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枷锁叫捆绑
21764800000030

第30章 打破人的外在枷锁(11)

国人很愿意牺牲当下,去换取末知的等待。生活中有着太多的等待,而等待的本身却豪毫无意义的,他只会吞没青春,夺走机会,给人平填了更多的无奈,更多的“看破红尘”。等待是人在空乏地折磨自己的生命,在刻毒地挥霍自己宝贵的时光。“守株待兔”的人生只会让人的生命变得越来越荒凉。

国人把太多的精力留给生命去等待,心中总深信该来的终究会来,挥也挥不去,该去的也终究会去,留也留不住。他们从不认为应该把握好每一个今天,做自己该做的事,走自己该走的路,才是最真,最真……

因为,生活总是一直变动,环境总是不可预知,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突发状况总是层出不穷。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尽头,许多人经常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事没有做,有许多话来不及说,这实在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别让自己徒留“为时已晚”的空余恨。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末卜,最珍贵、最需要适时掌握的“当下”,往往在这两者蹉跎间,转眼错失。

一句瑞典格言说:“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

不管你是否察觉,生命都一直在前进。人生不售来回票,失去的便永远不再有。

不要再等待有一天你“可以松口气”,或是“麻烦都过去了”。

等待,是对生命的一种奢侈挥霍。拒绝等待,因为生命不需要徘徊。无意义的等待,只会像《等待戈多》中的那两个笨蛋,在等待中浪费生命。

在等待中,我们错过了机遇,机会便像流星般划过;在等待中,我们虚度了光阴,生命便一点一点荒废;在等待中,我们期盼着成功的到来,却忘记了付出的重要;在等待中,我们渴望快乐,却不知道快乐其实就在你心中。因为等待,我们失去得太多,我们忘却得也太多。

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没毕业就去创业了,假如他等到学完所有的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也许就不会成为世界首富。世界上许多人在已经具备了不少可以成功的条件时仍在苛求更多的捷径,从而失去了机会。而成功者则不会等待万事俱备。对待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条件都成熟再去行动,那么你也许将永远等待下去。事实证明,成功是不会等待来的,而是要抓住机遇,付出行动。

劝你一句话:把握当下,莫等待。

枷锁41、歌颂平凡——别以为平平淡淡是强调平庸

在这个世界上,伟人永远只是少数,耀眼的歌星、舞星、影星、体育明星、政治之星也屈指可数,而可以挥金如土的富豪亦不多,我们大多数人还是个凡人,要过平凡的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有一颗平凡的心,有一种过平凡日子的心理准备,对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而言,是肯定人生意义与价值,且获得生活幸福的关键所在。

但国人却喜欢歌颂平凡,自甘平凡,满足于平凡,什么想法都没有,什么作为也没有,淹没在平凡之中,最后也就沦为平庸了。

平凡给我们的太多的是枯萎,衰落,平凡给我们的太多是无聊乏味的生活,太多的嫉妒,抱怨,平凡给我们太多的是懒散、松弛、没有力量的生命,面对现实心理充满迷惘,甚至迷失方向。

只有拒绝平凡,才能改变了自己,只有拒绝平凡,才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则园艺所重金征求纯白金盏花的启事,在当地一时引起轰动,高额的奖金让许多人趋之若鹜。但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金盏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能培植出白色的,不是一件易事。所以许多人一阵热血沸腾之后,就把那则启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晃就是20年,一天,那家园艺所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热情的应征信和1粒纯白金盏花的种子。当天,这件事就不胫而走,引起轩然大波。

寄种子的原来是一个年迈古稀的老人。老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爱花人。当她20年前偶然看到那则启事后,便怦然心动。她不顾八个儿女的一致反对,义无返顾地干了下去。

她撒下了一些最普通的种子,精心侍弄。一年之后,金盏花开了,她从那些金色的、棕色的花中挑选了一朵颜色最淡的,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次年,她又把它种下去,然后,再从这些花中挑选出颜色更淡的花的种子栽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在20年后的一天,她在那片花园中看到一朵金盏花,它不是近乎白色,也并非类似白色,而是如银如雪的白。于是,一个连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一个不懂遗传学的老人长期的努力下,最终迎刃而解了。

超越源于进取,进取始于一种渴望。当你渴望实现梦想时,进取心就油然而生了。渴望是原动力,当你想要一样东西时,你心中便有一份力量,推动你去获得、去进取、去追求。

“这是一个拒绝平凡的社会,因为平凡就意味着被淘汏!”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过于残酷,但却绝不是耸人听闻,因为恐怕没有人会否认当今世界革新的速度已决非日新月异可以形容,革新带来的方便人所共知,超快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竞争的白热化却也是不争的事实,知识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在迅速的贬值。

人的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在我们自己,只有渴望超越,才懂得怎样去衡量别人的价值,只有渴望超越,才明白如何接纳自己以外的一切,只有渴望超越,才能使自己一生更加丰富多彩,只有渴望超越才能展望到生命的全貌,绘画出人生没有断点的轨道。

枷锁42、假正经——活得真的很累

假正经是中国人的通病,明明心里想得不得不得了,但口里咬紧牙关说不要。你问他吃不吃西瓜,他说不吃不吃,但你切好后送到他手上他吃不吃,他很快就吃完了;你问他喝不喝茶,他一定会说不吃不吃,当你把茶端到他面前他会怎么样,很快就吃了。美女谁不爱,他硬说他不爱,这就是典型的假正经。

据报道,2007年6月21日下午,为宣传一部新片,著名导演张一白率主演赵薇等演员顶着酷暑从北京赶到上海与媒体见面。在这次见面会上,对于在北京发布会上被记者拍到穿短裙走光一事,赵薇惊讶的说:“我又走光了?摄影大哥为什么老拍我走光的呢?”随后笑称:“比基尼都可以穿,走光算什么!哪个女孩子穿裙子出门不穿内裤的?”此语一出,如当年比基尼岛上试爆的原子弹一样即刻令国人哗然,同时引起很多褒贬不一的议论,有的甚至指责她“越来越不象话了”。

关于国人的虚伪性,鲁迅当年早已将其剖析的体无完肤。但这种致命的劣根性在经过多年之后仍然扎根于一些人的心灵深处,流在这些人的血液中,成为他们世代相传的遗传DNA。君不见在此起彼伏的选美活动上,那些在台上只穿着泳装的姑娘们大大方方地走着猫步供台下无数双眼睛品头品足,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刚走出选美或者模特比赛现场的伪君子却发出“有伤风化”的感慨。

不否认现实中有些人是六根清净,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正经君子,但同样也相信有着很大一部分人批着君子的外衣,标榜着君子的思想,做着比小人还肮脏勾当的假正经的“伪君子”,他们在平日里待人彬彬有礼,全然一副君子的样子,心里却暗藏杀机,让人无从提防,在短时间内让人无法察觉,比起真小人显得更加的阴险可怕。

你若得意时,他们通常是一群食客三千的谋士,对你的成就大加赞赏,甜言腹剑,待你失魂落魄时便树倒猢狲散,还不忘给你落井下石,“伪君子”最显著的特征是,在你是伟人时站在你肩膀上望远,当你倒下时,爬到你头上呼风唤雨,他们就像披着迷彩服的狙击手,伪装自己,寻求合适的机会给你一枪,笑里藏刀是对他们卑鄙嘴脸最生动的刻画。走在大街上,你能看到很多君子,但大都是假的。

想必大家都看过金庸先生的《鹿鼎记》,里面的主角韦小宝就是一个有仇必报的市井小人,之所以说他小人是因为他没君子坦荡荡的胸怀,行使风格不遵循江湖规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什么蒙汗药,石灰粉,含沙射影等等这些江湖侠义之士所不嗤的下三烂武器,只要能将对方放倒就绝不错过。

韦小宝爱财好女色,并最终腰缠万贯携七位娇妻云游四方,落个逍遥快活,我想看到韦小宝这样财色兼得哪个男人不会眼红?但韦小宝的财色得来却是直来直往,他对貌若天仙的阿柯姑娘追求过程就是费尽周折,最终靠真情感动阿柯,从伪君子郑克爽手中赢得芳心。再如他的财,毫无否认他的财物得来确实不光彩,但非常直接,有时候就是明摆打着受贿的旗号进行敛财。韦小宝将人性贪婪的欲望刻画得无比生动,也是小人比较直接的形象。

也许,这样的真小人是做得的,你难道没有感觉到假正经,真的很累吗?

枷锁43、熟人社交——制约着中国人社交水平

国人想办一件事,第一马上想到的是“看看有没有熟人”。遇上事儿得找人,这已是常识了,还有哪个傻瓜不明白?

“放心,咱有人。”这类话语想必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听到过,甚至自己也说出过。这种言辞表现出的心理可以总结为“熟人好办事”。如若有了急事求助于人,恐怕大多数中国人的首选对象都是亲友。

俗话讲“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现代社会有两个族类异军突起,一曰“啃老族”,一曰“靠友族”。所以,当下“人脉”一词也相当流行。有人甚至把一个人的人脉是否兴旺,作为评价他社会地位和能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于是,“熟人文化”成为了人们交往中非常重视和崇拜的一种文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最表面、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因为熟人好办事。

比如开车违章被警察抓了现行,照理说违法了就当认罚,没什么话可说。但只要感觉自己还有些能耐的人,是绝对不认这个头的。他们当看到警察拦车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把手伸进口袋掏手机,给那些有可能给自己提供援助的人打电话。只要能够很快找到一个说得上话的人,那事情就能当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几乎所有被抓的违章者都会找熟人说情,把警察逼得没办法,拦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没收违章者的手机,让他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据说此招减少了很多违章行为。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找熟人办事?因为熟人办事又快又好,不熟的人办事则不然。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服务的对象问题——面对的对象不一样,处理的结果也因此很不一样。但实质上这是一个服务的思想觉悟问题。在市场经济下,我们的服务思想应当转化为“发展并维持与所有顾客的良好关系”,在思想上重视搞好与一切顾客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将这层关系局限于自己的亲朋好友和上级领导这样一个类似的小范围。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优质服务工作还大有潜力可挖。

熟人办事为什么办得快?因为熟人办事一切从简,能省的步骤都省掉,该找的部门一次办妥,熟人清楚我们内部运作的过程,他走的是一条经过了优化的路。那么,我们的服务工作流程可不可以再简化并制度化?要知道,缩小和国外同行的差距,仅靠服务人员的微笑是不够的,必须从管理和决策层次入手,简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使用户真正满意。

熟人办事为什么办得好?因为熟人找的是技术、业务水平高的服务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败,举例来说,摩托车维修点的师傅技术不精将会导致顾客怀疑整个维修点的水平,那么当他下一次再需要此类服务时,他将有理由选择第二家维修点。对电信服务行业而言,要通过级别制让更多的服务人员向榜样看齐,也可以通过不拘一格的培训和考核方式培养出更多的榜样。

而专家认为,正是“中国式社交”的本质特点——“熟人社交”,制约着中国人社交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居民沟通指数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人际交往呈现明显的“亲缘社交”特点,而与陌生人的沟通能力相对较弱,对“陌生”的社交圈资源利用不足。

亲戚圈、同事圈、同学圈、社交圈构成中国人际交往的功能圈,而中国人在这4个圈子中的交往亲密度和依赖程度则依次降低,差距明显。77.9%的受访者与亲戚联系紧密,而与社交圈联系紧密的人仅有48.3%。

“内外有别”是中国人社交心理的一大特点。如果按照依赖度、信任度、亲近感由内至外划分人际圈,亲戚和恋人无疑是“内圈”最重要来源(97.19%),其次分别是同学老师(45.87%)、邻居(44.05%)、同事(30.58%)以及朋友的朋友(22.62%)。

不过,让人惊喜的是,部分通过工作往来、偶然相逢、共同参加活动以及网络认识的人也得以进入内圈,尽管比例都不大。

其实,生人不一定就不如熟人。30多年前,美国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首次提出了他的“六度分离理论”。简单而言,即两个陌生人之间可以依靠“熟人找熟人”的办法通过五步就取得联系。针对这一理论,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敦肯·瓦茨研究小组2003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实验结果。实验要求志愿者联系上分布在13个国家的18个人,共计6万多名志愿者参与这项实验,其中将近400人只花了5到7步就完成了任务。

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那些成功完成任务的人的人际链,比不成功的更倾向于选择相识的专业人士,而不是亲友。

枷锁44、送礼——有“礼”走遍天下

“送礼”蔚然成风,在中国也是早有之事。看病,送红包给医生;办事,给领导送钱财;人不到,礼先行。

如今,“跑跑”成了“活动活动”的代名词。找工作要跑,要项目要跑,上大学要跑,等等,很多事情都在“跑”中完成。人们为何热衷于“跑”?那是因为“跑”能通神,通过一些熟悉的人,能办成许多按照原则办不成的事。当然,跑也不能白“跑”,要携带礼品、礼金。

某地州一单位任接待科长,从年三十到现在还没来得及同老婆、孩子吃顿团圆饭,当然也没睡成一个囫囵觉。“春节期间的接待量比平时不知多了多少倍,全是上级机关和对口友邻单位来旅游的,不接待不行。”他说:“整整一个春节,都是在机场、宾馆、景点之间来回跑,比旅行社的导游还要忙乎。”与旅行社导游不同的是,他接待的这些客人都是出来只管旅游而不需要自己掏钱的,都是由他“埋单”———当然,也不是掏他自个儿的腰包,都打在单位的“接待费”里。同导游比还有一处不同,就是他陪同客人游览完后,还得双手奉上一大堆土特产让这些客人笑呵呵地拎走。

红包在官场的盛行,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但一些人却错误地把收送“红包礼金”当作“礼尚往来”,认为是有来有往,心安理得。还有的人存在“弥补心理”,认为为别人出力办事,收点礼作为酬劳很正常。

“红包书记”李某认为,先收人家的钱,再给人家谋利那是利用职务之便,是犯罪;而他并没有向人家索取,是人家一片真诚的感谢,理所当然,何罪之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李某在以后如潮般涌来的红包面前,都能坦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