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燃烧的法兰西
21809700000008

第8章 突破欧洲最坚固的防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比利时军队依托阿尔贝特运河工事,成功阻挡了德军半个月,德军损失2.5万人。一战结束后,比利时出于对侵略成性的德国的畏惧,苦心经营2O多年,在阿尔贝特运河沿岸修筑了一条防线。在防线的中部一座岩质高地上,修建了埃本·埃马尔要塞。在盟军看来,这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要塞背后是比利时平原,关系到比利时的安危。阿尔贝特运河防线,从北向南长达数百公里,护卫着整个比利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比利时在这条防线部署了12个师,占比军总兵力的二分之一。这个可与马奇诺防线相媲美的埃本·埃马尔要塞固若金汤,号称比利时的“大门”、运河铁锁。德军统率部一直在准备攻占埃本·埃马尔要塞。1939年初,德军得到了要塞内部的设计图,根据情报人员的报告,掌握了要塞的情况。埃本·埃马尔要塞位于荷兰与比利时交界处,马斯特里赫特城和维斯城中间。埃本·埃马尔要塞的东北和西北面是几乎垂直的悬崖峭壁,悬崖下是阿尔贝特河;要塞南面设置了深深的反坦克壕和7米高的防护墙,设有许多障碍物。要塞东面是马斯河与阿尔贝特运河,河上的桥梁都在火炮射程内。北面还有一条长壕,随时都能引入河水。整个要塞南北长900米,东西宽700米,所有工事都修筑在小山的岩石上,上边没有任何建筑物,长满了杂草,很难发现。要塞配备了旋转式装甲炮台、高射炮阵地、重机枪阵地等,各部分由45公里长的地下坑道连接起来,每一个通入要塞的坑道都能有效地阻击敌人。

在要塞顶端有可自动伸缩的4座暗炮塔,塔上装备18门射程为16公里的火炮,6门高射炮,12门反坦克炮,37挺机枪。另外,壕沟边还建有许多掩体、地堡、掩蔽壕,配置各种类型的武器。比利时第7步兵师的1200名士兵驻守整个要塞,这里是欧洲最重要的防御阵地。这些士兵由乔特德兰少校率领,躲在地下25米深的工事中,存有大量淡水、食品和弹药,可以长期坚守。阿尔贝特运河上的坎尼桥、弗罗恩哈芬桥和费尔德韦自尔特桥,每座桥均由一名军官和12名士兵驻守,拥有一门反坦克炮和机枪等武器。在要塞强大火炮的支援下,三座桥有很强的坚守能力。大桥附近600米范围内筑有地堡,附近驻有部队,能够快速增援。另外,三座桥墩上还装有炸药,用电子引爆。即使三座大桥失陷,埃本·埃马尔要塞的火力也能给予敌军重创。在国防军军官们面前,希特勒问道:“你们说,哪里是欧洲最坚固的防线?”他看不起这些循规蹈矩的普鲁士军官。在制定进攻波兰的方案时,这些军官就持反对意见。结果怎么样,仅仅27天波兰就灭亡了。面对这样的奇迹,希特勒的威望空前高涨。希特勒说:“是比利时的阿尔贝特运河上的埃本·埃马尔要塞!马奇诺我们能够绕开,但我们绕不开埃本·埃马尔!”。

对付这个要塞,希特勒早已胸有成竹。1939年秋,德军仿造了两个埃本·埃马尔要塞,一个在格拉芬弗尔军事训练基地;另一个在西尔德斯姆空军基地。希特勒对埃本·埃马尔要塞十分重视,采纳了一个女飞行员的方案。德国着名的滑翔机飞行员汉娜·莱契提出了一个方案,即出动滑翔机运输部队突袭。当时,德国空军非常强大,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容克-52运输机和DF-230式滑翔机。容克-52运输机安全可靠,能够搭载20名伞兵和2吨货物,航程1880公里。1932年至1945年,德国容克公司设计生产了容克-52型运输机。除了运输外,容克-52运输机在二战期间还经常担任轰炸的角色。1936年夏,容克-52运输机曾从北非运出9000名士兵、44门大炮、137吨弹药,支援西班牙政府。飞行员莱契曾经驾驶过容克-52,对它的性能十分欣赏。不过,容克-52的外型很丑,机身轮廓棱角分明,粗大的起落架自机身中伸出,采用两段式襟翼,模样十分怪异。固定的起落架十分坚固,适合在野地着陆,三台发动机马力强劲。DF-230式滑翔机是带支架的单翼飞机,机身长方形,机长呈11.3米,翼展22米,重900公斤,载重1吨。DF-230式滑翔机着陆速度低,十分安全,便于驾驶,深受人们的欢迎。这种无动力的轻型飞机能够搭载伞兵空降作战,1933年,德国约有50%的民用航空公司变成了航空队,飞行员们穿着军服训练,为德国空军训练了大量的空勤人员。1935年,德国在柏林成立第一个空军空降兵飞行学院,抓紧培训飞行员。

1936年,司徒登特组建了德军第一个伞兵团。在突袭守备力量很强的要塞时,滑翔机部队比伞兵部队更具优势。因为伞兵运输机隐蔽性很差,空降时容易被发现。从90米的最低跳伞高度跳伞,有15秒毫无还击之力。着陆后,士兵必须摆脱降落伞,寻找武器,这段时间很可能丧生。滑翔机则可在夜色的掩护下,偷袭落在目标区域,空降人员可以立即投入战斗。1936 年 9 月,一批德军观察员参加苏联红军在明斯克举行的空降作战演习。苏军在演习中出动 TB-3 重型轰炸机搭载 1500 名伞兵、悬挂大量卡车和轻型装甲车进行空降。随后,大批滑翔机运载弹药和补给着陆,支援空降部队。这次空降演习给德军观察员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批德军观察员就包括日后空降部队的司令司徒登特。司徒登特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滑翔机运送部队进行突袭的设想。这种设想被空军技术总监乌德特得知后,乌德特又提出了“突击滑翔机”的设想,提出利用滑翔机在敌后进行突袭的战术。希特勒对此十分感兴趣,这种类似特洛伊木马的空中运载工具能够使大批官兵突然出现在敌军后方。不久,德国空军下令尽快研制新型的突击滑翔机。DFS 的设计师汉斯·雅各布负责这项工作,当时处于高度机密,突击滑翔机的型号定为“DFS-230”。在研究中,雅各布带领专家们参考大量滑翔机的数据。1937 年,三架 DFS-230机制成。DFS-230属于轻型滑翔机,采用高单翼加翼下支撑的混合式结构。机身横截面为矩形,骨架由钢管焊接,制造成本低廉,可以大规模生产。这种滑翔机装有两套操纵装置,可搭乘两名驾驶员,同时搭乘 8 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它的最大起飞重量是 2.1 吨,自重 900 公斤。它在货运时把座椅拆掉,运载量为 1吨。为减轻重量,DFS-230的起落架在起飞后即脱离,着陆时凭借机腹的金属滑橇。

DFS-230滑翔机可以由容克运输机牵引,还可以由各种型号的双翼机牵引,甚至由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牵引。德国元首希特勒对女飞行员莱契的方案十分欣赏,召见戈林、司徒登特和斯康拉特。然而,希特勒只给他们一个营、少量工兵、容克-52飞机和滑翔机,他认为不需要更多的人,以一个营足够对付1000多名埃本·埃马尔要塞守军,攻占欧洲最坚固的要塞。由于希特勒固执己见,司徒登特被迫接受。几天后,司徒登特将希特勒的疯狂任务转交给科赫上尉,科赫一口答应下来。他接受任务后立即研究但心中毫无把握,只好每天认真地观察要塞模型。白天进攻要塞等于送死,只能晚上偷袭。科赫惴惴不安地打开地图,寻找埃本·埃马尔要塞。他坐在地图前,认真地计算着。1939年10月,苦思冥想了半个月后,科赫来到司徒登特将军的办公室内,说:“将军,我决定不采取火炮袭击和空中袭击,以免惊动守军。当空降小分队占领埃马尔要塞顶部后,再进行支援。”司徒登特问:“只用八十个人攻打要塞?你疯了吗?”“将军,能行的。只要其他3个空降小分队成功夺取坎尼桥、弗罗恩哈芬桥和费尔德韦自尔特桥,截住比军增援部队。等我军空降部队和大批地面部队降临,那些要塞里的守军就完蛋了。”

“这几十个人能完成任务吗?”司徒登特问。“我会选派精通喷火、机枪、破甲、迫击炮和爆破的工兵和伞兵的。”不久,这个疯狂的计划呈现给希特勒,希特勒十分欣赏这个计划。1939年11月,科赫率突击队员在捷克边境的格拉芬弗尔训练基地进行了艰苦的秘密训练。在这里,每一个突击队员的单兵作战能力都很强,无论什么艰难的任务都能完成。1940年,德军统率部的作战命令传达下来,突击队立即赶往科隆的厄斯特哈姆和布兹威勒机场。这批突击队员共700人,分为两大梯队。第一梯队约400人,分成4个突击小分队,乘坐滑翔机。第一突击队代号“花岗岩”,85人,配备轻武器和2.5吨炸药,负责占领要塞;第二突击队代号“水泥”,96人,负责占领弗罗恩哈芬桥;第三突击队代号“钢”,92人,负责占领费尔德韦自尔特桥;第四突击队代号“铁”,90人,负责抢占坎尼桥。第二梯队约300人,乘坐容克-52运输机空降。1940年5月10日4时30分,41架容克-52飞机牵引着DFS-230滑翔机,自科隆的厄斯特哈姆和布兹威勒机场起飞。在巨大的轰鸣声中,一架架运输机飞出机场,消失在夜空中。几分钟后,所有的容克-52飞机在上空会合,同时向西飞去。不久,搭载“花岗岩”突击队的一架滑翔机出现了问题。它的牵引机发现右前方有其他飞机,眼看两机就要相撞,只好向下俯冲,但滑翔机驾驶员并不知情,拼命想把舵拉住,保持平衡,结果牵引绳断了。

这架滑翔机越过莱茵河,在一块陆地上降落。里面乘坐着指挥官维哲希中尉,一时间“花岗岩”突击队群龙无首。5时,“花岗岩”突击队又有一架滑翔机也掉队了。原来,这架滑翔机的驾驶员发现牵引机翼的标志灯闪烁,以为是脱离信号,于是,他脱掉牵引绳开始滑翔。队员们立即征用一辆汽车赶往要塞。气象专家原本预计的逆风风向,居然刮起了顺风。对滑翔机来说,逆风的风向能够获得足够的上升气流,顺风会降低飞行高度,致使飞机提前降落。没有办法,容克-52运输机立即把滑翔机向前多牵引一段时间,飞进荷兰领空。荷兰的防空部队连探照灯都没有打开,就朝天空乱开火。高炮所吐出的炮弹在空中爆炸,突袭队员们气得趴在滑翔机上大声咒骂。“全都听我指挥!生死在此一举。”温齐尔中士,一个法西斯主义的狂热信徒成为这批突击队员的指挥官。因为没有战斗机的护航,担心荷兰空军进行拦截。滑翔机的飞行员们果断地解开绳索,向要塞滑去。荷兰防空部队的炮火惊醒了比利时埃本·埃马尔要塞的守军。同时,要塞总指挥齐德兰特少校接到严加戒备的命令,他立即下令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当时,天空黑压压的一片,要塞的侦察哨兵等了老半天,德军飞机发动机声都没有出现。从荷兰边境传来的防空炮声也没有动静了。这时,就在哨兵们放松警惕时,9架“花岗岩”突击队的滑翔机绕到埃本·埃马尔要塞的正西方,进行大角度俯冲。9架“花岗岩”突击队的飞机突然降落在要塞顶部。一些比利时哨兵吓得目瞪口呆,竟没有去拉响战斗警报。滑翔机落地时那巨大的撞击声使要塞内部的守军清醒过来--敌人竟在头顶着陆了。突击队员按预先编组快速向各个坑道口扑去。

在德国内地两个埃本·埃马尔要塞的模拟基地,他们足足训练了4个月。4个月,就是为了这一刻。突然,一串串子弹射出,比军哨兵们倒下了。德军突击队员们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控制了要塞顶部。要塞守军乔德兰特少校虽然饱读兵书,但他从没想过有人能插上翅膀从天而降。悲剧竟发生在要塞。乔德兰特纵身而起,用电话向各炮台和火力点的官员发布命令:“千万别慌,马上冲出坑道,占领顶部。”要塞顶部的暗堡和掩体立即攻击德军突击队员,突击队员们迅速利用地形靠近暗堡和掩体,扔进手雷,暗堡内的比利时士兵伤亡惨重。工兵们对要塞地下工事的洞口进行了爆破,堵塞洞口。同时,“钢”、“铁”和“水泥”突击分队成功空降后,自哨所后面向大桥扑去,迅速占领弗罗恩哈芬桥和费尔德韦自尔特桥。坎尼桥和另两座小桥被要塞的炮火炸毁,上面的德军全部被炸死。很快,大批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蜂拥而至,封锁了通向要塞的道路,比利时军队无法通过。乔德兰特在坑道指挥所里心急如焚,要塞的所有炮台、机枪火力点的射击方向都朝向四周,对顶部的德军毫无办法。头顶传来一阵阵爆炸声,德军工兵正在爆破炮台工事。从一个了望孔中,乔德兰特发现大批德军正跨过运河大桥,开向比利时腹地。原来,当德军A集团军群44个师在阿登山脉待命时,B集团军群指挥官博克命令第6集团军快速向西挺进,进攻比利时的阿尔贝特运河防线。博克下令首先突袭埃马尔要塞,抢占运河上的坎尼桥、弗罗恩哈芬桥和费尔德韦自尔特桥。上午7时,德军突击队第二梯队赶来,300名伞兵从天而降。为了欺骗敌人,德军同时在阿尔贝特运河西部的广大地区投放伞兵模型,装有自动点火装置,以取得到处是枪声的效果,比军误以为腹背受敌。躲在要塞内的乔德兰特指挥守军在内部清除障碍,把洞口炸开,但德军集中火力,使用喷火器、手榴弹对要塞内的洞口进行封锁。在强大的火力面前,要塞内部的守军伤亡较大,乔德兰特率领守军退进工事。上午8时,比利时军队第1榴弹炮兵团赶到埃本·埃马尔要塞北面,炮击德军突击队员。很快,德军轰炸机的猛烈攻击赶走了第1榴弹炮兵团。随后,比军第7师的1个步兵营向要塞扑来,又被斯图卡轰炸机击退。

比利时援军根本无法靠近要塞。9时,德军空投大量炸药箱。德军突击队员不断进行爆破,企图炸开要塞。他们甚至从断崖把炸药吊下去,进行爆破。但这一切毫无作用,要塞里的比利时守军仍然不断向外射击。黄昏,由于德军突击队摧毁了要塞的炮台,德军地面部队得以渡过马斯河,来到阿尔贝特运河,接管了桥梁。傍晚,德军派出一个带有大量炸药的加强工兵营赶来。这个加强工兵营是一支特种部队,他们想从要塞前渡河,突然遭到一暗炮台的袭击。夜里,加强工兵营出动一个50人的小队,乘坐橡皮船偷渡运河,炸毁暗炮台。11日凌晨,加强工兵营渡过运河,扑向要塞,遭到比军猛烈的反击。为了配合工兵们的前进,德军高射机枪和反坦克炮对要塞进行疯狂的轰击,化学战士正在放烟幕,遮挡要塞支援火力的视线。然而,德军工兵们每向前挪动一步,都可能丧生。他们每个人身上背满了手榴弹,脖子上挂着3公斤的炸药包,手里还拿着挂有炸药包的狭窄木条,有的工兵手持6米长的放雷管的竿子。穿越火线后,工兵们终于开始了爆破工作。科赫将突击队员分给各个爆破组掩护工兵营的行动。漫长的等待过后,“隆隆”的爆破声传来,要塞内火光冲天,伞兵们端着冲锋枪,冲进一个个地下工事。比利时的守军已经溃不成军,失去了抵抗的信心。11日晚,柏林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布特别公报:“德军一举攻克德比边境的阿尔贝特运河防线,正向布鲁塞尔挺进。”德宣传部长戈培尔称,德军的成功依赖于一种“最新秘密武器”。从天而降的“神兵”令要塞守军措手不及,德军仅以死6人、伤19人的代价,就轻易地攻克了这个号称欧洲最难攻克的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