帅的斯大林,他知道自己犯了一个灾难性的错误,因此他粗声地骂道:“希特勒这个大流氓!”就在斯大林终于明白他对战争的判断错误之时,希特勒正在柏林的府邸中额手称庆。
这时的斯大林并没有时间自省,他要正视这场空前浩劫已经来临的现实,以其过人的智力和无上的权威,率领苏联军民奋起战斗,回击希特勒的挑战,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社会主义苏联取得的建设成果。
政治局委员们迅速作了分工,决定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始卫国战争。德国入侵苏联一小时后,舒伦堡才向莫洛托夫递交宣战书,诡称:苏联未履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准备进攻德国,德国被迫发动“预防性”战争。
罗马尼亚、斯洛伐克、芬兰、匈牙利、意大利和西班牙也陆续对苏宣战,并以部分兵力加入侵苏战争。到午间12时,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府发表广播讲话,谴责德国入侵苏联,号召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击退法西斯的侵略。
晚上21时15分,铁木辛哥根据所谓的“敌人已被击退”的战况报告发布了第3号命令,要求“西北方面军及西方面军应采取集中突击的办法包围并歼灭敌苏瓦乌基集团,至24日黄昏时占领苏瓦乌基地区;西南方面军应以若干机械化军和全部空军,以及第5、第6集团军其他部队的集中而强大的突击包围并歼灭在弗拉基米尔一沃伦斯基及布罗德方向上进攻的敌军集团。到6月24日黄昏时占领卢布林地区……”
斯大林则表示:“在从波罗的海直至与匈牙利接壤的国境线上,我允许越过国境线以及不受国境线限制的行动。”斯大林由于局势不明,希望尽快阻止并最终粉碎德军的进攻。
苏军总参谋部认为:“红军野战部队的先头部队到达后,德军在国境线大部分地段的进攻已被击退,并蒙受损失。”
事实却并非如此。德军发动进攻时,苏军防卫部队远离防御阵地,尚在执行和平时期的日常任务,部队没有按兵力展开,进入防御地区。因而,德军迅速突破了苏军防线。
德国对苏联的入侵,是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开始的。德军首先以大量的航空兵对苏联西部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军事基地以及正在向国境线开进的军队进行猛烈轰炸,并在苏联军防御纵深内空降伞兵,抢占要地。同时以数千门火炮对苏军的边防哨所、防御工事、通讯枢纽和部队集结地进行猛烈轰击,然后以优势的坦克和摩托化部队为先导。
德国及其附庸国的大批特务分子也随德军一起进入苏联境内,大肆进行破坏活动。德国对苏联的突然袭击,使苏联在战争初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西部边境60多个机场同时遭到猛烈轰炸,苏军半天之内损失飞机1200架。其中800架未及起飞迎战,就被炸毁在机场。许多重要城镇、通讯设施、交通枢纽和海空军基地也遭到严重破坏。
德军利用空袭和空降部队破坏了苏军的通讯系统,苏军最高统帅机构无法得到有关前线准确、及时的情报,接连发出的第2和第3号命令不仅未能缓解局势,相反加剧了前线的混乱。
边境军区指挥机构基本陷于瘫痪,部队出现混乱。边防值班部队虽进行了抵抗,但因得不到及时援助,势单力薄,防线迅速被突破,战争开始的头10天内,德军就前进了350至600英里。
边境地区的军用仓库、储备的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几乎全部落入德军之手。斯大林镇定地应付眼前的局面,他手里拿着烟斗,整日默默地在办公室踱来踱去,认真地观察地图,不时发出一道道发动反击的命令。
斯大林按照列宁在内战时的做法,不断派自己信赖的得力代表到关键地区去。对最高统帅来说,这不仅是为了同前线保持直接的联系,帮助那些经验不足的指挥员,同时也是为了显示他的存在,说明在危难的时刻,领袖和他们战斗在一起。
德国的古德里安的理论认为:装甲兵的任务是快速突破敌人防线,尽可能快的向敌后纵深发展,袭击敌后的后勤基地和指挥中心,尽可能大的制造混乱,从而导致对方防线的崩溃。
根据这个理论,德国的装甲集团军一般包括3个装甲师,约1000辆坦克,配置在第一线。由这些精锐的装甲集群完成突破、切入、分割的任务。而德国空军在一线派驻联络官,和装甲师指挥部一起工作,直接召唤俯冲轰炸机配合地面部队进行火力压制。
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的理论认为:大纵深突击是多兵种合成作战。必须由步兵部队在炮兵师的配合下打开敌人防线的缺口,然后才能分批投入装甲部队。
苏军坦克旅编制60辆坦克,任务是尽可能的扩大敌人防线缺口。当缺口达到20公里左右时,投入约700辆坦克的坦克集团军,其任务是进行战略冲击,合围敌人的重兵集团。
2.丘吉尔松了口气
1941年6月22日拂晓,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兵攻打苏联,德苏战争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第二阶段。苏联人民为了抵抗德军的进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彻底战胜德国和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了60多年,然而当年的很多秘密档案资料仍没有公开,关于德苏战争爆发的有关细节仍然引起人们的争论。
军事史专家纳瓦罗佐夫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研究,发表了题目为《希特勒由于丘吉尔而几乎赢得胜利》的文章。纳瓦罗佐夫在文章中提出一个观点:苏德战争的爆发导火索是丘吉尔为了离间苏德关系而向斯大林和希特勒散播的假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