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驾驭叫平衡
21767400000039

第39章 生活的平衡术(4)

欧阳修自号“无仙子”,反对妄意贪生去追求超脱自然规律的成仙得道。他认为“自古有道无仙,而后世之人知有道而不得其道,不知无仙而妄学仙,此吾之所哀也。”“道者,自然之道也,生而必死亦自然之理也。”“长生既无药,仙境不可到,人生不免死。”他大胆否定神仙的存在,批驳长生不死的迷信思想,这种科学的认识,在当时是相当可贵的。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这是欧阳修养生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天地万物之自然,物生有常理。”人若善养其生,就必须顺其自然的规律,绝不可以躲进深山炼丹弄术妄意贪生而愚昧地伤身害己。这也就是他说的“上智任之自然”的观点。

欧阳修提出的顺其自然养生之主张,并不是消极地放弃一切活动,而是要“寓心于有益之物”。他很注重游戏和休息娱乐等活动。他经常郊游,并创造条件和百姓一起活动。他把韩稚圭送给他的芍药花栽种在郊外的丰乐亭附近,以便吸引更多的人郊游。

欧阳修还经常做射箭游戏,写了《九射格》。他还在郊游中搞射箭、下棋等活动,把一切活动都游戏化了,为锻炼身体、陶冶性情服务。

当然,欧阳修热心于郊游、棋、射等活动,并不是单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寓心于有益之物,以有利于养生。

他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于酒也。”他并不醉心于酒,而是醉(寓)心于山水之间,他把游戏作为寓心于有益之物的养生手段。可见,欧阳修的养生之道,在古人当中是比较独特的。

欧阳修批判神仙长生,提出“人生不免于死”,主张“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并且应当“善养其生”。这些认识与做法,在现代也有其进步意义和借鉴的价值。

5、身与心的平衡

身为国士,心为君主,君在域中,无所不能。

没有躯体疾病只是健康的一部分,不是说没有躯体疾病就一定是健康人。要想社会适应良好,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要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和精神活动,要有健全的人格。如果没有健康的精神活动,就不能准确判断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不能处理好正常的人际关系,从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就像伊皮泰特斯所说:“人们不受事物影响,却受他们对事物看法的影响。”一般说来,人的幸福十之八九有赖健康的身心。有了健康,每件事都是令人快乐的;失掉健康就失掉了快乐甚至一切。

一个人思想不健康,他悟不透健康的本质与内涵,他必定自觉和不自觉损坏健康。他会用不健康的手段,用不健康的方法处理许多问题。

但是有谁能逃脱这样的法则:你损坏了自然的健康,自然会惩罚你,用天灾,用贫瘠;你损坏了社会的健康,社会会惩罚你,用人祸,用正义;你损坏了他人健康,他人会惩罚你,用报复,用天理;你损坏了自身健康,自身会惩罚你,用轮回,用缺陷。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无论他怎样成功,无论其表象如何强大辉煌,他阴暗的心理,扭曲的常态,固有的缺陷,使他骨子里笑不出声来,使他内里藏着悲哀,他既成不了社会的楷模,赢不了尊严、价值,还得与健康对峙斡旋,还得遮掩自己的病灶,包严自己的劣势。

人类社会和自然中充斥着不健康,每个人或多或少被其浸染,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健康的追求。追求思想的健康,认识的健康,做人准则的健康,有这个健康,我们会甄别优劣,拂去疾病、病象的灰尘,迈进健康的境界。反之,没有这个前提,空有美肌亦败絮其中,脸色红润也表里不一。

海伦·凯勒是一个不幸的人。在她9岁的时候,就失去了视觉和听觉,陷入了永久的黑暗与沉寂之中。她又是一个幸运的人,她创造了世界上罕见的奇迹,被称为与拿破仑同样伟大的人。

美国大财阀洛克菲克家族的子孙们,拥有几十亿美元的家产,生活优裕,身体.健康,然而他们又为人类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甚至无聊到了这种地步:用绒布做馅给客人们吃。这,是幸运儿的不幸,他们是精神上的病夫。

我们主张强身健体,因为没有健康的体魄,生活再美好,你都不能很好地去享受。没有健康的体魄,你即使在事业上成功了,也要比正常健全的人多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和代价。

但是,正如前文所举过的例子说明的,有了健康的体魄,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灵,而健康的心灵,靠自己去修养。

孔子说:“做君子好比射箭,自己不正就射不中目标,不中目标就要反省自身,寻找各方面的原因。”古代圣人们还说:“你真诚地修德于心,饱学于身,自己的行为无所为而为,无所求而求,自然上可格天,下可格人。不祈求于天而自得人助,不求于人而自得天助,正是所说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所以孔子说:“不担忧自己得位置,担忧的是自己不能立志。不要害怕自己没有知识,去求取、探索、努力,就能得到知识。”又说:“君子谋求的是道理,不谋求吃喝;君子考虑的是道理,不担心贫穷。”这样,才能超越人生,呈现伟大!

如何做到自我净化、自求多福呢?紧要的大戒大忌有八项:

一是戒私心。陆桴亭说:“名与利是天地间公共的东西,利只有属于公才广大,名只有属于公才光荣。小人自以名利为私,而名利二字,始终有目的途径。从圣人看他,必使他得到名声,必使他得到俸禄,名声何曾不是有气味的东西。”一私就万事都私,一公就万事都公,这是要从心上去分辨的。至于从事情上看,天下都会人人可见,无需这里多费口舌。

人们最难除去的就是私心。说起来差不多人人都能说,做到就实在困难,几乎千万人中难有一二。谁不对自己有私心,不对子女有私心,不对父母有私心?!我们试着冥思静想,自我反省所存心动念与一生的行事,便知这里所言不谬。想丢开常情,而存道心,除去人欲而存天理,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老子说:“我之所以有大灾难,因为有我这副躯体;如果我没有这副躯体,我还怕什么灾难?”所以只有以大公无我的心,才能克制私心。

大抵要减要灭,不外乎从事情上去减去灭,从理上去减去灭,从心上去减去灭。这三点总能体验到:天下越是为自己的人,越不能有自己;越自私的人,越不能成就于私;只有以天下为大公的人,才能成就天下的大私。这就是说:大公能成就大私,无我能成就大我。真正做到舍己为人,舍己为天下,才有一个大我的存在。如果单从私出发,仅能成就一个小我了。能从公字出发,从公字上去存心立身做事,则一切都大有益处。这就是戒私心。

二是戒骄心。天玄子说:“作为领导,居在大位而像五位一样,胸怀大德却像没有德,有大智慧却像没有智慧,有大功却像没有功。既不以君临天下而傲视天下,也不以老师的态度面对天下而训示天下,更不能以威风临天下而怠慢天下,这都是自亡而丧失天下的道理!”所以要虚心待人,以恭敬的态度敬人,以谦下的态度—F人,这就是限制骄心。

什么是骄心?骄心也就是慢心与傲心,只要稍微有点才华,稍微有点成就的人就容易犯这个骄傲之心,君临天下的人最容易犯。以刘邦的豁达,对士人尤其害怕有骄傲的心理,何况不及他96人呢!因为最高领导人的手上操纵着名利、爵禄、赏罚、夺予、生杀的大权,可以使人富贵,也可以使人贫贱,甚至要你死就得死,要你生才能生,所以很容易傲视天下,认为天下谁人都不如我。

于是,便容易产生奴役天下,或者是师临天下的观念,这都是领导人的最大禁忌。奴役天下,招来的都是奸诈小人之才;师临天下,招致的必是犬马庸碌之才。像那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的圣贤人才,绝对不会甘愿老死荒野。

三是戒偏心。天玄子说:“要想戒去偏心,只有以自己的公心对待天下人,以自己的正心对待天下的事,以自己公平的心了断天下的理,以自己的虚心应付天下的万物。”这样,就能全心虚静灵明,没有什么东西遮挡得住,自然是不偏不失。人心这个东西,不能有所击,有所执,有所蔽,有所固。击就使它劳累,蔽就使它不神明,固就使它固板,执就使它拘泥。

人之所以不能正心,就是有偏心;人之所以不能直心,就是有邪心。好恶之心,人人都有;知见之心,人人都有;爱憎之心,人人都有;亲疏之心,人人都有。有了这些心,必然会执守这些心,执守这些心就会拘泥这些心。

固执就会丧失,拘泥就会闭塞。作为领导,不偏向自己的喜好、知觉、溺爱、亲疏,就不会失于自己的憎恶、亲疏与不知,不仅是这样,还要有人之常情,还要有民心所在。

四是戒欺心。天玄子说:“只有诚心才能破除天下的欺伪之心,只有拙才能破除天下的巧,也只有真实才能破除天下的伪诈,也只有忠实才能破除天下的虚假。”这是不可变更的经典。所说的欺心也就是伪心、假心。一个人怀着虚伪心,就不能有真诚的心。心不诚,必然欺骗。因此,《大学》中告诫人们“不要自欺欺人。”伪心不仅最可耻,也最不道德。

一个人有一分伪心,便有三分虚假,而他的言行举止都使人不相信。一个人心中有虚有伪有欺,肯定就有私心、伪心、欲望心、得心、贪心存在,又害怕人们发觉,再装饰起诚心、真心、实心,用来蒙蔽天下人的耳目。实际上他不知道,人可欺而心不可欺,心可欺而天不可欺。

五是戒妒心。王安石深受排挤、打击、诋毁的痛苦,很是感慨地说:“诋毁生于嫉妒,嫉妒生于不能胜过他人。”嫉妒和诋毁,历来就是有识之士深恶痛绝的,做人没有嫉妒之心,没有诋毁之心,必然心境豁达、光明正大,自然能与任何人和平共处,相洽相融。所以,我们应像《大学》中所说的那样:他人有技能,看做像自己有一样;别人精明强悍,我从内心喜欢,这种喜欢心情,就像从他人嘴里传出的一样,确实能容纳他人。

六是戒疑心。疑心的生出,来源于偷心,来源于多心。俗话说:“多心就会多疑。”总的归纳起来,就是自信心不坚强、不刚毅、不巩固。古代的哲士说:“自信的人不怀疑人,自疑的人不相信人。”疑人就无功,疑事就不在;能信任自己,就应该信任他人。古圣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惟有信能制住天下的疑”。

所谓的信,就是心口如一,言行如一,时空如一,也就是内外的道合一。诚心于内的,必然信任于外;信任于内的,必然表现在外。诚信统一,偷也可以定,猜也可以止,多也可以一。把它引申扩充来说,对方也可以利用,叛逃的人也可以怀柔,违逆的也可以顺从。我以诚信待人,他也会以诚信待我。我不信任他,他也不会信任我。对人推心置腹、肝胆相照、襟怀坦白,天下没有不可信任的人。所以陆贽说:“诚信亏损,做一切事情都会漏洞百出;疑心产生,天下百姓没有不但忧害怕的。”‘

七是戒躁心。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难以致远。”然而躁心的滋长,出自于急心,出自于浮心,出自于竞争心,都是从不能清静自己的内心开始的。急心、浮心、竞争心最容易损害公理,最容易败坏事业,难以应付纷繁复杂的环境,也难以通达周密细微。只有静心才能破除躁心,只有澄心才能破除浮心,也只有安定才能破除急躁。

八是戒动心。《玉枢经》中说:“人道的人知止,守道的人知谨,用道的人知微。能知微就能生出慧光,能知谨就能像圣人一样知识全面,能知止就能泰然安定。”所以凝神澄心,无思无虑,无念无欲,以修炼“止功”而培养定力,这是领导不动心的一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