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清净自在心:圣严法师给世人的九堂静心课
21946100000009

第9章 待人接物篇(1)

慈悲者无敌,智慧者无忧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圣严法师

什么是敌人?敌人的意思就是彼此势不两立,互相仇恨的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种形式的敌人。商场上有商敌,情场上有情敌,政坛上有政敌,甚至职场之上为了争夺一个职位的两个人也会变成敌人。其实自己与敌人之间的关系,无非就是为了比对方更好,然后打败对方。也就是说,不能让对方比自己更好。

其实本身这样想就是我们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人与人之间虽然有利益冲突,但是并不一定是敌对的关系。如果能抱有一颗慈悲之心,包容之心,则事情就变得简单得多。对于比自己好的人,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点。

对于不如我们的人,我们要包容。这样互为师友,共同进步,不是比互相仇视敌对要好得多吗?

狄仁杰,青年入仕,耄耋而逝,效命唐室数十载。他竭心尽命,鞠躬尽瘁;他勤于吏职,政绩卓著;他刚正不阿,敢于抗颜直陈己见,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受到世人的拥戴;他有胆有识,不向邪恶势力屈从,昭彰后世;他具有远见卓识,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佐助武氏则天立下不朽功勋。他的诸多传奇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当年如果不是有一位仁慈的“敌人”,却绝对不会有现在大家眼中的狄仁杰。这位“敌人”就是与狄仁杰同朝为相的娄师德。狄仁杰被武则天提拔到宰相的位置之后,认为与自己同朝为相的娄师德不过是个普通的武将,没什么本事。于是狄仁杰开始处处排挤娄师德,想把娄师德挤出朝堂,挤出京师到外地。武则天察觉到这个情况,就问狄仁杰:“你觉得娄师德是否是个贤德之人?”

狄仁杰想想说:“贤德不贤德我不知道,不过觉得他好像太谨慎保守了。”

言外之意自然是说娄师德只会明哲保身,没什么本事。武则天笑笑,又问:

“你觉得娄师德知人善任吗?”狄仁杰说:“同朝为官很久了,没听说他是个知人善任的人。”武则天笑着说:“狄仁杰啊狄仁杰,我任用你当宰相,就是娄师德推荐的啊,我觉得他很知人善任啊。”说完就吩咐人拿出一个箱子,里面装着娄师德举荐狄仁杰的十几份奏折。狄仁杰看了以后非常惭愧,满身大汗湿透了衣衫。于是赶快穿上青衫小帽,恭恭敬敬地去娄师德府上请罪。从此二人共同辅佐武则天,延续了唐朝的兴盛。

娄师德的做法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慈悲没有敌人,有一颗包容的心,不仅是对别人好,对自己也大有帮助。可惜很多人想不到这一点,不管什么时候,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不如自己的人要扼杀在萌芽之中,免得变作日后的威胁。对于比自己强的人要处处针对,死死地咬住不放,一有机会就把对方拉下马来。

我们往往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慈悲没有敌人,所以我们不仅要对别人慈悲,也要对自己慈悲。很多人会为了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耿耿于怀。其实这样做的话以后每次想起这件事情都是在惩罚自己,会让自己一直陷入痛苦当中,产生了心魔,这就是对自己不慈悲。我们除了要包容别人、原谅别人之外,也要学会包容自己、原谅自己。对于那些无心之失、无知之罪,这样方可消除痛苦,斩去心魔,脱离过去的阴影。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答案可能有很多种,但是总体来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纠缠在烦恼之中。没有纠缠不休的烦恼,就没有痛苦。那么怎么样能够去除烦恼的纠缠呢?

从前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行脚僧,他很贫困,每天住在破庙里面。

所有的家当只有一身破烂不堪的僧袍,一个化缘用的钵盂,一个装水的大葫芦。虽然生活很艰难,连吃饭都是有了上顿没下顿,但是从来没有人见过行脚僧有烦恼的样子。有一天行脚僧外出化缘,路过集市的时候被人撞到了,一个不小心把背上装水的葫芦掉在地上摔破了。大家纷纷为行脚僧惋惜,本来就不多的家当又没了一件。可是行脚僧本人却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有人喊他:“喂,和尚,你的葫芦摔破了,你怎么一点都不心疼啊,甚至看都不看一眼。”行脚僧边走边说:“我在苦恼,再心疼,哪怕蹲在那里大哭一场,它也还是破了啊。”镇子上有个老婆婆,每天都是烦恼缠身,痛苦不堪。她听说行脚僧从来不曾烦恼,就去请行脚僧教教自己怎样才能过的像他一样快乐。行脚僧就问老婆婆:“你每天都为什么事情烦恼呢?”

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伞的,小女儿是卖扇子的。晴天的时候担心大女儿没生意做,雨天担心小女儿没生意做。所以是晴天也愁,雨天也愁啊。”行脚僧哈哈大笑说:“那你在晴天就想想小女儿生意兴隆,下雨天就想想大女儿生意兴隆,这样不就晴天也开心,雨天也开心了嘛。”

智慧不起烦恼,其实很简单,只要用理性地去分析问题,端正心态,何来烦恼呢?那么如何理性地去思考问题呢?

首先,不去后悔已经过去的事情。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那么再多的后悔也都无济于事。让自己沉浸在痛苦当中,不如吸取教训,调整心态,迎接即将发生的事情。我们向前看,总是活在过去,为过去的错误懊恼,这样是不可能进步的。人生只有一次,不可能重来。哪怕做错了也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已经无可挽回,就不要让过去的阴影变成烦恼缠绕自己。

其次,不纠结于解决不了的问题。烦恼缠身的人经常会想,如果怎样怎样就好了。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如果所代表的事情往往是一些不可逆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说来说去,这个不可能成真的如果,只是一个白日梦而已。既然是如果才能实现的事情,我们看开一点,洒脱一点,不去想这个如果,不再纠结那些不可能实现,不能解决的事情,自然就不会被烦恼找上。

最后,学会用另一种角度来看问题。任何事情都不是单单只代表一个方面,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可能看来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但是从另一面看可能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可能现在看会对你造成一些损失,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可能对你大有帮助。比如一次面试的失败,可能会让你认识到自己现在还有哪些不足。

如果说烦恼是黑暗,智慧就是明灯,当明灯照破黑暗时,黑暗就不见了,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破”;其实,黑暗原本就不存在,只因为没有明灯,所以才会黑暗。同样地,烦恼本来是不存在的,只因为没有智慧,观念上还会颠倒错乱,才会产生冲突、矛盾和挣扎。

心大,自然缘广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

这个世界像一个大海,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水滴。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渺小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难免会依赖他人,寻求他人的帮助。

而且一个人,难免会孤独寂寞,不管有什么事情,身边有朋友,总是会好办得多。所以,人际关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既然人际关系如此重要,我们要如何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其中的关键就是把心放宽,多接纳他人,多包容他人。

有一个女孩,她总是觉得自己的人缘很差,小时候还好,大家都是孩子,比较单纯。长大以后每当换一个新环境,都很难交到朋友。她总是觉得别人在处处排挤她,欺负她。上了大学以后几次因为觉得孤独从学校逃回家里,甚至要求母亲去伴读。由于家中信佛,经常布施,和几位庙里的禅师非常相熟,所以母亲就带着女儿去找禅师,希望禅师可以帮助女儿解开心结。禅师见到女孩,看女孩一脸的骄傲,就明白了什么。于是禅师把女孩带到寺庙的大殿,问女孩:“你觉得这里可以站多少人呢?”女孩看着气势磅礴的大殿,说:“大概能站近百人吧。”禅师又把女孩带到了后院空地,问女孩:“那你看这里能站多少人呢?”女孩想想说:“这里不如刚才的地方大,但是也能站几十人。”禅师又把女孩带到了柴房,问女孩:“那么这里能站多少人呢?”女孩转了转说:“这里也就能站几个人吧。”禅师又问:“你觉得厕所每间能站多少人?”女孩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只有一个。”禅师说:“那么你的心有多大呢?是可以容纳百人的大殿,还是能容纳几十人的院子,还是只能容纳几个人的柴房呢?”女孩不解,问:

“这跟我能不能交到朋友有什么关系呢?”禅师说:“如果你的心是大殿一样宽敞,自然你站在大殿当中,身边就会环绕着很多朋友。如果你的心像柴房一样狭小,你站在柴房中间恐怕身边只能有寥寥几人吧。”女孩顿悟,拜谢禅师离去。

女孩明白了什么呢?每个人身边都有自己的一个圈子,自己站在中间,从自己的近处到远处依次站着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与自己认识但并不熟识的人。而你的“心”的大小,决定了你圈子的大小。圈子越大,身边站的人就越多。你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愿意与你亲近来往的人。

你的“心”越小,则你的圈子就会越小,你身边所能站的朋友就越少,如果“心”小到只能容纳自己的话,那就是真正的众叛亲离了。

如果你想要拥抱你的好友,你会怎么做呢?你自然伸出你的手臂,放松你的手掌,向你的朋友走过去。这个姿势代表了你对朋友的接纳。接纳,同样会让你拥有更多的朋友。

李华是个单纯的男孩。从小就很乖,很听家里的话。爱好不多,最喜欢的就是读书,各种各样的书。可能由于他的爱好的原因吧,他从小朋友就不多,总是一个人静静地看书。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李华完成了所有的学业,要参加工作了。李华觉得有些兴奋,但是更多的是恐惧。可能是关于职场类的书大多都是描写了职场有多么的复杂,人和人之间有多么的钩心斗角,利益之外的联系有多么的脆弱。他决定做好一切准备,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卷入传说中的办公室勾心斗角中。第一天工作开始,他就拼命地恪守自己给自己定下的种种规矩,其中也包括不跟任何人来往过密,免得被领导认为自己站在了哪个队伍里面,于是跟任何人都保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姿态。几个月以后,他开始渐渐发现有什么事情不对了。他并没有像那些关于职场的书籍里面说的可以如鱼得水,反而是所有的人都疏远了他,对他非常客气,仿佛他只是一个来访的客人。李华开始思考自己这么做究竟对不对,自我防卫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

放松手掌,代表着接纳。握紧双手,则代表着对他人的防卫。每个人的人性之中都有与生俱来的自我防卫意识,这种意识保护我们不受到外界的诸多伤害,但是这种意识也会妨碍我们人际关系的发展。

自我防卫意识会让人变得固执。人的自我防卫意识会让我们变得很难接受新的事物,当身边所熟悉的环境突然改变的时候会产生非常强烈的不适感。当你处在一个新的环境时变得小心翼翼,谨慎至极。有建立人际关系的机会,也会因为你的自我防卫而流失掉。

自我防卫意识会让人难以正确地面对他人的建议与批评。当一个人自我防卫意识过强的时候,来自他人的建议会被当成是对自己的质疑,善意的批评会被当做恶意的攻击。进而使人变成一只浑身长满尖刺的刺猬。没有人愿意拥抱一只刺猬,自然也很难交到朋友。

想要获得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放松自我防卫意识。当你敞开心胸,接纳新的变化的时候,你会发现新的改变会让你获得更多。当你敞开你的双手,拥抱新朋友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会收获更多的友谊。当你张开你的耳朵,倾听不同的声音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变得更好。

接纳,是一种姿态。只有敞开自己的心灵去接纳别人,别人才会敞开自己的心灵来接纳你。如果总是只想着不要让自己受到伤害,用尖利的刺或者外壳保护自己,那么在你眼中没有恶意的人也会变得充满恶意,又怎么能让别人靠近你,了解你,从而跟你成为朋友呢?互相包容是互敬的开始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谅解大的。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当今社会对尊老爱幼这四个字似乎多有曲解,有些人对这个词颇有微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是社会道德沦丧还是我们年轻人把所有的美德都抛到了脑后?事情自然不那么简单。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闹市街头被两辆汽车相继碾轧,七分钟之内有18名路人路过,但这18人居然全部漠然离去,没有一个人肯施以援手。最后一名叫做陈贤妹的拾荒人看见了,才把小悦悦救起来。

这件事情造成了巨大的轰动,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我们的社会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冷漠。说来说去,原因只有一个,怕被讹诈。害怕被讹诈的原因恐怕要追溯到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65岁的徐老太在公交车站跌倒受伤之后,被26岁的青年彭宇扶起,在老人的请求下将其送往医院。结果老人说自己是彭宇撞的,并且一纸诉状将彭宇送上法庭。最后法庭裁决,彭宇要赔偿原告徐老太四万五千多元。从此这类事件被广泛关注,一度出现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现象。彭宇案成为中国道德滑坡的标志性事件。

道德滑坡究竟是因为什么?公交车上年轻人不肯让座,大街上老人倒了无人敢扶,这些都是因为年轻人道德滑坡吗?当然不是。现在几乎每天在网上都能看到不少评论,说很多老人上车的时候是成龙,到了车上就开始装林黛玉,如果你不肯让座就在旁边说你没素质甚至污言秽语。人言可畏,如此的老人导致不少真正生病的年轻人甚至怀孕几个月的孕妇无奈之下为其让座。

并不是说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是理所应当的,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互相之间缺少一种体谅。如果身体健康的年轻人都能够主动给老人让座,不假装睡觉,不像木雕一样目视窗外,相信老人们也不会看见不让座的人就在旁边冷嘲热讽。如果老年人不非要赶在每天公交最拥挤的上下班时间坐车的话,辛苦了一天的年轻人也不会看着老年人站在旁边岿然不动。如果没有那么多老人碰瓷,伺机讹诈,也不会有那么多年轻人看见倒地的老人不敢上前施以援手。如果没有那么多年轻人对老年人丝毫没有尊重,缺少礼让,撞倒老人甚至不自知,也不会给碰瓷的人那么多机会。