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战开始时,意大利海军的主力是两艘现代化的旧式战列舰和19艘巡洋舰。而英法海军在地中海拥有11艘战列舰、3艘航空母舰和23艘巡洋舰。而且,英法两国在地中海地区以外拥有其他舰队,一旦损失就能立即获得补充,因此双方之间兵力的悬殊就决定了海战的胜负。总体上,意大利的军舰总计为69万吨,而英法海军则是意大利的4倍以上。
为了封锁意大利至北非的海上运输线,1940年7月1日,坎宁安向英国海军部请示,请求向马耳他增派更多的战斗机和侦察机。在当时的情况下,坎宁安的轻型舰艇部队不敢在马耳他基地加油,更别说在马耳他停泊了。
7月7日,坎宁安指挥一支舰艇编队从亚历山大港口出征。这支舰编队由3艘战列舰、1艘航空母舰、5艘巡洋舰和16艘驱逐舰组成。
意海军只有“加富尔”号和“恺撒”号两艘战列舰。坎宁安认为应该趁意大利的其他战列舰还没有建完以前,先干掉“加富尔”号和“恺撒”号。而意海军总司令部则希望意空军能在海战前先把从亚历山大港出发的英舰队的战列舰干掉,求得双方兵力的平衡。
意海军总司令部决定把兵力集中在地中海中部,既能保存舰队的实力,又能保卫爱奥尼亚海海岸,趁亚历山大的英舰队还没有与从直布罗陀港出发的英舰队会师以前,与之交战。
7月9日整个上午,英侦察机不停地跟踪意舰队。意大利侦察机连英舰队的影子都没有找到。13时30分,意舰队突然遭到英鱼雷机群的攻击。意舰队成功地躲过了鱼雷,英鱼雷机除了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外,不可能来自其他地方,英舰队肯定就在附近海域。
13时40分,康姆皮翁尼向空军请求轰炸机支援,希望能用轰炸机炸乱英舰的队形。可是,空军轰炸机却在战斗结束时才到达战场。意空军轰炸机群不仅没有轰炸英舰队,反而轰炸了撤向墨西拿的意舰队,幸亏没有造成误伤。康姆皮翁尼出动一架小型侦察机,很快,意侦察机在80海里外找到了英舰队。
15时左右,意舰队右侧的巡洋舰在2.5万米以外看见英舰后马上开火。英“海王星”号巡洋舰受到轻微损伤。双方庞大的战列舰正在互相靠近,15时53分双方在2.6万米射程上开火了。
“鹰”号航空母舰上的鱼雷机发动了攻击,没有命中意舰。16时过后,英战列舰“瓦斯派特”号发射的一颗巨大炮弹击中了意战列舰“恺撒”号,“恺撒”号引起大火,锅炉熄灭了。另外一艘意巡洋舰被3颗中型炮弹命中,造成轻微损伤。英战列舰“瓦斯派特”号在舰艉齐射时,误将一架英侦察机击毁。
意巡洋舰施放烟幕保护“恺撒”号撤退,同时“加富尔”号也撤出了战斗,因为“加富尔”号无力与英3艘战列舰交战。由于烟幕笼罩,遮住了英舰队的视线,英舰队不敢冲进烟幕,担心受到意潜艇和驱逐舰的伏击。
16时45分,英舰队也撤出战场。这就是第一次锡尔特湾海战,英国把这次海战叫做“卡拉布里亚之战”,是战争史上意海军与英海军的第一次交战。
英舰队向马耳他东南海面行驶。最后,“君主”号战列舰和几艘驱逐舰驶入马耳他港加油,2支护航船队起航离开了马耳他港,安全地到达埃及亚历山大港。
丘吉尔对马耳他岛的存亡十分忧虑:马耳他岛是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希望所在,英国的战略资源几乎都来自中东地区。马耳他岛并不是孤独的海岛,而是英国地中海战略图中最重要的部分。
从1940年秋季开始,意海军要求政府做出决策以便尽快采取措施占领马耳他岛。可是,落后的意大利空军无法阻止英国对马耳他岛的增援。
1940年夏季,德军入侵英国本土的态势日益明显,英国的上空,双方的空战不停,德国舰队从莱茵河畔开到了英吉利海峡的另一端。法国已经投降,比利时战败,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大撤退后,英军退守本土。这时,英国本土的武器装备不足,根本无力顾及海外殖民地。
为了保障埃及及英军的海上生命线,丘吉尔决定向埃及的英军“输血”,下令向中东地区的英军提供装备和补给,特别是坦克、大炮和运输工具。
英国在北非、埃及的军队由中东地区的英军总司令韦维尔将军率领。韦维尔把近10万人的英军部署在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埃及和苏丹。
8月4日,意军的17个步兵营在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的掩护下,从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两路进攻英属索马里。1500名英军主动撤退,8月20日,意军吞并英属索马里。
8月15日,英国战时内阁下令加强英军在埃及的力量。增援埃及的英军和装备包括3个坦克营(154辆坦克),48门反坦克炮和48门重11公斤的榴弹炮,另外还有大量步兵武器和弹药。增援埃及的英海军运输舰队通过好望角,9月19日到达红海,即将进入苏伊士运河。
9月13日,25万意军越过利比亚及埃及边境,向英军发动进攻。
10月,英海军不断地把增援部队运抵埃及,并封锁北非意军的海上运输线。
10月4日,希特勒向墨索里尼提出愿意提供装甲部队和飞机大炮支援意军,但遭到了墨索里尼的拒绝。
韦维尔将军没有坐以待毙,他知道意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武器装备太落后了,可以充分发挥英军的装甲优势,兵分两路,迅速出击,直插西迪巴拉尼,然后占领巴迪亚。韦维尔计划英军的行动将不超过5天,向西最远到达西迪巴拉尼以西40公里。
10月28日,阿尔巴尼亚的意军突然进攻希腊。同时,英国海军正在东地中海与德意海空军苦战。12月8日,埃及的英军发动反攻,意军一触即溃。12日,3.9万名意军成为俘虏。12月14日,英军攻入利比亚,包围巴迪亚要塞。
1941年1月4日,英军占领巴迪亚要塞。截止到2月6日,英军装甲部队长途跋涉800公里,打败了意军10个师,俘虏13万意军。英军仅伤亡1873人。2月6日,英军占领利比亚的班加西。2月7日,意军退守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2月10日,英军占领利比亚的昔兰尼加省。
为了在巴尔干半岛开辟军事基地,丘吉尔决定向希腊调兵,这样,北非英军一部被调往希腊战场。
5月,德国空军第10军被调往东线。丘吉尔利用德国空军兵力转移的大好机会,向马耳他增派空军。丘吉尔认为,只要封锁了意大利的海上运输线,就能够在非洲战区打败德意联军。英军发挥了非常有效的飞机与潜艇的协同战术,对意大利运输船队的攻势越来越猛,意大利被迫于1940年10月动用驱逐舰来运载军队,但却无力为数量庞大的运输船队护航。
6月,意大利送往北非的补给为12.5万吨。10月,意大利送往北非的补给猛减至6.1万多吨,损失率达20%。
11月18日,英国海军在北非发起了“十字军远征”的进攻,驻守马耳他岛的英国海空军对意大利的补给线发动了更加凶猛的进攻。
意大利的海上运输几乎被完全封锁,陷入大危机之中。正在北非和英军进行冬季决战的隆美尔,由于兵力、装备、弹药、给养严重不足而被迫败退。
北非德意联军补给问题的核心是与英军在马耳他岛的空军优势分不开的。意大利所有的麻烦都来源于马耳他,在战争初期没有攻占马耳他岛和突尼斯的战略失误,后来使得意大利和德国付出了在非洲战区惨败的代价。
北非战场的恶劣形势引起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忧虑。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和德国非洲军司令隆美尔等早就要求向北非战场投入更多的兵力,占领英国的中东资源基地,再从中东进攻苏联南部。
希特勒不愿抽调苏德战场的兵力,但也不得不把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调到了意大利,任命凯塞林元帅担任南方战线总司令。
另外,德国和意大利加强了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取得了地中海的海空军力量的优势。面对有利的形势,雷德尔对希特勒说:“目前,地中海的形势明显对我们有利,可能将来再也不会出现了。许多情报表明,英国正以巨大的努力将一切可能的部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非……所以,尽快占领马耳他是最重要的事情。另外,对苏伊士运河发起的进攻,不能晚于1942年。”
雷德尔进一步建议:“若德国和意大利不攻占马耳他岛,德国空军必须用现在的规模继续轰炸马耳他岛。只凭空袭就能阻止英军在马耳他岛重建进攻和防守的力量。”
德国和意大利两国最高统帅部宣布了攻占马耳他岛的计划:意大利海军舰队掩护登陆战,提供登陆用的船只,由“特种海军部队”训练陆海军登陆部队;德国陆海空军给予强有力的支援。
11月28日,东非意军投降,埃及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从此,美国运输舰队可以在苏伊士运河自由通行,增加了从美国运来的物资总数,缓解了英军在中东地区的物资紧张状况。
12月,希特勒指示地中海战区德军,规定1942年的任务为:“取得意大利南部至北非间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保证通往利比亚及其昔兰尼加省的海上运输线的安全,特别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对付马耳他……切断英军途经地中海的交通线以及英国由托布鲁克港和马耳他得到的补给线。”
希特勒把第2航空队调到了西西里岛,支援意大利海军作战,加强对马耳他岛的空袭,对马耳他进行海、空封锁,压制马耳他岛。在登陆部队积极准备的同时,德国第2航空队对马耳他进行长期猛烈的轰炸,大规模炸毁马耳他岛的防御体系。意大利海军在德国空军的支援下切断了英国对马耳他岛的补给线。
12月上半月,每天轰炸马耳他岛的飞机不足10架,至下半月就增加到30架。马耳他的防空工事变成了废墟,港口瘫痪了。英国地中海马耳他分舰队也撤走了。
黎塞留级的2号舰“让·巴尔”号于1940年3月匆匆下水,1940年6月安装了一个炮塔,逃到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被维希政府控制后,“让·巴尔”号加入轴心国阵营。
在盟军北非登陆作战中,“让·巴尔”号用一门主炮炮击盟军部队。美战列舰“马萨诸塞”号和美轰炸机群疯狂围攻“让·巴尔”号,其舰体严重损坏。
攻下卡萨布兰卡后,自由法国得到“让·巴尔”号的舰壳,战后继续建造,1955年建造完毕。“让·巴尔”号是世界上完工最晚的战列舰,1961年退役。
3.忧心如焚——华盛顿的甘露
德国潜艇出动后,虽然单个潜艇的战果辉煌,但邓尼茨仍然感到潜艇单独作战毕竟力量太小了,决定采取“狼群战术”对付盟国的护航舰队,而用小型潜艇进攻盟国的交通线。为此,邓尼茨决定把潜艇部队调到挪威各港口附近。
邓尼茨不断命令“狼群”攻击英国商船队的命令,是丘吉尔上任后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驱散或歼灭德国“狼群”,使英国不致因物资匮乏而丧失战斗力。
一天,邓尼茨在德国潜艇司令部主持了作战会议。邓尼茨说:“德军征服法国后,我们的航程缩短了800公里,使得我们能在海上停留更长的时间,为潜艇实施‘狼群战术’创造了条件。现在英国船队已经不走比斯开湾,而改走其他航线了。我们应该把潜艇部署在英国附近,伺机攻击……”
“U-47”的艇长普里恩问:“‘狼群’由谁指挥呢?”
邓尼茨笑着说:“由我指挥,同时我会指定某位艇长担任现场指挥官。”
邓尼茨出动的“狼群”进行了残酷的潜艇战,丘吉尔认为,仅靠英国是对付不了“狼群”的,因此频频向美国求援。
1940年5月15日,丘吉尔给罗斯福发电报,担心德国将以惊人的兵力入侵英国,而墨索里尼也将趁火打劫。他知道让美国直接参战条件还不成熟,于是建议罗斯福先宣布美国处于“中立”状态,只是不直接出兵,但向英国提供物资,并提出将英国在大西洋西部的8个海空军基地租给美国99年,以换取美国的50艘陈旧驱逐舰和购买几百架最先进的战斗机。最后丘吉尔以极其悲壮的语调说,若上帝愿意的话,英国将单独战斗下去。
当时,如果向交战国英国交付50艘驱逐舰,德国人将视之为帮助英国,因而改变了美国的中立立场,这恰好与美国人不想卷入战争的愿望相悖。
因为孤立主义在美国源远流长。早在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泛滥成灾,其宗旨是美国不应干预美洲以外的事务,不参与欧洲纠纷,更不能卷入未来的欧洲战争。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反战情绪,孤立主义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大的市场。美国政府也受其影响,以至于对30年代中期以来笼罩世界的法西斯阴云漠然置之。
在孤立主义的推动下,美国国会制订了一个比一个严厉的中立法。规定: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禁止向交战国贷款,禁止武装美国商船等。在当时法西斯侵略者不断践踏别国领土和主权的情况下,孤立主义无异于为虎作伥。墨索里尼曾得意忘形地说:“民主国家是随风飘逝的散沙。”大战爆发后,美国政府建立海军巡逻队,驱逐任何靠近美国或者西印度群岛的交战国的飞机、军舰或者潜艇。虽然美国人保持中立,但感情上却没有中立。美国人谴责德国政府的霸权主义和侵略政策,尤其是反对屠杀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做法。美国颁布“中立法案”但并未严守中立,1939年11月,美国政府废除武器禁运,英法可以从美国购买武器而德国却不能。
1940年5月18日,丘吉尔又给罗斯福发电报,说如果英国挡不住了,他和他的政府将同归于尽,英国不久就会遭到波兰和法国所遭到的那种攻击……若想让美国的援助发挥作用,必须快点送来。罗斯福回复说:“最有效的援助是英国成功地保卫自己,美国也需要英国继续与法西斯战斗。”
罗斯福对丘吉尔的话深有同感,早在5月17日,他就向国会申请追加国防拨款。他在国会上说,令人震惊的全球事态发展正迫使所有中立国家去增加自己的防务,我们再也不能自欺欺人了。在说明了轴心国的轰炸机完全能从西非起飞并轰炸美国后,罗斯福请求国会立即拨出巨额款项使陆军机械化和摩托化,每年至少生产5万架飞机。
罗斯福在国会上说,为了保卫美国不受侵犯,不仅应该准备掏出所有的钱用于防务,而且应该准备献出我们的生命。德国那可怕的闪击战彻底惊醒了美国人。5月底,美国国会拨给罗斯福的经费比他要的还要多。
1940年6月,法国沦陷。英国失去了法国舰队的支持,而德国获得离英国更近的法国西海岸的海港和潜艇基地。英国海军被迫调回大量驱逐舰保卫本土,一时间英国护航力量严重缺乏,形势对德国潜艇战十分有利,使其获得很大的战果。
德国潜艇一旦发现盟国的护航运输队,就由一艘潜艇连续追击,并用无线电指挥潜艇群在水上连续几天几夜围猎。 邓尼茨提出,潜艇战实质是经济战,通过切断大西洋上英国的海上交通线来打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