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有容,德乃大。”宽阔的胸怀是由一个人的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所体现出来的。宽阔的胸怀是大度与包容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它是看透了人生之后获得的一份从容、自信和超然。一旦有了这种智慧、这种艺术,就会从容不迫地面对人生。
做人,要有宽广的胸怀
做人一定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当然,这并非胆小怕事,而是大度与包容的表现。一个不去计较别人无意的过失,以一颗博大而宽阔的心去原谅别人的人,相信到最后肯定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回报。
所谓宽广的胸怀,是一种不平凡的气度,它是对人对事的包容与接纳,它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做人,就应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
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宽容,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有的人来说,如果你不小心哪句话惹着他了,你自己还不清楚呢,他却记在心里了,于是常常找机会来对付你,这就是胸怀不宽广的表现。
其实,做人大可不必那样。有个宽广的胸怀,不说是能行船或跑火车之类的,至少也要有容人之量。人是社会性的群体动物,换种说法,那便是谁也离不开谁,谁都难免有求人办事的时候。如果你小肚鸡肠,就会活得非常累。为什么不抛开那些不必要的鸡毛蒜皮、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呢?纠缠其中,整天弄得自己都头疼,这又何苦呢?
《尚书》中这样写道:“有容,德乃大。”《周易》一书中也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罪,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录,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儿,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儿,谁当乡巴佬儿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屡次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并认识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其实,宽广的胸怀是由一个人的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所体现出来的。也就是所谓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能有宽广的胸怀,那么就能发展壮大。曹操之所以能在几年内发展到剿灭北方群雄,占据中原,拥有百万大军,与他“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胸怀是分不开的——连仇人都能容而后用,还有什么不能用的呢?
三国时期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曹植,曾说出了一番颇富哲理的话:“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一个人具有一种宽阔的胸怀,那便是另一种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境界,同时也是精神上的成熟、心灵上的丰盈。如果有了这种品质、这种境界,人就会变得豁达、成熟起来。
做人一定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当然,这并非胆小怕事,而是大度与包容的表现。一个不去计较别人无意的过失,以一颗博大而宽阔的心去原谅别人的人,相信到最后肯定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回报。
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的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相貌平平,一耳失聪,连英语也说不好。而这样一个小小的其貌不扬的人物却能在政坛上平步青云,三度登上总理宝座,屹立不倒,成为加拿大政坛上的“常青树”。克雷蒂安的成功之道在于不树敌、肯助人,有“宰相肚里可撑船”的胸襟。1993年保守党在大选中惨败,失去总理宝座的保守党主席坎贝尔难咎其责,被迫辞去党主席职务。赢得胜利的克雷蒂安总理给这位失去栖身之所的昔日对手拨了一间办公室,配备一个秘书,帮他整理文件。一年之后,克雷蒂安又给失业的坎贝尔准备了可任选其一的两个职位——驻俄国大使或驻洛杉矶总领事,坎贝尔选择了后者,年薪12万加元、部长级待遇。克雷蒂安就是这样以其过人的容人之量把夙敌变成了好友。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一颗宽广的胸怀。
有一颗宽广的胸怀,是一种境界。有一颗宽广的胸怀,烦恼就少一些;有一颗宽广的胸怀,情绪就平和一点;有一颗宽广的胸怀,快乐就多一些;有一颗宽广的胸怀,日子就顺一些;有一颗宽广的胸怀,成就更多一些。胸怀宽广,是智者的一种必然选择。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而宽容的人就是有一个宽广的胸怀的人。
安徽桐城有一处古迹叫“六尺巷”。关于这处古迹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城里的一条大街上紧挨着住着两户人家:一家有人在朝中当宰相,另一家在朝中当尚书。有一天,这两家人因为院墙的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都说对方侵占了自家三尺宽的地盘。
为此,他们两家人都很生气,宰相的家人往京城写了一封信。想让宰相以他的权势来解决这个问题,宰相接到这封信后,很快就回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人读了他的信后,觉得很惭愧。于是主动将院墙向后撤了三尺。尚书家见对方如此容让,也感到很不好意思,也后退了三尺,于是中间便形成一条六尺宽的街道,此事为后人传为美谈!
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做人时,胸怀宽广,人生的路也就自然宽了。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生活中那些气量狭小的人常常因为别人有意无意的话或者举动,而激怒自己,使自己变得暴躁不安,情绪失控,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失控,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而胸怀宽广的人总是生活得很快乐、很悠闲,甚至能自得其乐,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思路比天空还宽,心胸比世界都大,世界在他们眼中都不大,就更不用说他身边的那些人和事了。
做人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这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它是看透了人生之后获得的一份从容、自信和超然。一旦有了这种智慧、这种艺术,就会从容不迫地面对人生。
不为小事生气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你喜欢为小事生气,在别人眼中就是没有气量,没有胸怀的表现。你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谁会喜欢一个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呢?
生气,是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状况。但不同的是,有的人很少生气,有的人却经常生气,而且动不动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就会大发雷霆。
基普林是英国的着名作家,他和巴勒斯蒂是好朋友。后来,基普林和巴勒斯蒂的妹妹结婚了,吉普林在美国佛蒙特州盖了一幢漂亮的房子,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过了不久,为在一块地皮上种草还是种花,基普林和他的妻舅巴勒斯蒂发生了意见分歧。结果双方出言不逊,对骂了起来,于是这两个最要好的朋友结下了冤仇。正所谓“冤家路窄”,几天之后,他们俩又在路上相遇,一个坐着马车,一个骑着自行车。为了挡路和让路这一点事,两人又大吵了起来。这个时候的基普林几乎丧失了理智,发誓要到法院去告巴勒斯蒂。不久,这个家族不和的消息就传遍了全世界。其案例也就这样开始了——最终基普林被判和他的妻子永远离开他在美国的那幢住宅。
就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园子里的一点花草,却招惹这么多的怨恨和痛苦,实在是不值得啊!想一下你自己,是不是也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和别人生气呢?其实,生活中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本就不多,我们所过的大多都是些平凡的日子,没有那么多惊涛骇浪。所以,没有什么事值得你为之动怒。
再说了,生气就能解决问题吗?显然是不能的。英国着名作家迪斯雷利这样说过:“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在生活中,很多人常常会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干扰而失去理智,为一些无聊的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试问时过境迁,有谁还会对这些琐事感兴趣呢?
何况,一个经常为小事而生气的人是不会得到大家的看重的。为小事生气是无能的表现,别人会说,这点小事都解决不了,还能做出什么大事呢?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你喜欢为小事生气,在别人眼中就是没有气量、没有胸怀的表现。你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谁会喜欢一个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呢?
一个有胸怀的人,就不会将目光只放到眼前的一草一木上,他们更不会计较眼前的一点点得失。所以,他们就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因为他们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他们能包容,能谅解,不计较。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喘气。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广大,只要与人争论而生气的时候,他就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爱地巴为什么每次生气都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呢?”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感到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明说。
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了,房子和土地也已经太大了,他生了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转,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阳已经下山了,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阿公!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这附近地区也没有其他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广大,您不能再像从前,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了。还有,您可不可以告诉我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三圈的秘密?”
爱地巴终于说出隐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去和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努力工作。”孙子问道:“阿公!您年老了,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
爱地巴每当情绪不好时,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让自己不生气,终于让自己成了当地最富有的人。生活中,有比生气重要得多的事,何必为生气而劳心费神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气致病、因气而亡的事例也可以算得上是比比皆是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生气,对人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人一生气,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诸如情绪波动加快、精神紧张、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这样就很容易诱发疾病,甚至有可能会呼吸骤停,导致气绝身亡。所以古人有云:“怒则气生,损其身。”怎样才能做到不生气呢?
1.遇事要沉稳冷静,随遇而安,心胸开阔,要想得开。正如我国知识界最高寿者,111岁的书法家苏局仙先生所说:“不为小事而生气,万事都要想得开。”
2.要善于用理智抑制情绪,保持心境平和。抑情制气的方法有很多,如躲避法:想办法脱离生气环境。转移法:唱歌、跳舞、听音乐、看电视,或做其他感兴趣的事。释放法:向自己信赖的人倾诉。控制法:以个人的修养稳定情绪。升华法:把气化为干事业、干工作的动力。安慰法:找个合适的理由,自我宽心。让步法:对非原则或鸡毛蒜皮的小事,别去计较。等等。
人生短暂,浪费时间就等于是慢性自杀,而去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因此浪费你自己的青春就更可惜了。所以说,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完美一点,除了要使自己优秀以外,还要心胸开阔一点,心情开朗一点,不要为一点点小事生气。
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懂得放下,该放下些什么。放得下,你就可以轻装上阵,放得下,你就可以摆脱烦恼和纠缠。放得下,还会改善你的形象,使你显得豪爽豁达。放得下还会使你更能赢得大家的信赖。
人们常说:“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一种勇气和毅力,而放得下是一种胸怀和肚量。
“拿得起”,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有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能力。工作中,样样事情拿得起,必是领导重视、同事尊重的骨干;家庭中,样样事情拿得起,必是全家人的顶梁柱;社交中,样样事情拿得起,必是朋友心中的主心骨。
但是,人生中光拿得起还不行,你还要能放得下。就好像举重一样,你不仅要将杠铃拿起来,还要能安全地放下去,这才是成功。做人也是如此。
放得下,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平心而论,人是有思想、有欲望的动物,几乎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得到越多越好”的意念,要放得下,确实不容易。
有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赶路,过河时见到一个女人,雨后的河水显得异常汹涌,她无法过河。老和尚见状,就将女人抱起,过了河又将女人放下。徒弟一看,就说:“师父!男女授受不亲,你抱着女人过河!”师父没有理会。
小和尚心里嘀嘀咕咕,行了一公里左右,又忍不住说:“师父你做错了,为什么抱着个女人过河?”师父望了徒弟一眼道:“我已经放下,你还未放下。”
其实,我们很多人就跟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样,之所以生活得不开心、烦恼、焦躁,很大原因就是放不下,因为放不下,致使自己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直到被生活压垮。
生活中,那些被各种琐事困扰的人几乎都是学不会放下的人。试问,有多少人能放下昔日的辉煌?有多少人能放弃到手的财富?有多少人能放下内心的积怨?很难吧!我们生活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背着各种各样的包袱,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对功名利禄放不下,出现了跑官、买官、贪官;对金钱富贵放不下,催生了贪污、受贿、盗窃;对爱情婚姻放不下,产生了痴男、怨女、殉情。
放得下,是一种解脱,一种顿悟。佛经上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学不会放手,只知道紧紧攥着拳头,很可能最后一无所有,因为你手中握着的是虚无。而懂得放手、放下,你才能拥有更多。古语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你如果学不会放下,很可能会一无所有。
有一头毛驴,在它身边左右不远的地方各有一堆青草,两堆草的好坏、多少、距离都一样,毛驴在中间游移不定,究竟吃哪堆呢。想吃这堆,又舍不得那堆,结果它哪堆也没吃着,饿死了。这告诉人们,面对取舍与选择,贪多求全、患得患失,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毛驴就是因为在利益诱惑面前游移顾盼、飘忽不定,没有放下“思想包袱”,不懂得取与舍的生存意义,结果饿死了。
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认为,人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不断地拿到自己想得到的。但实际恰恰相反,“放得下”才能使人生更完美。尤其是对各种名缰利锁,若死死抓住不放,思想包袱就会越来越重,私心杂念就会越来越多,脚步就会越来越沉,最终,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就不可能产生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朝气,也不可能挣脱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